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本文音频,请滑至文末-
作者 | 志云说

来源 | 志云说
ID:ZhiYunView
你好,我是馆长凯先生。
6月初,被封两个多月的上海,终于迎来了解封的好消息。
人们欢呼解封,迎接正常的生活秩序。

我也以为,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没想到,一个多月后,也就是前几天,竟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方舱志愿者:离开方舱后的我,在上海流浪
看完新闻里他们的经历后,心里愈发苦涩。
他们是疫情期间,冒着生命危险为大家服务的志愿者啊。
没想到竟沦落至此。
01
“没有工作,没有住的地方,
没人要我们。”
周冬(化名)是上海方舱的志愿者。
整一个月了,他还在街头流浪。
自从他结束方舱志愿者工作后,找工作就屡屡碰壁。不仅如此,他还被各个酒店婉拒门外。
只因他曾经在核酸检测中显示过“阳性”。
“没有工作,没有住的地方,没人要我们。”
心酸至极。
其实,周冬本可以早点离开上海。
但他就是觉得自己心里憋着一口气,他就想向他所在的公司及相关部门讨个说法。
“我们的诉求就是按工伤流程给我们申报,此外不能工作的时间内,远茂得给我们误工费。
去其他地方需要隔离,隔离期间我们也需要补偿。”
“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得回广东,我的行李箱和生活用品都还在那边。在上海也找不到工作,再也不来了。”
一座城市,伤了一群人。
他本是广东务工人员,在微信群里看到上海方舱医院招聘志愿者的信息后,只身来到上海。
那时,还是4月,正值上海疫情最严峻的时期。
甚至方舱都还没建好。但是志愿者已经筹备齐了,怎么办呢?
只能让他们在会展中心的大厅里打地铺。
上千的志愿者,住满了整整3层楼。
没水、没电、没人管,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天,直到12号才开始步入正规。
周冬主要负责方舱内部扫地、拖地、清理垃圾等保洁工作。
虽然看起来工作简单,但对人头攒动的方舱来说,他需要处理上千名病人的垃圾。有时候还要被拉去其他部门帮忙。
比起身体的劳累,精神上的紧绷才是最难熬的。
与上千名新冠患者密切接触,还每天需要过手他们的物品,稍有不慎就会中招。
在看到同事、工友一个个被查出阳性,周冬心中的不安也日益增加。
终于,这天还是来了。
4月20号,周冬出现了四肢无力、嗓子痛等症状。
这次的核酸检测中,他“变阳了”。
因为床位有限,在被询问症状之后,周冬以及其他确诊志愿者被安排在一个临时划分的区域。
“说是管控区,其实就是用围栏护栏连起来划出来的临时区域。当时确诊的人太多,管控区里住不下。我们确诊后,一起住的人都算密接。”
直到核酸转阴,他们都没有进舱接受过治疗。
并且,他们的健康码也并没有及时得到更新。还是显示异常状态。
在他们与远茂公司发生矛盾后,对方才联系疾控中心,联系卫健委,对接国家疾控中心把健康码转成绿码。
核酸转阴了、健康码变绿了、上海解封了,可以离开方舱了,这三件事情不论是单看还是组合在一起,都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但是,这却是周冬倒霉的开始。
02
“为了减少麻烦,我只能到处流浪”
“进过方舱的,阳过的不要”,这不成文的规定,把周冬想工作的路堵得死死的。
“两个月的核酸记录若有阳性,不能住我们酒店”,这高度谨慎的防疫,让周冬只能流落街头。
并且还不能去人多的地方,害怕自己复阳引发更大的麻烦。
只能躲躲藏藏,睡过道、公厕甚至废弃楼房。
只要不被别人发现,再烂的地方也能成为他们的避风港。
“有一次找了一个写字楼,前面是出租的,后面没建好,我们就住进去了,后来被保安发现,让我们赶快收拾东西走,再发现就马上报警。”
也不是没有上诉、反映过,但一直都没有后续。
周冬曾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情况,市国资委反馈:
已责成上海远茂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投诉人的诉求予以解答,妥善解决投诉人的疑虑,后续跟进。
就在这漫长等待中,他继续随着大队伍流浪。从青浦到松江,从松江再到浦东。
谁能想到,上海疫情都已经结束了,居然还有人无家可归。并且还是为上海抗疫做过贡献的志愿者们。
真的让人心寒。
他们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还不断地被人驱逐。
如果说是官方没有考虑周全而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情有可原。
但早在之前,官方就已经做出规定。
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月28日发布的《本市人社领域全力支持抗击疫情的若干政策措施》中第二项第七条规定:
“落实工伤保障待遇。对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务及相关工作人员,开设绿色通道,快速认定工伤,及时落实各项待遇。”
这白纸黑字,字字句句都说明这种情况本应避免。
我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才让这群疫情一线工作者陷入困境。
或许,因为他们是好说话的善行者。
或许,因为他们是人微言轻的底层人民。
或许,因为他们是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03
对弱者的冷漠忽视
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我想起另外一个群体。
前段时间,爆出这样一个新闻:
#上海一银行每天限号40个 老人凌晨2点就来排队#
上海某银行自动取款机时好时坏,虽然手机支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对很多老人来说,没有智能机、不会网上缴费等,还是依赖于现金支付。
ATM机无法使用,只能去柜台取钱。
但是,该银行的窗口办理业务实行限号,每天只有40个。
这就导致很多老人来来回回折腾好些天,都没能排上号无法办理。
事情没解决,名额又少,那怎么办呢?
他们只能疯狂去做那“四十分之一”,不少老人从凌晨2点开始排队。
并且,为了不错过叫号,白天银行也排起了长队。
这样的情况,还存在有一段时间了。
“不少老人凌晨2时就在门口守着,就算领到号了,白天也要排队等着,生怕错过。有不少老人只是线下缴个水电煤费,都要连续几天来排队,哪能吃得消?!”
看着排起的长队,心里难免有些感慨。
特别是在设想自己家里爷爷奶奶也是其中一员时,更加觉得难过。
因为不懂如何在手机上操作、家里也没有其他人时,他们能依靠的就是工作人员。

我也明白基层的苦,如果不是人手不够,断不会做出限号的举动。

但是,出现问题是要去及时解决的,而不是就这样一直无动于衷。
忽视他们排长队的行为、忽略他们想办业务的需求。
还有这样一个视频。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独自坐在柜台前,低着头一脸落寞。
她想缴纳医保,但被工作人员告知不收现金。
“我们不收现金,你要么让你亲戚帮你,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这两个方式。”
心疼之余,还有些许气愤。

如果奶奶会手机支付,如果亲戚可以帮忙,她还需要来这里吗?
画面里,老人背后的那个“为人民服务”显得格外讽刺。
对弱者的冷漠忽视,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想起一位教授在毕业季,给学生写了一封信:
“在日常生活中,要以普通人视角,尤其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只有身处其境,才能以心换心。
04
照顾好弱势群体
别让他们寒心
自疫情以来,出现太多这样的案例了。
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没有健康码不让上地铁公交;
孕妇即将临产,因没有核酸检测结果不让进医院;

全家被分开隔离,三岁的小男孩孤单走向属于他的房间......

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时,我都在想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对善者善行熟视无睹,对弱者求助视而不见。
以人为本,难道不是社会的基本准则吗?
罗翔老师说过:
每个场域都有每个场域的一些基本的规则,这些规则没有人用条文的方式来规定,但是它存在于我们的社会规范之中。
而你遵循这些规范,你才能真正的拥有所谓的自由,因为自由不是放纵的自由,自由始终是自律的自由。
我很尊重你的个性,但是任何人的行为其实都会对别人有所影响,所以人成熟的标志不是积极的去张扬自己的权利,人成熟的标志是不断的对他人有同理心。
换言之你要顾及到别人,这才是人成熟的一个标志。
对弱者有同理心,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对弱者有同情心,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

社会就像一张张开的口,合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咬住某种坚实的东西,天变地变,道义不变。
所以,请对他们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照料吧,别让弱者求助无门,别让善良寒了心。
— End —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方舱志愿者:离开方舱后的我,在上海流浪
新民晚报:凌晨2点就来排队!上海这家邮政储蓄银行门前,老人们叫苦不迭…
来源:志云说(ID:ZhiYunView),用美文和思考陪伴100万年轻人。由百度职业经理人、公益达人“馆长凯先生”创办。转载请联系微信:drj2125(备注公众号名称)。
 推荐阅读 
李子柒消失1年后,最新状况曝光:她还能回来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