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会瞬息万变,而教育却长期一成不变。我们可能用着19世纪的体制,20世纪的知识,来培养21世纪的人才。
今天的孩子,要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他们正在实施的创新实验,和正在酝酿的教育变革,或许会颠覆我们对于教育的思考。
今天我要推荐的纪录片《你好,未来人类》,讲述的就是面对数字化时代,不同国家所进行的教育创新发起人一佳是路透社财经频道唯一华人女主播,在这部纪录片里她邀请了多位家长,前往五个国家,寻找教育创新的好办法和科技可以提供的助力,让我们的孩子可以成为未来之人。
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在现有的不同教育环境中,能够立足未来,吸收大胆创新的教育理念,更能缓解当下的焦虑。
本篇目录
一、英国:利用科技设备支持教学
二、美国:面向科技就业需求的新选择
三、以色列:多基础学科交融的科技创新
四、作者感悟
(1)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为教育所用;
(2)决定未来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关键——多学科基础知识;
(3)从爬藤导向到社会需求导向,更早接触,找到自己的追求。
英国
电子设备到底对孩子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个疑问,节目组首先来到了在教育科技浪潮前列的英国。
在英国,有超过90%的两岁孩子使用平板电脑,8到11岁的孩子中,65%都有手机,而87%的家长持支持态度
一佳采访的比班基德龙女男爵的态度也许代表了英国人对于电子设备的态度:如果只是保护孩子不让受到伤害,那孩子永远无法茁壮成长。只有孩子们去质疑,去发现,同时处在一个被保护,被认可,被鼓励的环境里,他们才能成长。
落在现实中,英国对待教育的严格态度也延伸到了科技教育创新领域。于是一佳和有着同样焦虑的妈妈艾米,带着6岁的女儿奥莉薇亚去了英国两所先锋科技学校。
无处不用电子产品的圣朱利安小学
在圣朱利安小学,教育与科技联系密切,电脑、平板、虚拟眼镜、智能手环、3D打印机一应俱全,并且都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工具。
老师们会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同时运用科技来支持学科。但他们运用产品是为了课程服务,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提升孩子对于知识的理解。
比如历史课上,为了更好的理解安德森防空洞,老师让孩子们用3D打印程序tinkercad制作屋顶;
生活课上,与农夫的视频连线,孩子们可以了解到他们想了解的农场知识;
天文课上,通过虚拟现实眼镜,就可以直观的看到地球、太阳和月亮;
人体健康课上,穿上特殊的衣服,身体的每个部分就可以生动的呈现出来;
体育课上,编程设计的计步器,调动小朋友跳跃的兴趣;
在高年级中同样的尝试也在进行,在6年级的读写素养课上,学生们通过自拍视频表达对“该不该每天上体育课”的看法,再分享网络,并且互相“点赞”、“评论”、“吐槽”。
在考察写作、思维模式之余,老师也引导学生们感受和熟悉网络的交流模式,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思考和讨论。
比如“在使用电子网络的时候,你最不应该放在网络上的是什么?”,长期在科技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们,思考方式已经开始更全面谨慎——“你的住址,因为人们会通过这个找到你”。
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们学会如何在网络时代中控制好自己的声音,如何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中保护好自己,寻找网络世界里的生存法则。
这些都是英国这所学校在面对科技这把双刃剑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方向,在实践中教育孩子们如何面对社交新时代。
让孩子放下ipad的森林学校
如果说圣朱利安小学是尝试将电子设备有用的一面为教学所用的话,那节目组的第二站则回答了众多家长们的疑惑——过度沉迷电子设备是否会让孩子们对现实世界没有兴趣。
节目组去到的第二所学校是一所森林学校,这是一所让孩子亲近自然,把自然还给孩子的学校,也是对现时教育的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6岁的奥莉薇娅,一个重度的iPad迷,在森林学校中跑跳,给刺猬做家。
在短短一天的森林学校体验后,面对“是森林学校更好玩还是ipad更好玩时”的问题时,答道:“森林学校更好玩,因为有更多的探险”。
毕竟这一天她似乎忘记了她的ipad,转而和她的朋友们探索这个神奇的自然世界,表达了对自然的无尽向往。
正如这集所说,我们其实应该正视科技产品对于塑造数字新人类的正向作用,引导孩子们如何正确理解这些电子科技类产品在生活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认真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以及科技应该在教育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美国
这一集的初衷是一佳对于孩子未来的疑问:在美国,除去传统常青藤名校路线,有什么新选择,能够真正帮助孩子接受好的又符合未来世界需求的教育,具备立足于社会的技能和资源。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体育国家,美国名校在录取时加分最多的是体育,在美国上私立大学的标准只有一个,你能给大学带来什么。所以美国名校的学生构成为四部分:有权势的、特别有钱的,学习特别好的和体育特长生。
但其实推动社会实际进步的更多的是普通工程师,以美国为例,虽然每年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巨大人才输入,但科技人才仍有非常巨大的缺口
创新职业班
纽约州纽堡市的一个公立高中创设了一个创新职业班—P-TECH,和传统学校项目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企业参与其中,而学校帮助设计针对科技企业的课程。
这与传统高中,职业学校有很大不同,不要求学生要继续深造或者定向工作只是带学生看清真实社会里到底有哪些选择,获得这些选择需要做到什么,让高中阶段的学生知道自己的追求和路线。
在P-TECH创新项目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去企业的实验室里看看一线员工在发明些什么,可以亲身接触到公司内的人工智能领域信息,这些机会真正将产业和学生串联起来了,学生才能明白学习公式的含义,从而创造价值。
多文化交流的创新型大学
第二个创新型大学是由硅谷互联网人创立的创新型大学——密涅瓦大学,其在全球7个地区有设立分校,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转辗于每个城市,花至少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居住和学习。
课程中,很大一部分是网上授课,全球顶级的专家给来自密涅瓦大学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授课,这也更像是世界精英的网络论坛。
学校的创始人认为,身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学生们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除了了解主流的文化之外,应该要去理解整个世界。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个性化定制,学校邀请相应业界人士作为导师。第一届的毕业生也证明了创新思路的正确与否,三位学生申请哈佛研究生都被录取,一位学生刚毕业就成为了创业公司合伙人。
对美国这两所创新大学和项目的近距离观察,也解答了一佳的疑问:在数字化变革时代,爬藤并不是唯一的黄金路线,美国教育先锋已经在尝试突破校园和社会的边际,我们也需要为孩子创造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以色列
以色列的教育模式一直是众多教育从事者最好奇的,在这个人口仅有北京1/3的国家,却诞生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
节目组首先拜访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这位科学家表示,以色列最渴望的是科技创新,社会上最被认同的是工程师和科学家,因为他们能带来更多的高科技。
而自己对儿女的要求是“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博士毕业,这没什么可商量的。”
教授亲自参与教学的幼儿园
在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的霍德·哈卡梅尔学校,2岁半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学习STEAM教育,虽然幼儿园环境自然,设施简陋,但孩子们学习的都是载人航天这些最前沿的知识。
更加颠覆传统的是,幼儿园没有幼教老师,全部都由科学家、工程师亲自教学,比如正在上课的是有着40多年教学经验,耶路撒冷大学的物理学硕士。
而一佳采访的父母无一例外的都十分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即未来需要怎样的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是他们所要培养的,即科技型人才。
以色列创新教父约西瓦尔迪表示,因为不知道未来会出现什么,所以老师们不能特定地去教授知识,需要教会孩子的是如何去学习。
数字化时代要求孩子们具备数学,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在这些基础上增加新知识。
重视科技与教育,已成为以色列全民的共识。
不讲语法的英语课
在另一所中学的英语课上,没有课本,所有的教材、作业、评分都是通过一个叫魔灯的系统完成。老师不讲述单词、句式、语法,而是引入具体的课题,让大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去学习语言。
在这节英语课上,学生们需要自己选择小组,阅读一篇关于大脑的英文内容,并完成一演讲稿,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去讲。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协作能力,每个人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任务上,老师的存在感很低。
高中机器人俱乐部
热爱机器人的孩子不仅在以色列的大城市,即使在一个沙漠一个不起眼的小厂房里,也有着机器人俱乐部,而且和机械零件打交道的有一半都是女生。
用实践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源于以色列常年的战火和资源的缺乏,教育的重点是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学习与数学、工程相关的课程。
出发点是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怎么解决问题、我要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我要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所以在这所厂房里,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们用机器人解决问题,让机器人去完成任务,如清洁、整理等,解决一些跟公共空间有关的问题,改变社区,发明产品用于帮助别人。
我的一点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教育体系中,但也许正因为我们“身在此山中”,所以更多时候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考入更好的学校。但实际上跳出这个思维的圈,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培养未来之人。
以色列,美国,英国三个国家对于教育创新的探索虽并不相同,但也不难得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重点:
(1)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为教育所用
英国圣朱利安小学真正做到了运用科技来为教育服务,将课堂活动和电子产品进行结合,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很好地理解了枯燥的理论知识,更让孩子们的参与感特别强,从而有更多的途径发现知识在哪里,在科技的环境中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而让奥莉薇娅放下ipad的森林学校真的是把科技和自然最完整地展示给孩子,但仔细思考,让孩子真正投入到自然玩耍中的是自然本身吗?
我觉得不仅仅是自然的力量,更多的是社交和情感的需求自然、人的交流合作和情感本身是永远不会被科技所取代的。
孩子对未知总是好奇的,让他们全面了解科技和自然,是我们应当时时思考的问题,使他们在科技时代,完整的成长。
(2)决定未来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关键——多学科基础知识
人工智能的基础包括数学、神经科学、计算机工程、控制论、工程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以色列的教育创新仍然围绕着多学科基础知识。
我认为,以色列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多学科基础教育之处在于特别强调终身教育,以及整个教育周期的引导作用。
即使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接受的科学启蒙都来自专家,对于科技的引导也都由人完成,更加强调人的作用,不仅是技能方面,更包括合作、沟通、以及更广阔的社会层面的价值输出。
而以色列人对于创新和技术的渴望何尝不是我们的孩子们将要面对的未来?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真的是机器要来抢孩子的饭碗吗?
人类生存的挑战不断加剧,他们最大的对手不是机器人,而是能否更好的驾驭技术,运用更多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去解决生态,自然,能源的大问题。
我想这才是以色列人对待科技创新的态度来源所在。
(3)从爬藤导向到社会需求导向,更早接触,找到自己的追求
在纪录片中美国教育的创新改革,并不来源于变革本身,而在于岗位和人的不匹配。
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参与针对科技企业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更多不是为了提高就业,而是为了让学生看清社会都有哪些选择,自己的追求在哪里。
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也可以选择直接进入企业,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认清自身需求。
就像在纪录片中一位以色列的妈妈说,孩子从小便生活在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环境,数字化、电子化、人工智能化的飞速发展已不可阻挡。
希望这部纪录片给我们每位一些思路,跳出思维的框框,多带领孩子们去了解他们所生活的新环境是什么样的,让他们了解电脑时代的思考逻辑,站在更高的视野,陪伴孩子迎接下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在公众号发送”未来人类“,
可获得该纪录片的视频链接。
欢迎你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
你如何理解电子产品在教育中的作用?
你担心孩子过多使用电子产品吗?
【本篇作者】小文
【校稿】培培班主任
加入Preplingo海外家长群
① 
海外家长共读群

② 
海外学中文资料群

③ 海外学中文活动群
申请入群请在本公众号发送”1“
往期文章回顾

来自家长的读书笔记 | 比尔·盖茨推荐的《成长的边界》

人物传记| “世界薪资第一的女性CEO”苏妈分享三条成功箴言

适合“懒妈”带娃的科普动画片,我全部看完后才敢推荐

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揭开多个华裔家庭的真实生活

16岁进入牛津的华人女孩,如今怎样了?

【绘本推荐】他凭什么做到日本绘本界的“顶级流量担当”?

宝妈亲测中文分级阅读(下篇):试试“横着刷”

宝妈亲测中文分级阅读(上篇):那些网红款怎么选?

第22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品赏析

Preplingo家长留言墙

报名参与线上中文活动
↓欢迎报名参加每月免费公益活动
活动针对海外学生及家长设计
正在进行中的是:
① 八月中文小游戏(免费)
② 多款暑期中文课程(特价)
请扫码进入我们Eventbrite的主页面报名
http://preplingo.eventbrite.com
直接在本文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和我们一起探讨教育话题↑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活动页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