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文为转载文章,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来源:雪球
风云君采访过不少管理人,当前在市场上有一定地位的量化管理人大多有这样的相似点:创始人海归派或本土学术派,团队成员均是顶级名校的理工学霸、IT 极客等等;在硬件设备上,各家也不相上下:如低延迟交易系统,tick级别的信号捕捉......
那么,表面上看不出差别的各家量化,到底孰优孰劣?
今天,风云君想同大家讨论一个核心问题:到底具备什么素质的量化管理人,才能在散户机构化的趋势下仍具有核心优势?风云君认为以下三点比较重要。
01
风控意识
放在首位的,是要有很强的风控意识。有很多机构在过去对收益的追求上放松了对风控的要求,比如在行情比较好的时候就放开了某些风格敞口,导致在市场风格突然转向的时候回撤非常大。比如某家去年排名三甲的百亿量化。
当前,在量化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可能各家为了追求超额上面的更胜一筹,都会有各自的风险敞口,但起码要在Barra模型的约束下,不能过分暴露。我们在过去可以看到一些比较优秀的公司,对风控放松了要求之后,业绩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回撤。
如果我们对近两年的超额最大回撤进行统计,在这方面做的相对比较好的(超额最大回撤在-3%之内),比如衍复、佳期;新晋百亿私募卓识;中性出圈的50亿的朋锦仲阳等等。
02
对策略的理解及迭代能力
第二点,我认为是一家公司对策略,对交易的理解。
最新的数据显示百亿量化私募已经突破30家,在散户机构化不可逆的趋势下,超额获取的难度在持续增加。那么,只有对交易策略有着很深的理解,能够通过市场交易的变化,及时的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才能适应市场。
而这一方面体现的就是一家公司的持续迭代的能力。比如稳博,稳博是期货高频起家,团队在近十年的交易经验上面,对高频和短周期策略的理解是比较深刻的,但在去年9月到今年2月,也同市场上多数的量化机构一样,经历了几个月的超额回撤。但回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撤长时间无法修复。
在经过了去年和今年的两轮迭代后,这几个月的超额有显著抬升,究其原因,是在自己的强项量价上面做的更深入:包括跟随市场,提升了量价因子的比例,挖掘一些异质化量价因子和另类因子,增加因子拥挤度的监测等等,做出质量更高的信号。同样高频起家,今年策略迭代效果较好的还有比如世纪前沿~
03
规模和超额的平衡
第三点,我认为是规模和超额的平衡。比如仲阳这家管理人,一开始关注到它家的是这几年每年都上榜的中性策略。在今年上半年整体中性策略不太好做的环境下,依然表现稳定。它家是近几年凭借中性策略被市场所熟知,实则已经在量化市场打磨了8年之久。
我们知道中性策略的最终收益就是股票端实现的阿尔法收益-对冲成本。所以,中性策略如果做的好的话一定是股票alpha策略实现了比较稳定的超额。
对于当前策略储备已经能够覆盖200亿规模的仲阳来说,八年50亿的规模,步伐确实不快,这和这家管理人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限制募资节奏,追求长期超额的稳定。叠加一直比较严格的风控,在去年四季度的行情下,超额最大回撤也不到3%。量化机构必须让投研走在规模的前面,而不是被动地让规模影响策略的效果。
以上三点,是风云君在观察了大量量化管理人后,认为非常重要的三方面因素,供参考。
选对基金,才能长胜长赢!
欢迎报名雪球官方团队为你重磅打造的免费精品课:通过为期七天的微信群+小雪1对1亲密陪伴式教学,让你学会实用易懂的五招选基法,掌握基金买卖技巧!最新微信学习群火热招募中!
长按海报上的二维码即可报名!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

雪球基金是获证监会核准的持牌基金销售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资服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