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身上的巨大商机。
文丨红碗社 ID hongwanshe2020
作者丨任子勋
对于不少人来说,藻类产品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
在初高中学生生涯,人们已经对藻类生物建立了一定认知。生态系统是由三部分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作为生产者在自然界扮演了重要角色。
不过藻类的价值并不仅限于此。不少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等物质,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更能对人体健康发挥积极影响。比如说拟微球藻(也是本次专访中所聚焦的一类藻类品种),在2021年被国家卫健委正式认定的新食品原料之一,含有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研究已证实,EPA对于辅助心血管疾病有着良好效果。2021年,高剂量纯EPA制剂(VASCEPA)已在欧盟获准上市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
也正因为如此,藻类产业在近些年快速增长。根据Credence Research的数据,2018年全球藻类产品市场价值339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565亿美元,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0%。但真正想做好这样的产品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国内。其一正如前述所说,在2021年监管层面才正式亮其绿灯。其二,技术壁垒极高。企业需要具备科研人才资源,资金资源,并在前期投入大量时间完成供应链的布局。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汇聚顶尖选手的赛场。
近日,红碗社关注到专注于拟微球藻的中国企业小藻科技。拟微球藻是一种单细胞微藻,是优秀的光合生物底盘。小藻科技从拟微球藻出发,建立了其作为“光合酵母”的研究体系,是全球第一家能规模化量产天然,非鱼油来源EPA藻油,用来替代深海鱼油(Omega-3s)的企业。公司创始人俞威浙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并获美国UCLA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2021年,小藻科技获得来自包括东方富海和清控银杏等投资方在内过亿元B轮融资。
绿藻中的未来消费趋势
“我们认为藻类营养物在未来会是一个天花板很高且潜力非常大的赛道。”俞威向红碗社指出。
当下,全球藻类提取物产品规模正处在稳步上升的阶段。化妆品与食品饮料是藻类提取物最常应用的两个场景。有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化妆品和食品饮料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共计61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9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5%。
这一赛道的潜力与藻类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
从生产工艺上来说,藻类产品迎合可持续与碳中和等发展趋势。传统发酵过程中是人为添加葡萄糖来实现有机碳转变为其他物质。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则能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变为多糖等物质。
在过去,人类习惯于从深海鱼类动物的身体中提取 “深海鱼油”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
然而,随着这些年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血液脂肪问题变得越发明显和严重,人们对深海鱼油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加重了环境负担。而藻类产品则是一个更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它不仅提供了一个供应量的解决方案,而且还能供应更清洁的优质成分——EPA。
EPA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公开资料,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委员会联合会商提出的报告称,成年男性和非孕期或哺乳期女性每天食用250毫克DHA+EPA,能够降低冠心病、中风及慢性病的风险;孕期和哺乳期女性每日摄取DHA+EPA300毫克,是保证母亲和婴儿最佳健康发育水平的最低标准”;另外,2018年由哈佛大学医学院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REDUCE- IT临床四期研究显示,在他汀使用的基础上服用EPA乙酯和安慰剂对比,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达25%,心梗、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相对风险分别降低了31%、28%和20%。
而深海鱼油中同时混有DHA与EPA两种成分。全球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DHA成分会影响EPA成分的降血脂功效。并且如今随着环境污染,深海鱼油的重金属超标问题也开始显现。
从大学开始,俞威就致力于生物工程的研究之中:在完成了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学业之后,他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继续攻读了生物工程博士学位,并进行了大量有关藻类的研究。对拟微球藻的研究也让他在博士二年级时获得了美国能源部Von Liebig Award。也正因为这段历程,帮助他开启了创业历程,去探索藻类的应用未来。
回到小藻科技的创业历程中来,自然,俞威最终选择了以拟微球藻这一藻类为基础进行科研和产品开发。当我们看现在的藻类提取物市场时会发现,此前没有任何一家企业选择这样的藻类品种。俞威认为,拟微球藻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只不过,因为藻类提取物产业发展比较早期,消费生产企业在研发上需要经历逐步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一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高,想要组建研发团队也并不是一件易事。
“如果把藻类的选取比作找运动员,过去找的可能是一个跳高或者跳远某一项特别厉害的,今天我们要找的就是更加全能的选手。
拟微球藻有这样三个优势:第一,它是最适宜做光合底盘的藻种。因为它是单细胞生物,不像植物需要生长出组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单个细胞的基础上筛选优化。第二,拟微球藻光合效率高,基因组为单倍体,适合作为工业底盘。它能工业化量产,并且对于环境要求不高,抗菌度高。第三,我们通过跟大量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收集和整理了它的基因组序列、基因注释、转录组、蛋白组等全面的基因组学数据。它本身有非常多的有效天然活性物质,蛋白质、植物甾醇、多糖、类胡萝卜素等等,可以通过天然、非转基因的方法去诱导驯化,来实现我们所需要的产物需求,而不必通过外源性基因导入等转基因的方式。”
2011年帝斯曼对马泰克生物公司的收购也为俞威选择这个赛道坚定了信心。俞威告诉红碗社,这起收购对市场带来的启发是鱼油中DHA可以被藻油所取代。从EPA藻油入手,则能够很好地从另一个方面解决鱼油供应的问题。
全产业链布局到进军C
虽然拟微球藻的特性让其市场前景显得十分诱人,但研发、开拓它的过程却很不容易。
在创业伊始,俞威带领小藻科技在深圳的一座办公楼的楼顶开始了养殖小试的工作。俞威通过观察真实环境下小养殖池中藻类的生存情况来分析它们对各种各样外界环境条件的耐受能力。而这一养便是三年。
(创业之初小藻科技所搭建的小养殖池)
当这三年的养殖实验阶段结束后,新的挑战又会接踵而至。2018年小藻科技在广西正式成立了一期养殖工厂。挑战在于,当规模扩大后如何稳定藻类的表现。他认为,这正是合成生物学创业团队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认为只要“种子”有价值,那么就一定能带来商业价值。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俞威将其形容为一个“小试”到“中试”跨越的问题。
“刚开始创业时,培育规模小,一个池子只有5平米左右。当我们迁往工厂后,池子最大的面积有4000平。面积扩大会发现很多:水体不够均质,面积大了之后可能没法搅匀,这会导致检测不稳定。如果浓度不一样,就没法控制和稳定每小时进料的浓度。这需要在产线放大前就把设计做得足够细致,把每个工艺控制点都考虑进去。”
八年科研下来,在产品层面,小藻科技将 EPA 含量从野生的2%提高到了稳定8%。而俞威同时并没有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课题研究上。在藻类一步步完成更优的代际培育和筛选时,小藻科技同时成立了应用研发团队,并在全局范围内发布了原料品牌AlgaLabâ,小藻实验室â,全面完善其下游产业链的布局。
目前,小藻科技已经面向C端市场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以藻油凝胶糖果-EPA植物动力小e丸为代表,并已实现月销过万瓶的销量。整体来看,其产品应用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在凝胶糖果之外进一步以藻类蛋白和藻粉为基础进行开发。
由于藻类制成的产品在性质上更接近保健品,这导致小藻科技在进军C端市场的过程中,受到比通常食品快销品企业更多的限制。最典型比如说,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不允许突出功效。面对这一局面,俞威选择以不同途径来让更多人认识藻类产品以及小藻科技。
一方面可以看到,在内容输出上,小藻科技在进行探索,通过公众号等建立原料,成分科普的渠道,以一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和临床研究为例探究背后的病因,以及小藻科技产品背后的核心成分的机理。而对于新产品的信任问题,国家卫健委已经批准拟微球藻作为新食品原料。这已经可以作为权威的认证。另一方面,通过食品研发上的创新,小藻科技推出了其原料品牌“小藻实验室”,并开始与更多新消费品牌如椰满满等展开联名合作。未来,小藻科技将积极在这一领域与优秀品牌探索更多合作。
-推荐阅读-
对话SHAN善:养生品牌能畅销,主要靠这几点
10天GMV破千万,潮迹如何以潮汕牛肉丸为切口,打开高品质冻品市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