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安斌。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剧:《天才基本法》。
剧中,女主林朝夕的爸爸林兆生男主裴之都是数学天才,女主林朝夕则是一个活在天才阴影下的比较聪明的普通人。
身背着父亲未明言的期望,感受着同龄人裴之的天赋碾压,穿越于两个平行时空之间,林朝夕艰难地蜕变成长着。
这部剧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大概因为上学的时候,数学是我最喜欢的科目,我也有参加奥数的经历,在奥赛班被天才同学天赋碾压的我,也跟林朝夕一样羡慕天才吧。
今天的“周末大语文”,我想通过三篇短文跟大家聊一聊“天才”这个话题。
【01】
"没有天才是从娘胎里来的"
©王安石《伤仲永》
王安石写的《伤仲永》,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王安石 像
有个叫方仲永的孩子,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
仲永5岁的时候,忽然有一天,哭着要笔墨纸砚。
他的父亲表示很惊奇,这孩子压根就没见过笔墨纸砚啊!
但父亲还是跟邻居读书的人家借来给了仲永。
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正能量满满,以孝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引得一乡的秀才啧啧称赞。
同县的人们大为惊奇,开始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还有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于是仲永的父亲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走穴串场,却不让他读书学习。
等到王安石见到方仲永的时候,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平平无奇。
又过了七年,王安石再跟人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是:
“泯然众人矣”。
于是王安石发出了感叹: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像仲永那样天赋如此之高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泯然众人;那些本来就不聪明的普通人,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恐怕想做普通人都做不了吧?
我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是:
王安石太实心眼了!
这个事的真实性很可疑,更像是仲永父亲自导自演的“神童营销”。
不过,这件事的真假不妨碍我们理解王安石的良苦用心。
《伤仲永》这篇文章对后天环境和努力的重要性的强调如此深入人心,直到今天,“伤仲永”“泯然众人”都是汉语里用来感叹天才沦为庸人的习语。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天才生下来就跟常人判若云泥,事实却是,世上并没有从娘胎里来的天才。
好比一个苹果种子,必须有土壤、阳光、雨水等适宜条件,才可以长成一棵苹果树。
如果这个苹果种子被带到了城市中心,埋在了坚硬的沥青之下,或者被沉重的车轮碾碎,它就再也无法兑现潜能,长成一棵苹果树了。
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最多才多艺的天才达·芬奇。
莱昂纳多·达·芬奇 1452-1519
首先他出生在了正确的时代和地方——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
他年少时在一流的佛罗伦萨作坊里当学徒,在这里他学会了铸造金属制品,根据模特儿画习作来为绘画和雕像准备,画植物和动物习作以备收入画幅之中,他还在透视光学和用色方面接受了全面的训练。
达·芬奇留下了几千页的满布文字和素描的手稿,人们惊叹于一个人怎么能在那么多不同领域中做出重大的贡献。
达·芬奇手稿
我又想起了爆款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里的二舅(假设故事是真的)。
视频一开头就是:
我的二舅曾是个天才少年,他上小学时成绩全校第一,到初中时依旧全校第一。全市通考,从农村一共收上去三份试卷,其中一份就是二舅的。
二舅幸运地赶上了恢复高考,但是一次医疗事故彻底地改变了他的命运。
我们又怎么知道那些无人问津的角落里的千千万万个“二舅”里,没有哪怕一两个天才的种子呢?
【02】
"纵然不被理解, 也要坚持不懈"
©韩愈《马说》《获麟解》
韩愈的这两篇文章都是用通篇比喻的手法表达怀才不遇之情的。
韩愈 像
《马说》以千里马喻杰出的人才,以伯乐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虽有千里马,也只能在根本不识马的奴仆手下受辱,和平庸的马一起默默无闻地老死于马棚,不以能行千里著称于世。
碰不到伯乐的千里马已经很悲催了,不过麒麟的不幸,比之千里马有过之而无不及。
碰不到伯乐的千里马最多不过被当成凡马,不会被看成是不祥之物,而麒麟就很难说了。
麒麟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瑞兽,人们用“麒麟之才”形容一个人聪明睿智、才华过人。
韩愈却在《获麟解》里指出: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但是麟这种东西,农民家里也不蓄养,自然界也不常见。它的外形是四不像,跟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都不一样。那么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既然不认得,那么说它不祥也很正常。
的确,很多时候天才就像麒麟一样,非但得不到理解,反而会遭到社会的歧视和迫害。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被雅典的陪审团以藐视传统宗教、腐化青年等罪名判处死刑,并饮下了毒酒而死。
《苏格拉底之死》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因为主张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审判,并在软禁中度过余生。
《伽利略受审》
不过,凡是真正的天才,总是在困境中努力自己成全自己。
在《天才基本法》里,两个平行世界的林兆生,一个是会计,一个是保安,但是不论在哪个世界里,他都没有放弃所热爱的数学研究。
这让我想起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24岁时他被犹太教会以背叛教义为名驱逐出境。
巴鲁赫·德·斯宾诺莎 1632-1677
但斯宾诺莎并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他一边以磨镜片为生,过着艰苦的生活,一边完成了《伦理学》等伟大的哲学著作。
EASTWEST
写在最后:
在决定一个人成为天才的众多因素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用男主裴之的话说:
“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积累会决定最终结果,这就是答案”。
《天才基本法》的英文名是“The Heart of Genius”,直译过来就是“天才的心”。
天才可以比普通人努力得更持久、更耐心,这并非出于出人头地的野心,而是出于对真理与美的热爱。
什么是The Heart of Genius?
这就是。
🔗文章图片:采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