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军在战区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多型战机和舰艇以及岸导火力单元,按照实战化的要求,全面提升联合反潜作战能力。

反潜是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必修课题之一!发动登陆作战的前提需掌握战场区域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而此时作为防守的一方,在海空力量已经全军覆没的情况下,能阻止进攻方登陆的办法十分有限,通常为以下三点:
第一,在滩头部署密集地多梯度的重火力防御阻击网;
第二,在登陆滩头附近海域预设水雷;
第三,在进攻方航渡路线上埋伏潜艇,伺机而动。
大规模登陆作战不同于夺岛登陆作战,小型岛屿的登陆,只需要两栖攻击舰和船坞登陆舰在舰队火力的掩护下,既可夺岛登陆。台湾岛是一个南北纵深将近四百公里,总面积高达3.6万平方公里的大型岛屿,如此庞大的面积对登陆部队的需求,军用级登陆舰根本容纳不下,必须动员民用的大型滚装客轮,才能承载起大量重装部队的上岸。
中华复兴号邮轮,总吨位为4.5万吨。拥有3层车辆舱,船舶装载车道长度达3070米,车辆舱最大净高5米,可运送数百辆主战装备,并具备装载超长、超宽、超重军用装备的能力。
民用客轮各项技术指标肯定远不如军用舰艇,军舰在遭到潜艇袭击时,还可以通过超强的机动力和火箭式深水炸弹做最后的挣扎,即便是击中了,虽说同样摆脱不了沉没的结局但军舰的防护性也能减缓部分冲击力,从而为救援或撤离争取到一定的时间。
而民用船舶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在高爆技术的赋予下,几乎没有任何一艘民用客轮能扛得住重型鱼雷的攻击。再说了,民用客轮装载着大量的重型装备和作战人员,一旦被击沉,损失会相当惨重。
所以,在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中,必须要做足反潜工作。
但我方全面提升联合反潜作战能力,不一定全是冲着台军去的,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大约为60米,算不上潜艇作战的理想环境:常规潜艇的作战水深通常要求大于50米,理想水深则在80米左右,100米~150米为最佳,核潜艇由于吨位大航速高,对作战水深的要求大于80米,理想水深为200米
除此之外,台军潜艇装备老旧,静音性能在九十年代能秒天秒地,但在本世纪早就疲态尽显了。加上台湾海峡是中国的内海,我们的各种声呐网和潜航器穿插其中,哪怕是全球静音性能最好的海狼级核潜艇过来,都得趴着。
台湾海峡水深太浅,并不适合潜艇作战
很显然,针对台军的反潜相当于用宰牛刀杀鸡。
如果“牛”不来,宰牛刀杀鸡未尝不可,如果“牛”来了,自然就得杀牛了!
谁又是那头挨千刀的“牛”呢?
美国!
这些年随着中国的海空立体化打击能力不断加强,美国以航母为核心的大舰队在第一岛链内,已经没有任何立足之地了。只要战争打响,来几艘航母我们就吃几艘,来少了撒牙缝,来多了不怕撑着!这不是我吹牛,在与一个技术和规模没有明显代差的对手家门口作战,本身便是兵家大忌。
同理,假如中国的航母舰队跑去美国西海岸挑衅,真打起来,美军照样有一百种办法让我们扑街。
于是美国海军作战部的参谋们,竟然破天荒的研究起,如何在敌方拥有绝对海空优势的环境下作战,并取得胜利。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还从未经历过这种局面。
但就像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的道理一样,没亲身经历过,并不代表它们不会抄作业!在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问世之前,空潜快联合作战,是业内公认的反航母反大舰队最好的军事预案。
按历史的发展脉络来讲,空潜快的排序应该是快潜空,快指的是吨位轻,移动速度快的小型舰艇,潜是指潜艇,空则是指空中的战斗机,三者联合作战的重点在于利用战斗机的快速性,小型舰艇的灵活性,潜艇的隐蔽性,在近海区域互相配合,通过类似于游击战的即打击走的方式,对抗吨位庞大,移动速度较为缓慢的大型舰队。
空潜快的作战理念最早源于苏联海军,十月革命后,新成立的苏联遭到西方多国的联合军事入侵,身处卫国最前线的红海军浴血奋战,损失尤为惨重。一战刚结束时,苏俄海军总吨位还有接近50万吨左右,到1921年能实际投入作战的只剩下8.2万吨。
苏联军队现代化奠基人米哈伊尔·伏龙芝,对此痛心疾首的说道,第一次卫国战争后,我国的海军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重建海军是必须的,问题是当时苏联刚从各种战争和革命中走出来不久,国内千疮百孔,一片萧条,哪跟哪都要用钱。但现实的困难向来难不倒英勇的布尔什维克人,1921年,列宁同志在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指出,苏联军方必须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建成一支足以抵御列强拱卫海疆的海上力量
换做一战前,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要求,没人能干得下来,好在刚诞生不到二十年的飞机在一战中大放异彩,所以苏联总参谋部很快就向克里姆林宫递交了一份完整的发展报告:

苏联海军近岸防御体系由小型舰艇、潜艇、战机三大主体构成,战前潜艇和小各种型舰艇负责警戒与侦察,战争打响后,先由隐蔽性极强的潜艇从水下率先发动攻击,然后小型舰艇利用灵活的优势缠着敌舰队打,最后海军航空兵的战机以速度优速快速切入,对敌舰队进行轰炸。
这套历史上最早的海空多兵种联合作战,为苏联早期的海疆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二战后,随着红海军全面转型成远洋重型舰队,空潜快的作战理念就被逐渐抛弃了。
而真正把空潜快发扬光大,并将之融入到现代信息化作战的,当属中国海军。
众所周知,新中国自打成立的那天起,就面临着美国海军的沿岸封锁,二十六年前的那场惊天危机之后,封锁的威胁进一步升级成入侵的威胁,寻找新的反航母战术已迫在眉睫。
为此,我们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研发从根本上解决航母的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技术,另一手则是将空潜快战术进行现代化更新。
经过现代化迭新的修改版空潜快战术,充分利用了水面舰队防空和反潜不能兼顾的悖论:即航母舰队在遭遇反舰导弹的袭击后,各功能型战舰需以最快速度进入反导阵位,航母也必须通过大幅度的机动增加导弹命中的难度。此时舰队发出的噪音分贝将远远超出潜艇的噪音。理论上,水面的反潜力量在这一阶段很难进行工作,只能寄希望于己方潜艇。
这就是为什么航母舰队通常会配置两到三艘攻击型核潜艇的原因,因为最好的反潜工具恰恰是潜艇本身。
新版空潜快战术的精髓之处在于:超低空突防的战机和绕后包抄的导弹快艇发射的导弹群,既可以做海战的主力,也可以做佯攻为潜艇创造机会。注意,在整套战术中,潜艇不是站在外围发射完导弹就走的ADC,而是趁乱摸进去切后排的近战刺客。一旦有敌方潜艇摸入到舰队的内圈,并发射重型鱼雷命中航母龙骨,击沉的概率超过80%。
大洋黑洞:基洛级常规潜艇
得益于这套战术的灵活多变与中国空潜快体系的规模化,在反舰弹道导弹出现之前的2010年,中国其实就已经初步具备了针对美国航母舰队的近海区域拒止能力!

大概是在七年前,美国兰德智库曾分别以1996年、2003年、2010年、2017年这四个时间节点,计算中美在台海军事冲突中的胜率。

结论是:
1996年美军只需出动两艘航母战斗群,即可在一周内全面击溃中国的海空力量,优势是绝对的;2003年,要达成同样的目的,美军需出动四支航母战斗群或两支航母战斗群配合在冲绳岛的军事基地,优势是主导的。但到了2010年,不论是航母或是驻日美军基地,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战胜中国了,除非动用关岛的军事力量,这时的优势是相对的。
而在2017年之后,航母舰队,关岛航空力量,驻日美军基地,加起来都打不过中国了。

以上基于纸面数据的评估,还有一个可能是真实的事件可做参考。
据传,早年间我海军039型号潜艇曾突破美舰队内层防御圈,并在小鹰号航母五海里处上浮,美军指挥官都快气疯了,这么短的距离,航母压根没机会躲过鱼类的袭击。换句话说,如果这是一场战争,小鹰号已经被击沉了。
小鹰号航母战斗群
空潜快战术打拥有绝对海空优势的大舰队,造价成本小,效果嘎嘎棒,堪称典型的低风险高收益项目,美军没道理不投。

在美国海军战略回归大洋的2016年,美军计划建造52艘小型水面舰艇,以空潜快战术为核心的分布式作战概念提出的第二年,也就是2020年,这一数值扩大到67艘。
2021版造舰计划进一步加大投资,数量涨到83艘,而今年刚出台不久的500造舰计划,更是把小型舰艇的数量涨到了100艘。六年时间,美国小型水面舰艇的造舰计划翻了一倍,可见美军在它身上抱有多大的希望。
潜艇方面的动作还要夸张些,美国当前有55艘攻击型核潜艇在役,今年的计划是在2045年达到66艘,二十年时间增加11艘,平均两年一艘。
别看它数量不多,造价可是贵得非常离谱,根据美国海军跟通用动力电船造船厂签署的协议,第10艘Block 5型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单价24亿美元,11艘安排下来高达250亿美元,顶得上两艘福特级航母了。
美国花大价钱武装核潜艇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方面,中国已经证实空潜快战术的有效性,而潜艇又是该战术的输出C位。另一方面,美国的核潜艇技术和水声对抗技术独步天下,中国二十年内未必能追得上,没理由不用自己的优势打敌人的短处,这是美国在第一岛链军事斗争中仅剩的最后底牌了!
因此,针对未来有概率出现的中美冲突,我们不应该只提防美军的航空兵部队和水面舰艇部队,更要提防美军强大且先进的核潜艇,利用其海空力量制造的混乱从巴士海峡摸进去切我们在岛屿南麓的部队,演练反潜和对海突击的最大意义也正在于此。
须知,在围绕台海的军事斗争中,台湾从来不是主要矛盾,美国才是。
毗邻巴士海峡的台湾岛南麓是最理想的登陆地点之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玩起了大舰队火力覆盖,美国玩起了空潜快区域拒止,有人说双方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模样。这话说得不完全不对,战争打的不是面子而是里子。
扮演谁的角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打哭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