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张明扬
来源 | 冰川思享号
上周五(8月12日),河南省郸城公交公司发布通告称,因经营困难,驾驶员工资连续几个月发不上,导致城市公交全部停运。
在舆情一片哗然中,该通告被删除,第二天又发布了一条恢复运营的通告。
舆论如此关注这件事,肯定不是因为民生,很多当地人说,郸城县城也不大,有没有公交其实干系不大,这更多是个政绩工程;原因只有一个,操心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
或者说,舆论把郸城公交停运当作了一个地方财政的最新隐喻。
在郸城之前,还有四川省乐山市把景区主营收一次性打包,17亿卖断;四川省阆中县拍卖公办学校、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资公司的30年食堂特许经营权……
这两年,舆论场上虽然批判资本之风盛行,经济似乎也成了一个排序靠后的问题,但是,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却突然成为新的元话题。
在社交媒体上,地方财政赤字、“财政自给率”以及“转移支付”,成为了很多网民分析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倚天剑屠龙刀。
尤其是转移支付,作为“转移方”,东南地区网民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个辩论利器,成为了地域帖的鄙视链顶端。
以郸城的所在省份河南为例,历年来是仅次于四川省的“财政赤字第二省”。根据最近网上盛传的一份“2022年上半年各省市公共预算收支及赤字情况表”,河南省上半年的财政赤字高达3370亿元,稳居第二。一个直接且自然的推论是,河南自然也是转移支付第二省。
有趣的是,以转移支付的角度而言,郸城公交停运不仅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大好事:被转移方终于知道省钱了,终于学会过传说中的紧日子了。当然,网民也可以继续不厚道地发挥:东南经此疫情一役,也没有余粮转移了。
就事论事,郸城公交停运远不算是一件大事,类似之事可能每天都在发生,谁运气不好就被社交媒体拎出来当作典型,寄托一下舆论对地方财政的微妙忧虑……
郸城事件爆发次日,媒体又以同题作文的操作方式曝光了广东省博罗县 “资金周转困难,公交班次减少”一事。这件事其实发生得比郸城更早,可能一开始也没被当作多了不起的新闻,但置于“地方财政隐忧”这个宏大命题之下,小事也是举国小事。何况,这可是富甲天下的广东啊。
图/网络
全民关注地方财政,这当然可以理解为民智开启的一个表征,但是否也寄托了某种不可名状的思虑?
顺流而上,这种思虑似乎通向了彭州山洪。我分明听到有人在上游呼喊着一首汉乐府诗:“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
下游的人似乎听到了,但却一动未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