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7532字 | 阅读需19分钟
战旗,是一个解放军单位能获得的崇高荣誉。这百面战旗,是一部浓缩的解放军功绩史。
文 |  陈辉 新华社原北京军区支社社长、高级记者
来源 |  瞭望智库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受阅的战旗方队。图源:王鹏|新华社
今天,我们来认识我军有记录的第一面战旗,也是唯一由民众授予的战旗——“铁军”战旗。
它诞生于北伐战争,落款为“民国十六年一月五日武汉粤侨联谊社同人敬赠”。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铁军”都做了什么?《叶挺独立团团歌》给出了答案:
“北伐撼天一声雷,南昌城头第一枪。
井冈星火渐成长,长征先锋千百仗。
大渡桥横飞夺险,腊子口上天兵降。
平型关前丧敌胆,铁血忠魂刘老庄。
我们是铁军传人,把使命扛在肩上……”
“铁军”,我党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
要了解“铁军”,需要先了解叶挺和“叶挺独立团”。
叶挺像。图|新华社
叶挺,原名叶为询,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州一户农家,启蒙老师陈敬如为其改名“叶挺”,意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有挺身而出、拯救中华之期冀。
叶挺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叶挺前往苏联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与此同时,1924年10月,鉴于铁路交通经常被军阀、土匪骚扰,孙中山在广东批准组建了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简称“铁甲车队”。铁甲车队有3个排,每排有3个班,总共编制163人。其中,队长徐成章、党代表廖乾五、副队长周士第、军事教官赵自选等都是中共党员。
可以说,铁甲车队是一支由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的军事力量,直接归区委书记陈延年和军事部长周恩来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建立的最初实践与尝试。
1925年,铁甲车队参加讨伐陈炯明叛乱,所向披靡。6月,铁甲车队直接参加了省港工人罢工,支持五卅运动。
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独立旅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12师,原旅长张发奎升任师长,下辖3个团。
叶挺和家人合影。图|新华社
彼时,叶挺已经回国,担任第4军参谋处处长。第4军军长李济深知道他是共产党员,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他不愿叶挺在自己的身边,就说:“给你一个团,你到前方打仗去吧。”于是,叶挺成为第4军12师34团的团长,周士第任参谋长,铁甲车队人员均提级使用,队员可任班长,班长可任排长,排长可任连长。
1926年1月,12师进行整训,将所有别动队、先遣队合并,编为新34团,原34团则改为独立团,直属军部领导,仍以叶挺任团长,就此被称作“叶挺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名义上归国民革命军第4军建制,实际上由中国共产党完全掌控,部队内建立了党支部,这也是我党在军队中设立的首个基层党组织。
此后,叶挺利用在广东肇庆驻训的半年时间,以苏联红军模式打造独立团,初步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开展“反贪污、反打骂、反报假”运动,清除了军阀习气,树立了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革命思想,并确立了以“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为核心的“铁军”精神。
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战争先遣队,先期开赴讨伐军阀的作战前线,首战碌田,轻取对手;再战醴陵,重挫守军;力克平江,敌军逃遁。接下来又直入中火铺,奇袭汀泗桥,抢占咸宁城。
8月的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大败吴佩孚军队,叶挺独立团一战成名。
9月6日,北伐军占领汉阳,7日占领汉口,叶挺独立团兵临武昌城下,面对坚城顽敌,组织了敢死队,共产党员1营长曹渊亲自带队,越过城壕,架起云梯,强攻城头,虽伤亡惨重,但视死如归。
经过40天的激烈战斗,叶挺独立团最终登上武昌城,创造了北伐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战绩。牺牲的191名烈士被埋葬在洪山脚下,墓碑上刻有“精神不死”“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无产阶级的牺牲者”“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等碑文,作为永久纪念。
1927年1月,旅居武汉的粤籍团体特意在汉阳兵工厂铸造了一块铁质盾牌,以表达民众的敬慕之情。盾牌正面铸有“铁军”两个隶书大字,背面刻有四言赞诗:
“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迹,威振迩遐;
能守纪律,能毋怠夸,能爱百姓,能救国家;

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
功用若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忆万年。”
市民将这块盾牌隆重赠送给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奉命接受了盾牌。从此,叶挺独立团的“铁军”称号威震八方。
当时,在叶挺独立团中流传着这样两句口号:

“党在心,枪在手,铁军铁心跟党走。”
“战旗永随党旗飘,铁军铁心跟党走。”
三大起义,均有“铁军”身影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图|新华社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南昌起义爆发,“铁军”及从其中走出的骨干,发挥了三大作用。
一是,在南昌起义中,叶挺担任前敌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此外,叶挺指挥第11军的24师71团,在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与守军展开激战,令敌缴械投降。
二是,在国民革命军扩编过程中,“铁军”的各级骨干充分交流,血脉遍布24师和25师,这些部队构成了南昌起义的中坚力量。
三是,“铁军”73团在南昌起义中,始终信念坚定。
南昌起义预定参加的部队主要有国民革命军4个军的部队:第11军的24师、10师;第4军的25师73、75团;第20军全部;第3军的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共2万余人。
其中,25师情况非常特殊:周士第任团长的73团参加南昌起义有着绝对把握,但其所属的25师师长李汉魂是张发奎的亲信;该师另外2个团中,75团团长孙一中愿意起义,但该团刚刚组建,内部成分复杂,加上与师部驻扎在一起,行动非常不便;74团则因为团长思想反动,根本没有动员的可能,只有该团侦察连连长系共产党员,能够被我军掌握。此外,第25师的驻地紧邻第4军12师,而该师正是张发奎起家的部队,一旦发现异动,势必前来阻挠。
为此,周恩来等人决定,作为骨干力量的25师变成预备队,暂留驻地马回岭一带。为了避免敌人发觉,除73团外其他部队一律不带背包、行李和粮食辎重,仅携带武器弹药,以野外演习的名义离开营地。
8月1日,起义军奋勇当先、攻坚克难,经过4个多小时战斗,拂晓前全歼南昌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凌晨,起义军的旗帜高高插在了南昌城头。
当天下午,周恩来就派聂荣臻想办法把第25师带到南昌,策应城中的起义行动。聂荣臻到达后,周士第率领的73团毫不犹豫,经过动员的75团3个营和74团机枪连也宣告起义。
最终,聂荣臻成功将以73团为主的25师的大部分力量带到了南昌,支援了南昌城内的起义。
1927年9月18日,南昌起义军辗转到达大埔县城,决定第一次分兵。次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起义军主力直下潮汕往海陆丰转移,朱德率25师起义部队和第9军(原南昌军官教导团)3000余将士扼守三河坝,为掩护主力部队南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井冈山会师纪念碑(资料照片)。图|新华社
此后,起义军主力兵败潮州,73团等起义部队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仅剩800余人,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秋收起义的部队会师。
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也有“铁军”血液存在,那就是卢德铭。
卢德铭是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生,叶挺独立团建团时曾任4连连长,独立团改编为73团后,其凭借在北伐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任团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组建时,卢德铭荣升警卫团团长。南昌起义时,卢德铭率领警卫团2000战士东下,与起义部队失联,遂转道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在秋收起义中,卢德铭担任总指挥。起义军转战井冈山时,在萍乡芦溪与敌军遭遇,卢德铭亲自断后,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2岁。毛主席率领剩下的队伍向井冈山转移,并建立了土地革命战争中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1927年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等人的领导下,广州起义爆发。12日,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苏兆征任主席(因病未到职,由张太雷代理),叶挺任起义军总司令。
广州起义惊动了中外反动势力,他们出动炮舰轰击广州市区,派海军陆战队在长堤登陆,攻击我起义部队。12日下午,张太雷牺牲,起义军撤离广州,起义失败。自此,叶挺开始了10年的流亡海外生涯。
“三大起义”“铁军”战士都有参与,为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创建人民军队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死攸关,多次闯出生路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原叶挺独立团改编为第4军10师28团,成为了红军中的主力团。
1929年,28团参加了古田会议,见证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
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战斗后,28团被编为红一方面军1军团2师4团。
1934年10月16日,全军的前卫团——红4团涉过于都河,迈出了战略转移的第一步,这一天也成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个纪念日。在长征中,红4团挑起了“开路先锋”的重担,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爬雪山、过草地,历经重重险阻。
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红军长征途中曾在这里夺取铁索桥,渡过天险。图|新华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在前往川西的路上,红军遇到了天险大渡河。大渡河水急浪高,河面又宽,难以架桥,渡口偏狭,无法满足数万大军渡河之用。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4万人马曾被清军围困在大渡河畔,渡河无策,最终全军覆没。蒋介石指挥国民党正规军和国民党四川军阀几十万大军前堵后追,云集到大渡河,宣称“让共产党做石达开第二”。
5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抵达安顺场,听取汇报后,决定让红军沿大渡河西岸北上,抢占泸定桥。夺桥的任务在28日下达给红4团。从地图上标出的位置看,红4团此时距泸定桥240里,留给他们的行军时间,只有一个昼夜。
红4团沿着山路一路急行,在猛虎岗击破了川康边防军的阻击。行至奎武村时,天降大雨,山路一片泥泞,为加快行军速度,团长黄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3个步兵营轻装前进。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29日凌晨6时准点抵达泸定桥,一昼夜奔袭240里。
来到泸定桥的王开湘和杨成武发现,这座100多米长、近3米宽的铁索桥,已被抽去桥板,只剩下13根寒光闪闪的铁链在湍急的江面上晃动。桥的那一端是泸定城,城一半在东山上,城墙约两丈余高。守桥之敌在对岸桥头和山坡上构筑了防御工事,枪口、炮口早已对准泸定桥。
要进城,必过此桥,只能强攻。5月29日下午4时,总攻开始。
王开湘和杨成武站在桥头指挥战斗。红4团的部署是:用两个主力营组成严密的火网掩护,防止两侧增援之敌,其余的分成3个梯队,正面突击,以22个突击队员为先锋。
全团数十名司号员组成的司号队同时吹响冲锋号时,我方所有的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枪弹像旋风般刮向敌人阵地,一片喊杀之声犹如惊涛裂岸,山摇地动。这时,22名突击队员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在队长廖大珠的率领下,如飞箭离弦,冒着对岸射来的枪弹扶着桥边的铁索,踩着摇晃的铁索,向敌人冲去。
紧紧跟在突击队后面的是3连连长王友才。此刻,他率领3连组成的一梯队,背着枪,腋下夹着木板,一手抓着铁索链,边爬边铺桥板。
很快,敌人的火力被红4团的“火龙”吞掉了,突击队员越战越勇,踩着铁索稳步前进。就在他们爬完最后一节铁索,几乎就要接近敌人的桥头了,西城门忽然燃起了熊熊烈火。
原来,这是敌人为了防止红军攻进城去,把桥上抽下来的木板集中到城外,然后浇上煤油,用火来阻挡红军。
“同志们,冲啊!”杨成武忽地从桥头一跃而起,带着3连在22个勇士后面一边铺桥板,一边向桥东冲去。在3连后面,王开湘团长带领着二梯队像潮水般地涌上桥头。
激烈的巷战整整打了两个小时,当滔滔的大渡河水映着初升的一轮明月时,红4团已占领了泸定城。
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杨成武和王开湘率红4团,为红军杀开了一条生路。
打下沪定桥的第3天,军团主力到了。毛泽东仔细察看了泸定桥的地势,感慨地说:“这样险要桥面的桥能夺取,说明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第4天,红军的千军万马从沪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
总参谋长刘伯承也来到泸定桥,他走到桥上,激动地跺了几脚说:“应该在这里竖一块碑!记下我们战士的不朽功勋!”军团《战士报》连续刊发捷报和评论,自豪地将红4团飞夺泸定桥、一昼夜行军240里的英雄事迹传遍神州。
在长征中,红4团在突破湘江、跨过乌江、强渡大渡河等关系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恶仗、险仗、硬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叶挺独立团”立下新的功绩。
“刘老庄连”,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红4团又参加了山城堡等战役。西安事变后,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4团被改编为第115师343旅685团1营,参加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8年,八路军685团随115师主力转战山东,进入山东微山湖地区,改称八路军苏鲁支队。再往后,苏鲁支队改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黄克诚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皖南事变”后,第5纵队划归新四军领导,并改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继续在江南地区和日寇作战。
7旅挺进苏鲁豫,南下华中,东进淮海,身历百战。其中,最为惨烈的一仗,发生在1943年初的刘老庄。
刘老庄是苏北平原上的一个普通村庄,人口不足百户,距淮阴城25公里,距六塘河约10公里,紧靠淮沐公路,是日军进攻六塘河的必经之地。当时,上级决定以一个连的兵力,在刘老庄一线展开阻击战斗,延迟敌人的进攻时间,掩护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与当地百姓安全转移。
这个作战任务交给了新四军3师7旅19团,19团最终对4连委以重任。
这场阻击战在3月18日上午9时打响,持续到当天21时左右。《新四军战史》与“叶挺独立团”团史记载:“4连连续打退日伪军1000余人的5次冲锋,经受了6个小时断续炮击,整整坚守了12小时,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由于4连的顽强阻击,日军被挡在六塘河以南十几里外,保障了六塘河两岸的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
然而,这个连队的82名指战员全部殉国。
战斗结束后,淮阴县张集区的区队与游击小组赶到战场,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潸然泪下:只见纵横交错的战壕里,泥土已经被浸泡成了血红色。一具具穿着灰色军装的尸骸,倒在泥土与血水之中。他们仍然保持着生前战斗的姿势:有的人,嘴里还咬着日军的半边耳朵;有的人,手里还揪着敌人的几绺头发;有的人,弓着双腿,双手紧握着捅弯了的刺刀……
八路军总指挥朱德高度评价道:“淮北全连82人全部殉国的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为弘扬82烈士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忠勇无畏、血战到底的战斗精神,19团4连被命名“刘老庄连”。人们在烈士捐躯的地方修筑烈士陵园,建起雄伟的八十二烈士墓碑。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第3师第7旅开赴东北,解放战争爆发后,改编为东北民联第6纵队第16师46团,隶属四野15兵团建制。东北野战军成立以后,改称东野6纵16师46团,大战秀水河子,保卫四平,三下江南,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其间番号几次衍变,后编为第四野战军43军127师379团,随四野南下,攻克广州以后就地驻防,广州军区成立后,该部归广州军区领导指挥。1949年1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379团。
从东北的松花江,打到海南的万泉河,南征北战八千里,横扫千军如卷席,曾经的“叶挺独立团”为驱赶日寇,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永葆本色,后来人再续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我军体制编制如何变化,传承“铁军”基因的127师都得以成建制地保留下来,始终是解放军的重点建设部队,陆军的主力部队。新一代“铁军”人,发扬“叶挺独立团”的优良传统,为“铁军”增添了新的光辉。
2016年9月3日,叶挺独立团官兵在进行紧急拉动演练。图|新华社
1950年4月,127师379团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并于次年驻防海南岛,为祖国守卫南大门。
1960年,127师379团改为广州军区直辖的广州军区独立师,1961年8月,第43军撤销番号。
1968年9月,中央军委根据形势需要,重新组建了第43军,广州军区独立师改编的127师重返第43军建制,移防广西桂林。
1963年,中央军委“点将”127师,承担战备值班师重任。
1969年10月,第43军127师调防洛阳,进入武汉军区序列,编入全军战略预备队,成为武汉军区的重点建设对象。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第43军127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续写了“铁军”的铁血荣光,五战五捷,歼敌2234人。
1985年8月,武汉军区第43军127师改编为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127师后,由骡马化步兵师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师,为甲种摩步师编制。1997年6月,127师由摩托化步兵师改编为轻型机械化步兵师。
2008年,127师参加了汶川抗震救灾,“强渡乌江模范连”作为先遣分队,背着灾区急需药品向震中徒步挺进。
2013年,127师炮兵营换装某新型榴弹炮,一时间官兵欢欣鼓舞。接装后,他们向团领导表态:大干快上,保证当年形成战斗力!
2017年4月,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某师缩编为某集团军“铁军旅”。
2018年,“铁军旅”官兵亮相国际军事比赛,包揽“轻武器射击比赛”个人前三名,取得轻武器射击、战斗体能等4个项目冠军。
全军首次涉外军事演习,有他们的身影;首次中俄联合军演,他们冲锋在前;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在他们中抽选组建……
2019年的国庆70周年大阅兵,“铁军旅”官兵光荣地接受了检阅,“铁军”“刘老庄连”“强渡乌江模范连”这三面来自“叶挺独立团”的战旗迎风飘扬,让全军羡慕不已。
如今,在某集团军“铁军旅”旅史馆中,有一幅从北伐战争烈士的墓碑上拓下来的碑文拓片,上面有一行字:“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碑的最上方则写着四个大字:精神不死。历经近百年风风雨雨,“铁军”精神已镌刻于我军的基因之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深度 | 战乱300年,争夺中华文明的正朔
一厢情愿难成千秋伟业
台湾问题的美国因素
全球工业国都是逆差,为啥只有中国是顺差,顺差还越来越大?
世界上最快的捷径,是慢慢来(文末有福利)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