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之囘顧與前瞻 ──民國三十年七月在國立中央大學全體師生初次惜別會中講── 催人的歲月,使我在中央大學已屆十年,現在向我患難相共的敎職員先生們和同學們吿別了!於臨別的時候,承全體敎授先生們殷殷惜別,已不敢當;而全體同學們於惜別之餘,復舉行獻旗典禮,使我內心愈增慚愧。我到中大來的時候,是抱着理想來的,現在到臨別的時候,理想並未達到,這是我慚愧的第一點;我原來也想掙扎到抗戰勝利結束的時候,再與諸位話別,現在因才力不勝,不能不毅然求去,以至在這段餘下來不多的患難時間,不能與諸位相共,這是我慚愧的二點。在我任內如果有何成就,都是諸位先生指敎協助的功勞,在我不過是盡分內應盡的職責,不敢當諸位稱道。卽就被炸遷校一事而論,當時我請許多位敎職員同人擔負有困難、富危險的任務,大家均拋妻別子,欣然應諾,從未推諉。這種感激,豈是言語可以形容?後來又有遇些困難,大家都是和我一致的主張,卒能克服,爲公爲私,也是我應該深深感謝的。至於我有什麼不周到的地方,還得請諸位原諒才是。 
我來中大時所抱的理想,見於我就職時發表的那篇中央大學之使命演講之中。我也知道這使命不 是可一蹴而躋的,但是在我這比較長期的任內,未能切實實現這個階段的任務,固然也因外患侵凌,和各種環境不能順手的關係,但是也是我德薄能鮮之所致。然承諸位敎職員同仁幫忙,竟得於紊亂之餘,喪亂之後,經過七次的轟炸,長途的遷移,仍然以比較有軌道而完整的大學,貢獻國家,卻也是慚疚之身的一點良心上的小小安慰。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十年和中大的關係,不能使我對他沒有感情。承諸位師生的盛意,且使我於臨別之時,感情泉湧。我不但有感情,而且有感想;不但有感想,而且應該有反想。 
回想我到中大之時,正値一個大紊亂以後。所以我當時宣佈治校方針,計分「安定」、「充實」、「 發展」三個時期。我心裏打算,每個時期約略三年。我是學歷史的人,知道時期是不可以嚴格劃分的。在安定時期,應當有所充實;充實時期應當亟謀發展。我現在還要補充一句,就是到了發展時期, 也還應當安定。在最初二年,安定的目的達到了;以後二年更加注意充實。不但充實圖書儀器各項設備,而且充實課程內容和敎學人才。我在中大十週年紀念册上,發表一些統計數字,計約略四年多的時間共費在圖書儀器及敎學設備等項,爲二百二十三萬元。爲數過於全部預算四分之一。西文專門雜誌定到七百餘種;重要的全套雜誌自出版以至當時的增購計六十種。中文書籍也有大量的增加。所以現在中大應用的圖書儀器的基礎,大都是那時候打下來的。充實的不僅是圖書儀器,而且還有敎學人 才,聘人是我最留心最愼重的一件事。我撫躬自問,不曾把敎學地位做過一個人情。縱然因此得罪人也是不管的。我對於老年的敎授十分尊重,對於靑年學者十分熱望。在中國各方面人才缺少的時候,我們應該不斷有新血輪來補充。我認爲新從國外做過硏究的靑年學者,一回國的時候,不要讓他的工作中斷;只要能夠給他預備下一個較好而安定的敎學環境,若是他能盡心繼續硏究的話,則五、六年或七、八年之後,必定能有很好的造詣與貢獻。我在淸華大學時是如此主張,在中央大學也還是如此主張。我們主持敎育行政的人,乃是犧牲了自己做學問的機會,來爲大家準備下一個環境做學問。這是大學校長的定義,這也可以說是大學校長的悲哀! 到了第五年頭,我認爲中大發展的時機到了。我認爲首都大學當國家積極發展一般敎育而且迫切需要人才的時候,決不該是一個只能容納學生一兩千人的大學。我又認爲首都城市中心之地,車馬喧囂,市氣逼人,不適宜於硏討學問,培養心身。於是我打定主意,要爲國家在南京郊外,不是僻在山 林,卻又較離城市的地方,建造一個能容納五千至一萬學生的首都大學,不但環境優美,格局軒昂,而且其間有安置一切近代式的實習工廠和農場之餘地。當時中央付託我們一部分航空工程的敎育,其所需種種敎學實習的地方,照規定計劃,斷非大石橋校址所能容。因爲這種新的要求,更加強了我本來的信念。當時敎育部長王雪艇先生非常贊成此舉。他的熱誠,是自動的,而且非常之高。我們於是得了蔣先生的同意,在某屆中央全會提了一個建立中大新校址的提案,當承通過,建築費先定爲二百四十萬元,按月撥付。建校之案已定,我於是派人費了幾個月工夫,在南京四郊遍覓適宜地點。最後選得南門外約七公里石子岡一片地方,氣象非常宏大,而且山林起伏,佈置起來,又可以非常曲折。有丘陵不但可以依地勢而佈局,且更宜於防空。此地離秦淮河上游不遠,本來有一條支流經過,現已淤塞,若是加以濬導,則將來校內可有靑碧的秦淮,豈止增加校景,還有工程和農業上的用處。北面是國父陵墓所在的紫金山,南面是樹木葱蘢的牛首山,西面是天印式的方山,若是在高處一望,還可望見滔滔的大江。我於首都淪陷後,做有一首長詩,名曰憶南京,其中有一節,就是描寫這新校址的風景。詩曰: 「我又想到雨花臺南,岡名石子, 橋喚鐵心。 南望牛首, 東望方山, 北望紫金。 山頭放眼呵,大江雄渾, 秦淮澄淸。 這二水三山的中間, 正是理想的學術都城! 有的是很老的森林,更加上手種的楡柏, 也快成蔭。牧場的花背牛羊,歷落的沿着山岡西下夕陽裏, 映出來如雪如金!」 這地址承王雪艇先生親自和我去看過兩次,我們並邀一位德國人爲蘇聯五年計劃設計學校建築的工程師來京看過,他也認爲地點相宜,於是經部核定。計圈地八千餘畝。我費了很多的工夫親自開了 一片中大所需要於建置和設備的淸單,交給工程師按此設計。除去醫學院後期及其附屬的大規模敎學醫院,仍擬設在大石橋原址以外(因爲醫院應當在城市中心),其餘各部份都在新址。爲求完善起見 ,並懸賞五千元,請全國工程師競爭設計繪圖;計應徵者十餘,經公開評定後,遂請興業建築公司負設計繪圖之責。在二十六年五月間投標開工者,計有工學院的本院,航空工程系的教室實驗室,和農 學院的本院三大棟房屋;正在動手設計的爲理學院、圖書館,與偉大的運動場。預計三十個月全部完成。完成以後,站在小山頂一望,於美麗而有含蓄的校景之中,一面工廠的馬達齊轉,一面機械化農場的火犂出動,圖書館裏人頭攢擁,運動場上幾千百的男女活潑地跳躍,悠揚的歌聲,相和相答,怎不能不敎人心曠神怡!  
我也知道卽以當時的物價而論,二百四十萬元的建築費還是不夠的。幸而當時蔣先生爲實現當時 中央通過的一個四年計劃,敎我擴充中大的工程人才訓練,由他另撥鉅款;我們做了一個很科學的計劃,要達到他交付的使命,需款共五百七十餘萬元。我於七月一日帶這計劃上廬山去,蒙他贊成,並允撥二百萬元。我以爲這全部計劃的實現,是更有把握了。那知道不數日就發生了七七事變,敵人的侵略,把這件偉大的學府建設事業,當時竟陷於功敗垂成。這是我在中大最傷心的一件事!   
我決定這個建設計劃的時候,也曾遇着許多阻力,有人以爲我好大喜功。但是我自信我是知道近代式大學規模和需要的人。我是贊美英國牛津和劍橋大學城的人。我知道倫敦大學和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師生生活之痛苦。我在柏林大學兩年的經驗,使我知道柏林大學校址的缺陷,如電磁實驗受門外的電車影響,就是其中的一端。所以在上次大戰以前,他們就有全部遷往郊外達倫和綠林一帶的計劃,後因一九一四年的大戰爆發而停止。所以我毫不懷疑;我並且感謝當時的敎育部長王雪艇先生和我有同様的見解,極力支持我的主張。我現在告訴大家道一段經過,或者可以說是在描寫這一幅未完成的美麗畫圖;但是我並非要來溫這玫瑰色的甜夢,乃是要把這件事當着我離開中大時的一個「文化 遺囑」!我想於抗戰勝利以後,每個愛護中大的人,是一定要把他實現的!   
造化的安排,眞是富於諷刺性。我在南京沒有能造成大規模的新校址,但這點領到局部而未用完 的餘款,竟使我在兵荒馬亂的年頭,免除了許多困難的手續,在重慶沙坪壩和柏溪兩處,造成兩個小規模的新校舍,使數千靑年,沒有躭誤學業。若是沒有這宗現成的款子,沙坪壩校舎在四十二天,柏溪校舍在二個月之內,也是造不起來的。我在南京預定的發展沒有得到,但在重慶不曾預定的發展卻得到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楡。」難道就是這個意義嗎?在重慶四年之中,學生增加到三千餘人, 較南京多三倍;課程數目,將上下兩學期合算,較南京多一倍;新增的科系,較南京多二十餘個;年級的增加,只醫學院就添四個年級,師範學院中八個新系科就添三個年級;敎職員人數,自然也大有增加。但是大學的經常費呢?在南京每年倒有一百七十二萬,本年度全年業經奉到公文可領的,不過一百六十六萬四千七百元,其餘雖然還有三、四十萬元是專款,但是都已經指定用途。本年從一月結算到七月底,挪墊於經常費項下者,共計約八十餘萬元,但是沒有欠過薪,學校照常進行,沒有停頓 過。我自己幾乎不能置信。我爲這件事就已精疲力盡,不敢再繼續下去了。中大經常費不夠的原因, 除上述的人數、課程數等項而外,還有物價增加到十倍以上這件事實,是一個原因;學生學理、工、 農、醫等實驗學科的佔到總數百分之七十,和我初到時僅佔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情形,迥然不同,這又是一個原因;圖書儀器都搬出來了,儀器要用就有消耗,卽以消耗較少的顯微鏡而論,僅有一兩架顯微鏡的學校和有二百四十餘架顕微鏡的中大相比,其維持費自有不同,這更是一個入不敷出的原因。 這都是大家親見親歷的事實。這不是不同情的主管機關打官話可以解決的問題。   
在最近一年以內,還有許多柴、米、油、鹽的雜事,要來發生麻煩。在經常時期,擔任大學校長 的人何必過問這些瑣事;但在非常時期,不問竟過不去。我和葉楚傖先生詩中有「官家籌箸關鹽鐵, 學府平章到米煤」兩句,也是寫實的。但是這些事現在也不必多提了。我們對於敎育還是要重在理想 ,所以我於臨別之際,對於在本大學的靑年,還有幾句話要說。這是我貢獻給諸位和一般知識靑年的 意見,也可以說是我對於大學敎育的感想。   
第一、靑年要有理想,有抱負。這一層我對於本年的畢業生臨別贈言的時候,已經詳細說過。 我所以不厭重複的說明,是因爲我感覺到這問題本身的重要性和理想,在現在一般知識靑年中的貧乏 。要有理想才有抱負,有抱負將來才有作爲。現在的靑年對於「現實」太看重了,尤其是對於物質的現實。我們不能不認識現實。但我們決不能陷死在現實的泥淖之中;若是陷落下去,必至志氣消沉,正義感與是非心一道埋滅。我們應當作什麼一種人,將來爲國家民族做什麼一些事,這主意在大學求學時代,就應該打定的。打定之後,在這時代的立身處事、爲學、爲人,就應該立刻開始按照這標準做起。正當生活習慣的養成,是實現這高尙理想的階梯。我們唱高調責備流俗,是沒有用的。若是我們沒有抱負而只以個人的實利主義爲前提,則我們於未問世之前,已經墜入流俗的溷瀦之中而不自覺 。在這徬徨的人生幽徑裏面,只有堅定而高尙的理想,是我們前途的明燈。
第二、形成和實現這種理想,固然要靠確切的知識,更要靠廣泛而深湛的修養。現在大學敎育的 缺陷,就是太注重學生的專門知識,而太忽視其整個人生的修養。所以大學往往只能造就專才而不能造就通才。往往只能造就一技之長的有用人才,而不能造就通達事理氣度雍容的領袖人才。我不是說專門人才不要緊,我只是說一個專門人才能通達事理,氣度雍容,蔚爲全部或局部的領袖人才,則其將來對於國家民族的用處更大。文學哲學和藝術的修養,是很重要的。這種修養,可以爲你開拓意境 ,變化氣質,調劑性靈,使你人生更加豐富,更感覺得有意義。「質勝」「文勝」之說,中國古來的教育家已經注意到了。我們今日仍不可忽視。人生是要經過千磨萬折的;若是平素沒有修養,一經磨折,便要流入偏激、煩悶、橫潰、或是悲觀的路上去。我們要知道中國俗語所謂「老和尙成佛要經千修百鍊」這句話,何況我們還不到老和尙的境地呢?   
第三、要貫徹理想,完成修養,我們不能不注重體魄。本來體魄的修養,也是人生修養之一。現 在大學的敎育,往往把一個靑年知識造好了,身體卻弄壞了。現在的大學課程,加在不用功的學生身上固無所謂,加在眞用功的學生身上,卻是忙不過來。這原因是因爲現在的中學程度太低,所以大學一年級的課程,有三分之二是爲中學補習的課程,而四年級的課程,卻有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左右是外國大學硏究院初年級所開的課程,眞正大學本科的課程,擠在兩年半至三年期間,要學生學完。要減輕大學學生的擔負,一部分要中學認眞雜好,一部分要多設硏究所,把一部分課程勻了出去。而且希望定課程的專家,不要太存「醫生的割股之心」,巴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要在短短的期間以内,一齊交給學生。(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學生爲將來就業計,而自己要求多學的,這可不能怪專家。)務必留下一點時間,充分的強迫學生鍛鍊體魄。這種的通盤打算,是敎育當局的責任,不能責之於靑年; 但卽在現狀之下,靑年也並沒有利用他的時間到體魄鍛鍊上去。如整潔方面,卽其一端。我們應該知 道一個人體魄不健全,精神決不能健全。中國現在有許多社會不健康的心理,就是其中分子體魄不健全的表現。因爲體魄不健全,所以自己的行為把握不住。不是偏狹多疑,憤恨嫉妒,便是喪失自信,飄泊徬徨。這種的民族病態,我們非糾正不可。我認爲做復興民族的靑年,必須有最野蠻人的身體, 最文明人的頭腦。   
第四、現在的靑年,爲時尙所趨,多傾向於應用科學,而忽視基本的理論科學。這也是不對的。 在大學裏基本的理論科學,尤當注重。須知應用科學是從基本的科學原理中產生出来的。應用科學將來的發展,還要靠新的原理的產生,前途才有希望。卽就航空工程而論,飛機能發展到現在的地步, 不專是飛機製造廠裏技術改進的功勞。須知飛機應用的氣體力學,就屬於純粹物理學的範圍。將來材料性能等項的改進,更有賴於物理的化學和其他有關的純粹科學。不然徒學到他國的某項飛機樣式, 如法泡製,終究是無源之水。若是截頭去尾的片斷提倡應用科學,是很危險的。科學的精神在求眞理 ;當求眞理的時候,並沒有計較到他的功用。但是眞理眞是奇怪的東西。在追求他的時候,雖然並沒有看見他的功用,但求得之後,不定在什麼時間,會發生極大的功用。當牛頓發現他三條定律的時候,他難道預料得到以後全部的機械學,全部的機械文明,都離不了應用他的定律嗎?又如孟特爾在寺院配豆種,發現了遺傳定律,當時他那裏想到後來植物、動物的品種改良,甚至於人種改良,都應用 到他的定律。若是爲了優生學來硏究遺傳,恐怕他當年也不做和尙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正是科學的精神。等到誼正道明以後,自有無窮的「利」,無窮的「功」產生,這也正是科學的妙用。   
第五、現在的大學太重物的組織的科學,而不曾注重人的組織的科學。近代全部物質文明,是由 於硏究物的組織的科學產生的。近代各大學的實驗室和工廠的硏究室裏,那一個不是忙於這種硏究。 物的共性多,所以這種硏究,易於有國際的合作和國際的承認。人事的共性較少而成分更複雜,所以有許多人事的硏究,因特性甚多,而難於找到多方適用的通則。但是物終究是供人用的;人事硏究的進步若是不能與物質硏究的進步,互相配合,並駕齊驅,那人將有被物控制的危險。現代國際間許多慘劇,大部分也是由此而產生的。在中國幾千年以「無爲而治」相尙的國家,人的組織,順其自然, 有意識、有計劃的支配甚少,所以日趨散漫,要在現代有精密組織的國際社會裏求生存,是很困難的。近二十年來,美國爲注重硏究人事組織最積極的國家,無論國際組織或國內人事組織,均爲大學裏或專門創立的硏究所裏硏究的對象,並已成爲一個重要的潮流。我認爲這趨勢是正當的,我們不能等待人家的結果來應用,我們要開始向這方面去探討。   第六、要對科學的眞理,有堅定的信念,而且要能爲這信念而奮鬥。中國要生存,必須走到現代 化的路上去。要中國走上現代化的路,必須受過現代敎育的靑年,能把握住對於科學眞理的信念堅決奮鬥,不爲似科學而非科學的流俗意見所搖動。這當然要我們這班靑年,自己先受過徹底科學的洗禮,不要自己先得了些半生不熟的意見。必須自己首先虛心以求,經過科學探討歷程中許多甘苦,然後能樹立深信。有深信才能發生內燃的力量,而爲這種深信來奮鬥。現在中國社會上喜歡牽強附會的人太多。牽強附會是由於一知半解來的。於是科學的精神,就在這種渾沌的空氣之中犠牲了。「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這是孔子的敎訓。何況國內許多迷信和愚妄還當攻破呢?所以我們靑年們對於非科學、反科學的現象,必須盡力排除。   
我對大學靑年說的話,至此暫吿結束。其餘我在七七與中大靑年那篇演講裏說過的,希望大家可 以參考。但是我還有三點關於大學任務的意見,不妨在此簡單一提,並就敎於我所敬佩的同仁們。  
我認爲大學在現在的中國,應該有三種任務:  第一、要爲國家民族培養繼起人才。敎育本來是要把已往人類寶貴的經驗,提取優越的部分,鎔鑄過交給後代,指示他們去發揚光大的。這種靑年,不但要知識好,而且要體魄好,人格好,才能擔負得起民族復興的責任。我常對靑年說,大學決不是販賣知識的商店,如某地所謂「大學商場」一樣。若是大學僅是敎室裏的工作,則當今廣播電臺發達的時候,只要請些有學問的人,天天播音;學生也不必入學,只要睡在床上,一切的知識,便可送來。但是這種「空中大學」,決不能完成大學的任務。大學裏必須有良好的學風,人格的感化。這就要靠人與人的接觸。大學造就出來的靑年,不是爲他個人謀發展的,而是要爲國家民族謀生存的。必須造成一種堂堂正正的知識公民,一方面是頂天立地的人物,一方面是繼往開來的中堅。這就要靠各位師長能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全榭山先生有兩句詩:「道以躬行重,人從述作論。」這實在是大學師道的標準。
第二、要爲人類增加知識總量。我們不但要爲自己的民族開發知識的寶藏,而且要爲人類的社會,增加學術的遺產。從近代進化論的眼光來講,進化並不等於進步。進化只是變;變的過程中,有進步的變,也有退步的變。近代人能飛能潛,乃是靠知識運用物質來幫助,而不是身體有改進。史學家和生物學家可以吿訴我們,在古希臘裴雷克利斯前後的一個短短時期,出了若干的大哲學家、大文學家、大雕刻家、大政治家等等,都是絕代的天才;人數之多,爲以後歷史上任何時期所不及。我們敢說我們現代人的腦筋,進步到能超過那個時期的希臘賢哲嗎?但是我們不必灰心。英國名戲劇家蕭伯納說過:「無疑的莎士比亞比我偉大,但是我站在他的肩膀上。」蕭伯納的腦筋不能優於莎翁;他的憑藉卻是優於莎翁。多靠天才的文藝創造尙且如此,何況其他。若是自古來一切的事事物物,不見得都有進步,卻有一件是絕對有進步的,這就是知識。知識好像地質學上的沖積層一樣,披沙揀金,寸積銖累,才建築起現代的崇樓傑閣。我們傳受已往的知識給後代要緊──因此我們對於敎學的水準必 須提高──我們發揚探討新的知識也是非常要緊──因此我們必須提倡硏究工作。沒有硏究工作的大學,在敎學上不但不能進步,而且一定會退步。這話以世界敎育史上的前例來證明,可以決無差池。我卻希望將來的史家,寫到這時代世界文化史的時候,說是這個階段裏的文化光芒,是由中國大學裏放射出來的!
第三、要能把握住時代的精神和需要。我們旣不能脫離時代而生存,我們的敎育文化工作也不能 脫離時代而獨立。何況我們當前的時代,眞是一個中國歷史上,也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空前未有的大時代。「時不可失」,和「得其時哉」兩句成語,正是我們自勉自惕的話。因爲現代的大學,已經不是從前山林式的書院和修道式的經院了。我們和我們的學術機關,應當自省:在這抗戰建國,甚至重造世界新秩序的時代,我們能夠盡什麼一部分力,佔什麼一個地位,不致使將來的歷史上這樣一個堂堂大學被人撇開,以爲他的生存,似有若無的。這就要靠我們能否認識這時代的精神,把他的需要和我們的工作配合起來。在現代有機體的社會之中,配合是重要的。個人應該有遠見,大學也應該有 遠見。在目前物質困難,生活壓迫的時候,這種目光,是更應該有的,因爲他不但能促進我們的工作 ,而且還能給我們以精神上的安慰。   
現在抗戰到第五年,中大遷徙後的工作也到第五年了!自然我們的生活,因戰事的關係一天困難 一天。但是我們還沒有到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在這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什麼痛苦總得忍受過去 。上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的民族,忍痛茹苦了四年,到第五年開始忍不下去了,所以先由內部崩潰,結果是凡爾賽條約,使德國人民受了不堪的痛苦,將近十年。我是上次大戰三、四年後到德國去的,看見柏林大學敎授穿着鶉衣百結的舊禮服,來往於敎室和實驗室;禮服的大尾巴裏,裝了幾塊黑麵包,於饑火中燒的時候,在圖書館前以淸水吞嚥。著名的正敎授,每天爲人補習兩點鐘的初級德文,每月報酬只黃油兩磅。女生走路的時候,忽然大跳,因爲鞋襪已通,不留心踏在日光曬熱的水門汀上。從軍回來的男生,被毒氣弄瞎了雙目,還牽了一隻身綁紅十字的狗引路,到哲學硏究所的敎室裏來聽講。一切的一切都表示柏林大學在極端困苦之下,不但照常的,而且加緊的進行。當時我興奮的長歎道:德意志民族是有前途的。雖然現在希特勒領導他們走了一條錯誤的路,但是德國民族的知識慾 、敎育熱,和刻苦奮鬥的精神,自有其可以令人佩服之處。所以一位朋友有次對我說:「希特勒有什麼厲害?希特勒所以厲害的原因,還是德國的科學和德國人民的組織。」這是實話。其實豈但德國如此,英國何獨不然?如英國噴火式、暴風式的飛機,都是慕尼黑以後才大規模製造的。英國有一位敎授說:「德國費了八年發明磁性水雷,我們費了八個星期發明破磁性水雷的武器。」若是沒有英國的科學,邱吉爾那裏能夠支持這長期而暴烈的戰爭?綜括一句話說罷,沒有學術的基礎,沒有敎育的功效,一個民族就不能生存於現代的世界。   
我們不是儍子,我們卻要有儍幹的精神;我們不要仗學術敎育來侵略,我們卻不能不仗學術敎育 來自衞。以中大學術部門之多,和全國優秀靑年希望考入中大的志願之切,我們若能配合得好,努力得猛,中大對於中華民國,中華民族的前途,一定能有很大的貢獻。抗戰前兩年我爲中大做了一個校歌,業經製定樂譜,是我對於中大敎育的一種理想,現在讓我寫下來和大家歡唱作別罷!   
「國學堂堂;多士蹌蹌;勵學敦行,期副舉世所屬望。誠樸雄偉見學風,雍容肅穆在修養。器識爲先,眞理是尚;完成民族復興大業,增加人類知識總量。進取,發揚,擔負這責任在雙肩上!」
此文係根據對全體敎授和全體學生兩次惜別會中演講的大意而寫成,脫稿於中華民國三十年八一三紀念日警報聲中。
家倫附誌。按:本文曾輯入「文化敎育與靑年」,民國四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自印臺北版。
本篇完
回顾
编辑部
  • 散文编辑部:问川先生|春之韵|末陌|海风在吹
  • 现代诗歌编辑部:杏花雨|海风在吹|思者|夕阳音
  • 古诗词编辑部:渔之樵|海风在吹
  • 诵读部:春之韵|部落歌者|朝阳哥|倾听者|苏苏|叶子|把酒当歌|窗外的人|海叶|代斌|盼盼|  寒纬|新新人类|宁静致远|文嘉|海畔|郑巍(查了)|苏恭|枫林|品茶听涛|唱唱|烟波缥缈|踏雪寻梅|优雅|鼻祖|一朵莲|沙漠牡丹 |汪淇|建国|童心未泯|墨羽塵曦|红杉树|江河|夏夏|知足常乐|崔文通|师师|欣怡|阳光|枫丹白露|金翅大鹏|寒冰|欣赏自己|如风|润物细雨|花颜|海韵|悠然|微笑向暖|远方|沉默 |品茗听雨 | 花开的声音 | 七夕|烙印 |海阔天空|止戈为武 |期望 |敖登图雅|见贤思齐
  • 诵读总务:春之韵
  • 音频校对:海叶|春之韵|把酒当歌
  • 编辑制作部:海风在吹 | 芳华 | 文嘉 | 宁夏
  • 预览校对:海风在吹|末陌
  • 统筹规划:海风在吹
投稿须知
1、来稿体裁不限,诗歌、散文、随笔均可。摄影、书法、美术作品酌量。
2、来稿务必原创,严禁抄袭侵权,文责自负,本平台概不承担连带责任。投稿要求:诗歌25行左右,散文随笔1500字左右,小小说2000字以内。来稿须作者自己校对三遍,确保无病句,无错别字,无错误标点符号。
3、个人简介150字以内,并附本人高清横版远景照片2张。
4、本刊对所有稿件有修改权、选编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除特别注明不愿被修改的,如有需要,本刊会根据作品内容进行修改。
5、发稿作者应当积极转发、分享阅读。
6、投稿路径:
    现代诗歌:杏花雨微信号 ai740922
    古诗词、散文:海风在吹微信号 15926363907
期待您的原创首发作品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我们,精彩持续推送
品读美文,与文字握手;聆听美声,与灵魂对话。
本期图文制作:海风在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