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行业研究报告",关注本号。
行研君说
导语
此次操作还向市场传递出一个信号——央行对CPI的容忍度在提升。
来源:华紫研究
作者:王浩楠
原标题《央行对CPI的容忍度在提高》
8月15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当月还有6000亿元MLF到期。
一般来讲量价“齐升”和“齐跌”为正常操作,因为如果想向市场中注入流动性,不仅要通过量的操作实现,资金价格的调整也尤为重要,但一边增量一边降息的操作属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2019年至今,MLF操作利率在两个时间段内下降,一次是疫情前后的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另一次是2022年1月。虽然第二次比第一次时间更短,但在这两段时间内央行的MLF净操作量大于零且操作利率下降。
那央行此番操作是为何?
证券时报以“平衡稳物价与稳增长,央行缩量降息”为段落标题发文解读央行“MLF缩量降息操作”,指出“综合考虑内外因素之间的平衡,维持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与推动企业实际贷款利率、综合融资成本持续回落之间的平衡。”
缩量对应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降息对应推动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下降。
这应该是此次央行“矛盾”操作的标准答案。不过我们看完央行的操作以及证券时报的解读后,认为此次操作还向市场传递出一个信号——央行对CPI的容忍度在提升。
容忍度提升的基础——M2增速远超名义GDP增速的情况下CPI维持在3%以下。在M2同比增速连续4个月维持10%以上,以及猪肉价格暴涨的7月份,CPI仅上涨2.7%,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并未造成任何通胀上升的压力,也就是说留给央行的操作空间很大。
此外,美国通胀7月份录得8.5%,从上月高点9.1%开始回落,国际环境下对通胀的预期开始降温,因此外部空间也是有的。
容忍度提升的原因——支持经济增长回归潜在增速。央行的政策研究2021年第二期文章《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写道,“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的名义经济增速和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经济增速应当大体一致。
但在受到严重冲击时,名义经济增速可能会偏离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经济增速,货币政策就要参照后者,支持经济增长回归潜在增速。
同时,在操作中还要考虑经济增速目标。”这为我们解读央行降息缩量操作提供了一种思路。
在社融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央行应该是判断经济受到冲击后名义经济增速已经偏离了反映潜在产出的增速,考虑到经济增速目标的同时,也要让名义GDP增速回到正常水平,所以才会降息,这时央行的首要目标是经济增速,CPI也要考虑,但不会像经济运行在正常区间时看的那么重。
既有实际需求,也有实施基础。因此我们认为央行对今年CPI的容忍度在提高。
行研君推荐关注↓↓↓
——END——
点击微信小程序👉"报告搜一搜";免费下载各行业研究报告pdf和word、可视数据、学习资料。提供研究报告、市场研究报告、行业报告、行业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市场调查报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