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跃东 北京京师(天津)律师事务所
来源 | 《<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适用指南》
本文介绍:
本文为《<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适用指南》收录文章,原文标题《基于企业财税视角的环保合规风险分析》,作者为北京京师(天津)律师事务所李跃东。本文已获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企业合规专业委员会及作者授权,在智合微信公众号进行全文首发。
摘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旦违反了国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法规,将会面临巨大的罚金、环境恢复工程成本、政府税收优惠资格取消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的现金流、应缴税款以及运营成本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财务风险大幅增加。从财税视角出发,研究企业在环保合规方面的风险成因,具体的研究结果对其规避大规模资金风险、做好环保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企业财税视角;环保合规;风险分析
引言:很多环境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因工业生产活动或者企业经营活动而污染环境,将来的治理成本将非常巨大,远高于直接治理企业的污染物。现代化的企业应该从财税视角出发分析企业违反环保法规之后将面临的各种处罚和资金成本。其中要格外关注环境污染之后的治理恢复成本和政府罚金等大项。并且在这一基础之上制定出应对企业环保违规财税风险的对策。
企业环保违规行为分类
及其造成的财税风险
(一)
企业环保违规行为分类
企业的工程建设、产品制造和加工等活动会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产生废水、废气以及各种固体垃圾,这些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按照国家现行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地方规定科学处理污染因素、保护生态环境,其经营活动就能满足环保合规的要求。但实际情况下部分企业存在违规占用土地资源、破坏性开发、违规排放等一系列问题,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对这些藐视法律、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经济处罚[1]。各种违规行为总结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①破坏生态环境。企业在生产建设中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为自身牟利,破坏性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并且开发范围较大,对局部的生态系统(植被、地表水、土壤等)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②超标排放,数据造价。这种情况是企业环保违规中最常见的一类,有些企业的生产工艺中虽然设计了专门的污水和废气处理装置,但是这些设备运营起来之后会显著增加企业的成本,在侥幸心理和利益的双重驱使之下,部分企业降低污染治理标准,甚至关停污染处理设施,将不符合标准的污水和废气等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同时为了应付环保部门的检查,在数据上造假。
③环保信用评价处于失信状态。为了在企业中全面推行环保发展理念,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环保信用评级制度,对于评价表现优异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与一定的扶持,如用水、用电给予优惠,反之,有些企业在违反环保法规之后长期不予整改,其评价等级为较重失信或者严重失信等,政府优惠政策对这类企业也会同步取消,并且还会面临严重的经济惩罚[2]
④企业产品不符合环保标准。机动车辆、建筑装饰材料、纺织类产品等都要按照国家的环保标准来生产和制造,例如,建筑装饰中使用的乳胶漆可能存在甲醛释放超标的问题,汽车排放的尾气等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企业生产制造的产品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也属于典型的不合规行为。
(二)
典型环保违规案例及其财税风险分析
国内某企业在2014年9月至2017年5月间为节省成本,在未开启高浓度废水处理系统的情况下利用暗管将废水直接排放到长江里,近三年的时间里共计节约成本4100万元,后被环保部门发现,截止到被发现的当月,经评估,治理其造成的环境危害需花费2.55亿元。经当地法院审理后,要求该企业支付环境修复费用共计4.7亿元,同时要将违法所得的4100万元上交国库,并且要支付罚金5000万元,于是该企业一共需支付5.2亿元人民币。由于罚金和环境修复费用巨大,对该企业的经营产生了严重的财务风险。这是一起典型的为企业私利而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企业最终支付的成本远远超过其违法所得,并且实际的惩罚结果对其生存构成了不可估量的威胁。
环保违规
与企业财税风险的内在关联
(一)
企业的税费优惠与环保合规性直接挂钩
国家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在税费政策上制定了多项优惠,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是国家在促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方面所提出的重要优惠政策,凡是符合该目录规定的企业,在税收上可享受较大的减免优惠。企业中的污水处理设施就属于该目录的规定范围,享受的政策是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70%。但企业要享受这一优惠,也必须满足一定的套件,囚企业出发环保法律,并且受到经济处罚,金额超过1万的情况下将取消这一税收优惠,时间为3年。从企业财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一旦违反了国家的环保法规并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损害和污染,导致企业遭受较大的罚金,这些罚金必须在规定期限内缴足,企业的现金流会受到很大的影响[3]。与此同时,税收上的优惠也将全面取消,这一部分优惠增加企业的税务负担。
(二)
环境恢复产生大量工程费用
生态环境是全国人民的共有资源,如果企业因生产经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就意味着侵犯了其他公民的权利,形成了侵权责任,一经查处,企业不但要缴纳罚款,同时还要恢复其污染的环境。大量为了节约成本而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最终都得不偿失,因为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非常大。例如,将废水排放到地表水资源之后,污染物会快速扩散,从小范围的污染变成大范围的污染,从水体污染扩展到土壤、植被、空气以及动物等方面,由此造成的污染治理成本将远高于企业污染治理的成本,因为企业治理为集中处理,污染物的形式也较为简单。但是一旦其扩散到生态环境,消除土壤、空气以及动植物体内的污染物时,难度和成本都大幅提升。因此,企业在恢复其污染的生态环境资源时又会支出大量的资金,并且这笔资金比罚金和企业的违法所得高出很多,企业财务风险瞬间增加[4]
(三)
严重违法情况下企业面临停产整顿
对于违反国家环保法规的企业,环境保护部门会要求企业限期整改,但初次整改并不会要求企业停产整顿,但是有些企业在接到整改通知后并未按期执行,要么整改不彻底,要么完全不整改,针对这种情况将由相关部门强制企业停产整顿[5]。例如,2022年,国内某煤炭开采企业的储煤场存放了大量末煤,并且为加盖任何覆盖物,导致周边环境产生了大量的扬尘,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空气质量。由地方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其下发整改通知,但是在整改期限截止后,执法人员再次检查,发现该企业仍然存在相同的问题,整改不彻底,随后对该企业下发停止生产,全面整顿的通知。显然,对于一家正在营业的企业,停产将造成产品无法销售、资金回流困难、订单违约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的财税风险将显著增加。
(四)
环保失信导致企业失去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成本上升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同时也承担着重大的社会管理职责,保护环境、治理生产污染是企业的基本职责,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是国家于2013年推出的重要环境保护举措,重点针对企业单位,基本理念是通过奖惩机制激发企业的环保意识,并促进企业执行环保规定。参与的主管部门涉及国家发改委、环保部门、银行等。其中的激励性措施主要为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电费及水费优惠等,这些优惠政策可为企业创造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降低整体的运营成本,减少资金风险。而惩罚性措施则正好相反,不但取消了各种优惠,还要进一步增加物资成本,如污染严重的企业电费要增加,金融机构要限制其贷款发放。通过反向政策倒逼企业重视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以电费为例,在环境信用评级中被认定为严重失信的电费每度要增加0.1元。由此可见,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可帮助企业大幅节约成本,违法环境法规则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融资困难,再加上大量的罚款和环境恢复的工程成本,其资金风险将居高不下,甚至导致企业资不抵债[6]
企业应对环保合规资金风险的对策
(一)
识别企业环保违规中潜藏的财税风险
有些企业之所以会违反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偷偷排放污染物,或者拒不执行整改要求,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经营者缺乏法制意识和法律知识,不清楚违反环境法规的直接和间接后果。污染物未经治理偷偷排放进河道或者空气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节省了开支。但现阶段的环境污染侦测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在隐秘的污染源头都能准确地追溯到,企业的侥幸心理在这些先进技术的追踪下将无所遁形。由此引发的直接和间接成本远远高于企业的违法所得,最基本的除了罚款之外,恢复受污染环境所恢复的工程费用往往会成为最大的一笔开支,政府部门开出的罚单与环境受污染的危害程度直接关联,罚单金额越高,代表值污染程度越严重,其恢复治理的金额也将远高于罚单金额。有些企业缺乏相关的法律常识,意识不到其中的风险因素,错误的以为自己节约了成本[7]。殊不知最终的支出几倍、十几倍于自身的违法所得。
(二)
以财务会计的方式科学计算环保违规的成本,促进企业正确决策
由于政府部门对环保型企业在融资、减税、减负等方面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企业的财务及税收管理部门应该以会计核算的方式,精确地计算出企业实际节约的成本。另一方面,财税部门同样也要计算出企业违反环保法规之后将面临的具体财税风险,去罚金数额、环境恢复的工程费用、企业停产整顿的之间和间接经济损失等,甚至还要从违法层面分析主要领导人的法律责任风险。通过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数据提高企业决策者的风险意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之下,财税部门的主要作用是记账、核算,这种财务管理人员称为核算型。进入新时代之后,财务管理部门要更多地参与企业风险分析和财务决策,为企业的主要领导人提供决策依据。企业领导者在拿到财务部门的风险报告之后,应谨慎地评估企业在环保合规方面的财税风险,以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我准则,坚决维护环境、履行企业的污染治理责任。
(三)
财务管理指导业务优化,发挥企业财税部门的深度管理职能
进入新时代之后,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由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转换成管理决策型财务,财务部门对企业的资金风险非常熟悉,也对各个部门的运营成本了如指掌。企业财务部门应该从财税管理的角度出发,制作专门的培训课件,向全体员工广泛开展环保合规的相关培训,从法律层面、成本管理层面分析违反环保法规的巨大成本。企业员工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个人不可在企业的授意之下从事任何违反环境法规的活动,否则必然会受到法律的追究。企业的财税部门应该与业务部门开展深度合作,从管理角出发指导业务部门不断优化其现有的管理模式,提升经营效益以及降低运营成本,避免企业将污水和废气治理等作为压缩成本的对象,这种做法必然是得不偿失[8]
(四)
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企业的基层员工要明确一点,凡是违反国家换班脑法规、降低排放标准、故意乱排乱放的,无论其是否得到管理层的授意,最终的执行者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作为主要负责人员,对环保违规行为负有领导责任,其受到的处罚必然也是最重的。有些企业内部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对污水、废气、废渣以及固体垃圾等制定了管理对策。但是相应管理措施缺乏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有些思想觉悟不高的负责人便将环保设施和环保工艺作为优化成本的重点对象。这种问题表明企业内缺乏完善、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管理体系。鉴于此,企业内部管理中要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让全体员工意识到任何人违反环保规定,将污水排放到河道或者其他部位的,都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企业全体员工要在财税部门的宣传下正确认识到自身管理职责和风险,不可因企业的要求而从事任何危害生态环境的工作。
结束语
企业在环保合规管理中应该引入现代化的财税风险理念,因为企业违反环境保护的法规后常常面临巨额罚单,同时要依据侵权责任修复其污染的环境要素,并且企业原本享受的一系列减税、减负政策也将对其关闭。经过综合分析后不难发现,环保违规的代价远高于环保合规。企业管理决策层应提高环保思想觉悟,建立企业内部的环保监督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财税部门在决策中的作用。
《<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适用指南》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唯一官方指定的对于全国首部《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团体标准的权威解读和适用指导,对推动中国广大中小企业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指南》将由团体标准起草核心专家组领衔,围绕《标准》的内容进行逐条精解,根据中小企业合规管理的现状以及《标准》的内容,制定更加详细、可视化的评价细则,以期能够让《标准》真正实现落地,在各类场景中得以运用。
为保质保量完成《<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适用指南》编写工作,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企业合规专业委员会面向社会征集编辑委员会、审定委员会委员,相关研究文章被收录的作者,将署名《指南》编委会委员,并获得编委会委员证书。《指南》正式出版后,编委会委员可申请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企业合规师获得协会颁发的“企业合规师”证书。
如您有意向加入《指南》编委会委员
 请扫码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1]任斌.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纳税,2018:86+89.
[2]魏春杏.环保视角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分析[J].时代经贸,2018:27-28.
[3]陈安祺.环保税取代排污费对企业财务影响的分析[J].财经界,2019:231.
[4]闻之.环保税额的确定促进企业减排降税[J].上海企业,2018:56-57.
[5]徐君.论企业环境保护成就与财务业绩[J].中外企业家,2019:221-223.
[6]侯文鹏.论企业财务危机视角下企业可持续增长[J].投资与创业,2020:127-128.
[7]张媛.环保产业类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探究[J].财会学习,2018:173-174.
[8]赵世萍.节能环保视角下财政支出政策的思考[J].财政科学,2019:57-65.

责编 / 
蔡凡Becky
编辑 / 李媛媛Yoyo
分类 / 原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