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思考姬
当我们的眼袋不能一夜消失的时候,所谓的全年龄动画基本已经失去对我们的吸引力了。

成年人,当然更需要的是精准的成人向动画,无论是在主题深度叙事风格、还是画面&台词尺度上。
而这种需求在北美动画界已经得到重视:随着流媒体平台壮大,成人观众得以被单独划分为一类重要的细分受众(就像儿童受众一样),一部又一部专为成人打造的动画作品如雨后春笋。
例如Netflix的缤纷成人动画实验合集《爱,死亡和机器人》系列;Adult Swim的将科幻&情景喜剧玩出新高度的《瑞克和莫蒂》系列;Amazon Prime 在女性心理和美术风格都有深造的《抹去重来》;以及Cartoon Network携老牌动画人格恩迪用2D艺术惊艳成人观众的《Primal》等等。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部成人动画,则是这一趋势下的又一部上乘之作。其名为《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只有名字正经),是一部动画剧集,今年3月第1季上线网飞,第2季也被网飞成功续订。
《人力资源》
豆瓣8.1,烂番茄新鲜度95%
在满足成年人的胃口上,它可谓匠心独蕴
01
一脉相承的创意
《人力资源》究竟讲了什么故事?你需要先了解皮克斯的那部宝藏电影《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2015)
这部电影拥有着皮克斯一贯的、用动画缓和现实问题的感人内核。最令人叫绝的也是它使用动画手法模拟了心理学的部分:主角女孩莱利的5种主要情绪——快乐,恐惧,厌恶,愤怒,悲伤,其实是由脑内的5个小精灵控制的,谁按下了情绪控制台上的按钮,谁就是莱利下一秒会出现的情绪。
莱利的5种情绪精灵:快乐、恐惧、厌恶、愤怒、悲伤
其中快乐一直是作为儿童的莱利的主要情绪
负责悲伤的精灵,被团队和莱利自己认为是“不健康”的,一直被边缘化。在莱利遭遇了搬家后的人际危机时,悲伤的情绪更是被一直“雪藏”,这引发了后续更严重的生活危机。
动画创意来源于主创对自己青春期后变得日益寡言的女儿的担忧。
电影通过巧妙剧情编排结合有着心理学逻辑支撑的严谨描述,向观众
郑重地
传达了应当对待“悲伤”情绪的态度:
“inside”的情绪需要“out”
勇敢表达悲伤,悲伤让我们周围的人知道我们需要帮助,悲伤将我们紧密连接在一起。

影片最后莱利终于将悲伤吐露而出
向父母坦白了自己无法一直保持积极,搬家后的一切让她悲伤不已
她已经不是一个可以单纯快乐的积极“宝宝”,而是已经有了更加复杂的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结尾,莱利终于发展和接受了“悲伤的同时又很快乐”这种较为复杂的混合情绪。5位情绪精灵们刚舒了一口气后,却在情绪控制台上发现了新增的一个红色大大按钮——“青春期”。
到了青春期,儿童莱利将会变为少女莱利,她的情绪精灵们又会有什么变化?皮克斯留下了可怕悬念。
而这个问题,网飞在成人动画领域最成功的投资之一、被续订至第6季、获得观众和影评人一致好评、并已获得七项黄金时段艾美奖提名的成人动画《大嘴巴》(Big Mouth),给了圆满回答。
《大嘴巴》海报
我们曾经撰文安利过这部宝藏动画↓
《大嘴巴》的主人公们为一群10岁左右的男孩女孩,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他们对萌发的性欲、更复杂的情绪,甚至性取向等原本在青少年间羞于启齿的问题,以成人的视点*与口吻大谈特谈,用词直白又露骨。
*虽然讨论的是青春期的情绪&生理问题,但是《大嘴巴》的主创们已近不惑之年,剧集只是借儿童主角之身来完成对糟糕青春期的重新审视。
该剧的创意基底,则与《头脑特工队》一脉相承——把青春期的荷尔蒙拟人为了一只淫荡的怪兽,它直接以朋友之姿缠着每一位性觉醒的孩子,用下流粗鄙的话语怂恿他们去探索、发泄有关性的一切
怪兽们怂恿主人公们不分场合委身性欲
这部剧更妙的则在后续,不只荷尔蒙被拟人为怪兽,羞耻/焦虑/抑郁/爱/仇恨等青春期刚刚萌发的主要情绪,也纷纷以怪兽姿态现身于主角身边!
爱虫(love bug)的出现会让人陷于crush状态
爱虫与恨虫会相互转化,让人陷入愤恨
刚刚踏入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们,由于心智还未成熟,只能任由这些怪兽们操控摆布,在青春期留下一段段黑历史……而这也正合乎我们对青春期“躁动”的形容。
说回主题,相比《头脑特工队》中一心为儿童主角着想的情绪“精灵”,《大嘴巴》中的对标物则称作情绪“怪兽”,他们可谓“混乱中立”,没有善恶观念,且相互关系互相黏连,比如爱虫与恨虫只一线之隔,或焦虑怪兽与抑郁猫如影随形
蚊子
代表
嗡嗡作响的
焦虑;

巨大的紫色猫,则是最不容易驱赶的抑郁怪兽,她会伴随焦虑过头出现
《大嘴巴》后续剧情愈发精彩,但它的主人公仍然是青春期的少年少女,所探讨的情绪关系也限定于青春期。
那已经步入社会走入职场的成人的情绪,拟人化后又该会是怎样的?尤其是一直被社会认为“更加情绪化”“更易受激素影响”的女人们的情绪,又是怎样运作的?
这就是《大嘴巴》的衍生剧集——《人力资源》诞生的理由。
02
爱的需要,不是虚无缥缈
为跳脱出青春期话题,《大嘴巴》中的情绪怪兽们这次被设为主角,并将围绕各类成年人客户开展工作,这就是《人力资源》的剧情架构。
从左至右是成年人的主要情绪怪兽:
焦虑、性欲、羞耻、理性、爱、成瘾、野心、抑郁
什么主题是几乎每一个成年人都要经历的?生与死;更近一步,具体什么事件又最能让号称“情绪稳定”的成年人破防?孩子的出生与亲人的死亡。
于是你即将在《人力资源》中看到的成年人主角,是即将临盆的孕妇,和患有老年痴呆命不久矣的老妇人
这类生理&情绪双重失控的群体,正是致力于描述情绪运作机制的本剧的绝佳主角。
动画的第一集,就贡献了动画史上几乎最为详细/真实的妇女生产过程,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孕妇贝卡的情绪机制:
贝卡预产期已经临近,随时可能生产,但在事业上野心勃勃的她,仍然想要继续工作,口头和心态上都在排斥自己的孕妇状态。
而镜头接下来给到了她的情绪怪兽们,他们各执一词,也让我们看到了干脆利落的孕妇贝卡背后的种种复杂和多维度的情绪:
荷尔蒙怪兽在担心贝卡顺产后对生殖器官造成损伤而失去性生活体验;
野心怪兽担心贝卡失去升职机会;
理智怪兽完全不在状态;
羞耻怪兽在贝卡与老公的关系上火上浇油……
而此时本应主持大局的、最重要的情绪怪兽爱虫(love bug,负责让贝卡产生爱),却突然被解雇!焦虑的孕妇贝卡,即将在没有“爱”参与的状态下生产……
动画的叙事张力就此形成,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剧情接下来更对女性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真实还原:羊水先破(胎儿将要出生的讯号,需要马上去医院),然后等待开宫口(等待阴道口扩张至可以生产大小,孕产的痛感主要在此阶段),最后才是用力将胎儿排出。这三个过程少则几个小时,多则甚至2天左右,并且每个过程都有不同种类的肉体痛苦,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和积极情绪支撑,根本无法顺利完成。
贝卡生产的三阶段
偏偏此时,贝卡的爱虫缺席了。这虽然在剧情上被设置为一个巧合,但也暗示着是因为她无法与这个未出生的孩子建立连接,并且更加为即将失去的生活感到烦恼,因此荷尔蒙、羞耻、焦虑、理智都救不了此刻的她。
爱,这种在现实中似乎虚无缥缈、无迹可寻的东西,在本作中不仅被实体化、可视化,而且通过成为影响剧情的最关键因素,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在被称为人类最大痛楚的生产环节,只有“”可以帮助到当事人——而这也来自主创们的私人体验。
类似这样因“爱的缺位”而导致的危机,后续接连不断。比如贝卡的产后抑郁,以及产后与丈夫的爱情危机。
陷入产后抑郁的贝卡,被焦虑的蚊子围攻
03
人哭不是罪
动画前半部分讲述“出生”,后半部分则聚焦“老病死”。
另一位主角雅拉,是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妇,并且患有阿兹海默症导致的老年痴呆。
因认知失调,总是被焦虑蚊子缠绕的雅拉
老年痴呆患者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在安东尼霍普金斯凭借精湛演技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的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我们得以感受到令人心酸与震撼的患病老人第一视角:他不断穿梭在各个有着强烈情感体验的场景里——或是强烈的被爱、或是强烈的痛苦(被女婿虐待)并且他对于爱的需求强度,似乎又回到了婴儿一般——只有温柔细语与拥抱才能让他安定下来。
将养老院的看护人员认成妈妈
而在《人力资源》中,雅拉也拥有同样的逐渐被简化的情绪结构,随着雅拉大限将至,焦虑等情绪怪兽纷纷离她而去,只有爱虫还伴随在旁。
即将去世的雅拉,情绪怪兽一个个离去
爱虫的忠诚伴随,意味着雅拉还拥有着爱与被爱的能力,而这也是得益于小儿子日复一日的坚持探望和对母亲的贴心照顾。
剧情接下来,走马灯般快速回顾了雅拉勇敢追爱的一生,她美丽又热情,活得热烈又自信,尽管第一份挚爱因家人的反对而终结,但最终与老公的邂逅却缔结了更加成熟的爱情,他们经历风雨,将三个孩子培养成人,在老公去世后,健壮又有生命力的雅拉也最终变为了栖居于轮椅的垂垂老妇,因老年痴呆,不断沉浸于年轻时那段无疾而终的热烈爱情回忆里。
雅拉通过爱虫,一遍遍回忆着与错失的挚爱男友的最后一面
雅拉的去世已成定局,剧情也将聚光灯放在了雅拉的儿子阿米尔身上,他将要如何面对最亲爱的母亲的离世?
他没有面对。
阿米尔与理智怪兽(石头)为母亲购买更加舒适的衣物
阿米尔只与理智怪兽为伴,绞尽脑汁想要给予母亲更好的照顾。
尽管悲伤怪兽已经登门多次,并用振聋发聩的威胁性台词提醒阿米尔正视悲伤,不要再压抑,但阿米尔和理智怪兽却一起选择甩开前者。
悲伤怪兽似乎是个“反派”,这也符合成年人对“悲伤”情绪无用的隐秘定义。
最终,当雅拉无法站立,卧床即将逝去,阿米尔终于崩溃了:悲伤像是洪水猛兽一般充满了整个屋子,它伸出无数只触手将阿米尔紧紧缠绕起来——
变成一件羊绒毛衣,并给予阿米尔一个温暖的拥抱。
“哭出来没有那么难对吧?”“很难,但我感觉好点了”。悲伤和哭泣对成年人到底有什么意义?它是人类的自然情绪。而让它自然流露,会让人好受一点。
04
结语
精准,有深度,且足够普适化——这就是《人力资源》对成人观众的吸引力所在。
这部剧,比我参与过的任何一部剧都让我明白,私人经历是在银幕上讲述一个故事最真实的方式;
……人性就是人性,你懂的。无论你生活在这个星球的哪个地方,我们都有这些相同的情绪怪兽在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主创Kelly Galuska
虽然它整体仍然遵循着传统美式情景喜剧框架:比如固定机位表演,多线并行叙事,诙谐密集的台词……因此对部分非情景喜剧爱好者来演,本片门槛不低。
但它绝对是一部在主题深度和趣味性上,都再次提高了成人动画天花板的作品,主创们无私分享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绪大事件,并在将他们创意化&视觉化的过程中,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宣泄感,也似乎也真的提供了一种与其他科学方法不同的、了解和掌控情绪的方法:将我们的情绪具象化,听他们说话,但是与他们保持距离。
要一直小心爱虫让我们疯狂


*学术趴现已入驻各大平台,欢迎在微博、B站、YouTube搜索“动画学术趴”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