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20年前,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低成本制造和足够大的消费市场。现在,答案变得更多元。
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对手,加之剧变的全球局势,迫使步入偶像黄昏的跨国公司们重新理解中国市场。
△点击上图,或点击文章顶部图片,购买本期杂志。
为解读这个话题,我们团队走访20多家外企和多位专业人士,而我们所获的答案,如我们封面系列报道所示,那些有进取心的跨国企业,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下,正在把自己重新变成猎人。
在封面系列报道中,我们会从老牌外企巨头、消费市场的新玩家、跨国车企、职场环境等视角,为你详细梳理外企为了适应新时代的中国市场做出的各种改变。
另外,从这期开始,每期杂志纸刊都会有一个空白页:for your page。你可以随意写下你阅读时的想法。有了你的想法,这本杂志才完整。至于空白页在哪里,以后每期都需要你自己找找。
老巨头
——外企巨头,进退之间
本文会为你介绍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在IT、零售、快消、家居、餐饮等多个领域,包括IBM、欧莱雅、宝洁、沃尔玛、宜家、可口可乐、星巴克,优衣库等,如何自我调整以适应这个不断发生变化的市场。
它们的策略各有进退,但底层逻辑一致:中国市场仍有可为。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新消费
——消费市场的新朋友们
在疫情发生的3年间,大多数外资品牌在中国消费市场受到了打击。但如果将目光转向选择在此期间进入中国的新品牌,会有完全不同的视角。
比如生活方式品牌LOFT、零售超市Costco、可持续品牌Allbirds……这些外资品牌普遍不急于寻求大规模扩张。保有鲜明的品牌特性甚至独特的品牌价值观,借助于社交网络和线上渠道的力量,以更低的成本、更有设计感的产品、更有趣的体验和社群活动,它们尝试开拓了自己的市场。
曾经,在一个追求扩张和高速增长的消费市场中,我们把这类品牌所占领的称为小众市场,这一称呼隐含着一种不屑一顾。而现在,我们更愿意将其看作中国消费市场正走向成熟的表现,逻辑很简单:消费者的选择增加了,消费市场的商业可能性增加了,且形式更多样。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汽车
——跨国车企与中国产业链的“三段关系”
人们经常把2009年视作中国汽车业的里程碑,这一年起,中国每年都是全球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但背后的另一条故事线是,中国的汽车产业链也一步步走向成熟,并融入全球。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创汇565亿美元,是进口额的1.74倍。
这是一个跨国公司和本土产业持续互动的过程。起初,外资车企来到这里,为了赢得市场,努力培育本土的供应链;之后,随着电动化等新技术趋势,优秀的本土供应商开始进入跨国巨头的全球供应链;当下,中国成为汽车业新技术最火热的创业地,跨国公司开始重新审视并调整它与中国产业链的关系。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职场
——外企光环的消失与重建
十多年前,在外企招聘最鼎盛的时期,外企的offer相当于一个金饭碗。然而随着国内互联网公司、本土品牌的崛起,外企在华经营受到了冲击,也悄然影响了职场人的选择。
时过境迁,互联网热潮渐退,加上近几年互联网行业所面临的监管压力,高薪吸引力不再,工作的稳定性更难保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轮新的人才流动正在发生。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观点
——市场已改变,跨国公司如何维持增长?
面对愈发有竞争力的本土公司,以及疫情造成的艰难市场环境,加上逐渐失去的政策红利,跨国公司如何在中国保持竞争力,甚至取得进一步的高增长?或者,中国在这些跨国公司的战略版图中的地位是否将发生改变?
在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 大中华区消费品业务主席邓旻看来,国际局势虽然动荡不定, 中国仍是全球消费增长的主引擎,跨国企业在中国依然有巨大 的发展空间。不过,在中国套用 过往成功经验的做法,确实该抛弃了。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除了以上封面专题,在本期杂志中你还可以看到:
白酒
——茅台的“平价”梦
自2018年袁仁国因贪腐被立案调查后,短短三四年间,茅台集团的董事长走马灯式地轮换:先是李保芳,再是高卫东。这些人都是领命要解决茅台近年来最为头痛的一个问题:终端价格失控,炒作之风盛行,企业想出各种管理办法,结果却是“越控越涨”。 
2021年8月,茅台董事长这个“风口浪尖”上的职位,传到了丁雄军的手中。
今年4月30日,在茅台2021年股东大会上,丁雄军表示要“让茅台回归商品的属性,价格能够真实反映消费者的需求”。为此,他提出要对三个方向动刀:茅台的营销体系、价格体系和产品体系。
这篇文章会为你介绍茅台的产品体系,终端价格失控的原因,以及茅塔一系列应对策略的效果。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研报
——西门子的适应力
自1847年创办以来,已有175年历史的西门子一步步开拓,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集团,业务曾涵盖能源、家电、电信、交通、医疗等多个方面。而随着全球工业的高速发展,曾经引领时代趋势的西门子,也逐渐显出一些“老态”,不得不调整方向和步伐。出售家电业务,退出家电领域,就是动作之一。
对于西门子这样的全球工业巨头来说,“转身”并不容易。不过,尽管动作缓慢,过程中还偶有阵痛,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西门子总体仍保持着增长的态势。
这篇研报会为你介绍,体量巨大的西门子如何应对不断变迁的全球市场环境,并保持增长。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未来预想图
——鱼谷雅彦:如何改变资生堂?
今年资生堂在中国的生意并不算好。资生堂2022年度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从营收上看,中国市场是其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场;但中国市场业绩受疫情影响严重,营收比上年同期减少20.6%,亏损28.28亿日元(约合1.38亿元人民币)。
但也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遇到了麻烦。从整个集团的业务构成来看,资生堂的“旅游零售业务”的营收正在快速增长。尤其是在中国海南岛的免税店,SHISEIDO、肌肤之钥(Clé de Peau Beauté,CPB)等几个高端线品牌牵引了 整体的业绩成长。
5月发布第一季度财报时,资生堂仍公开强调,会延续2021年制定的中长期战略,注重护肤领域,推进以重视收益性与现金流为前提的经营改革,重塑事业版图。
而这一系列变革的推动者,正是被称为“外来者”的资生堂集团社长鱼谷雅彦。他和我们聊了聊这些战略背后的原因。
△购买新刊即可读到本文。
本期《第一财经》杂志更多内容:
(点击文章标题,可直达在线阅读页面)
编者的话:
○有故事:
○有研究:
○有态度:
○有腔调:
2022年金字招牌大调查已经启动啦,
快点击下图来为你支持的品牌投票吧 
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购买2022年8月刊《重新理解中国市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