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当下正值北美夏季,四大职业联赛中的棒球赛事,打得如火如荼。
近期,除了美国大联盟的职棒常规赛,也有一些非常规赛事。
比如,由各种名人,包括演员,歌手,运动员,网红等等,临时组成的棒球队进行的欢乐名人赛。
笔者正巧看了这场比赛。
其间,各路明星齐聚一堂,分成两个队进行对抗,队员们的年龄从二十多岁,到七十多少岁不等。
不仅有现在美国大红的网络歌手JOJO SIWA,也有因出演漫威电影而被大家熟知的加拿大华裔演员刘思慕。
他们的比赛用球不是实心的,沉甸甸的棒球,而是个头更大,重量更轻的软式垒球,大大降低了比赛难度。
大家玩得那叫一个尽兴。
每次击到球,成功上垒的“球员”都高兴得手舞足蹈,甚至得意忘形。
球队得分后,大家更是抱在一起,欢呼雀跃,不管什么年龄,什么身份,都开心地像个孩子。
团队精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长发及腰的说唱歌手CoI Leray,跑回本垒后,因为没有踩到垒垫,被守在旁边的队友,直接扛回本垒,成功得分。
整个体育馆一直出于沸腾的状态,主持人经常笑出鹅叫声。球员们都戴着麦克风,和主持人及观众直接互动,比赛变综艺。
这样的比赛,充分“暴露”了棒垒球运动的游戏和低门槛的“本质”。
不管什么性别,年龄阶段,身体条件的人们,都可以组织起来,玩一场比赛。
可以说,棒垒球是身体接触和对抗最少,又高度依赖团队合作的集体运动。
它的规则,个人认为比较近似于棋类,对人的专注力,头脑和心理素质要求都很高,所以,又被称为绿茵场上的“国际象棋”
看到这里,大家也会发现,这样的一项集体运动,相对于冰球、橄榄球,甚至足球、篮球,对于我们亚裔人士,其实更加友好。
日本,韩国,和台湾都有自己的棒球职业联赛,也为美国职棒大联盟(MLB),输送了很多优秀的球员。
比如,现在红得发紫,如日中天的日本球手大谷翔平。
移民加国以后,陪伴儿子经历了2个棒球赛季。
笔者发现,虽然加国棒球和垒球运动氛围浓厚,赛事很多也很好玩,但其中鲜见国人的面孔。
结合自己接触并认知棒球运动的过程,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是国人对棒球规则及文化的不了解。
因此,谨以此文,写给人在北美,想给孩子选择一项集体运动的移民家庭,希望能有更多的小朋友,可以参与到棒垒球运动之中。
也写给笔者将赴加拿大,并有机会一起观看儿子下一个棒球赛季的父母。
希望能在本文的帮助下,他们可以慢慢看懂比赛,并像本地的老人一样,享受观赏棒球比赛的乐趣。
棒球基本盘:防守vs.进攻
不了解规则,直接看棒球比赛,几乎是无法看懂的。
这是棒球和其他运动的一个区别。
即便不是球迷,也可以直接观赏足球,篮球,排球等比赛,因为比赛双方同时进行进攻和防守,谁控球并发起进攻,谁就可能随时得分。
更直观的规则,也使这些运动的普及度更高。
而棒球的规则,是需要花一点时间去学习的。
掌握棒球规则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棒球比赛中的一局(Inning),是指比赛的双方,一方先进攻,另一方防守(Top);然后攻防转换,一方防守,一方再进攻(Bottom)。
只有进攻方才会得分(Run)。
青少年比赛通常打7局(7 Innings),而成人的比赛则打9局(9 Innings)。

棒球规则的第二个要点,就是要弄清攻守双方的“棋局”。
既然是绿茵场上的“国际象棋”,那么站在这个漂亮的扇形棋盘上的“棋子“们的角色是什么?
先说防守方。
如图所示,棒球的扇形场地分为内野和外野,共有9名防守球员。
内野的防守球员包括投手(Pitcher),捕手(Catcher),一垒手(First Base),二垒手(Second Base),游击手(Short Stop)和三垒手(Third Base)。
外野的防守球员包括左外野 (Left Field),中外野(Centre Field),右外野手(Right Field)。
这样的堪称“豪华”的阵容,无非就是想接住进攻方击出的那个小小的棒球,并通过反复传接球,阻断对方的跑垒进攻。
初始进攻方只有一名打者上场击球。
如果几名打者同时成功上垒,那么垒上最多会有三名进攻队员。
比赛由防守方的投手投球发起。
顾名思义,投手(Pitcher)就是负责把球投出,而捕手(Catcher)则是去捕捉住投手投出的球,尽量不让球落地。
进攻方也由9名球员组成。
进攻的方式,就是每位球员,按照教练比赛前排好的次序,轮流上场,用球棒击打投手投来的球。
对于防守方,除了投手要投出高质量的球,尽量不被球员击中,同时,不管内野,还是外野,都是要去争取在第一时间接住进攻方击出的球。
(上图为儿子球队的一垒员在接球。)
球被打者击出,在没有落地的时候,被防守球员在空中接住,那么这位打者就被直接淘汰(Out)。
这就是棒球比赛中的“接杀”(POP Out)。
防守方连续淘汰对方三名打者,攻防就进行转换。
如果球被进攻方击出,既落在界内,又没有第一时间被防守球员接住,那么,打者就会把手中的球棒一扔,快速跑向一垒。
当打者成功跑到一垒(或者二垒、三垒),他的这一击,就叫安打
一个球员的安打率(Batting Average),也是衡量其进攻能力的重要指标。
成功上垒的打者(Batter),这时候,就摇身一变,成为一名跑垒得分的跑者(Runner)。
打者上垒后,下一位打者继续上场击球。跑者则会找准时机,继续跑垒。
经二垒,三垒,成功跑回本垒的跑者,就为球队夺得宝贵的一分。
但防守方是不会坐以待毙的。
队员们会组织快速反击,把飞到球场各处的球以最快的速度,传回内野。
如果球先于打者,传回了一垒并被一垒手接住,那么,这位打者也会被淘汰(Out)。
假如,打者打出了一记漂亮的,且角度刁钻的高远球,或者地滚球,那么很有可能在防守方队员把球传回内野之前,打者就直接跑到二垒(Double),甚至三垒(Triple)。
大家都听说过本垒打(Home Run)。
本垒打就是打者直接把球击出球场外野扇形区域的护栏。
之后,他就可以在全场观众和队友的欢呼声中,不紧不慢地,跑回本垒了。
本垒打最少得1分,最多得4分(Grand Slam)。
如果打者击出本垒打时,已经有1名~3名跑者(Runner)在垒上,他们则全部可以从容地跑回本垒,为球队赢得1~3分。
打者击出本垒打的数量(HR),和安打率一样(BA),也是证明打者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跑垒的过程中,跑者(Runner)随时可能被站在垒上,并拿到球的防守队员,比如二垒手,三垒手,游击手,或者捕手触到。
如果跑者在碰到前一垒垫之前,被拿球的防守队员碰到,那么,他就会被淘汰(Out)。
这就是棒球比赛中的“触杀”(Tag Out)。
如果有读者坚持看到了这里,估计也是一头雾水,觉得很晕。
是的,这就是棒球比赛的特点:场上的运动员,需要随时保持清醒而冷静的头脑,快速判断把球传向哪里,才能够有效淘汰跑垒员。
跑垒员更要头脑清醒,知道什么时候跑,什么时候“偷垒”,什么时候等待,才不会被淘汰(Out)。
当然,即便在文章里把棒球规则讲清楚,也是“纸上谈兵”。
了解规则的最好办法,就是对照规则,多看比赛。
如果大家看完这一段,记住了什么是棒球的一局(Inning),棒球防守队员的“棋盘”,进攻队员从打者(Batter)到跑垒员(Runner)的转变,并知道了安打,接杀(Pop Out),触杀(Tag Out)和本垒打(Home Run),就已经非常厉害了。
投打博弈
接下来,再聊聊棒球比赛中一个非常经典和好看的博弈,笔者称之为“投打博弈”。
看懂这个博弈,大家就能真正看懂比赛了。
前面提到,棒球比赛由防守方投手(Pitcher)投球,进攻方打者(Batter)打棒开启。
要完成投打博弈,除了投手和打者,还有防守方的捕手(Catcher),和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裁判(Umpire)。
棒球比赛直播的绝大部分镜头,也是对准这个经典场景的。
其实,棒球规则难懂,还因为凭空“捏造”了一个好球带。
投手把球投进好球带,裁判就会判一个好球(Strike),投在好球带之外的地方,都叫坏球(Ball)。
儿子经常边看比赛,边感叹,棒球规则设计得真是太巧妙了。
这个虚拟好球带的存在,就是一个例证
扫一眼好球区,就会明白,这个设定,是为了让打者击到球的可能性变大。
因为打者只能站在固定的打击区里击球,太高,太低,或者太远的球,他都打不到。
这样的话,防守方的投手会很容易淘汰进攻方的打者
而投进好球带的球,正好在打者挥棒的半径之内,更容易打到,从而大大增加了防守的难度。
一场球赛开始。
如果投手投出三个好球(Strike),打者都没有打到,这名打者就会被淘汰(Out)。
这就是棒球比赛中的三振出局。(Strike Out)
如果投手投出4个坏球,打者均没有挥棒,那么打者就会被裁判判定“保送”,成功上到一垒。
不管好球还是坏球,打者挥空3次,也会被淘汰出局(Out)。
还有一种球,是界外球(Foul Ball),指的是球被击出扇形球场两边的边界。
在投手还没有投出好球的时候,打者击出的界外球都算好球(Strike)。
累计到了两个好球之后,打者击出的界外球,既不算好球,也不算坏球,打者可以继续挥棒击球。
这就是投打博奕。
对于投手,他既要把球投进好球带,又尽量不要被打者打到。
对于打者,他要在投手投出球的瞬间,就做出判断,要不要挥棒。
因为,如果挥空3次,哪怕投手投出的是坏球,打者也会被淘汰。
但不挥棒,投手投出3个好球(Strike),打者同样会出局。                                                                                  
所以,投打博弈既体现了能力和选择的重要性,又有一定的运气的成分,可以说,像极了我们的人生。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这也不是很难啊。
要知道,棒球的重量在150克左右,投手到本垒的投球距离为18.4米。要准确把球投入好球带,不仅有难度,也很容易被打者打到。
而且,哪怕在11岁小朋友的比赛当中,投手的球速就可以达到90多公里每小时。
美国职棒的顶尖投手,瞬间球速更高达到150~160公里每小时。
站在投手对面的打者,面对像子弹一样飞过来的棒球,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预判球的落点,与是否挥棒。
想想都挺有难度的。
更别说比赛经常会遇到的下列“惊险”的场面。
比如,投手已投出了2个好球和3个坏球,最后一个球(Full count),就会决定,这位打者是成功上垒还是被淘汰。
又比如,进攻方已经有2~3名队员上垒,但也付出了两位打者被淘汰的代价。
那么第三位打者能否上垒,就是球队是否能继续得分的关键。(进攻方三位打者被淘汰,就攻防转换。)    
再比如,投手连续投出坏球,保送了多名打者,而满垒(一、二、三垒都有进攻的跑者)后,进攻方得分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这时的投手会非常紧张,因为稍有不慎,被对方击出得4分的大满贯(Grand Slam),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这些场面,会在每场比赛中反复上演,扣人心弦。
想想如果这位打者,或者投手是您的孩子,在旁边观战的家长,该有多紧张。
这就是张弛有趣,既需要技术(投球,打棒,跑垒,接球),更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玩好的棒球。
而北美的女生们可以参与同样有趣的,但难度更低的垒球运动。
以上就是棒球的基本规则。实战中,棒球的战术千变万化。

笔者认为,相对于棋类比赛里,双方在头脑和棋盘上的博弈,棒球把这些的博弈放大,投射在了球场上,让双方队员变身为“棋子”,通过合作和对抗,令观众们都能切身体会观赏这种博弈的乐趣。
同时,棒球也是一种非常绅士的运动,很讲究对对手的尊重和礼节。
不仅球员们头戴棒球帽,身着可体的球衣,各色长裤,连球员抛球棒的姿势,都是有讲究的。
如果球场上有人受伤,双方的队员更会单腿跪地,致敬伤者,静静等待比赛的继续进行。
最重要的是,相对于冰球,橄榄球等有激烈身体对抗的比赛,棒球受伤的概率低很多。
以冰球为例,虽然身边玩冰球的华人小朋友不少,但到了14岁之后,冰球就开始允许身体的冲撞(Hits)。
而在高速滑行的时候,这种冲撞是比较容易受伤的。所以,一些华人家长会选择让孩子放弃打冰球。
而棒球比赛,只要孩子有兴趣,可以妥妥地玩到18岁,其中的佼佼者,也可以申请大学的体育奖学金,继续去大学里打球。
临近9月,加拿大各个青少年棒球,垒球俱乐部2023赛季试训即将开始。10岁以下的小朋友,都会从难度较低的T-Ball开始玩起。
看完本文后,对这项运动有兴趣的家庭,可以上网搜索离家最近的棒球俱乐部,让孩子去尝试一下,这项有趣又好玩的集体运动。
最后,用一位西人棒娃家长的分享来结束本文。
文章来源: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枫叶国漫谈】,作者:Yin,来自北京,是登陆加国两年的新移民。移民前在知名外企的研发,售前和销售领域工作超过20年;喜欢旅行,游历过很多北美城市,对北美的人文,历史和教育体制有兴趣,“枫叶国漫谈”创始人和主要撰稿人。
目前70000+加拿大华人妈妈关注加入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