People follow people, not companies.
人们更愿意追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一个公司

1.

2020 年夏,上海,上生新所。
彼时茑屋书店还未开门,我和 Lightory 在门口的树影下讨论着 flomo 的未来,直到日暮西垂。翻看当时的笔记中,还躺着另外一个选项:
flomo 帮助大家建设自己的池塘,完整的类比是洪流,溪流,池塘,花园,森林。我们在做的事,就是帮助爱创造的人,获取有价值的的信息,帮助他们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 那么当每个人的花园都建立好之后,重新设计一个 RSS 阅读器会怎样?
在 Web2.0 的启蒙时代,我和 Lightory、XDash 因为 Blog 而认识,那时候我们在 blog 分享着自己的新知和见闻,用 Google Reader 订阅着彼此的博客,每个博客都像是一个独立的花园,无论是否有人前来,我们都在用心且享受的耕耘着。
然后出现了微信公众号,出现了朋友圈,出现了标题党,出现了推荐引擎,出现了私域流量,出现了知识付费,出现了内容红利。人们蜂拥而至,喧嚣的盖过冷静的;刺激的盖过严谨的;娱乐的盖过思辨的;太多优质创作者都停更于几年前,而极端的情绪在四处蔓延。
所以如果重新设计一个 RSS 阅读器,也会因为优质供给过少而失败,因为当井水枯竭时,再好的管道也无法泵出水来。

2.

曾经一直天真地认为,优秀的内容应该是免费供应的,在这样才是纯粹的互联网精神。但现实也给过我一个惨痛的教训。
曾经在 2008 年开始经营过一个动画媒体 AnimeTaste,之后五年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进去,翻译字幕,撰写访谈,策划专题,每年的周年庆在北京的动画圈都还算是一个小盛会。我们不仅有媒体,还有全端 App,还有电子书,还有创作者作品集艾墨镇,但我们没有盈利模式,也没有接受付费订阅的想法,这一切美好的构想,被现实拍打在脸上,又红又肿。而曾经的光荣与梦想,拜倒在柴米油盐酱醋茶脚下。
多年以后,我创业失败,不得不去接咨询单子挣钱,而有个客户恰好和 AnimeTaste 当年的构想非常像,从翻译到作品集,从访谈到发行,只不过他们找到了赢利的方式,而我们没有。
那天我站在他们楼下,看他们公司的人来来往往,而上面照片的兄弟们散落在不同的城市里为生计奔波。楼顶 LOGO 反射的阳光,刺的人心痛,但我脸上还得挂着笑容。
理想要有,但面包也是必须的。
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想再碰内容编辑与创作。但由于对内容的渴望,和对编辑的喜爱,在 XDash 的唆使下,又开始了《产品沉思录》的旅程。不同的是听了 XDash 的一句话:你应该收费,不是为了挣钱,而是让买的人投入注意力,让你也有履约的压力。
正是这份压力和契约,让《产品沉思录》坚持到了第五个年头,从几个付费订阅用户做到了几千个付费订阅用户,而许多同期的免费 newsletter ,纷纷因为现实的生存问题而关闭。但这些收入并不轻松,因为这是许多相信我的人,对我的投资,他们在帮助我赎回自己的时间,然后期待我用自己的能力为他们挑选更好的内容,带来启发,引起思考。
但人性总是懒的,我也概莫能外,曾经也想过偷懒、放弃、放鸽子,但由于这份责任在身上,不得不去硬着头皮上;而除了金钱收益之外,这些年投入大量时间积累的知识资产,也在今天慢慢地产生回报。这是一个美妙的循环 —— 当我投入更多精力撰写内容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帮忙传播,带来更多人订阅。而更多的订阅收入,可以买下来我更多的时间,让我把内容做的更好 —— 直到有一天发现,这份收入超过了我在公司的工资。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找到了一千个真正认可我的读者,他们用自己的金钱投票,帮助我去探寻更多的可能性,然后分享给他们。
某种程度来说,我自由了。

3.

但《产品沉思录》还是太复杂,需要用到 Notion 的数据库,Mikecrm 的表单,Mailchimp 的邮件,Airtable 的分析,Wordpress 的呈现,这还不算 Cloudflare 的边缘计算,以及出问题时各种朋友帮忙投入的精力。
我猜大多数人也没有精力去搞 Substack 或者 Ghost,虽然大洋彼岸创作者经济浪潮汹涌,而在国内其实面临的环境却完全不同。
橘生淮北为枳。
有没有一种更简单的、更符合国内环境的工具,让更多有才华的人开启自己的付费专栏 ?为身边一千个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然后直接获得收益,赎回自己的时间。
所以我们想的小报童,大抵应该是这样的。
聚焦于你的真实思考和体验,输出核心观点而非撰写大段文章,降低创作门槛。基于微信生态内容创作与投递,无需安装任何客户端,提高触达率和阅读率。多种付费模式,和读者签订长期契约,让好的内容能直接换取到价值。
这里是我的专栏,请不要冲动订阅,只是希望你能看到一个专栏,在小报童的样子。
除了工具,我也知道许多人内心其实是忐忑的 —— 我的内容是否有人看?其实我们史无前例的驶入了一个「富足」的时代,而我们所有的思维方式的惯性还是在应对「稀缺」(所以才有了肥胖和糖尿病),我们今日的烦恼多半来自于信息过载、食物过载等等。
如果能吃到你做的果酱,那么我肯定不买超市标准化的;同样,如果能看到你的故事,我也不想听不认识的人生产的心灵鸡汤 —— 在富足的世界里,我们更希望支持我们认识、信任的人,而非冰冷的公司。这也是为什么从硬广到明星,再到 KOL,再到 KOC 的趋势演化。因为随着基础设施完善,能让个体的能力发挥到前所未有的阶段。
人们愿意追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一个公司。

4.

我们不会把小报童做成社区,我们也不会帮你分发内容,我们更不会在你的读者前面贴上恶心的广告,然后趁你不在的时候,将这些人当做流量悄悄卖掉。
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人不是数据,是那些在乎你的和你在乎的人。
所以我们只想做一个火炬一样的工具,由你点燃,由你挥舞,帮你照亮一方天地,映照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而你身边的人,也因为你不断挥舞的知识火炬,慢慢聚拢,互相启迪,一起前行。
我们希望先帮助 100 位作者打点好自己的专栏,我和 Lightory 将会一对一沟通。
这会消耗我们很多精力,所以希望来报名的朋友有一些基础准备和相关经验,方便沟通与探索:
公众号 1000 关注者以上;或,其他平台 2000 关注者以上。有想要尝试进行付费专栏探索的动力,并有明确的创作主题及经验。
我们期待和你的沟通
而那些还未达到标准的朋友也别急,当我们摸索出来明确的道路时,会回来告诉你。
不追光,去成为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