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体制内,被逼到焦虑抑郁” 那些逃离体制内的人,后来后悔了吗?

作者 | 志云说
来源 | 志云说
ID:ZhiYunView
◐
你好,我是馆长凯先生。
前几天,朋友发了一个帖子给我。
我点进去,发现是一个体制内女孩的求助。
因为工作量大、同事关系不和睦、领导给穿小鞋等等,被压得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最后确诊为抑郁症。
但却没有得到同事们的关心理解,反倒因为自身的工作量变多而觉得女孩在装病。
真现实,也很扎心。
朋友说,他感觉自己现在的状态,跟帖子里的女孩一模一样。
他现在很迷茫,在犹豫要不要离开体制内。
我说,你先暂时出去散散心,等情绪好一些再做出理智的决定。
我相信,很多体制内的人都有这样的困扰。
都说体制像个围墙,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但真的从里面逃出来后,那些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他们后悔了吗?
01
逃离体制内
在豆瓣里有这样一个小组:逃离体制内。
小组成员有10630个。
这在豆瓣里,算是人数较多的小组了。
当然,不是说这里面的人都是已经逃离体制内的。
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离职的念头。
其实体制内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清闲。
随便点开一个帖子,都是对工作、领导的吐槽。
就如@文一刀不是刀的帖子:
在乡镇工作,每天就是忙忙忙。办公室主任还是个事逼,要求特别多。去其他别的办公室去做村里的事情,她一个电话打过来问我们在哪里。后面还被她批评了好一会,说我们工作态度太放松。我好想反驳啊!我和我小伙伴可以算是镇里面比较兢兢业业工作的了,真的有被恶心到。什么时候才可以摆脱乡村振兴的工作,我就觉得绝望,好想辞职啊!
而这位女孩子所遭遇的,并不是个例。
有不少人在下面跟帖:
“和楼主一样被乡村振兴搞得抑郁,动不动就检查通报,没完没了。”“世另我楼主。我也是跑去别的地方逃离他们,结果好像一没看到我就会死一样,时不时给我整点事。”
有句话这样说:人类的悲欢各不相同。
但我觉得,一个群体里的苦都差不多的。
对于身在体制内的他们来说,他们的痛苦来源无非是:
对当下的无措、对未来的迷茫;对他人的埋怨、对自己的否定。
有的人还能撑,就继续在岗位上任劳任怨;
有的人熬不下去,选择逃离围墙开启自己新的人生。
02
“我只后悔没有早点离开”
有人问:从体制内辞职会失去什么?
下面答:会失去烦恼。
身处体制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不同级别,劳累程度真的千差万别。
越是在基层,就越累。
身边有个朋友,她之前的工作是在街道办。
这是一个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地方,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人。
遇到好说话的还好,遇到蛮不讲理的,那真的会头痛一整天。
并且,处理的事情也五花八门。除了一些本职的工作外,有打架后来寻求公平的、有来做情感调解的...
最难缠的还是有些社区大姐。经常拿着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过来找她。
不做呢?对不起身后“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
做呢?又确实不是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工作量平白无故被增加。
身体的劳累就算了,还经常碰到领导上纲上线,被批评“做事不认真”、“没有上进心”。
没有自由、没有隐私。
越年轻,越会被安排更厚重的工作;越好说话的,越会被别人欺负。
在她服务期满了2年时,她毅然离职了。
当辞职被领导批下来的那一刻,她说:
“这比我得知自己被录取的时候,还要开心。”
本来她是个很开朗、外向的人,在那两年里,她硬生生被折磨成了一个“社恐”。
只要是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她几乎是板着一张脸,浑身上下写着生人勿近。
她说:“我爸妈还劝我不要任性,但他们不知道,再在那里待下去,我可能再也不想社交了。”
你说她现在过得好吗?还行。
她嫁人后做了两年的家庭主妇,后面孩子大了自己在学校附近开了个小花店。
你问她后悔吗?
她说,她只后悔没有早点离开。
03
辞了教师编后
她又去准备考公了
当然,也有离开后过得不顺心的。
有的离职后自信满满,准备大显身手,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的则是离职的想法太强烈,真的离开后却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
离职时有多开心,现在就有多迷茫。
有的在体制内待久了,不太适应私企的工作模式。
在兜转几家后又投入了考编的大部队。
就如“离开体制后,你后悔了吗?”知乎答题下的一位匿名答主的故事。
她当时初中毕业后在父母的建议下去读了定向师范生。
这种学校是读五年毕业后自动拿教师资格证,然后学校内部进行一次考试就可以取得教师编,工作地点由学校分配。
后面她分到一个离家挺远的镇上。每天跟小孩子接触已经筋疲力尽,还要跟他们家长打交道,并且家长们说方言说快了后,肯定听不懂他们在说啥。
就这么熬过了两年。刚好她的初中同学们大学毕业,看着他们在大城市里打拼,她也开始期待这样的日子。
特别是跟现在的生活相比,她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这样过这种一眼就望到头的日子。
于是提了离职,也赔偿了一定的违约金。
然后直接去了一个朋友的城市,在她的公司做前台。
一开始还有些新鲜劲,后面确实觉得自己不太适合这份工作。
然后又去一家公司做行政,工作倒还行,但是待遇太低了。
朋友因为学历、专业,收入几乎比自己高一倍。
心里的落差再次让她想要逃离。
她又重新燃起了进体制的想法。
不过这次,她不准备再当老师了,而是考公务员。
因为工作比较清闲,她选择了在职备考。
现在在等省考成绩,如果不行,还有三支一扶、事业编等。
说实话,看完这个答案,还是有些唏嘘。
转个大弯,最后从一堵围墙跳到另外一堵。
04
对比得失
是否盈亏平衡
以上两位朋友的心路历程,大概是众多想要离开体制内人的缩影。
工作的繁杂、心情的抑郁、领导的不理解......
在长期的压力下更加排斥以后的日子。
但是,真的离开后日子会好过吗?
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摇摆不定的主要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离开后会失去什么。
网友@文若昭 总结得很到位:
1. 失去比较高比例的五险一金和企业年金2. 失去较为容错率高的职场氛围3. 失去较为平衡的生活4. 失去稳定的合同雇佣关系
其次,离开后我们可能会得到什么。
或许是更高的薪资、更融洽的同事关系、更自由的职业选择、更宽广的前途发展。
最后两者相比,失去的与得到的,是否是盈大于亏。
毕竟没有人愿意做亏本的买卖。
我们就拿最重要的薪资问题来说。
我在翻看豆瓣帖子时,发现很多人在说这个问题——公务员的薪资降低了。
这其实挺影响人们情绪的。
本来在人们眼里,公务员的薪资不是特别高。
只不过有各种隐形福利,让人们心动。
但降薪后,就像楼主说的“完全失去了性价比”,这就让心里那杆天秤慢慢偏离到离开。
但当下疫情反复,各大企业都在裁员,很多实体店直接宣布倒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工作稳定变得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在离职后是否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是要打个问号。
05
写在最后
逃离体制内,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逃离给自己巨大压力的地方。
不管它是不是编制,它就是一份工作。
只不过这份工作跟其他相比,来之不易。
因为开始时投入的时间、精力过多,所以在离开时格外不舍得。
用经济学的话术来说,这是一种沉没成本。
如果仅是一份面试半小时就入职的工作,我相信豆瓣小组里那1万多人绝对走得比谁都快。
所以,不要太纠结是否在体制内。
他们里面很多人逃离当下工作的途径,就是考去更好的单位。
逃离体制内,本质上就是跳槽。
可能你的下家很好,也可能不如你上一家,这是靠运气和你自身能力的。
别人的故事只是一个参考,不能随便把别人的故事套用在自己身上,最后的路还是自己走的。
多比较得失、多估量自身、多做一些选择和退路。
没有恰如人意的工作,只有选择一个更接近你所要走的路的出发点。
与大家共勉。
— End —
来源:志云说(ID:ZhiYunView),用美文和思考陪伴100万年轻人。由百度职业经理人、公益达人“馆长凯先生”创办。转载请联系微信:drj2125(备注公众号名称)。
推荐阅读
关注馆长凯先生
每天早上8点,我们不见不散
▼
阅读原文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