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晨报 2022.8.15
1. 宏观:经济增长尽力而为,通胀暂不制约货币政策
2. 宏观:食品带动通胀上行,无需忧虑通胀走高—7月通胀数据点评
3. 量化转债:转债的估值截面回归方法修正
4. 汽车:
高景气与强韧性延续,7月车市淡季不淡—7月乘用车销量点评

5. 机械:大宗商品价格走弱,设备企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6. 绿的谐波(688017):产能持续释放,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看好长期成长空间
7. 浙江自然(605080):业绩增速趋缓,户外龙头多品类、内外销协同有望快速成长
/// 银河观点 ///
宏观:经济增长尽力而为,通胀暂不制约货币政策
许冬石丨宏观分析师
S0130513050003
一、核心观点
(一)经济增长尽力而为,用好存量政策
2022年7月28日,为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本次会议有助于引导下半年的经济政策,同时也对近期的热点问题给与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对政治局会议做出解读:(1)经济增长不强调年初既定目标;(2)动态清零防疫措施持续;(3)下半年以存量政策为主。


(二)经济仍在恢复中,货币政策辅助财政
7月基本延续了6月国常会监督落实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粮食能源安全保障、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保基本民生一类的政策。扩大有效投资并通过溢出效应带动经济和就业回升是政策的着力点,重点关注交通、能源、物流、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同时,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和刚性及改善住房需求是引领消费恢复的重点,相关政策包括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和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予以适度补贴或贷款贴息等。房地产市场强调平稳,保交楼的责任主体还是地方政府。


(三)央行仍然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无需过多忧虑通胀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比一季度并没有太大变化,依然强调“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开始上行的通胀。我们认为就目前的数据来看,通胀走高的压力主要源于猪肉和蔬菜的短期上行,核心通胀稳定,而大宗商品和能源品价格处于回落中,通胀的幅度和结构尚不至于制约货币政策,宽松的主基调年内不会改变。


(四)财政和银保监会控风险,汽车仍是消费的重点
银保监会工作重点中强调了对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支持政策的推动;同时,要求支持地方做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意味着具体的责任还在地方政府。最后,财政方面比较关注的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需要银保监的配合,7月财政部在《关于融资平台公司违法违规融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的通报》中通报了化解印象债务不利以及偷偷增加隐性债务的案例。商务部继续围绕新车、二手车、新能源车和交通建设等方面刺激消费。


(五)疫情反复,防控政策偏紧
7月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反弹,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的态势,单日报告的本土感染者人数比6月明显增加。港口高风险岗位核酸频次提高,各地防疫政策依然十分严格,对流动务工人员和运输生产有限制。在目前疫情防控偏紧的状态下,生产和需求依然容易受到防疫政策的影响;坚持动态清零的原则需要科学精准的防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促进物流和人员正常流动,才能更好的稳经济、保就业。
二、风险提示
疫情超预期变化,政策超预期变化,对政策理解不到位。
宏观:食品带动通胀上行,无需忧虑通胀走高—7月通胀数据点评
许冬石丨宏观分析师
S0130513050003
一、核心观点
(一)CPI缓慢上行,核心CPI仍然低迷
7月份CPI同比上行至2.7%,核心CPI小幅下行。通胀环比上升,食品价格走高,非食品价格回落。7月通胀环比上行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行带来的:(1)食品方面,7月份天气炎热多雨,蔬菜平均价格超出正常水平;7月份猪肉零售价格上行25.6%,供给下滑使得猪肉价格回升;(2)非食品价格方面,原油价格走低,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下行3.3%,旅游价格上行3.5%,衣着价格季节性回落,其他非食品价格小幅变动。


(二)全年通胀预期缓慢上行
全年通胀预期上行,进入2022年下半年,通胀水平上升至2.4%左右:(1)新时期疫情控制状态下,物价上行可以预期,物流和人员阻断下对价格的影响仍然在观察;(2)猪肉供给陷入短缺,下半年猪肉需求逐步上行下,猪肉价格回升;(3)蔬菜价格已过最低点,下半年逐步回升。下半年翘尾水平上行,猪肉、蔬菜价格回升,预计3、4季度可能达到2.4%左右,全年CPI预计在2.2%左右,预计2023年上半年通胀水平会惯性上行至2.9%左右,带来更大的压力。


(三)通胀仍然无忧
尽管通胀水平在下半年走高,但暂时仍然无需担忧:(1)全球衰退正在上演,高昂的原油价格出现变化,原油价格水平下半年可能回落;(2)全球需求回落和中国需求疲软可能共振,终端需求的疲软拉低物价水平。


(四)货币政策不受干扰
央行的货币选择显得尤为艰难,宽信用渠道受阻的情况下,央行的货币宽松效果不及预期。而美联储等外围市场收紧的条件下,央行的货币宽松也有所谨慎。央行在下半年通胀上行的过程中仍然会以经济增长和美联储选择为主,并不会因为通胀上行而使得货币政策有所变化。参考2019年4季度CPI上行至5%,央行货币政策也仅是保持了观望。其次,稳增长措施仍然在实施过程,稳增长效果处于观察期,经济增长是主线,在稳增长效果不明之前央行不会改变货币政策基调。


(五)PPI回落趋势已成
7月份PPI环比大幅回落,大宗商品价格均处于回落状态:(1)国际原油受到供给稳定以及需求回落的影响,价格下挫(2)动力煤需求上行,但供给也在增加,下游投资继续疲软,钢材、水泥等行业需求相对较弱;(3)食品类行业继续回升。

下半年PPI基数水平继续下滑,PPI同比持续走低。能源价格高位回落会带动PPI下滑,同时下游开工虽然稍有好转,但是速度较慢,带来了黑色系产品价格回落。物流阻塞好转,预示着未来PPI环比仍然下滑。预计8月份PPI环比小幅下行,8月份PPI水平在3.7%左右。2022年PPI前高后低,全年预计在5.0%左右,受到基数影响,PPI在3季度和4季度分别约为3.5%和1.9%。
量化转债:转债的估值截面回归方法修正
马普凡丨金融工程分析师
S0130522040002
一、核心观点
(一)市场估值截面回归方法修正
截面回归的方法是常用计算市场整体估值的方法。为了更好的对转债市场的截面估值做出拟合,除使用多项式回归方法。现剔除相对较高和较低的平价区域。理论上回归的方法会消除异常值的影响,但在距离中心平价100较远的点也会影响回归的结果。且在转股平价较高的区域,从定价的角度上应该是趋近于0,因此,将这些值放在回归方程中,也有可能会高估中间的点。更进一步,为了避免共线性等影响,我们也可以引入相对更为复杂的LASSO回归等方法,从形态上看,更为接近理想的回归效果。但在平价100附近,与线性回归的结果相似。

更新后的平价100的转债回归转股溢价率相比未筛选转债的回归值略小,但趋势上近似。近期平价100的回归转股溢价率在36%附近徘徊,尚未出现大幅降低的趋势。从结构上看,左侧的估值相比上个月已经开始降低。平价100附近的估值与上月依然相似。


(二)转债市场活跃,光伏板块表现突出
本周伴随权益市场的反弹,转债市场表现活跃,几乎所有行业均实现正收益;转债数量较多的行业中,化工行业受到裕兴、嘉澳等转债的影响涨幅明显,机械设备及电力设备行业也受到三超、海优等转债的带动实现明显正收益。整体上本周活跃的转债倾向于光伏赛道。但本周成交明显下降,失去成交的支撑,热门转债估值可能出现回撤。


(三)转债策略收益明显
高溢价、高估值个券又重新出现较好的表现;防御性因子和低估值因子虽然表现不突出,但也实现较为稳定的正收益;在交易热情推升下,高估值个券参与明显反弹,但后续依然可能出现回撤。复合因子本周实现3.1%的明显正收益。“固收+”组合净值实现接近1%的收益。“固收+”转债组合月初调仓,由于整体市场波动率呈现下降趋势,初始仓位提升,现仓位升至41%。本次调仓平均转债价格在136元,现平均价格在138元。转债基金本月以来大部分实现1%~2%左右的正收益,将近一半的产品超过10%的年化波动率。
二、风险提示
历史数据不能外推,本文仅以历史数据测算提供判断依据,不代表投资建议。
汽车:高景气与强韧性延续,7月车市淡季不淡—7月乘用车销量点评
石金漫丨汽车行业分析师
S0130518020001
杨策丨汽车行业分析师
S0130520050005
一、核心观点
(一)事件
乘联会发布2022年7月乘用车产销数据:当月零售销量为181.8万辆,同比+20.4%,环比-6.5%;批发销量为213.4万辆,同比+40.8%,环比-2.5%;产量为215.8万辆,同比+41.6%,环比-2.2%。


(二)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1)传统淡季无碍车市热度,7月销量展现高景气与强韧性
2022年7月乘用车零售销量181.8万辆,同比+20.4%,同比增速较6月基本持平;环比-6.5%,疫情后购车需求释放导致的月度高基数下,7月环比表现整体坚挺。厂商批发销量213.4万辆,同比+40.8%,环比-2.5%,增速高于零售,彰显厂商信心。7月疫情发展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出口平稳、复工稳产叠加利好政策推动,车市增势良好。1-7月累计零售1107.9万辆,同比-3.5%,累计批发销售1230.6万辆,同比+8.4%,批发高增为年末零售端发力奠定基础。
从结构看
,(1)7月豪华车零售22万辆,同比+14%,环比-28%,京沪等主销地区疫情平稳带动销售改善明显;(2)自主品牌零售85万辆,同比+34%,环比+4%,自主品牌持续推动产销复苏,头部企业表现靓丽,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等品牌份额显著提升,其中比亚迪产销同比分别 +173.90%和+183.10%延续领跑。(3)主流合资品牌零售74万辆,同比+10%,环比-9%,其中德系份额21.6%,同比+0.5pct,日系份额20.8%,同比-2.1pct,美系份额7.0%,同比-2pct。


(2)7月新能源乘用车延续高增,头部车企强势产品引动车市
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48.6万辆,同比+117.3%,环比-8.5%;批发销量达56.4万辆,同比+123.7%,环比-1.1%。7月国内新能源零售渗透率为26.7%,同比提升11.9个百分点。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持续火热,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6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3.4%,其中比亚迪(16.2万辆)持续领跑,以奇瑞集团(2.48万辆)与广汽集团(2.50万辆)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当突出。从车型看,7月纯电动批发销量42.8万辆,同比+109.0%;插电混动销量13.6万辆,同比+187.2%。从结构看,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批发渗透率45.9%,豪华车为15.8%,主流合资仅5.2%。其中A00级批发销售13万辆,份额占纯电动的30%;A0级批发销售8.9万辆,份额占纯电动的21%;A级份额27%;B级销量一枝独秀,占纯电动份额20%。
二、投资建议
整车端推荐广汽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智能化零部件推荐华域汽车、伯特利、德赛西威、经纬恒润、中科创达、科博达、均胜电子、星宇股份等;新能源零部件推荐法拉电子、菱电电控、中熔电气、拓普集团、旭升股份等。
三、风险提示
1、疫情对汽车产销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2、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3、芯片短缺带来产能瓶颈的风险。
机械:大宗商品价格走弱,设备企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鲁佩丨机械行业分析师
S0130521060001
范想想丨机械行业分析师
S0130518090002
一、核心观点
(一)机械行业原材料占成本比例高,受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较大
机械设备行业位于产业链中游,钢材、铜、铝、塑料、橡胶等主要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企业业绩水平。2021年,钢材年平均综合价格指数(+35.88%)、沪铝指数(+36.73%)、沪铜指数(+40.08%)、塑料指数(+19.65%),多数机械行业公司营业成本增速水平高于营业收入,原材料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基本持平,而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企业盈利空间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挤压。1)工程机械板块,企业生产成本主要为钢材等原材料和采购零部件,2021年三一重工、徐工机械和中联重科原材料在营业成本中占比分别为88.46%、85.60%和94.93%,受成本上涨影响,毛利率同比分别下滑3.97pct、0.83pct、4.98pct;2)船舶海工板块,中集集团、中国船舶、中国重工2021年原材料在成本中占比分别为81.91%、69.58%、70.34%,受上游钢材、铝材等原材料价格影响,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毛利率分别下滑0.11pct、2.83pct,中集集团同时受益海运价格高企,毛利率同比上升3.76pct;3)机床工具板块,2021年海天精工、中钨高新、欧科亿生产成本中原材料占比分别为83.47%、88.32%、67.28%,毛利率分别提升1.69pct、0.97pct、2.93pct;4)轨交板块,2021年中国中车、华铁股份原材料在成本中占比分别为84.50%、94.94%,毛利率同比分别下降1.70pct、提高3.46pct。


(二)6月起大宗商品价格走弱,企业盈利水平有望修复
今年一季度,在全国多地新冠疫情反复以及国际地缘政治摩擦等宏观环境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延续2021年的高位并呈现全面上涨趋势。6月以来,欧美等主要国家CPI超预期大涨,央行紧缩政策引发衰退预期,叠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导致6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快速走弱,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出厂价格均显著回落,7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下降11.6pct和6.2pct。截至8月5日,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钢铁价格指数、有色价格指数整体震荡下行,相比年内最高点分别下降8.02pct、18.02pct、15.44pct。成本端压力缓解,机械设备企业盈利水平有望得以修复。
二、投资建议
长期看好具备较高投资价值的景气赛道优质个股,重点细分方向包括光伏设备(N型电池片产业化带来的设备投资)、新能源汽车相关装备(锂电、氢能、储能、充换电等方向设备投资)、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专精特新等领域。
三、风险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政策推进程度不及预期;制造业投资增速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绿的谐波(688017):产能持续释放,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看好长期成长空间
鲁佩丨机械行业分析师
S0130521060001
范想想丨机械行业分析师
S0130518090002
一、核心观点
(一)事件
8月11日晚间,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43亿元,同比增长32.2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92亿元,同比增长9.8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20.86%;稀释每股收益达0.54元/股,同比降低21.74%。


(二)公司营收超行业大幅增长,股权激励费用影响短期利润
上半年营业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32.28%,但净利润在股权激励方案影响下增速较低。其中,谐波减速器及金属部件业务营收占比仍然高达96.3%,约合2.34亿元。公司营收及利润增长迅速主要系政策和产品竞争优势的驱动。一方面,国家制定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发展政策都将谐波减速器列为重要发展的对象,另一方面,公司凭借过硬的研发技术实力、良好的品牌声誉在行业内享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20.2万套,累计销量同比略有所下滑,但公司产品仍能凭借核心竞争力保持营收增长。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供应商,通过合理高效开展募投项目建设工作,有望保持业绩持续增长。


(三)疫情背景下,产能继续释放,持续加大研发保证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上半年因疫情反复导致设备供应周期延长,物流运输困难等不利因素下,仍有序释放产能,产量规模和市场地位有进一步提升。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37.83%,同比降低7.66pcts,期间费用率为10.22%,同比上升2.66pcts,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0.63pct/2.87pct/0.42pct,主要系公司股权激励费用增加及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所致。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6.22%,研发费用率为8.82%,同比增长0.84pct,公司研发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多个在研项目齐头并进,保证未来核心竞争力。


(四)公司积极开拓非机器人应用领域,下游应用更加多元
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目前公司主要聚焦的下游为数控机床,公司机电一体化产品2022年上半年逐步放量,营收约为912.77万元,同比增长15.37%。在电液伺服方面,电液伺服系统因具备响应速度快、功率质量比值大等优势,是移动机器人最理想的驱动设备。随着四足机器人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电液伺服市场未来预计实现快速发展。在新产品方面,公司近几年通过开发Y、E系列新产品,切入于半导体设备行业、医用机器人以及装配机器人等对震动方面有较高要求的行业,不断推动谐波减速器在更多行业应用,拓宽成长空间,或成为业绩增长潜力点。
二、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核心产品具有竞争力,且成长空间伴随着新业务发展不断拓宽,业绩稳定增长可期。随着公司传统业务稳步增长以及新业务发力,我们预计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64/3.72/4.85亿元,对应EPS为1.60/1.72/2.13元,对应PE为38.17/26.87/20.11倍,给与“推荐”评级。


三、风险提示
制造业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浙江自然(605080):业绩增速趋缓,户外龙头多品类、内外销协同有望快速成长
陈柏儒丨轻工行业分析师
S0130521080001
一、核心观点
(一)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36亿元,同比上涨28.37%;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上涨26.89%;基本每股收益1.72元/股。其中,公司第2季度单季实现营收3.06亿元,同比上涨13.16%;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上涨17.99%。


(二)原材料价格波动叠加疫情影响,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5.89%,同比下降4.86 pct。其中,22Q2单季毛利率为35.26%,同比下降5.1 pct,环比下降1.21 pct。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公司产品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2)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带来物流成本上升。


(三)期间费用率明显改善,公司净利率环比修复
费用率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53%,同比下降3.62 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7% / 3.86% / 2.3% / -2.8%,分别同比变动-1.3 pct / -0.04 pct / +0.15 pct / -2.43 pct。其中,公司销售费用率与财务费用率降幅明显,主要原因为:1)受疫情影响,展会费用、业务招待费及差旅费减少;2)本期人民币兑美元汇兑收益带来财务费用大幅减少。净利率方面,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率为27.42%,同比下降0.32 pct;22Q2单季公司净利率为28.67%,同比上涨0.64 pct,环比上涨2.41 pct。


(四)多品类表现亮眼,内外销协同实现快速发展
品类拆分来看,上半年,公司充气床垫产能瓶颈问题得到缓解,销售收入同比上涨28.1%,达到4.57亿元;头枕坐垫业务受益于欧美国家旅行活动恢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1.78%,达到0.47亿元。未来,公司将立足于户外运动用品领域,持续向轻量化、高R值等专业产品拓展,如车用充气床垫、水上运动用品、硬质保温箱包等,构建丰富品类矩阵,带动业绩增长。地区拆分来看,报告期内,外销业务仍然是公司业务基础,营业收入为4.96亿元,同比增长22.35%,占比77.98%;内销业务不断拓展,实现快速增长,营收达到1.4亿元,同比上涨55.41%,占比22.02%,同比提升3.83 pct。


(五)深耕户外掌握核心竞争力,不断丰富优质客户资源实现成长
公司深耕户外用品领域30年,多项核心技术积累打造深厚护城河,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发展实现成本、质量及交付等多项优势,同全球200多个品牌建立良好合作,包括迪卡侬、REI和历德超市等专业户外运动品牌和大型商超。报告期内,公司越南子公司和柬埔寨子公司分别通过迪卡侬、REI和Coleman、IGLOO审核,成为其合格供应商。
二、投资建议
公司为户外用品领域龙头企业,深耕行业掌握研发技术、产业链、优质客户资源等全面优势,募资建设突破产能瓶颈,未来将充分受益于户外行业发展,预计公司2022 / 23 / 24年能够实现基本每股收益2.83 / 3.67 / 4.5元/股,对应PE为23X / 17X / 14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三、风险提示
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客户经理,谢谢!
/// 相关报告 ///
更多干货请关注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微信公众号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gyhzqyj
本文摘自报告:《银河证券每日晨报 - 20220815》
报告发布日期:2022年8月15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
报告分析师/责任编辑:
丁文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1020004
丁文
策略分析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金融与会计硕士,2001年加入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曾从事房地产行业研究。2017年开始从事策略研究。
/// 评级体系及法律申明 ///
评级体系:
银河证券行业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行业指数(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公司组成的行业指数)相对于基准指数(交易所指数或市场中主要的指数)
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行业指数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行业指数低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10%及以上。
银河证券公司评级体系
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20%。
中性: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低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及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唯一研究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 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