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物计(ID:igudianjun)  
 作者:美物计
末伏时间
8月15日—8月25日
共10天。
末伏,始于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也是三伏中的最后一伏,
俗称秋老虎。
末伏十天,暑气未散,
早晚虽有凉意,湿热依旧恼人,
加之夏秋换季,由热渐冷,
更要注意身体养护。
《黄帝内经》讲: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人生于天地,当顺从四时阴阳之变。
因而,末伏最好的生活方式,
适时而食,顺时而生,调养生息。
01
饮食有讲究
“头伏饺子二伏面,
三伏烙饼摊鸡蛋。”
经过中伏漫长的二十天,
人体内空虚,要进补,
但暑热未去,不能大补,
所以末伏饮食讲究清补
末伏贴秋膘,
宜多吃瘦肉、鸭肉、鸡肉等。
鸭肉味甘性凉,可健脾益气,
滋阴养胃,除秋燥,
但烤鸭太过油腻,要少吃,
可食盐水鸭,鸭肉冬瓜汤,
不仅能增强食欲,还能清热祛湿消肿。
还有养阴润燥的猪蹄,
卤的香浓,酥糯,嚼之有劲,
炖的汤鲜皮嫩,肥而不腻。
另外,羊肉可驱寒除湿,
一碗滚烫鲜香的羊肉汤下肚,
体内因贪凉积聚的伏寒以及五脏积热,
也就得到了驱除。
末伏已是立秋后,
秋主肺,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若食用过多,容易上火、燥热,
可多食酸、甘味食物。
木耳、百合、梨,
生津止渴,祛燥润肺,
山药、小米、红小豆,
健脾益胃,祛湿热。
李时珍认为藕是“灵根”,
莲藕排骨汤,润肺健脾。
简而言之,末伏饮食,
健脾祛湿为主,清热养阴为辅,
多吃果蔬和高蛋白的肉类,
使肠胃功能得以恢复,促进食欲。
02
莫要贪寒凉
唐朝名医孙思邈认为,
伏天“阴气内伏,暑毒外蒸,
纵意当风,任性食冷,
故人多暴泄之患。”
因而,末伏虽热,
取凉要有节制。
忌猛吹空调
温度不要开太低,
室内外温差维持在5度之内。
开窗时注意穿堂风,夜晚开窗睡觉,
要将一侧的窗户关闭。
民间有句俗语“秋瓜坏肚”,
因为西瓜等瓜果性寒,立秋后要少吃,
可多吃一些应季的水果,
譬如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
梨,润肺,消痰止咳,
葡萄可预防疲劳,龙眼滋补安神。
冷饮也要少吃一些,
避免损伤脾胃阳气,积聚湿寒,
可饮温茶,研究发现,
温茶能够使体表的温度降低1到2度,
而冷饮,则只能使口中感觉冷。
茶乃国饮,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
03
运动宜舒缓
《诸病源候论》里记载:
“运动骨血,则气强。”
最好的养生是坚持运动。
末伏天,秋老虎发威,
运动宜舒缓,微微出汗即可。
你可以慢跑、打太极,
或是散步,不管哪种运动,
都重在平衡情绪,安定心神,
松松筋骨,强健体魄。
立秋后,北京下了一场雨,
这几日,时有凉风拂面。
傍晚沿着河畔散步,柳枝轻摇,
夕阳下,水波层层叠叠轻敲河岸,
既有波光潋滟,也有浮光跃金,
什么也不想,就随意走着,
走到落日西沉,星月在空。
散步的时间和地点,
其实,并无太多讲究,
譬如白居易,早晨“散步池塘曲”,
饭后“散步长廊下”,
天气好时“散步中门前”,
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行。
散步的时候,
整个人是放空的,
抛开了生活的种种规矩,
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由感。
有时间,就去散步吧,
舒展身体,放松心情。
04
作息要规律
三伏天时,阳气最旺,
养生要注意阴阳盛衰的变化。
古人提倡: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是顺应阳气的收敛,
早起则有利于肺气的舒展,
每天尽量保持7小时的睡眠时间,
好好睡觉,就是富养自己。
中午适当午睡,
如果午睡时间太长,
中枢神经就会加深抑制功能,
会减慢代谢的过程,
醒来后,身上会觉得不舒服,
还会更加累。
末伏,也是这一年
最后一段阳气充足的日子,
要“无厌于日”,多晒晒太阳,
吸收能量,给来年养一个好身体。
05
心态需平和
“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讲的正是秋老虎的凶猛,
此时暑热扰心神,
人易坐卧不安,心绪不宁,
而养生最离不开的就是养心。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
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
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
或者菜合你口味,
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钱钟书这话,深以为然。
任何时候,
想要外在的安宁,
首先要有内在的平静,
那种平静,就是心无挂碍。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伏热蒸腾中,静下心来,
尘世纷扰中,摒弃烦恼,
坐下来,静赏花开,
定下来,静观自在,
心有所安,则身有所宁。
末伏,长夏末,
再听一耳夏花绽放,
再观一朵夏云变幻,
再晒一场夏阳灿烂。
末伏,秋初始,
去等一片秋叶飘落,
去赏一轮秋月皎洁,
去读一阙秋词多情。
末伏,愿你
吃好,喝好
心有清欢,化伏为安
END
本文章已由”美物计“微信公众号(ID:huanqiukanke)进行授权,若需转载请联系“美物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