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子

父母课堂(ID:fumuketang)
1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对孩子影响最糟糕的妈妈,就是着急的妈妈。
适度的焦虑是好事,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会督促我们积极解决问题,从而变得更好。但总是一味的焦虑,而不想着如何去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
是啊,在生活中,似乎着急成了常态


早上,送孩子们去幼儿园,因出发晚了些,我担心迟到,一路上开启了飙车模式,争分夺秒,见缝插针。


终于到了幼儿园,送弟弟到教室后,一回头哥哥竟然不见了。


心一紧,赶紧到二楼教室找哥哥。走到一半,却从窗户里看见,哥哥正一个人站在校门口,哭得一抽一噎。


"妈妈,我以为你走了呢。"哥哥一边哭一边抱住了我。


唉,这急匆匆的早晨,险些因为着急弄丢了老大,真想打自己一巴掌。


哥哥险些走失,让我心里一惊,随即发现"着急"就是我的常态,整天行色匆匆、风风火火,好像每一秒都在赶时间,每一刻都是为了下一刻。


然而,着急并未让我们把生活安排得更有条理。相反,着急常常让生活更乱,让我们更头大。爱着急是身边很多妈妈的常态,同样身为妈妈的我,不能再理解更多,却依然要劝你慢一点,再慢一点。


别着急,忙中太容易出错;别着急,会错过孩子的成长;别着急,忽略了生活中那些美好。
下面的 事你做过吗?
2
比如危险物品:耐心的父母会陪着孩子去认识。着急的父母会喝止:“不许碰!危险!”
比如吃饭:耐心的父母会允许孩子以自己的节奏吃,就算是边吃边玩食物,甚至食物抹的满身都是。着急的父母则要求孩子乖乖张嘴接受喂饭,赶紧完成喂食任务。
比如睡觉:耐心的父母会顺应孩子的感受,愿意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逐渐进入睡眠状态。着急的父母会规定几点了必须入睡,否则你就是睡眠有障碍,需要被睡眠训练。
比如过马路:耐心的家长会陪着孩子认识红绿灯,观察车流,学习安全过马路的方法,而且孩子天然的具有高于成年人的觉知力,对危险很敏感。而着急的家长会呵斥孩子“不许跑!别动!跟着我!”这样孩子在面对危险时,他无法保持觉知和敏锐,无法稳妥的对环境进行观察和判断。
因为孩子的心智都被父母的呵斥和焦虑情绪占据了,失去了对周围环境的判断能力。一旦没有父母跟着,就会鲁莽冲动,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
3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光是读着,就觉得心宁静了不少,这里不光是允许孩子慢慢来,还有一个允许自己慢慢来的妈妈。

真正厉害的父母,都懂得关注、减速;
专注,就是让孩子静下来,用100%的投入做好事情。这种境界,比成绩很重要,父母需要修炼自己的耐心,给孩子慢下来的时间。
有些孩子看似在“偷懒”,可是一旦静下来就能高效做事,有些减速真的不是懈怠。
孩子一磨蹭,父母就催,常常是越催越慢,越慢越急,越急越催。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是故意磨蹭,但实际上,孩子磨蹭也许因为能力不足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想快也快不起来。
孩子在8岁前,记忆力和注意力有限,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而转移目标。
精细动作还没有发育完全,对时间的认知也很浅,做事慢一点、拖拉一点是很正常的。
孩子虽然慢,其实他一直在动,只是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那个速度而已。
一直被催促的孩子一般会出现耐心差,易烦躁,而且会因为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自信心不高,产生焦虑的情绪,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而且被反复催促的孩子,容易被父母过度刺激,内心被逼无奈,反而会做出“你越说我越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所以当孩子磨蹭时,别急着催他,自己要先慢下来,等一等孩子。
当父母慢下来时,孩子才会慢慢地快起来。
请多一点耐心,孩子的世界比我们慢!孩子的成长很慢,很慢,只有我们将一颗心慢下来,静下来,才会进入孩子的世界,看见悠然的童年。
*来源:父母课堂(fumuketang)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