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炒股拌饭发现更多精彩
大家有没有觉得,在疫情持续两年时间以后,身边人很多都不怎么爱花钱了。
过去几年推崇的超前消费、早花钱早享受理念,已经慢慢从社交媒体消失。
现在小红书上流行的都是存钱8大法则、豆瓣上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也火出了圈。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由于疫情反复引发的收入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人都改变了消费习惯,大家都只想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中金公司有篇报告叫做《疫情影响下,消费结构分化可能持续》,里面的数据体现的就很明显。
对比疫情前后,居民支出明显增加的是餐饮食品、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支出明显减少的是旅游、金银珠宝,其次是娱乐和服装。
01 
说起来这部分日常消费还都只是小头,再看看我们的大头不动产及汽车两项消费支出部分。
2022年上半年,房企销售业绩排名前十的房企,相比2021年上半年业绩下跌了25%-65%。
一些没办法吸引人口流入的二三线城市,城里那些老破小二手房房价水平甚至掉回了五年前。
汽车这类耐用消费品的零售数据,同比下降了下降3%-27%。只有新能源车的销量,还在同比猛增。
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新能源车的驾驶体验感更好,再加上政策补贴支持,所以能够从传统燃油车市场瓜分一大块蛋糕。
另一方面可能是油价暴涨的背景下,很多人更换了新能源车作为代步工具,毕竟新能车的使用成本更加经济实惠。
当然了,这里也有人在调侃说,这两年因为疫情失业率比较高,不少人买了新能车可能是去跑网约车。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吧,但是从数据上看,我们看到的就是汽车这个行业整体销量略微萎缩的同时,新能车销量在突飞猛进。
疫情以后大家赚钱都不容易,在叠加美联储加息的国际大环境消极影响,金融市场里的股票和基金上半年波动也很大。
出于安全的考虑,很多人都越来越倾向于更加保守,以前大家都看不上的方式,那就是储蓄。
根据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20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5万亿元。
2021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8万亿元,2022年仅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就增加18.82万亿元。
二季度央行的储户调查数据也告诉我们,居民最近半年的储蓄意愿也在不断上升,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
以前被视为月光族的90后,也开始撕掉之前的月光标签,变得越来越喜欢存钱。
猎聘网前几天有个数据告诉我们,目前接近90%的90后都已经开始存钱,接近50%的90后有5万以上的存款。
风险偏好降低的远不止是居民部门,在非金融企业部门体现的也非常的明显。
2021年6月末,非金融企业存款规模是68.01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1467万亿元。
2022年6月末,非金融企业的存款是74.7304万亿元,比年初的时候增加了5.2341万亿元。
可以看出2022年年中的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幅,是远超2021年年中时候的。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开始放缓了扩张脚步,开始存粮准备过冬了。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之前火爆的互联网行业。
从年初至今,阿里、腾讯这些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并且收紧了人员招聘。
这些大企业通过减少人员降本增效的同时,也几乎停止了之前攻城略地的扩张,开始屯粮猫冬了。
02

大企业的风险偏好都降低了,打工人们就更不用说了。大量打工人不仅变得爱存钱,还不愿意贷款了。
最近几年时间里面,各大银行的贷款利率一直在下降,即使这样大家也没那么愿意贷款。
你要说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从历史规律上看的话,这倒也算是正常。
因为从统计数据看,一般存贷款利率和国家的GDP增速,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毕竟我们大家都知道,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利率是货币这种商品的定价工具
当GDP增速比较快的时候,通常赚钱相对容易,往往很多人都愿意去贷款做生意。
这个阶段
大家对货币这种商品的需求就大,货币的定价也就是利率,必然就会高。

当GDP增速慢下来以后,通常大家赚钱会比较难,生意也会比较难做。
这时候市面上对货币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逐渐变小,货币的定价也就是利率就会逐渐走低。
这点是客观规律,在任何国家都不会例外。所以我们看到发达国家经历了经济发展最快的阶段,银行贷款利率往往很低。
我们国家经历了过去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现在逐渐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在经济体量大到一定程度,伴随着GDP增速降低的同时,贷款利率走低是必然的趋势。
根据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全国企业贷款利率已经降至4.61%,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低。
即使是这样,但是不管是居民还是企业部门,目前大家依然不太愿意贷款扩张信用。
银行为了把钱放出去,也是想尽了各种招数。以前房地产的限购限贷,除了少数一线城市已经大部分取消了。
除了房贷以外,消费贷信用贷也是轮番上马。
相信不少人都收到过银行或者贷款中介的电话,开口就是最近银行贷款利率下调,看看老板有没有需求。
不过虽然银行努力了半天,但是从整体来看,贷款的增长情况其实并不好。
大家不光不怎么愿意多贷款,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开始提前还房贷了。
我们知道银行赚得是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贷款利率降低的同时,存款利率也在不断降低。
以五大行中目前存款利率最高的工商银行来说,1年定期利率为2%;2年为利率2.25%。
3年期存款利率是不同期限里面最高的,能达到3.25%。到了5年期存款,利率水平就只剩下2.75%了。
以往在银行存钱都是时间越长,利率就会越高,现在五年期相比三年,利率反而降低了。
这种现象从侧面说明,银行是不希望你存五年期的。也说明从银行的角度判断,它认为从未来五年的时间维度看,银行存款利率会持续向下。

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人来,其实未来把自己的钱放在哪里保值,是一件挺难选择的事情。
如果你在一线强二线这种大城市还好,如果你在三四五六线这类小城市,投资房产保值显然是没可能了。
原因我们以前也说过,《大多数城市,未来都已经很难靠房产保值了》。
投入到股票基金零存整取倒不是不可以,但是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人来说,这超出了他的风险偏好。
把钱放在银行存个定期,可以说是最保险了吧,但利率水平是肉眼可见的一年比一年低。
对于多数低风险偏好的人来说,其实把钱存在银行就是想安稳拿个利息。

在当前的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多人开始求稳了》,所以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就是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为啥那么多北大清华的高材生会选择去考编,不就是看中了未来几十年稳定的收入和还不错退休金。
而对于体制外很多相对保守的人来说,因为没有稳定的饭碗,他们想着是把存款稳稳地攥在手里。
手上的存款拿去做理财要保证安全,不要有亏损的同时,最好能带来一定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应对利率走低的大环境,还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安全稳定,储蓄险产品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类储蓄险产品的优势首先就是足够安全,长期持有不会存在保守投资者担心的波动或者亏损问题。
现在不少市面上的理财产品,给你预估的收益率都是在画大饼,不能保证你百分百会按照这个收益率拿到钱。
而保障确定的一些储蓄险,未来能拿多少钱会写入合同里面。也就是说,一旦合同生效利率也是锁定了的。
同时国家对保险的监管十分严格,即使发生了保险公司出问题这种小概率事件,按照保险法,这类人寿保单也会被接管,消费者利益是有保障的。
其次是利率可以长期锁定利率,比如我们在《整个社会的风险偏好都变了》里面介绍过的金满意足臻享版。
长期可以做到3.49%左右的复利增值,属于收益第一梯队的产品。在银行低利率的衬托下,这类产品的收益率就显得很优秀。
同时它的收益率是与时间成正比的,你时间线拉的越长,在复利背景下整体收益率就会越高。
第三是收益可预见,能对抗未来风险。合同里会写明未来可拿的钱,等于未来几十年的现金流就是确定的。
这样可以对不同时期的子女教育、个人养老等资金需求有个基本规划。
当下这样长期规划的工具本来就很稀缺,能确定安排未来现金流的就更少了。
同时面对一些疾病突发等紧急情况,还可以通过保单贷款提取现金应急使用。
如果是一些企业主或者个体户,可通过指定受益人,定好身故后赔的钱给谁、给多少,实现财富的定向转移。
这等于是避免了需要找公证的麻烦,也免去了可能存在的财产分配纠纷。
整体来看,储蓄险安全稳健、可锁定利率、还有一定资产保全功能。
在目前利率不断走低的大背景下,中长期资金配置上具备明显的优势。
长远来看,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下滑的大背景下,储蓄险的收益也会走低,类似之前4.025%产品下架那样。
目前也进入了一波3.49%高收益产品将要下架关键的时期,以后的产品难再达到这样的利率了,有兴趣、有需要的朋友,最好抓紧了解。
更多详情可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