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621字 | 阅读需10分钟
江苏江阴这片热土人才辈出,缪荃孙就是其中一位!他——在中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山之祖。
缪荃孙
1844年出生于江阴市申港镇缪家村一个六代重文化的仕宦之家,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世称艺风先生。曾任南菁书院院长,近代著名史学家、校勘学家、藏书家、方志学家、教育家、金石家、目录学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总纂,江阴县续志总纂,主编的《江阴县续志》,是他毕生编纂志书成就最高的一部地方志,被推为志书中的名篇佳作。清末民初,与王壬秋、张謇、赵尔巽誉称“四大才子”。
江阴申港街道申港河畔图书馆前的广场上缪荃孙塑像
缪荃孙幼承家学,11岁已读完儒家五经,12岁不幸丧母,父因礼部试不遇,随张国梁军入蜀。咸丰十年(1860)四月太平军占领江阴,侍继母渡江避居淮安,就读于丽正书院,后举家迁居成都。同治六年(1876)应四川乡试中举,光绪二年(1876)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主南菁、泺源、龙城、钟山等书院讲席,江宁编译局总纂,曾赴日本考察学务。
1902年5月,缪荃孙被刘坤一委任为江楚编译书局总纂,兼江宁高等学堂总教习。1904年奉端方之命兼任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即校长),1907年4月辞职。他学识渊博,交游广阔,著述繁富。自著《艺风堂文集》《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金石录》等200余卷。一生校勘、刊印巨编甚多,在学术界极负盛名。
《江宁宴会图》,前排左2缪荃孙、左3张之洞
其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缪荃孙在晚清手创我国南北两个著名的图书馆——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文化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两江总督端方等五大臣赴欧考察西方文明,归国后,上书清廷,极力称赞官办图书馆开益民智、增进文明的进步作用;三十三年又在奏折中提出创办图书馆的计划,并推荐缪荃孙主其事。七月,64岁的缪荃孙感到中国私人藏书楼不能摆脱守旧的传统束缚,当即应两江总督端方之聘,创办江南图书馆,出任总办(相当今之馆长),并由他主讲南菁书院时的弟子陈庆年任坐办(副馆长)。
江南图书馆(现为南京图书馆)
为了江南图书馆的创立与发展,他以其独特地位声望、胆略学识与实干才华,一手抓藏书,一手抓馆舍,为此奔波于江浙藏书之家,昔时海内南北藏书家以江苏常熟瞿绍基“铁琴铜剑楼”,浙江归安陆心源“皕宋楼”,钱塘丁丙“八千卷楼”,号称鼎足。其中以丁氏“八千卷楼”最为著名,该藏书楼为清代杭州丁国典所创,他爱藏书,因慕其远祖宋代丁顗藏书八千卷,故给自己藏书楼起名为“八千卷楼”,其孙丁丙经多方搜集,除沿用其祖的“八千卷楼”外,并以增加的藏书名为“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小八千卷楼”,实际藏书达40万卷。但丁丙去世后,其后人因经营的官银号亏倒,决定出售藏书抵债。学界为之叹息,其时归安陆氏之书已被日本人以重金全部购去,怕丁氏重蹈陆氏覆辙,却又感回天乏术。
缪荃孙本来与八千卷楼主有考订学术的多年交往,获此信息后,觉得这批珍贵图书是国家的宝藏,不能再流落异邦,当即建议两江总督端方收购八千卷楼之藏书,在端方的支持下紧急筹得73000银元,和陈庆年共赴杭州,与丁氏后人谈妥,将藏书全数购回,随即将书籍连同书箱、书架一并运到南京。便在清凉山附近择前任两江总督陶澍所建的惜阴书院旧址(现龙蟠里9号)建造两幢有民族风格的长形藏书楼,将“八千卷楼”的图书全部整理、编目、上架。其中有宋版书1845卷,元版书3981卷,其他还有《四库全书》修书底本,日本、朝鲜刻本,名人藏本和名人稿本等。八千卷楼书归藏江南图书馆,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蔡元培、张元济等一些名人学者无不欢欣鼓舞,赞为盛举。接着缪荃孙还将武昌范氏月槎“木樨香馆”藏书4557种,充价调拨入藏。编有《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
这大批珍贵古籍的收藏,奠定了江南图书馆丰富藏书的基础。为纪念这一文化事业上的盛事,端方的幕友们提议大楼名为“陶风楼”。江南图书馆是由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和国内一流学者共同创立的,无论是藏书数量和质量均为全国之冠。国内许多著名学者曾来此潜心阅读,如鲁迅先生1912年初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任佥事时,经常来此借阅并抄录图书资料。
清宣统元年(1909)军机大臣张之洞掌管学部,奏请创办京师图书馆,因缪荃孙创办江南图书馆得到朝野的赞赏,是年五月,他即被荐调任京师图书馆正监督(馆长),其时图书馆尚未建造,暂借城北积水潭广化寺为储书之所。缪荃孙亲自督基建、聘馆员,分类清理书籍,一手创成京师图书馆(即今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当时京师图书馆的藏书则以文津阁的《四库全书》、国子监南学典籍、敦煌石室隋唐写经卷8000卷为基础。并从内阁大库检出元代蒙古人从临安(杭州)南宋秘阁所收的珍本,即加整理并集刻为《宋元本留真谱》,重价购买姚觐元的私人藏书,充实馆藏。九月编成《清学部图书馆善本目录》,它是从馆藏中提出宋元版、各家钞校者为善本,分类编目而成。
京师图书馆旧影
辛亥革命爆发,缪荃孙辞职南归,寓居上海,他建议并协助盛宣怀创建愚斋图书馆,刊印《愚斋存稿》,广收图书古籍,并编成《盛氏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缪荃孙从领命主持江南图书馆到辞去京师图书馆的职务,前后时间仅为4年,他十分重视培养人才,提携后进。如担任江南图书馆坐办的陈庆年在缪荃孙赴京后,接掌江南图书馆的馆务,成为著名的国学大师;由陈庆年推荐成为缪荃孙又一入室弟子的柳诒徵,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图书馆学家,他为继承缪荃孙的未竟事业,力辞第四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之职,毅然出任国学图书馆(即江南图书馆)馆长,任职后对外开放善本古籍,经常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使国学图书馆蜚声海内外。
在清季学术界,缪荃孙的声望极高,与王壬秋、张季直、赵尔巽并称清末民初“四大才子”。在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老照片中,都可见缪荃孙的分量。在一张“光绪甲辰五月江宁公宴图”的老照片中,在座的都是当时中国政界、商界的风云人物,有张之洞、盛宣怀、魏光焘等,缪荃孙与他们平起平坐,可见其地位之高。
《江宁宴会图》  摄于光绪三十年(1904)南京江安粮道署
缪荃孙还是著名的方志学家,一生曾参与编纂过多部地方志。最早的一部是他33岁时,应张之洞聘请、彭祖贤之邀,总纂《(光绪)顺天府志》,该志光绪二年(1876)始修,于光绪十年完稿,光绪十二年刊行,是一部清代官修集北京地情最丰富的巨作。第二部总纂地方志书为与《(光绪)顺天府志》同时进行的《(光绪)昌平州志》,清光绪五年(1879)始修,刊行于光绪十二年。第三部地方志为光绪十三年参修的《湖北通志》,至光绪十六年交付参修部分的志稿。光绪二十年,受张之洞邀请通审完善《(光绪)湖北通志》,至光绪二十三年完成《(光绪)湖北通志》总纂。第四部地方志书是光绪三十四年被请参修的《常州府志》,为此志“发凡、起例均具规模” ,后因有地方绅士恐查出平日侵吞官项,百般阻挠,未纂成。第五部地方志书是宣统二年(1910)起总纂《江苏通志》,经一年波折,于次年重订条例,辛亥革命后停修。
《江阴县续志》
多年后,《江苏通志》重新开局修编,他被请分纂金石一志。缪荃孙拟订碑铭大纲,虽派儿子缪僧保参修,但他利用家藏诸拓本,“考释编订,仍悉一手成之” 。此次修志为时6年,但仍无完稿(1945年才编完),而缪荃孙编纂的《江苏通志•金石志》则单独刊行。1914年重开清史馆,缪荃孙被聘为总纂,1915年,江阴县志续修被推为总纂,亲定大纲而总其成。民国六年(1917),其家乡创修《江阴县续志》 ,被推为总纂,这是他总纂的最后一部志书,由他亲定大纲,请邑中贤才任分纂。民国八年秋,《(民国)江阴县续志》与他担纲的《江苏通志•金石卷》同时告成刊行。1919年秋《江阴县续志》告成,缪荃孙于同年12月22日病逝于上海,终年76岁。

文章来源:江阴市档案史志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深度 | 战乱300年,争夺中华文明的正朔
一厢情愿难成千秋伟业
台湾问题的美国因素
全球工业国都是逆差,为啥只有中国是顺差,顺差还越来越大?
世界上最快的捷径,是慢慢来(文末有福利)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