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犹太名人堂 | Famous Jews
2022年,战火疫情天灾不断,国际政治局势紧张,在全球经济一片萎靡的情况下,有一家公司的股票却逆势涨超100%,“股神”巴菲特自三月以来持续增持,已成为他的前十大重仓股。巴菲特在股市上“几乎找不到让我们兴奋的东西”。对这家公司却“能买多少就买多少”。西方石油公司(OXY.US)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为何如此受巴菲特追捧?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家公司的已故老板——“红色资本家”阿曼德·哈默。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受邓小平邀请来华投资的第一位美国实业投资家。当然,他还有一个身份——犹太人。
今天,我们来细说这位对中美关系产生过极其重大影响的犹太商人,并了解他的传奇商业生涯和哈默定理
一个对中美俄英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商人
哈默与里根总统与戈尔巴乔夫的会面
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1898年5月21日出书美国纽约的俄裔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一名社会主义活动家,但也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是一名对美国、中国、前苏联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企业家,被称为“商业天才”。哈默传奇的一生从事过众多商业活动,其中主要包括:药厂、苏联易货贸易,在俄国开厂;古董与艺术品收藏拍卖;美国禁酒时期投资酿酒业;养牛;西方石油公司,而且在以上每一个领域里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哈默还是一个国际活动家——特别是对美国与苏联的外交与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与中美俄的多名政要关系密切,曾被列宁称为“哈默同志”,还曾参加了罗斯福、里根、老布什等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他也是英国查尔斯亲王的座上宾和威廉王子的干爹,但戴安娜王妃对此提出了异议。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受邓小平邀请访华的第一个美国投资者,且对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哈默与查尔斯王子

他一生结识了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邓小平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人物,并在历史的进程里建立起庞大的财富帝国。他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和人道主义者:既经商,又为维护世界和平、赈济乌拉尔灾民、反对希特勒侵略、促成美苏最高级会议、拯救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者乃至捐资科研征服癌症。
他亲自创办癌病研究中心,担任美国总统3人癌症研究顾问小组主席。他亲自率领医疗小组,去苏联抢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
上世纪60年代末,他也曾与另一位值得尊敬的犹太人基辛格一起,与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阻止苏联对中国发起核打击。
哈默在自传里写道:我的生命整整跨越了一个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政治、文化鸿沟莫过于资本主义的西方与社会主义的东方在思想意识上的分歧。在某些时刻,我在这一鸿沟上架起过几座小桥。”。
被商业耽误了的医生,少年时代的商业经历
哈默的曾祖父曾在为沙俄制造战舰的过程中积累了巨额财富,但到哈默祖父经手时家境由于一场台风开始衰落。于是哈默的祖父带上妻子和儿子——也就是哈默的父亲朱利斯移居美国。朱利叶斯年轻时在钢铁厂工作,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党派。在19岁时,朱利叶斯努力成为了药店学徒并且最终将药店买了下来。1897年朱利叶斯认识了寡妇罗斯并在不久后与她结婚,1898年,他们生下了大儿子哈默。
与许多企业家一样,哈默在年轻时就表现出参与商业活动的志向,并在高中时赚下人生第一桶金。16岁那年,他向同母异父在药店工作的哥哥借钱在百老汇大街买来一辆二手敞篷车,并利用这辆车为别人送圣诞糖果,在两个月内就还清了借款。
1917年哈默考入了当年他父亲毕业的哥伦比亚医学院,然而,由于他父亲朱利叶斯从医后没有精力管理药厂,药厂陷入危机,年仅20岁的哈默不得不第一次真正的投入到真正的商业活动中去,在他的管理下,药厂不但度过了难关,而且规模日益壮大,大学时期的哈默就成了百万富翁。
带着情怀勇闯苏维埃

哈默的父亲作为俄罗斯后裔,且又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十月革命发生后,对苏俄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苏俄红色政权提供生活必需品。
1921年初夏,在当实习医生之前,为了继续父亲未完成的心愿,哈默放弃自己的药厂后来到当时的苏俄。听闻苏联乌拉尔地区正流行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就决心前往苏联开办医院,帮助那里医治流行病。然而在苏联开办医院期间,哈默敏锐地发现,当时的苏联迫切需要的除了医药,还有粮食,乌拉尔地区大量的白金、宝石、毛皮卖不出去,而粮食又严重短缺的时候,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
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下跌,但由于当时国际贸易非常不发达,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以100万美元的资金,在美国紧急收购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他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被苏俄高层采纳。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抵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受到列宁接见。他还花10万美元购买了一座一战遗留下来的野战医院并配备了价值7万美元的医疗器材,作为见面礼会见了列宁。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发展经济,列宁格外重视哈默的提议。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
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中国大名鼎鼎的易货大王牟其中很可能是从哈默身上得到灵感。
一支铅笔引发的大商机
1924年,列宁逝世,哈默不得不考虑是否继续留在苏联,于是他随便走进一家商店,想买一枝铅笔。售货员给他拿了一枝德国造铅笔。美国这种铅笔只值两三美分,在苏联却要价26美分,因为这支铅笔,哈默决心在苏联建立铅笔制造厂
他跑去问当时的苏联教育人民委员克拉辛:
—“您的政府是不是已经制订了要求每个苏联公民都得学会读书和写字的政策?”
—“当然,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基本任务之一。”
—“假如是这样的话,我想要获得一张生产铅笔的执照。
于是,事就这样成了。
而此时的哈默还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制造铅笔,他马上跑到德国和英国,花高薪聘请制造铅笔的行家里手,随后哈默回到莫斯科选址建厂。虽然他深切地感到,他在列宁时代已发生巨大变化,但他历经艰苦,工厂终于办起来了,而且提前几个月开工。
他用高薪和自由平等来吸引其精干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不久以后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工厂。1926年,该厂铅笔年产量接近一亿支,钢笔猛增至近亿支,这不仅满足了俄国的需要,而且百分之二十的产品出口到十几个国家。
接着,哈默组建了美国联合公司,集中了30多家美国公司,顺理成章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哈默在苏联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美国青年从百万富翁变为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哈默回到美国后仍然继续与苏联高层保持密切联系,据称还参与化解了美苏古巴导弹危机。到了1972年,经过许多政治波折和变化后,哈默与苏联做成了一项长达20年的200亿美元的化肥生意,把美苏贸易推向高峰。

美国禁酒时期投资酒桶和酿酒生意

上世纪三十年代,哈默回到美国,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但是,他却认为赚钱的机会到了——哈默预见到罗斯福终将登临白宫宝座并实行新政,届时禁酒令就会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的市场将会呈现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
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
此后,哈默又购买了美国制酒公司的股票,并在一位化学工程师的建议下,用巧妙的办法把作为股息的3000桶威士忌酒变成了15000桶,哈默建成几家酿酒厂并打造自己的优质品牌,一跃成为美国一流名酒。
爱吃牛肉把他带入养牛业
哈默有爱吃牛排的习惯,是这一习惯,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大获成功。哈默闯入养牛业颇为偶然,据说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员工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
牛买回来后发现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交代人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正巧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
哈默头脑中立即闪现出新的商业想法:用酿酒副产品当牛饲料,岂不是化变废为宝吗?他购买了大批安格斯良种牛,用酒渣养殖,在新泽西州雷德班克建立名为“幻影岛”的牧场,并拍卖这些良种牛,赚取了高额利润。哈默花了10万美元买下了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这可能是20世纪最贵的一头牛
在随后的3年里,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上千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幸运之神”再度降临,采油成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石油业迅猛发展的年代,然而,1956年,受累于宏观经济环境,在洛杉矶从事石油勘探开采活动的西方石油公司濒临破产,仅剩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和三名员工苦撑,股价跌到18美分,资产价值只有3.4万美元。然而,命悬一线的西方石油公司,却遇到了年近六旬但依然野心勃勃的犹太富商阿曼德·哈默。起初,哈默考虑投资西方石油的原因很简单: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鼓励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
但起初哈默并没有贸然投资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新领域,哈默仅与西方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借出5万美元帮助他们再打两口井。双方约定,如新井能出油,双方各得50%利润。
令人意外的是,“幸运之神”降临,两口新井都出油了。这一好消息令西方石油公司的股价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尝到了甜头,开始全力投入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新晋股东,并于1957年7月当选为董事长和总经理。
随后,哈默开始招兵买马,物色到了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成功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价值数亿的巨大天然气田。利好之下,西方石油公司股价蹿升至每股15美元。1966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又开出两个盛产高级原油的新油田。
在哈默的经营下,西方石油公司实力不断攀升,业务也从国内延伸到国外,从陆上延伸到海洋,先后在中东、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国南海等地找到了丰富的油源。掌舵不到20年时间里,哈默就把西方石油公司的年收入做到了60亿美元。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以及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经营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追求商业创新。1968年1月,当西方石油公司的股价来到三位数,哈默抓住时机,通过增发股票融资扩大经营范围,开始涉足煤炭及化工业务,先后兼并一系列相关公司,并逐步发展成了集油气勘探开发、生产销售和运输原油及石油制品、制造和销售工业及农业化学产品于一身的综合性超大型企业。
认识邓小平,与中国结缘
在哈默的带领下,西方石油公司也开启了全球化扩张,包括进入中国市场。哈默也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早来中国进行投资的美国大企业家。
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美,彼时正是中苏两国仍处于对抗时期,美国政府鉴于哈默与苏联及其领导人有着非常良好的商务和私人关系,因担心中方不悦,没有邀请哈默参与包括晚宴在内的邓小平访美活动安排。然而一贯政治嗅觉灵敏的哈默却没有放弃与邓小平的见面机会,他的目的是要在中美建交后的大好投资契机下与中国领导人见面。
哈默与邓小平
宴会当天,在没有得到中美两国政府的邀请的情况下,哈默面对层层守卫,巧用自己的重要身份成功进入宴会见到了邓小平。邓笑着与这位比他还年长6岁的石油大亨握手说:“我们都知道你,你是在苏联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列宁的那个人。现在你要来中国帮助我们了吗?
哈默当即表示非常愿意,但是由于上了年纪的原因,去远的地方只能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而当时中国是不允许私人飞机进入,邓小平随即表示:“这好办,你只要给我一封电报,告诉我你想什么时候来,我可以作出一切必要的安排。”
据哈默后来回忆,在那次晚餐会上,邓小平和他谈得非常愉快,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一直通过翻译同我谈话。他想知道我同列宁会面的一切情况,以及我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感受……最后邓领我走到他的包厢,让我坐在他的身边,观看为他举行的专场表演。我们相处得非常惬意。
在晚上的活动结束的时候,他再一次非常肯定地重申了他的邀请。我告诉他,我一旦拟定好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并搭起一个经理班子,我就到北京和他见面。于是,经过多次书信联系,短短两个月后,即1979年的5月,哈默就乘坐着他的波音727私人飞机落地北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