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一直有个争议,美国对中国是屡屡进攻,一直保持攻势,然而面对美国的攻势,中方则是被动防守,偶尔回一下,虽然美国主动进攻,中方被动防守,并没有改变中美对峙的均衡。问题是,中国能不能够更主动一点,也对美国发起攻势呢?
另一方面,自从拜登上任后,采取了联合盟国的方式,似乎有越来越多的美国盟国倾向于对中国采取更为严厉的态度。
比如说,这几个月,一些美国的盟国,在新闻舆论以及政治人物对中国所表达的态度上,都指向了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看到这样的说法,很多人可能会认为,美西方必然会团结起来对付中国、对付俄罗斯。
这两个谜团,我们今天一次解开。
美国对中国采取主动攻势,那是因为民族性的不同,美国人在球场或竞技场上讲究的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比如说拳击比赛,另一方面,在综合实力上,目前美国也是优于中国。
而中国讲究的是布局谋定而后动。在这方面,我们举了汉朝与匈奴对峙百多年的例子。
今天我们要另外强调两个重点:
第一,中美两大国博弈会是长期的对峙
一时的胜负,短期的胜负,不见得可以改变两大国真正的胜负,需要的是在关键战役上取得胜利,这方面也是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战术与战略的差别。
战术的胜败不见得会左右战局,然而战略上的胜负往往会改变结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比较起来,中美两国都有各自的战略,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美国的战术进攻多比中国多得多,不过大家也不要忘了,美国在战术进攻的背后也都是有战略指导方针,在这方面不可轻看美国。
举个例子,迄今为止,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加征关税方面,是美国独自与中国进行征战。其他许多方面都是在一个大战略之下,所进行的各项战术进攻,比如说我们昨天谈到的芯片四方联盟,削减通胀法案,美国还呼吁盟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这些都是在美国联合盟国的大战略之下所进行的。
贸易战、加征关税以及经济脱钩、贸易脱钩方面,美国尝试过,但是做不到,也可以说美国失败了,从2018年3月到现在被证实失败了,特朗普时期与中国经济脱钩失败了。
于是,美国改为呼吁各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一个最近的例子,几个月前,德国新闻界一直在呼吁德国企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是,德国企业界并没有理会,几天前,德国总理朔尔茨做了同样的呼吁,朔尔茨说,德国企业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坦白说,朔尔茨这样的呼吁是危险的做法,我们待会儿再做解释。美国清楚知道,在经济贸易上,美国无法独立对付中国,因此拜登就改为联合盟国的方式,动员盟国的方式。
跟特朗普时期相比,这是很大的改变,但是美国多次在战术上进攻,却有一个缺点:当久攻不下,或是多次战斗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美国会折损全球霸权的威望。
这是美国没有预料到的。
比如说,美国多次打台湾牌,尤其是在这次的佩洛西窜台事件中,看起来好像达成目的了,中国并没有拦截佩洛西的专机,但是解放军在台海举行封岛演习,美国里根号航母不敢过来,只是在菲律宾东北海域以及日本九州南部海域兜圈子,美国的威望大减。
然而,就算美国现在理解这一点,也无法改变。
刚刚说的,不断的进攻是美国的习性不会改变的,虽然美国在进攻上是多头并进,看起来很猛烈,但在实质上效果往往不如预期。
可能有人会说,美国发动这么多的攻势,有一些也是成功的,也造成了效果,如果这些成果累积起来,不就是一场大的胜利吗?关键就在于美国的得与失要做个比较,美国的得是否大过于失?
当美国多次进攻,却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因而折损了威望,这就是失。如果美国失的次数多了,就无法再动员盟国,这点是非常的关键,因此,美国的得与失要拿进来做比较。
再拿佩洛西事件做个比较,佩洛西安全抵达台湾,这是美国的得,这是在政治方面。但是,之后解放军的封岛演习,里根号却没有开赴现场,这是失,这是在军事层面。
在佩洛西事件上,美国达到了国际政治上的宣传,但是在军事较量上,却失去了全球超级军事强权的威望。
大家说,美国在国际政治上得分能够弥补在军事上的失分吗?
佩洛西事件之后,全球有170多个国家重申支持一中的立场。可见,在政治与军事宣传的一加一减之后,美国并没有得分,我认为,一加一减之后,美国反而是失分的,美国的盟国德国与澳大利亚都重申支持一中就是最好的解释。
所以,中国的战略是,对美国每一次的进攻如果都能够挡下来,就可以“积不胜为小胜,积小胜为大胜”。
比如说,美国多次打台湾牌,切香肠,处处进逼,但是只要中国在一次的对峙中翻转胜负,就可以扭转之前的不胜,或是之前的失分。
佩洛西事件之后,我们说,解放军将会从此把台湾“钓鱼岛化”,今后不论是一般的巡航台海,或是近岸巡逻都会常态化,那么就可以扭转台海局势的话语权,这就翻转了之前多次的不胜或是失分,就能够积不胜为小胜,最后取得大胜。
当然,大胜还没有到来。
中美贸易战与加征关税是另一个例子。美国多次进攻,数次加征关税,最后却不得不停下来跟中国签订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这方面就不多做解释了,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强调的是,美国的多次进攻反而是冒着更大的风险,因为进攻不慎的次数多了,就会变成“狼来了”。
其他国家看到这种情形就会考虑一下,心中也会出现一个问题,一个疑问,美国到底能不能够取胜中国啊?如果眼看着美国多次发动攻势,却无法取胜,这些国家会慢慢的转变风向。
第二,中国在争取时间,尽可能的争取时间
刚刚说美国采取主动进攻,中国是被动防守,有一些客观的因素存在,因为美国强,中国弱,尤其是在一些高科技的领域上。
比如说芯片,中国落后,因此中国一直在这方面补强。其实中国不仅仅是在落后的地方补强,在那些不落后的层面,中国也在加强,利用时间,抢时间加强。
比如说,在经济贸易上,中国在2020年推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的经济落后吗?如果以名义GDP来看,中国的确落后美国,但是如果以购买力来计算,中国的GDP在几年前已经超越美国了。
再从产业链来看,中国是全球的供应链中心,但是直到今天,中国仍然在努力强化供应链,强化制造业,从来没有放弃,放弃的念头都没有过。
第三点,这是今天另外一个重点,很多人都说,在美国打联合盟国这张牌之下,许多美国的盟国都会倒向美国,对付中国,昨天也有网友留言表达了悲观的看法。
今年前两个季度,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面临严重的问题,通货膨胀高涨,经济增长下滑,甚至于是衰退。
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第二季度因为疫情的缘故也面临的问题,但是疫情过后经济增长恢复了,尤其是外贸增长,一直持续增高,七月份的外贸顺差甚至突破了单月一千亿美元的大关。
我们要说,经济与贸易仍然是中国的王牌。或许有些人看到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下滑,听到一些美国的盟国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就忘记了中国还有这张牌,或是说经济贸易牌已经不好用了。
今天我们反而要说,经济与贸易非但是中国的王牌,而且现在就是大好机会,为什么?
我们看看这几个月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数据。
美国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环比增长都是负值,陷入了技术性衰退,欧洲方面19个欧元区的国家GDP环比增长0.7%,欧盟经济的火车头德国面临经济停滞,事实上是负0.04%。日本则是增长0.5%,这些国家经济增长陷入停滞。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同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疫情的缘故,同比增长也只有0.4%,但是从两方面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在主要经济体中还是最有希望的。
第一个是刚刚说的疫情过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恢复了动力。
第二,即使是在疫情的压力下,中国对外贸易还是增长的。中国的对外贸易就是重点,这表示中国的供应链地位没有受到影响。
五月的时候,全球一些主要对外贸易顺差国纷纷出现了贸易逆差。
德国是10亿欧元的贸易逆差,这是德国从1991年以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41年来第一次。越南17.3亿美元的逆差,日本5月份贸易逆差创了同期历史新高,达到2.38万亿日元,大约是177亿美元,印度的贸易逆差是153亿美元。
全球主要经济体或是过去的贸易大国都出现的贸易逆差,只有中国还是保持顺差。
回过头来,我们就以德国来说,德国凭什么可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呢?
2010年,中国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在2010年之前,大家印象中的,出口大国日本对外出口都比不上德国,这是中国经济增长工业化之后,对过去那些贸易出口大国的杀伤力。
然而,中国愿意对外开放市场,开放市场分两方面:
一个是进口贸易,另一个是开放投资。
说实在的,中国总是先礼后兵,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全球的供应链中心,中国出口能力强,但是中国愿意开放自家的内需市场,但是这是有时间性的,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中国的确愿意开放市场,但是要趁早。来晚了,市场份额会被人家抢走,被别的国家抢走。
第二,中国开放市场,不要说别的国家会来抢,中国自己也有厂商,对吧?
你不来中国,就算其他国家也在犹豫,中国本土厂商可不会等你,大家凭本事公平竞争,所以呢,早来早好。
我们再问一次,德国凭什么可以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呢?
德国就是一个出口型的国家,美国经济面临衰退,其他盟国的经济也陷入了停滞,德国想要扩大出口,除了中国还有谁?除了中国,德国还能够找到其他市场吗?
德国是如此,其他国家呢?日本、韩国呢?
韩国总统尹锡悦在今年5月上任之后,他抛出了一句话:通过中国实现韩国出口经济繁荣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很多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都会认为尹锡悦这个大亲美派,果然要跟中国作对了。
言之过早!还是那句话,韩国凭什么?
韩国经济如果离开中国,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第一,韩国本身的市场不够大,又面临日本的竞争,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只要不买或是少买韩国的产品,韩国出口贸易立即萎缩。
第二,尹锡悦那时候提出一个替代方案,加强与欧洲的合作,以发展韩国的经济。
尹锡悦是检察官出身,然后投入于政治,对经济与生意这门学问大概没有搞清楚,想要在生意上转移客户,哪有这么容易的?
要把出口中心贸易的重心转移,那是外行人的说法,政客可以这么说,国家部门可以这么说,但是你去问问生意人,失去一个大客户可是严重的事情,尤其是大企业的大客户,因为没有多少大客户可以替代。
2020年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的商品做了限制,当时澳大利亚的总理莫里森也说,要寻找替代国家,一样的结果失败。
真正的生意人,就算能够找到一个替代市场或是替代客户,他会两边都要扩大生意嘛,哪有因此放弃原来大客户的道理呢?
所以我们说这些国外政客的说法不要去相信,没有成功的案例。更何况,一些政客也只是嘴巴说一说而已,莫里森是真的要找替代市场,这没话说,因为澳大利亚的出口已经在某些方面被中国限制了。
但是,德国总理朔尔茨就未必是真的要与中国脱钩,这方面我们可以继续观察,前面说朔尔茨呼吁德国企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是危险的说法。
举个例子,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欧洲国家一直说要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结果是什么呢?
当你说要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与石油的依赖,俄罗斯当然会警惕了,欧盟还给出了时间表,既然如此,俄罗斯会怎么做呢?
俄罗斯也会紧张,那么倒不如先下手为强。
俄罗斯一方面也找了能源出口的替代国家,这是在亚洲的国家,二方面干脆给一些欧洲国家断气,予以警告。
还好,德国总理朔尔茨针对的是中国,中国在国际上总是比较客气,会给人家留一些余地,如果中国像俄罗斯一样,也向德国报复,或是对德国进行一些警告!
比如说,就像美西方这几年对中国的态度,拖延或者驳回对中国的投资案,反对德国对中国的并购案,取消德国企业在中国竞标的资格等。
方法多的是,还好,中国对人总是客气,不会出台这种方法,反而是更加开放自己的市场。
我们做一个结论:
今天的一个重点是中美博弈,中国的做法是“积不胜为小胜,积小胜为大胜”,这是我们独特的说法。几个多次的不胜,只要不输,可以在日后进行扭转,把多次的不胜转变成小胜,然后再累积一些小胜,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二个重点,经济与贸易仍然是中国对外的王牌,尤其是针对美国的盟国。去年5月的文章《一次经济衰退,美国将无力针对中国》,这个说法仍然适用。
虽然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还没有到来,但是多国都面临着经济停滞的情形, 一场经济风暴仍然在酝酿着,尤其是全球几个主要贸易国,都出现了贸易逆差的情形,全球可能面临经济滞涨或是衰退。
我们觉得中国在这时候不需要客气,可以充分利用经济与贸易的手段。
尽管美国上星期,连出三招芯片与科学法案,削减通胀法案以及限制中国在EDA/ECAD软件方面的使用,然而,各国的经济状况并没有改变,中国仍然占据优势.
我们认为中国大可以利用经济贸易这张牌,在经济贸易与货币支付上发力。
最后,德国总理朔尔茨那番话可以当几分的真,又有几分的实力呢?这是政治经济学。看看澳大利亚新总理阿尔巴尼斯,表面上仍然是采取经济和中政治亲美,但实际上我们有另一方的理解。
限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以后再谈,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到这里,这里是风云天下杨风时评,谢谢各位的阅读,我们下期再会。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敬请关注公众号:华山穹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