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历七月10日至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是民间一个祭拜先人的重要的节日。7月半又称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西汉时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李唐统治者将老子尊奉为远祖,历代皇帝信奉道教,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至今。
盂兰盆节则为汉地佛教节日,“盂兰盆”是梵语的音译,“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盂兰盆节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据《盂兰盆经》记载,释迦牟尼佛有一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有六种不可思议的神通,被称为“神通第一”。
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以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期目连救母的做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自此之后盂兰盆节开始流行于汉文化圈,甚至东渡日本,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举行“盂兰盆舞”、放莲花灯“送魂火”等仪式。
其实盂兰盆节并非佛教传统节日,而是佛教传入后汉化的结果。《佛说盂兰盆经》最初出现于西晋,与《佛说父母恩重经》是同一时期的产物。显然这部经书是佛教为了迎合汉地儒家文化的产物,跟原始佛教或者说“小乘佛教”、“南传佛教”的思想相冲突。
佛教要求出家离世,佛陀本人不大可能说过类似的经文,在佛教原旨主义者南传佛教中也找不到类似的经文,南传佛教很“刻板”,他们认为佛陀以人的身份教导过什么,就学什么,连一个字都不能改动。
而汉地佛教不仅有人身佛说,还有法身佛说;不仅一佛说,还有多佛说,总之符合教义就行,而教义究竟为何,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释权归当代大师所有。
2
7月半又称鬼节,据说在农历月十日鬼门关开,所有的阴魂从阴间出来,到阳世接受供养,月十五日关鬼门,阴魂回归阴间。
究其源流,这个节日最初是本土的节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流行,并非西汉时期道教的节日,也非外来佛教的节日。
最初的7月半,是秋天收获后祭拜神灵和祖先保佑的季节,民以食为天,先民丰收之后,举行祭祀,把时令佳品先供神灵和祖先享用,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这种祭祀四季皆有,但以7月半的“秋尝”最为重要,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双季稻中也是晚稻的产量最高。
大国传统文化中,祖先即是神灵一种,商人即认为祖宗之灵庇护着全族,商王是“下帝”,而祖宗之灵在天上为“上帝”,需要用血食来祭祀祖先,讨祖宗之灵魂的欢心,在甲骨文上,这类“人牲”血食祭祀先祖的记载不胜枚举。
楚国令尹子良(若敖氏)的儿子斗越椒性格凶恶,子良的哥哥子文认为越椒长大后会招致灭族之祸,要子良杀死他,但子良没有依从。
子文临死时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意思是若敖氏以后会因为斗越椒而灭族,没有子孙供饭,鬼魂都要挨饿了。后来斗越椒果然在楚庄王外出时起兵造反,又不愿意跟楚庄王和谈,两军兵戎相见,斗越椒兵败身亡,若敖氏族人灭,子文当年所说的话一语成谶。
3
7月半反映的是祖先崇拜和血脉传承,要说大国特色,这是大国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
血脉传承是人类基因繁衍的本能,祖先崇拜也曾经广泛流传于上古先民之中,北美印第安人、太平洋岛屿部落、非洲原始部落都有祖宗神灵崇拜,但像大国民众一般把祖宗崇拜发挥到极致的绝无仅有。
这离不开儒家宗法文化和大国轮回历史。儒家宗法文化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由于大国独特的地理环境,类似于蜀地向外扩张困难,内部广阔的平原能够养活数以亿计的农耕民众,结果上百年休养生息后随着人口指数必然掉入马尔萨斯陷阱,通过惨烈的战争导致人口断崖式下降,之后便是再一次休养生息,进入下一次轮回。
直到在工业革命后才打破了这一轮回魔咒,在改朝换代的战争中并未出现大规模消灭人口。
大国民众的造反精神是很强的,陈胜吴广信奉的口号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每一次轮回虽然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也是一次重新洗牌上位的机会,“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大国民众根深蒂固的信仰,既然是刘邦这类亭长小吏甚至是乞丐出身的朱元璋都能做皇帝,谁人做不得?
只是机遇未至而已。金鳞不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辛亥革命清帝退位后皇帝没了,但数千年文化的影响短期难以消除,很多民众家庭条件一般,却非要生个儿子,被网民讥讽为“家里有皇位要继承?”说不定人家心目中就是这么想的。
很多人不解一些人明明处于底层,却偏偏要“高瞻远瞩”来思考问题,不顾考虑自身实际利益,也是因为这些人觉得自己不过是龙困浅滩,早晚有一天要化龙做皇帝,不能只考量短期的眼前利益,万一有一天自己上位了怎么办?所以规矩万万是不能改的。
皇帝家天下,对血脉传承尤为看重,宫中必然要用太监,以防绿帽子,无论如何大位都要传承给自家的孩子,哪怕是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都不会传承给年长的养子而要传给没有自保之力的幼子。
那些养子上位的,都是主君绝嗣。例如周世宗柴荣,就是其姑父郭威在起兵反后汉的过程中,留在开封的儿子亲属全被诛杀,只得收留柴荣为养子,名为郭荣,但郭荣当上皇帝之后,依然恢复了柴姓。
南唐俆温在掌握淮南杨吴国大权之后,准备立国取而代之。但其长子被杀,养子俆知浩在稳定局势时出了大力,但俆文还是准备传位给亲生次子俆知询,不过却在准备行动之时病逝,而养子徐知浩在上位后,也恢复了本来姓氏李,并将国号改为“唐”。
在明末清初战乱中,八大王张献忠收养了许多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为其四大养子,均为明末风云人物,但这些养子在张献忠死后均恢复了本来姓氏。
因为在大国的文化中,赘婿和养子为世人看轻,祖宗崇拜文化之下连姓氏都丢了,被认为是耻辱,除非是过继给同宗继承香火。
4
但深受汉文化圈影响的日本却大不一样。在日本有着独特的养子过继文化。
日本各地的大名(诸侯),常常在绝嗣之时迎立其他大名的嫡次子为养子,如果有女儿则嫁女,养子兼任女婿成为下一任继承人。养子需要改家名,将养父的家名继承下去。
甚至有一些大名,子嗣并未断绝,也迎立一些势力强盛大名或者是盟友大名的没有继承权的儿子作为养子,传承家名,守护祖宗基业。
日本战国时期毛利元把两个儿子过继给吉川家族和小早川家族,收获了两大盟友,形成战国时期“毛利两川”一大势力。
日本的养子通常作为继承人而存在,地位比亲生儿子还高,对于“异姓不养”的大国民众而言,是不可思议的。
这可能是日本战国时期,各大名互相混战,乱世之中更看重继承人的能力,自己的血脉能力不行导致家族灭亡的比比皆是,不如引入其他大名没有继承权但有能力的儿子作为养子,将家族发扬光大。
而各大名下面的武士,看重的也是土地地盘,也就是家名传承,而非主公血脉传承。
同时日本的养子一旦入驻,也要改名将家名继承下去,跟本家脱离关系,日本的养子很少有恢复本姓的。
目前在日本收养文化依然盛行,据统计,在日本,每年合法收养的人数大概是8万人,其中超过98%的被收养者是25-30岁的男性。这些男性都是为了继承家业、家名而收养的。
在日本大的家族企业中,“婿养子”主政的情况并不少见。即通过正式的收养关系,养子与家里的女儿结婚,然后正式改名为女方家的姓氏。
日本医学世家贺川家甚至为了养子而赶跑亲生儿子。贺川家的老祖宗贺川玄悦被誉为日本近代妇产科学之父,然而,拥有过人医术的贺川玄悦却没有将一身的本事传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而是选择婿养子冈本义迪作为自己的衣钵传人,逼得自己亲生的长子只能离开家,去做旧铜铁器买卖。
在贺川家的十三代传人中,有八名都是婿养子。这些婿养子将贺川家当作自己的家来经营,让贺川家成为日本著名的医学世家,以致真正拥有贺川家血统的人,如今反而被看作是贺川家的分家,只能处于附属地位。
拥有一百五十年历史的企业塚喜集团已经传承了六代人,其中四代都与上一代没有血缘关系。换句话说,塚喜集团之所以能延续至今,离不开养子文化的助力。
丰田其创始人丰田佐吉放弃了亲生儿子,转而将女婿玉利三郎收为养子,并给女婿改名为丰田利三郎,还将偌大的家业全部交给女婿,就此奠定了丰田的江湖地位。
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因为儿子早年夭折,只有一个女儿。松下幸之助将精心物色的下属平田正治招为女婿,让其改名为松下正治,成为他的继承者。
至于日企里的丰田、铃木、佳能以及著名的建筑公司鹿岛建设,也都是养子在管理公司。
日本文学家芥川龙之介、日本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以及日本近代教育的奠基者井上毅、前首相吉田茂等都是养子出身。
最近安培遇到刺杀,很多人意外他的亲弟弟岸信夫是防卫大臣,为何安培的亲弟弟不姓安培?因为他被过继给了其外祖父岸信家族,成为岸信家族的继承人。岸信家族在日本也是鼎鼎大名,安培的外祖父岸信介曾任日本首相。
5
日本独特的养子文化也化解了社会矛盾,给予出身底层而有能力的年轻人一个阶层跃迁的通道,这可能是日本虽然跟大国类似,处于一个封闭的岛国之中相当内卷,却并没有像大国一般数百年一轮回以至高门大族在改朝换代的血与火中重新大洗牌的原因。
岛国上传承有序的大名、大家族相当多,也没有过人口断崖式下降的血腥轮回。
在明清其实也有养子文化,边军将领养家丁养子,豪门大族也收养“干儿子”。
像大清的创建者努尔哈赤就曾经是辽东将门李成梁的家丁养子,但这些养子的地位颇低,相当于高级家丁,与奴仆没有本质区别,难有出头之日。
如果明朝的养子们能有日本养子的地位,大概努尔哈赤也就会继承李成梁家族改姓李,整个历史走势也许都会大不相同。
极端重视血脉传承的大国,事实上在五胡乱华和唐末、元、清等改朝换代中,大量的世家大族被灭门、血脉断绝;而不重血脉重家名,养子文化盛行的日本,反倒是很多家族传承上千年,哪怕是没有能力的血脉也在主家的支持下作为“分家”保留下来,血脉传承反而并未断绝。
过于强调某一点,反而不利于事物的发展传承,这可能就是社会发展的吊诡之处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