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庭教育
鲁稚的阳台  编辑
孩子天生渴望获得胜任感,他们花大量的时间来探索和控制这个世界,并渴望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父母的认同。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地努力。
心理学家罗伯特·怀特曾指出:
人类有胜任的基本需要,即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应对环境的需要。
胜任需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并且它是随着人类物种的进化而出现的,它推动人们发展出应对环境条件更有效的手段,也因此提升了人类生存的概率。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获得胜任感,它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呢?
01
鼓励是激发孩子胜任感
外部推手
获得鼓励和认同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要,每个人都需要让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
一位妈妈说,她的孩子最近总爱说谎,一回到家里就说自己今天表现得如何好、老师怎样表扬了她,结果妈妈和老师核实后,发现都是她编造的。
妈妈很是困惑,为什么本来很诚实的孩子非要说谎呢?
和这位妈妈的沟通中发现,她很少表扬孩子,因为担心如果表扬得多了,孩子就容易骄傲。
事实上在她小的时候,她的父母也同样吝啬于对她的表扬,现在,这种模式也被她带到了她自己的育儿模式中。
其实,孩子说谎,只是因为想得到认同。
作为成年人,你在付出努力、获得成功以后,会特别开心。你很清楚是什么让你自豪、什么让你灰心丧气。
对孩子来说也一样,如果父母对他们的评价是积极的,他们就会对自己产生积极的看法,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那么,很多人就会疑惑:
什么样的鼓励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呢?
关于鼓励,家长有很多困惑:
到底该怎么鼓励孩子?我感觉如果鼓励得太多了,孩子确实会变得自信、外向,也更爱表现自己,但要是他没有做到最好,就会很生气,会大哭。
我一直在鼓励孩子,为什么他还这么没有自信,无论怎样鼓励也不愿意接受哪怕一点点挑战?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那么很可能是你的鼓励变了味道。
有时候即使是正面的鼓励,也会导致消极的后果。
当孩子把自己画的一幅画拿给你看,你可以鼓励他画得漂亮,也可以鼓励他画得专注,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关注他听到这些话以后,会对自己说些什么。
他有可能会说:
我其实画得一点儿都不漂亮,这幅画离我想要的效果还差得很远。
他也有可能说:
嗯,我专注地画了这幅画,只要我足够专注和努力,就一定会画得越来越好。
正如海姆·吉诺特博士所说:
你的鼓励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你所说的话,另一部分是孩子听到这些话以后对自己所说的话,也就是他会怎样评价自己。
但是有一点你要明白,即使是积极的鼓励也会带来消极的后果。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鼓励孩子有什么不对吗?
你会发现,“太棒了”“你成功了”“你真聪明”这些话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 第一,它们有指向性或注重结果。
这是有风险的,“聪明”的孩子是不需要努力的,他甚至会觉得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另外,孩子不可能总是成功,也不可能一直表现良好。
他们会担心万一自己失败了,是不是就代表自己不聪明了,不值得被爱了。
  • 第二,它们带有评价。
作为鼓励的一部分,赞美是带有评价的,只有做得好才会被赞美。
鲁道夫·德雷克斯在他的著作《孩子:挑战》中曾写道:
如果孩子将赞美看成是给自己的奖赏,那么少了赞美就会让孩子觉得被贬低;
如果这个孩子没有在每件事上都得到赞美,那么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过多的赞美,以及评价事情的结果,都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焦虑,唤起他们的依赖性和防御心理,这无助于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对孩子好的表现视而不见呢?
并非如此,孩子天生需要关注和鼓励,我们需要看见他们,只是不要过多盯着他们的结果以及他们是否聪明、是否做得棒,而是要把目光放在他们正在努力做的事情上。
02
现实成就是激发孩子胜任感的
潜在力量
在你的鼓励下,孩子的胜任感会得以巩固。
但是,千万不要过于依赖鼓励,却忽略了胜任感的来源应该是一种真实的体验。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在他的著作《教出乐观的孩子》中曾提到,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不去先教“表现满意”,而直接教“感觉满意”的。
父母们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鼓励孩子,他们就可以面对挫败、获得自信。
鼓励虽重要,但是如果孩子没能获得现实的成就感,对自己的真实表现不满意,他们的“感觉满意”就不会持久。
一位妈妈曾经充满困惑地问:
我觉得鼓励孩子比共情孩子还要难,当孩子动不动就想放弃时,我怎么鼓励都没有用。
我们为什么要鼓励孩子呢?因为孩子需要鼓励,鼓励让他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
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了鼓励,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有能力呢?
不一定,你一直鼓励他,会给他造成一种错觉,让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
如果换作是你,有一件事情你一直做不好,除了鼓励以外,你还需要什么帮助你坚持下去?是不是有人帮你一下会更好呢?

我们最终要归于现实。鼓励能激起我们的斗志,但我们还需要知道自己真正能做些什么。
无论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别人的帮助获得的现实成就,都会让人看到希望。
现实成就让孩子对自己的真实表现感到满意,这是虚幻的鼓励所无法给予的。
这就意味着你要充分满足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孩子有机会获得现实的体验,同时当孩子遇到无法自行逾越的障碍时,你需要参与进去,适度地给予他帮助。
当然,现实成就并不意味着你非要让孩子在某一件事情上较劲,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没必要把时间都放在短板上。
对于孩子的确不擅长、不感兴趣的事情,没有必要非鼓励他尝试不可,不如把精力多花在寻求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上,因为在一件事情上的成功经验会促动孩子去接触下一件新鲜的事物。
03
满足孩子胜任感需要的方法
01
描述性的鼓励
正如前面所说,评价式的鼓励容易适得其反,虽然看似积极,却有着各种消极的影响。
所以,我们需要放弃评价,把目光集中在孩子所做的事情上,用具体、真诚的方式把他们所做的事情描述出来,这包括描述你的感受和描述孩子的感受。
描述性鼓励孩子时,我们需要掌握两个原则:
第一,真实、自然,不需要刻意夸张。
谈到这里,我想额外提醒一点,任何沟通方式都要注重态度、语气和语调。
不知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境,孩子很兴奋地拿来一幅画给你看,或者孩子排除万难完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你轻描淡写地对他说了一句话,虽然是描述性的鼓励,孩子仍然非常失望。
描述性的鼓励需要你用最为真实和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要知道,孩子需要的并不是你夸张、惊讶的表情,而是一个自然的、真情流露的你。
第二,避免对人的评价。
无论你描述的是行为、努力、过程,还是感受,都要避免评价,特别是对孩子人格的评价。
02
建设性的指正
虽然你明白鼓励孩子,需要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可有时候即使你瞪大双眼也没能发现孩子的优点,看到的反而都是错误和缺点,这种情况下还需要鼓励孩子吗?

答案是肯定的,即使面对错误,你忍不住想批评孩子的时候,你也需要让指正更具有建设性。
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
父母的爱最好通过不断鼓励孩子学习独立来表现,我们需要对孩子表达出不间断的信心和信任。让孩子拥有发自内心的勇气,能够帮助他们克服童年的任何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勇敢地承担责任、解决问题,当我们能够积极、客观地看待孩子犯的错误时,就更容易想出建设性的方式来指导孩子的错误,让他们在犯错中收获成长。
封面摄影:Alain Laboile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看更多文章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milan-2126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