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中国人,也从生活的点滴变化,感受着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年前,总台中国之声从祖国的大江南北精心选择了十个地点,作为持续观察的十个样本。十年里,每年回访、持续跟踪、不间断记录,在时间的跨越中勾画出一幅民生变迁图景。今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记者第十次走近那些熟悉的地方,推出特别策划《十年,这里!》。今天推出第六篇:《医改路上,再深的水也要蹚过去》。
看病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之一。10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提高医疗质量作出了种种探索,医改进入深水区后,这家医院的改革步伐依旧坚定。
2013年,“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被提上议程;
2014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几十台挂号终端机上岗,医院挂号处、缴费处前的长龙不见了;
2015年,药品加成取消,医疗耗材收费降低,患者看病花钱少了;
2016年,安医大一附院推进亚专科建设,科室划分更精细;
2017年,高新院区开诊,采用“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医疗;
2018年,医院完成了150多例肾移植手术;
2019年,安医大一附院互联网医院挂牌成立,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在线获得医疗服务;
2020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成为“逆行者”;
2021年,肥东县人民医院成为安医大一附院的新成员。
“在家门口让省城的大夫给治了病”
在安徽含山县人民医院,上个月刚在这里做完胃癌手术的老孙(化名)前来复查,给他做手术的是“省城来的陈大夫”陈博。
△医生陈博
今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安徽含山县人民医院签订协议,共同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陈博来到县医院挂职副院长。老孙说,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让省城的大夫给治了病
“专家来到我们县医院,的的确确实惠。去大医院光车费就花不少钱,也没有这么方便。大医院经常派专家到我们这来,对我们病人来说是个福音。”
推行亚专科建设提供更专业诊治
2013年,陈博刚走出校园入职医院。作为普外科的医生,当时的他也时常会有困惑。“我刚刚来到普外科的时候,一共是11个病区,所有的普外科疾病都看,跳跃性很大。我不能对这么多疾病做一个非常精准地鉴别诊断,有很多东西要去学。”
2014年,普外科先行先试,推行亚专科建设。陈博所在的病区成为了胃肠外科,他终于有机会深耕自己在学生时代选择的胃肠领域,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诊治。
“比如用腹腔镜做胃肠手术,专科化开展了以后,我们很快上手。用新的技术手术切口会小很多,更有利于病人康复。”
他的通讯录成患者的“病历”
如今,陈博已经成长为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但比起回看自己的科研成果,他更喜欢翻看自己的微信通讯录,因为这里记录了他的临床“成果”。在陈博的2300多个好友里,病人或者是病人家属占了近半数。个人信息、就医时间、病情……长长的备注清晰地展示出患者的就医脉络
他说,这样做是为了在患者求助他的时候第一时间作出判断。
“病人长什么样,我现在已经模糊了,但是我一看文字的描述,我大概就能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病例。”
医改让患者少花钱、少奔波
近十年,医改逐渐走向深水区。医改朴素初心就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家医保局2018年组建以来,已开展7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共覆盖294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成为公立医院药品采购的重要模式。
陈博说,十年医改的成效一袋小小的营养液就能体现出来。“胃肠道病人手术后要用到肠外营养液,某一种品牌一袋营养液将近400块钱。最近集采过以后,一袋单价是68块钱。营养液一天要用一袋,手术过后一般要用一周,这样的话能省2000多块钱。”
除了实实在在的药品降价,让患者少奔波、治好病,也是医改的努力方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在安医大一附院的学科协作(MDT)会诊门诊,多个科室的专家正在对一名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案进行讨论。医院门诊部主任胡华青介绍,多学科会诊就是针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疾病,采用跨学科联合诊断方式对疑难杂症提供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诊疗。
“多学科的专家集中起来,对某一个病例或者某一个病种进行讨论,汇总多学科的综合意见,最后得出对疾病的诊断,或者找出最佳治疗方案。”
胡华青介绍,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今年,安医大一附院多学科会诊已经广泛应用到门诊,凭借强大的诊疗团队,患者在门诊就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方案。
十年来,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基层,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未来,安医大一附院还将参与到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中,真正做到“顶天立地”。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执行院长孙倍成介绍,“医院正在申请,把心血管内科、心房外科拿出来,与北京安贞医院一起建一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把心血管方面一些疑难杂症留在安徽,使这些疾病得到及时治疗。”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往期回顾
  • 从“放羊娃”到“调解能手”,他的故事又上新了
  • 这所“村小”,变化真大!
  • 越来越多的新变化,让他们选择“留下”!
  • 传说中的“黄贝岭”大变样!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开放→更高水平开放!

监制 | 高岩
审稿丨刘黎
记者丨谭瑱 王利
编辑丨李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