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可解世间惆怅,可让父母安康,可护幼子成长。一个善良勤劳的母亲,就这样离开了,她曾努力想成为整个家庭的光,却在一个闷热的日子,头也不回的走了。韦巧连的一生,写满了劳苦大众“含泪活着”的憋屈心酸,也写透了为人父母燃烧自己,成全儿女的伟大牺牲。
作者:三三;主播:罗文
来源:小十点(ID:sdikid)
又有人倒在工作岗位……
这一次,是河南一位二胎妈妈,她叫韦巧连,在离家12公里的一家洗碗厂上班。
2022年6月25日,当地最高气温37度,她照常骑着电动车出门。
她的工作,主要负责将包装好的碗筷装箱,并一箱箱摞好。
工厂车间散发着剩饭剩菜的馊味,闷热异常,仅有一台冷风机悬在头顶制冷,根本达不到降温效果。
图 | 澎湃新闻
如此工作一上午,韦巧连身体感到不适,连午饭也吃不下。
她想请假,但领导告知走了就没人干活,让她坚持到下午3点半。
下午四点,韦巧连打电话给丈夫,说自己可能中暑,让丈夫接她回家。
正在外面收废品的丈夫,着急忙慌赶到工厂时已经到了5点。
最后,他在工厂门口附近的树底下,找到了晕倒在地的妻子。
当时,韦巧连口吐白沫,身上热得不停往上喷气。
送到医院时,她体温高达42度,陷入了深度昏迷,直接送进ICU。
医生诊断后,发现她多脏器功能不全、低血压、呼吸衰竭,确诊为热射病
图 | 澎湃新闻
住院13天后,她还是离开了
留下人世的,除了丈夫和一双儿女,还有欠着的6万多医药费……
54岁的她辛劳一生,没有一天好日子,就连离世都如此苦涩。
韦巧连与女儿的合影
韦巧连的一生,写满了劳苦大众“含泪活着”的憋屈心酸,也写透了为人父母燃烧自己,成全儿女的伟大牺牲。
趁年轻
多给孩子攒点钱
韦巧连大半辈子,都在河南农村生活。
婚后,带着一儿一女,在老家务农,生活拮据。
如此生活十多年,她开始跟着丈夫在工地做短工,搬砖、挑水泥。
后来,她又跟着丈夫收废品,又累又赚不到钱。
在丈夫的劝说下,她找了一份租房附近的洗碗厂的工作。
干的,依然是体力活;
拿的,依然是低薪资。
这家洗碗厂,没有工休、节假日以及周末,更别提五险一金,随叫随到,有时傍晚7点上班,一直忙到深夜才回家。
图 | 澎湃新闻
如此辛劳,也不过是3000块的工资
为了每个月多拿300块钱的全勤奖,韦巧连几乎无休,很少请假,就连春节,都难得有休息时间。
上午在家吃了一顿饭,到了下午一两点,就又要去上班了,只要能多赚哪怕多一块钱,再苦再累她都能忍。
家人曾劝她换一个小厂,即便一个月1500块钱也可以,她始终坚持,一待就是六年。
今年,她身体实在撑不住了,五一时和丈夫说不想干了。
但领导下通知,接下来两个月很忙碌,如果辞职需要一个月才批准,否则,这个月工资就拿不到。
图 | 澎湃新闻
为了那几千块钱的工资,韦巧连没敢贸然辞职
谁曾想,等到她实在撑不住想请假的时候,却搭上了性命。
底层的老百姓,劳苦一生,只有去世才能真正得到休息,太苦了……
韦巧连如此拼命赚钱,是因为心里记挂着刚毕业的儿子
儿子没车没房,很难找对象。
到了结婚的时候,彩礼和买房又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她想着趁年轻,能攒一些是一些,等到老了想帮也帮不上
这就是中国父母,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牺牲所有。
底层的父母尤其如此,他们能为孩子做的有限,只有燃烧自己。
站在泥泞中,奋力托举孩子去仰望星空,飞往更高更远的地方
鲁豫在《偶遇》中说:“我们或许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人生皆苦,唯有自渡,永远别嘲笑那些比你穷的人。
因为他们可能比你还努力一百倍,而他们只是想活下去。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咬着牙,走过最长的那段路。
因为人生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你终会看到光,照进来。
为了孩子,活到老干到老
54岁,对很多城里的老人来说,正是享受生活的年龄。
跳跳广场舞,学学太极拳,含饴弄孙,生活惬意。
但这不是韦巧连们的生活。
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只要身体允许,就不会停止赚钱。
他们没有退休一说,很多人因为养老保险没缴纳满15年,也无法享受退休的待遇。
相比苦和累,身体健康,他们更怕赚不到钱。
前段时间推出了“建筑业清退令”,55岁以上农民工就业遭到限制。
政策一出,很多人为农民工发声。
为什么?因为在工地上,有太多五六十岁还在卖命工作的百姓。
虽然政策出台的初衷,是为了这些年龄比较大的农民工的安全考虑。
但是,他们根本顾不上安全,只想多赚一点。
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文凭,工地已经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还有的农民工,怕被拒绝,选择把白头发染黑。
卖命赚钱,也是为了一家老小。
前段时间,西安一名56岁的建筑工人也因为热射病去世。
当天,他连续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了9小时。
如此拼命,是想挣一些现钱为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做准备。
这是他能给予儿子,唯一的支持。
为了孩子未来能够活得更轻松一些,他们甘愿扛下生活的艰辛苦涩。
哪怕是生命的代价,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不求回报。
底层的父母,对辛苦的忍耐度远超过我们想象
生活上也是如此。
还记得郑州那个52岁的父亲吗?因为找不到活,他每天就吃馒头配热水,奢侈一些就撒点白糖。
中午花5块钱买别人剩下的面条,已经是他口中美味的一餐。
舍不得花钱租房,晚上就住在桥洞里。
风餐露宿,是因为家里还有两个儿子,等着他赚钱回家。
面对记者问他,孩子知不知道他的情况。
他有些哽咽:“小孩们我不想跟他说那么多,他们太小,咱知道自己出来吃苦受冻了就行了。”
多少父母都是这样,默默吞下生活的苦。
哪怕外面有多少雨雪风霜,也要把孩子牢牢护在羽翼之下。
他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在为孩子的未来添砖加瓦。
年轻时,供孩子上学;
年老后,也要榨干最后一点力气,帮衬孩子,帮他们成家,在老家或者其他城市买房,帮他们带孩子。
一直坚持,直到再也干不动的那一天为止。
咬牙坚持,不过是想用自己一身灰,换孩子的岁月无忧。
这世间,真的有很多人,过着我们想象不到的人生。
我们也许无法呵护,与伸出援手。
但多些共情,和多些良善,就好。
这世上,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我不希望你内心柔软。
只求你不要鲜衣怒马,然后自以为是的去评价别人的人生。
中国父母

最不想拖累孩子
黄磊曾在一档节目里说:
“中国父母有一个特点,叫不给孩子添麻烦。”
他们一生负重前行,等到身体干不动了,也不想拖累孩子。
曾看过一个戳心的新闻。
有一个网友在外地工作,父母一直不让他回家。
在电话里,也告知他家里一切安好。
他不放心,没告诉父母,突然回了一趟家。
打开家门,发现爸爸中风嘴角都歪了,妈妈则闪了腰。
坐在桌前的妈妈,看到儿子的一瞬间,委屈地哭着说:
“谁让你回来的,我们挺好的。”
哪有什么“一切都好”,不过是不想让孩子担心。
一生无私付出,从不索取回报,却还心疼孩子为自己操劳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无私且伟大。
我有一个朋友的父亲,70岁的时候患了阿兹海默症
每次稍微清醒,父亲就满怀愧疚地对她说:
“囡囡,爸爸对不起你,没顾好自己,拖累你了,辛苦你了。”
一句话,听得朋友鼻头酸酸的。
为了成就孩子,父母一辈子不敢享受,不敢休息,不敢生病。
很多时候,我们却忽略了他们的付出,甚至百般嫌弃。
曾有一段视频引起网友热议。
一个穿着朴素的父亲,骑着电动三轮车去接放学的女儿。
女儿上车后,嫌弃地用衣服遮住了脸,父亲只能尴尬笑了笑。
笑容里,是失落,也是愧疚。
他也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开更好的车接孩子。
但可能供孩子上学,已经是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孩子最好的优待了。
只有亲眼目睹父母生活的艰辛,才懂得他们多不容易。
有一所学校,老师特意给孩子们播放了郑州52岁父亲的视频。
学生看完后,有的沉默,有的感动落泪。
底层父母,年轻时能给孩子的资源不多。
年老后,也不想拖累孩子,能自己赚养老费绝不向子女要钱。
这是他们的倔强,也是最深沉的爱。
父母能给我们的经济支持可能有限,但这份爱却也浓厚。
为人父母后,体会最深,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却也时常忘了曾为我们付出的父母。
记得感谢,那个帮我们带孩子的老人,多关心他们的身体,时常看望他们,陪伴他们。
希望那些身处城市的夹缝,艰难求生的父母都能被看见。
天下父母心都一样,他们的牺牲则更为沉重。
也真的呼吁,对这些底层打工人的保障能够更完善规范。
他们已经在干着最苦的活,对社会做的贡献也一点不少,不应该被忽略。
最后,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记得爱自己。
点个在看,愿每一个为孩子打拼的父母,都能被岁月善待。
或许你还想看
“儿子名校毕业后,我和老公的灾难来了”
杭州22岁女孩猝死,生前最后一条朋友圈无限悲凉
新东方悄悄退了200亿:人生若觉无意义,不如看看俞敏洪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