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飘痛心写下@小胖科学家疑似在直播中虐狗事件。
目前警察已经介入,我也会持续关注。
在这个事件中,可怕的,不光是人可以为了流量随意虐待动物,更是面对其他生命时表现出来的傲慢与自大。
仿佛世间一切生灵,不过是自己随手拾取、丢弃的工具罢了。
呵呵呵,为了涨粉就是折磨它,你能怎样
我们总说人是万物之灵,把人视为宇宙的中心,但现实却时不时敲响警钟,提醒我们:这本是个万物有灵的世界。
正如最近一部天花板级别的国产动物纪录片拍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众神之地》。
人眼中的动物
《众神之地》的海报就不简单。
幽蓝色的基调,渲染出一种神秘的气息。
仔细看,还会发现里面暗藏玄机,从左边起,以顺时针方向看,海报的四边藏着四只动物:
野牦牛、白海豚、亚洲象、东北虎。
它们正是纪录片里的四位主角。
纪录片讲述的,就是这四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以及它们和周边人类的共存。

众神,指的就是这些神圣的动物们。
它们都曾经是文明的图腾。
在藏族的传说中,当世界第一缕阳光照耀到冈仁波齐(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被看作世界的中心)时,便有了第一头牦牛。
因此,牦牛是山神的家畜。
白海豚则被认为是妈祖的化身。
因为每年农历三月,渔民祭拜妈祖的时候,也是白海豚开始活跃的时候。
而在傣族人的眼中,大象象征着平衡的力量,因为创世神话里它用鼻子顶住了天,用脚镇住了地,天地从此太平。

后来又有象头人身的神,划分了白天和黑夜。
至于老虎,三千多年前便被人类刻在岩石上,被认为具有往来天地、沟通万物的力量,所以人们也称它为山神。

而山神用餐的桌子——树墩子 ,是不能轻易坐的。

别自己就上了餐桌了(bushi)
在当地的传说,和民众的观念里,这些动物是神明的化身,有神性的,因此,当和这些动物共处时,人也天然地生出一股敬畏之心。
敬畏,就是既畏又敬。
最明显的表现是,当生活受到动物们的干扰时,当地民众往往选择避开,而不是杀戮。
夏天,西部的高原上,一年一度的卖牛季正在进行,卖牛是牧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当牧民智达将自家的牛群赶到山下,就只差套牛装车时,昆仑出现了。
一头野牦牛。
牦牛的发情期本该在9-11月,但夏季的高温和光照加速了野牦牛昆仑荷尔蒙的分泌。

于是,在情欲的推动下,它走向了人类的领地,打算强占家牦牛来延续血脉。
不仅如此,昆仑还把牛群赶到了更远的山上,宣布自己占有独享的交配权。
这下智达为难了,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牛群的主人,牛没卖掉不说,连日常的牛奶、酥油也没了。
这不是智达一个人的困境,几乎所有牧民都会在夏天遇到野牦牛。
除了抢占牛群外,不少还野牦牛会干扰牧民正常的放牧。
牧民们只好尽量远离野牦牛。
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广东、香港一带。
白海豚一边协助渔民赶走鲨鱼,又因为有着共同的猎物,也会捕食渔民捕捞的漏网之鱼。
有时为了吃鱼,甚至直接咬破渔网。
即便渔民老虎哥愤怒地向它们丢石子,也是徒劳,毕竟它们速度是那么快。
相比之下,西双版纳的大象就显得滑稽多了。
一群生活在人类聚居地附近的象群,其中一只名叫“老三”的大象拦停了几十辆卡车,只是为了尝一尝车上运着的甘蔗。
甘蔗、香蕉都是大象喜吃的食物,却也是当地居民常种植的作物,彼此之间多少会有摩擦。
为了避免居民与象群的直接冲突,当地只好派出护林员,每天掌握象群的位置并通过手机发送给各家各户。

尽管这几种动物看似给当地居民带来不少麻烦,但它也从侧面说明了,依靠自然环境生存的人们,是明白敬畏的重要性的。
他们要生存,动物们也要存活。
保持一种良性的共存关系,是很重要的事。
唯有意识到人类不过是自然的一环,才能让整个生态保持健康的状态。
动物眼中的人
尽管动物看似经常带给人麻烦。
但从动物的角度来说,或许人类才是真正的入侵者。
白海豚生活的地方,是离陆地不远的海岸。
而海岸,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方。
港口运输、水产养殖、旅游发展……都有可能让它们的捕食变得艰难。
一次,渔民在海上发现一头死去的白海豚,它的尾巴已经断掉了,切口很整齐,很可能是被船只的螺旋桨造成的。
当它的腹腔被打开时,人们发现,一只小白海豚闭着眼安详地蜷缩着。
海豚妈妈每次只能生一个孩子,而怀孕的周期大概是十一个月。
再有三四个月,这只小海豚就该出生了,可它注定没法看到这个世界……

对海豚的生存环境影响更大的是抽沙(将海底的沙子用机器抽上来)。
抽沙会破坏海床的结构,也会伤害到海床之下的鱼、虾、蟹等,而这些正是白海豚的重要食物来源。
在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的受损,将导致一整条食物链的断裂甚至消失。
云南的大象也是如此。
大象本来是喜欢大规模迁徙的动物。
在长途跋涉中,它们寻找新的栖息地,并且和别的象群产生交集。
而现在,这种迁徙却变得困难。
片子里拍到的一群大象,就被新修的水电大坝和高速公路,隔断了迁徙之路。

大象拥有超级记忆,它们甚至能记得几十年前到过的水源的精确位置。
可它们脑海里的地图,却因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的开发,再也无法指引它们回归种群。
如果很长时间不和别的象群有联系,它们就会遭遇无法繁衍的困境。
或许有人认为,动物的存亡与否,与我们无关。
就像导演曾海若说的:
动物是一面镜子,通过它们,人类可以观察周围的环境。
而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可以通过维持生态链的平衡来传递大自然是否健康的声音。
所以,当海豚逃离一片海湾,代表着这里的鱼虾已经无法生存;
当老虎消失在雪山上,意味着这里的生态已经遭到破坏。
当生态系统的破口越来越大,最终危及的,是人类自己。
所以,保护动物,既是对其他生命的珍视,更是保护我们自己。
长期与这些动物共存的居民们,都会在它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及时搭救。
但,也会碰上不少困难。
在西藏,一只刚出生的小牦牛从牛群里落单,于是,保护站的巡护员将它带回了荒原上的人类据点。

但喂养,却是个大问题。
来源I@养牛人小薛
地处荒凉,奶源难找,到冬天时,巡护员存下的奶越来越少。
想要到附近的牧民家借奶,可是天寒地冻,挤奶变得十分困难,没那么容易要到。

想要把小牛送到更远一些的牧民家寄养,小牛偏偏不肯离开。

无奈之下,巡护员们只能凑钱买来一箱牛奶,让小牛不饿肚子。
护养动物的难,也在海边发生着。
一头老年海豚,因为退潮后水位太浅,躺在了泥潭之中。
为了搭救这头海豚,村民们挖了一条水道,想让海水漫延过来,减轻海豚的痛苦。
还有人为海豚撑起了伞,避免阳光的照射。

可是这样的拯救,十有八九会遭遇失败。
那是因为,人们对海豚一点都不了解。
他们不知道海豚的求生意愿是怎样的,它还有没有体力支撑自己游回海里,它对人类的救援行动又是怎样看待的……

没人知道。
保护动物之所以难,不一定是因为事情有多难做。
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的自然秘密,还有很多。
也正是这份“无知”,时刻提醒着我们,对其他物种保持必要的尊重。
因为我们并没有主宰一切,主宰自然的权力。
我们,只是自然生态里的一环。
人与动物的共处
远古时期,动物们作为力量的象征,化身图腾,被当成神。
到了今天,它们又作为生物系统的一环,象征着自然环境的稳定,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众神”。
人类和这些“神灵”之间,不可避免地竞争、合作,由此构成了这个地球上的发展历程。
尽管我们对它们不了解的地方还很多。
但并不意味着和动物的沟通、合作是无效的。
山脉的另一边,牧民江才就和牦牛断角成功合作。

江才给年迈的牦牛断角提供颐养天年的住处,而断角则帮助他的牛群产下带有野牦牛基因的后代。

双向奔赴的珍贵情谊真的很好哭好吧。

而在海滩搁浅的海豚,也在人类的救援下,回到了海洋之中。
长白山之巅,“山神老把头”因为环境的好转,终于归来。

在这里,不仅雄雌相遇,还出现了雄虎之间的对决。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

你看,当我们不再以“万物之首”自居,放下自己的傲慢,是可以让环境,让生态变得更好的。
但这条路还很漫长。

在那些任意虐杀动物,博取流量的新闻下面,依然有人觉得:

无非就是一只狗罢了。
每年产生的自然垃圾,随手丢弃的物品,也给动物造成了不少伤害。
一只企鹅因为误食了N95口罩而无法进食,最终被活活饿死
许多时候,我们走得太快太急,总想改变一切,以至于忘了:
万物有灵、并且万物互联。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草木青青本来就是广大乾坤的一部分。
如果真认识到乾坤之大,自然之广袤,又怎会对一草一木毫不怜惜?
动物与人类,本都是这片土地的生灵。
我们让自己过得更好,更现代,更发达,这没有错。
但千万别因此,丢失了那份对所有美丽生灵的情感。
因为这份情感,才是最可贵的“人性”。
放下盲目的自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