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往复,如何在变化中谋机遇、在变革中求发展?林肯中国与《财经》联合策划的《新格局下的企业发展之道》思想汇沙龙,于8月3日在深圳大梅沙洲际酒店举办。悉数深圳从紧迫地追赶世代到从容地引领世代,一如林肯领航员一直所坚持演绎和诠释的精神——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从容不迫地面对未来。
驭看百年历程  再探时代奇迹
隐遁于大梅沙山海间,独立于喧嚣尘外,驶过蜿蜒山路便得此舒适静逸之地,林肯中国与《财经》携手开启谧境奢华之旅。全新林肯领航员总统长轴版灵感源自纽约曼哈顿,内饰以中央公园为灵感,外在磅礴,内臻豪华,再次释放内外兼修的领袖姿态。近100年来,林肯为每一个时代造就梦想之车,以革命性的创新和设计一再树立豪华典范,林肯不仅带来了杰出的座驾,更带来了豪华真正应有的体验,正所谓“伟大的企业和伟大的产品,都需要时间来沉淀”。这家历经百年的企业,又会在新格局下如何续写自己的发展之道?
本期沙龙嘉宾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
朱治彦
《财经》杂志副总经理
修思禹
《财经》杂志社长助理兼融合传播中心总监
疫情反复、俄乌冲突持续、国际局势不明朗……多重压力悬顶,如何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保持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市场主体的活力,这是中国经济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企业亟需破解的现状。林肯中国与《财经》联合推出的《新格局下的企业发展之道》思想汇沙龙,正是在探索那些变化中的不变,那些增长乏力背后的发力点。领航者,集大成也,百年来,林肯品牌并不是首次迈出“第一步”,不断刷新行业标杆、在市场中探索更广阔的空间,造车如此,企业发展亦如此。

新格局下的企业发展之道·主题沙龙现场
林肯中国市场传播副总裁  林恺音
百年林肯之道与时代发展环环相扣,既离不开决策者的高瞻远瞩,更离不开每一位领航员的深谋远虑。签到环节后,林肯中国市场传播副总裁林恺音在此欢迎远道而来的沙龙嘉宾与林肯车主,并分享道:
“过去半年,社会发展与经济业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我们都应该从容不迫地面对未来。”
短期波动与长期发展:樊纲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在哪?沙龙分享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从四个方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作了深刻剖析。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 樊纲
01 影响中国经济的内外生因素
我们既要管理繁荣,也要管理萧条
造成当前经济形势的因素有两方面。从内部看,部分大城市和地方暴发疫情,给经济造成了下行压力;去年以来的一系列政策调整,比如反垄断、规范教育培训、收紧房地产供给等,都是必要的,但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收缩效应。
从外部看,美联储多次加息加剧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俄乌冲突导致大宗商品如天然气、石油价格的上涨,各种不确定心理引起了投资下调,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经济体,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在所难免。
巴菲特的合作伙伴芒格最近说过两句话,第一句话,“我很赞赏中国人管理繁荣的能力”。什么是管理繁荣?也就是宏观调控,以前政府经济热的时候会有诸多限制,这是管理繁荣。但他最近说了第二句话,“中国经济以前一直没有经过衰退,没有过萧条,因此中国人要学习怎么管理萧条。”
02 经济低迷期的积极面向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越应该看到一些积极的因素:对内,宏观政策进一步宽松;对外,中国现在世界上80%以上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我们没有必要过分悲观,经济有高有低,在低的时候也有一些积极的因素,而且在低的时候,要看到中国经济确实是有韧性的。
首先,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还有空间。在其他国家加息收缩的时候,中国还可以用宽松政策,因为过去的宽松力度并不大。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处于较好状态。当各国面临高额通货膨胀的时候,中国的通胀还是比较低的,其他国家贸易逆差的时候,中国的贸易是顺差。
其次,经济低谷的时候,有一些企业退出并不一定是坏事。低谷往往正是一个产业内部整合的过程。一部分企业倒了以后,会把更多的市场让给更好的、没有倒的企业,这些企业将来会更好,因为产业集中度提高了。
03 通货膨胀与全球变局
全球化会遇阻,但不会停止,我们在开放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不会改变。
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一是通货膨胀。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新冠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等三大因素都导致供给侧出现紊乱,继而推动通货膨胀的恶化。而中国的通货膨胀相对是可控的,为什么?因为中国的供给相对是稳定和充足的,供应链基本上在我们这边,也没有过度超发货币。
另一方面就是国际形势变化导致全球化出现震荡,但是我们相信全球化不会停止。企业也仍然要照着全球布局的角度来思考企业发展。
04 挖掘长期发展潜力
经济增长总会有低谷和高潮,在低谷时做好低谷的事情,为即将到来的高潮作好准备和布局,中国经济还会持续发展。
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都是引领世界经济大趋势的方向,中国在这些领域有一些领先优势,在多国警惕的形势下如何牢牢抓住新技术带来的经济增长点,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此外,城市化还远远没有结束,这是传统产业最重要的机会。城市化进程包括农民进城、小城市人进大城市以及城市群的发展,这里面包含来千百万人的就业改善、收入提高还有消费升级。
这一年两年总会过去,我们要布局下一个周期。经济增长总会有低谷和高潮,在低谷时做好低谷的事情,为即将到来的高潮作好准备和布局,中国经济还会持续发展。
以春之心行径于寒冬 从容向前
通胀、供给端紊乱、能源与粮食安全再次面对危机……世界形势变幻莫测,作为企业如何稳中求进?《财经》杂志社长助理修思禹与经济学家樊纲就此展开主题对话。
修思禹对话樊纲
修思禹:危机对企业来说其实是一场劫难,企业应如何利用危机才能算是“不浪费任何一个危机”?
樊纲:任何经济过热都是因为建了太多的企业,这与产能过剩背后其实是企业太多是一个道理。低谷期过的不好的企业首先要分析自己在这个产业里处于什么优势还是劣势;此外企业不能过度依赖宏观政策的调节,其实正常退出是健康发展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承认客观规律,也要承认优胜劣汰。
修思禹:您刚才提到中国企业应该走出去,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樊纲:在目前世界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走出去”需要慎重行事,但从长远来看企业仍然需要用全球视角来谋划发展,思考未来的市场在哪、资源在哪,在全世界范围内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现在有些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家借用外部团队的力量。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提前做过很多慎重的分析,中国的企业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也需要培养这样的能力。
修思禹:当前货币政策应如何调整才能更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樊纲:当前我们面临需求不足的情况,通过货币政策,比如给中小企业一些贷款,财政政策,比如基建或者新基建,可以带动需求的扩张,从而助推经济的平稳增长。
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是短期政策,解决不了长期问题。长期发展的很多问题需要依靠技术进步、管理提升等,企业长期发展的四大要素,一是人力资本,比如教育;二是资本,这四十年来一直在储蓄;三是技术进步,企业要有研发能力,提升技术;四是体制问题,既包括国家和市场的大机制,也包括企业自身内部运行的小机制。
修思禹: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企业还能寻找到怎样的机会?
樊纲:城市化更多指一种进程,是一种迁移性需求。所有农村人出来以后都需要新房子,不管是买还是租,所以迁移就是很大的需求,而限购限的恰巧都是外地人,但这些迁移性需求恰恰是重大的市场,也是我们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部分,包括和各种消费相关的市场,这都是城市化带来的市场扩大。
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关键时期,重振之道需要群策群力,整场沙龙讨论给人以思想性启迪,不为短期形势遮蔽,指出长期应对之道。作为企业与个人,应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性,从容应对时代的坎坷,慷慨迎接广阔的未来。正如林肯领航员敢为人先、领航时代的精神,在激流中永葆奔腾的动力,在风云变幻中从容向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