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童年男神再回热搜,竟是因为被诈骗。
曾凭借《流星花园》,火爆全网的“花泽类”周渝民,与妻子共同被骗775万元。
多年前,他购买了一份高额储蓄险,想着按约定交钱,便能获得优厚利息。
然而,保险经纪人拿出“会被误认洗钱”、“预缴有优惠”等借口,最后却直接收取现金,卷钱跑路。
数百万巨款,一夜之间打了水漂,又将诈骗拉入人们的视线之中。
明星尚且有承受能力,但对于普通人而言,一旦被骗,就是灭顶之灾。
作为诈骗重灾区,无数老年人误入花式骗局,损失半生积蓄,甚至郁郁而终。
今天的文章,我想曝光诈骗老年人的常见套路。
多一个人了解,或许就能多拯救一场悲剧、挽回一个家庭。
别让惨痛的剧本,降临在你我的父母、长辈身上。
防不胜防的套路
如何用最低成本,骗光一个老年人的养老钱?
骗子们编织出四种常见陷阱,隐匿在老年人的生活之中。
首先是保健品诈骗,一个骗子的自述,揭开了其罪恶的黑幕。
他们会先用鸡蛋、不锈钢盆等小恩小惠做诱饵,引导老人去听讲座。
讲座选在高大上的酒店,再请个假扮的“鼎鼎有名的专家”,看上去专业又可靠,一张捕网便初具雏形。
骗子自诩“演员”,为了拉近距离,会给老年人庆祝生日,“男的叫爸爸,女的叫妈妈”。
中间穿插着“苦口”技法,编造自己的可怜身世,获取老人的同情。
演戏三天,只为最后一天的收割。
骗子们手拿“敌敌畏”,仰头一饮而下,再饮一瓶保健品,以此证明该保健品解百毒。
其实,不过是提前将农药掉包,换成了冰红茶。
71岁的独居老人潘大妈,被这一顿操作唬得心服口服。
她曾经得过脑出血,如今还有高血压,觉得给子女造成负担。
一听说有治病的神药,她急忙掏出一万六,买回保健品。
这是一位平日靠捡废品为生的老人,省吃俭用积攒的全部积蓄。
相似的场景,在热闹的都市街头,或是被遗忘的小村庄,屡屡上演。
哪怕侥幸逃过保健品骗局,老人也很容易掉入投资陷阱。
一些毫不值钱的纪念币、名人字画,虚构出“政府补贴”、“国家扶持”的噱头,便身价万倍。
62岁的李大妈,花费毕生积蓄60多万,买下多幅“名人字画”。
她听信业务员的谎言:
购买后可以每月返利;
字画还能升值,留给孩子做财产;
哪怕卖不出去,公司都能原价回收。
而不到半年,公司人去楼空,李大妈才知被骗。
老人期望赚取返利,骗子看上的,却是老人的本金。
第三类骗局,则利用老人“老无所依”的恐慌。
60岁的张大爷被一张传单吸引,参加了某个养老公司的线下宣讲会:
“你为我投资,我为你养老!”
“不仅可以住在养老院,还能将投资的钱还本付息留给子女。”
老人以为“入股”养老机构后,自己养老有了保证,不会连累子女,还能给他们留下一笔财富。
其实,就连带老人实地参观的养老院,都是伪造的。
凭借这套戏法,该公司敛财数亿元,背后是无数老人一辈子的血泪付诸东流。
第四种是低价旅游骗局。
“800元云南五天四夜游。”
“600元去三亚。”
低价的背后,是昂贵的代价。
一个团伙专门组织老年人“旅游养生”,为的是开展“养生课”,售卖三无产品。
进价不到30元的驼奶粉,成了1600元“包治百病”的养生圣物。
普通的丝绸产品,成了有治病功效的天价好物。
层层猎捕之下,老年人遭受的痛击,不止是金钱损失。
被围猎的老年人,去向何方?
老年人被骗后,陷入的困境,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严重。
可能是因为轻信三无保健品、依赖“江湖名医”的治疗手段,停止服用药物、错过治疗机会,身体每况愈下。
陈杰的母亲患了脑梗,父亲想尽方法为她医治。
吃天价虫草、扎针放血、服用“特质”药粉,都是父亲深信不疑的妙方。
打着“保证治疗效果”的借口,“神医”让母亲停服了降压药——哪怕这可能造成疾病突发。
花费数十万积蓄,母亲身上针孔累累,病情却毫无转机。
相似的惨痛经历,早已在家里上演过。
九年前,母亲眼睛不适,却相信一款“能治疗白内障的眼药水”,错过最佳手术期,目前双眼几乎失明。
只因相信骗子,一个家庭滑向了不可逆的悲剧。
可能是倾家荡产,甚至连房子都无法收回,只能流浪在外。
"几句话骗走一套房",是骗子洋洋得意的战绩,也是许多老人悲苦晚年的开始。
北京曾曝光过一起涉案金额达“20亿”的诈骗案。
几位骗子专门游说老人:
“房本放在家里没什么用,不如抵押给公司,每个月获得收益,还不影响自己住。”
老人听信了“毫无风险”的谎言,却不知道,自己的房子被抵押给了无良借贷公司。
就在老人期待每月拥有一笔收入时,恶狠狠的贷款公司,却上门催债。
还不上高利贷的老人,只得卖房还债。
失去赖以生存的住所,他们的人生直线下坠。
77岁的韩奶奶,儿子移民加拿大再没有回来,女儿又患有乳腺癌。
为了不影响女儿的病情,她骗女儿自己外出旅行,实则是跟老伴裹着衣服,在肯德基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
      韩奶奶的房产被强行过户,
家具被堆积在小区的垃圾箱旁。
63岁的杨秀英,不仅被骗去房产,还背负了巨额债务。
她瘫痪多年的老伴,因为失去住所而情绪激动,在她眼前撒手人寰。
八个月后,儿子由于压力和痛苦,天天借酒消愁,最终突发急性脑出血,匆匆离世。
可能是老人无法排解被骗后的痛苦,被气到住院,甚至崩溃自杀。
八旬老太刘婆婆,花五千块买了几瓶保健品,结果吃完便身体不适。
她找到商店退货,却被拒绝退款。
刘婆婆大病一场,在医院住了20多天。
山东青岛,一位60岁的老人,跳入冰冷的海水之中。
遗体被发现后,人们在他的裤兜里,找到一封遗书。
原来,他掉入保健品骗局,花了半辈子的积蓄,被内疚和自责吞噬:
“眼看着我与老伴几十年来勤俭节约的近10万元基本泡汤,内心很难过,非常非常地抱欠(歉)……”
“亲爱的老伴和孩子们,你们要保重身体,照顾好小孩子们……”
被骗的老年人,大多有苦难言,身体和精神遭受重创。
骗子们赚得盆满钵满,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家庭的破碎和坍塌。
如何防止老人被骗?
总有人瞧不起上当的老年人:
“贪小便宜吃大亏,活该!”
“这么低端的骗局还信,没脑子吧!”
年轻人轻易能识破的骗局,为何老年人难以看穿?
衰老是一把刻刀,削弱人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被科技时代抛在后面的老年人,也难以适应这个崭新的社会。
知乎上有人提问:“中国的老人又节俭又抠门,却为什么容易被骗?”
高赞回答是:
“你根本劝不了一个相信骗子的老人,因为你给父母的温暖和耐心,还不如一个骗子。”
老年人大多走向下坡路,他们赚不到更多金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陷入衰老、给子女添麻烦的惶恐和焦虑。
子女不在身边,孤独和虚无感也紧随而来。
这时,一个嘘寒问暖的晚辈出现,花时间陪他们聊天,认真听他们讲往事,隔三差五送上关心,需要时搭把手,很容易便能获取信任。
老年人更关注情感连结,可我们大多人忙于生活,对老人缺乏耐心和关爱。
曾经为我们兜底的父母,如今却再也无人依靠。
他们舍不得吃穿,一毛一毛地攒着钱,却成了骗子的战利品。
哪怕被骗,多数老人自己吃苦,也不敢告诉子女,怕遭到指责和怪罪。
所谓“百试百灵”的骗局,不过是洞察了老年人的弱点。
购买保健品的,更多的不是富裕老人,而是“看不起病”的穷困群体。
他们头昏眩晕、关节疼得睡不着觉,也咬牙硬抗,害怕大医院不可控的开销。
之所以相信“神医”、“保健品”,只是想摆脱病痛、恢复健康,不要成为子女的累赘。
轻信理财产品的,不是贪婪的坏人,只是想尽力为子女留下更多财产的可怜父母。
卖“纪念币”、“名人字画”的骗子,使出的杀手锏便是:
“以后可以升值,留给子女也是一份保障。”
我们的父辈,苦了一辈子,一生献给家庭,没享过什么福。
老来挂念的,依旧是自己离开后,子女无依无靠,遇到难处,没人可以搭把手。
心里有爱的人,便有了恐慌,也就有了弱点。
庆幸的是,爱也能规避骗局,挽救悲剧。
作家杨熹文,分享过自己和母亲的故事:
母亲差点被团伙作案所骗,她得知后,便陪着母亲上网搜骗局,一个一个地仔细观看、认真总结。
被骗局搅得家庭破碎的陈杰,也后悔地说:
如果有选择,一定从最开始重视起来,给父母科普骗局的危害。
陈杰在查看以往的诈骗案例
央视新闻媒体,整理了一些常见的骗局。
当我们熟知诈骗的套路,便不会给骗子可乘之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希望我们多一点耐心和关爱,带领父母、长辈了解诈骗套路。
就像小时候,他们不厌其烦,教导我们认识世界那样。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了解诈骗套路。
我们不经意间的一次转发,可能就会给老人心里埋下一粒种子,在遇到骗局时多一分谨慎。
愿悲剧不再,老有所安。
图源:网络
14 / Aug / 2022
监制:视觉志

编辑:小漫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