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中国电子报原创稿件,转载请标注来源及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大力振兴制造业、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山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山东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确立了总航标、总定位、总遵循。遵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山东省委、省政府聚焦“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九大改革攻坚,大力发展“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瞄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升级、技术改造、两化融合、数字经济、企业培育等重点领域,先后推动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行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积极构建山东工业新体系,不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工业经济发展从数量扩张迈向质量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图为蓝鲸一号钻井平台
规模体量持续壮大,工业体系更加健全
2012年到2021年,山东省全部工业增加值从18421.9亿元增长到2724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规模达到10.9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约54.3%。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271.5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在常规统计的57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55种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在20%以上,超过100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5家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82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500强,44家企业的品牌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聚焦43条关键产业链深入实施“链长制”工作机制,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形成了一批影响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聚区。济南信息技术、青岛轨道交通装备等7个优势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数量居全国首位。
数据来源:山东省工信厅

动能转换加力提速,产业转型成效显著
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着力以安全、环保、质量等标准“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以来,全省压减粗钢产能2110万吨、生铁产能970万吨;焦化行业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800多万吨;电解铝行业关停违规产能321万吨。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2012年到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超过10万个。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日照精品钢铁基地、世界高端铝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得以落地实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以新产业、新产品为代表的工业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为31.7%,“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1.2%。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创历史新高。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业能耗水平大幅降低。2012年到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60%。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绿色制造体系评价地方标准,推动重点行业加快绿色低碳升级改造,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园区13家、绿色工厂223个、绿色设计产品31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8家,数量领跑全国。
图为为北京冬奥会量身研制的中国重汽黄河氢燃料电池雪蜡车
两化融合纵深推进,数字赋能势头强劲
工业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走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12万个,实现设区市主城区全覆盖,4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评为国家“双跨”平台,海尔卡奥斯连年位列榜首,获批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运行,山东省成为唯一的双枢纽省份。全国首张确定性网络建成运用。成功跻身全国首批4个数据治理创新应用综合试点省。数字赋能全面起势,60个项目入选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数量居全国前列。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370个,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首位。上云用云企业超35万家。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得分位居全国第二。
图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科研攻关成果丰硕
加强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载体建设,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累计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3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3家,居全国首位。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优秀工业设计奖等均居全国第一。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6.8%。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8AT)等重大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热效率柴油机、大型冲压机床、己二腈制备等重大技术突破国外垄断。为冬奥会量身研制国内首台雪蜡车,“深海1号”、“深蓝1号”、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等一批重大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墨子号”量子卫星、C919大飞机、可燃冰试采装备“蓝鲸一号”等国之重器都有山东制造的贡献。
图为酷特智能个性化智能制造车间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市场活力不断迸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了《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是全国最早专门针对民营经济立法的省份之一;出台了“实体经济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非公10条”等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措施,多种所有制竞相发展格局更加成熟,为非公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2021年,山东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到1311.8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约为98.8%,中小企业户数由2012年的81万户发展到了2021年的407万户,年均增长17.5%,户数居全国第2位,创历史新高。53家企业上榜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累计培育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1个,数量居全国第二。发展质量持续优化,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居全国第三位,其中,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157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推进各项事业胜利前进才有最根本的保证。面向未来,山东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做到对表看齐、向心聚力,扎实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努力在振作工业经济、推动创新发展、塑强产业优势、壮大数字经济、培育产业生态、做优民营经济上求跃升、开新局,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展现山东担当、贡献山东力量。
延伸阅读:

作者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编辑丨诸玲珍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连晓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