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嫉俗的人会绝望地认为什么选择都可能很糟糕,但是如果一个人能超越自己的悲观,意识到怀疑并不是寻找方向过程中最可靠的指引,就会明白最坏的决定就是不做决定。
来源 | 湛庐文化
更努力还是让自己舒服点?
其实,比起做错选择,不做选择的结果往往更糟。在至少一件事上尽力而为,帮你在迷茫时发现出路。
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在他新书《人生十二法则2》中提出了摆脱人生困境的12种建议,包括职场、心理、家庭等多个方面,每一条建议都是帮助我们解决混乱生活的至臻道理。给对生活有挫败感、失望,想做点什么;渴望成长和发展,想要突破但无从下手;面对生活暴击但依旧善良的人非凡的勇气与智慧。
1、有价值的东西就应当纯洁无瑕、工整有序、璀璨夺目,这不仅适用于宝石,也适用于人
光象征着由高度集中的意识展现的灿烂光辉。人类在天亮时是清醒的,清醒的意识主要和视觉有关,所以意识依靠光而存在。人们说的被点化和启迪都描述了极度清醒和觉悟的状态。钻石作为用来佩戴的饰品象征了太阳的光芒,这和国王或王后的轮廓被印在太阳形的金币上一样,是一种普遍的价值标准。
热量和压力将平凡的煤炭转化成了晶莹而珍稀的钻石,同样的过程也会发生在人的身上。人的内心存在多种力量,而且通常相互冲突。我们会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或者不去做明知道该做的事。我们想减肥,却总赖在沙发上吃零食。我们在迷惘困惑中茫然失措,也在优柔寡断时裹足不前。尽管意志明确,我们还是会被各种诱惑迷惑得晕头转向,就算虚度光阴让自己悔恨不已,也不会做出改变。
2、人只有借助强大的韧性和力量才能统一自己的精神
俗话说,一个不和的家庭是难以长久的。同理,内在整合不足的个体也承受不了挑战,他在心理上的最高层面无法统一,内心的各种属性无法平衡和结合,所以也无法自我振作。我们常会用失控或崩溃来描述这种情况。人在整理好破碎的自我、重振精神之前很容易被子人格支配,在情绪失控时,某个愤怒、焦虑或痛苦的人格就会乘虚而入。
当一个两岁孩子发脾气时,你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现象。他在这一刻暂时失去了自我,完全被情绪支配,事后也会深感不安。如果同样情况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则会给旁观者带来更加强烈的恐惧。掌控愤怒的原始动机系统只要把小孩尚不成熟的人格推倒,就可以轻易掌控他的心灵和行为。尚未稳固的自我在实现心理整合和社会融入的道路上,确实会时不时败给强大的本能力量。
内在整合不足也会增加人面临不确定性和犹豫不决时的痛苦和焦虑,让人缺乏动力和愉悦感。当一个人无法在10件想做的事情中做出取舍时,就会被这些事情同时折磨。
3、没有清晰明确、方向一致的目标,我们就很难积极投身有意义的生活
明确的目标可以限定和简化世界,从而减少不确定性、焦虑、羞耻以及压力引起的生理内耗。对缺乏整合的人来说,脆弱和迷惘还仅仅是个开始,后续还可能面临习得性无助和抑郁导致的长期困顿。这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状态,因为抑郁症也会带来严重的生理后果。应激激素皮质醇的过度分泌会加速衰老,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
如果想要矢志不渝地前进,就必须组织好内心,目标明确。
具有瞄准和指向性的行为是个体成熟和自律的体现,也十分有价值。如果不瞄准任何事物,那所有东西都会成为你的困扰,你会无处可去、无事可做、无所珍惜,因为珍惜的前提是有所排序,有所取舍。你真的想成为自己能成为的任何样子吗?这或许太宽泛吧?更好的方式是不是该先从一个具体的点开始,再逐步扩展呢?这虽然需要做出一些舍弃,但同时难道不也是一种宽慰吗?
4、最坏的决定就是不做决定
选择现有的最佳选项,就算这个选项和理想相距甚远。暂时放下远大目标和自尊心,用现实替代幻想。任何选择都有可能带来满足感,同时也都有相应的不完美。
有时个人能力和选择之间的差异太大,会导致投入再多也无济于事,但是更多时候失败源于三心二意、自找借口和推卸责任——这么做有百害而无一利。
没做职业选择的人通常会漂泊不定,并且用浪漫的反叛精神和幼稚的愤世嫉俗来合理化自己的漂泊。
学习时的投入和付出让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更加成熟,也变成了更好的人。
世界上有许多可以投入精力的事情,由于可能性太多,也由于期待我们投入的社会本身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有理由说承诺投入是一件随意甚至无意义的事。但是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方式看待承诺本身,因为不选择方向就会迷失。哪怕在过程中会有许多挑战和挫败,做出选择并有所成就也要比不做选择并一事无成好得多。
愤世嫉俗的人会绝望地认为什么选择都可能很糟糕,但是如果一个人能超越自己的悲观,意识到怀疑并不是寻找方向过程中最可靠的指引,就会明白最坏的决定就是不做决定。
6、如果你主动服从于一套传统的社会规则,并矢志不渝地践行到底,你就能获得超越规则的整合
《马可福音》中有一个与此观点相关的故事。故事始于耶稣前往耶路撒冷圣殿的过程中,他赶走了钱庄的人和商人,并向众人发表了充满魅力的演讲。祭司长和文士听了耶稣的演讲,就想办法要除灭耶稣,但又害怕他,因为人们都对他的观点感到十分新奇。
于是这些人开始密谋,想通过几番质问诱使他发表异端言论,从而治他死罪。于是祭司长和文士打发几个法利赛人和几个希律党的人到耶稣那里,想根据他的话陷害他。但耶稣巧妙地回应了这些质疑者,辩得他们哑口无言。此后,再也没有人敢问耶稣什么了。
这段对话表达的真正意义是,恪守恰当的法则可以使人格整合的过程更加靠近所谓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代表了所有良善和公正法则的底层共性。这个理想是单一的,需要被完全贯彻。随着时间推移,精神可以超越长久的传统,创造出新的教条。
6、如果你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就一定会带来改变,而你破碎和矛盾的自我也会变得统一
这种统一性不仅是通过牺牲、承诺和专注的约束获得的成果,也能在个人层面创造和打破约束本身,乃至在社会层面改变文明。这便是让合理的秩序永存于社会的真理之道。
在至少一件事上尽力而为,帮你在迷茫时发现出路。
7、 机会隐藏在被推卸的责任背后
你可能会问:“我凭什么要挑起所有的重担?它能带来的只有牺牲、艰难和麻烦。”但是,你又为何如此肯定你不需要挑起重担呢?你肯定需要背负一些沉重、深刻而又困难的东西,这样至少你在半夜里醒来、疑虑重重之际,可以辩解说:“尽管我的缺点多到数不清,但我至少还在做这件事。至少我在照顾自己。至少我对家人和周围的人是有用的。至少我决定挑起了一些重担,在跌跌撞撞地往上爬。”这样你就能有一些真正的自尊,这自尊不仅是一个对当下自我的浅薄心理建构,它还是影响深远的在心理层面和现实层面的改变。
因为承担责任能使你真正投身于改善世界的行动中,减少不必要的痛苦,通过言传身教鼓励他人,克制人性阴暗面。一个砌砖工可能会怀疑自己单调乏味的工作,这样一块一块地砌砖有什么用。但他也许不仅是在砌砖,而是在建一堵墙,这堵墙是一座建筑的一部分,这座建筑恰是一个弘扬至善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铺设每一块砖的行为都是神圣的。如果你不满足于日常所为,那是因为你的目标不是建设一座弘扬至善的建筑,你的目标还不够高远。
8、没有有价值的目标就没有积极情绪
你可能会质疑,什么才算是合理的目标呢?在你追求某种短暂而浅薄的快乐时,内心的智慧会考虑,怎么做对未来每个阶段的自己以及他人才是最好的,然后比较这两种追求。也许你不愿意遵循这种智慧,因为,面对当下触手可及的享乐,你不想再去承担责任。如果你认为这样的逃避有用,那这其实是对自己人生的深刻欺骗。你心中那古老的智慧非常关注你的生存,它既没法被欺骗也没法被忽视。结果你还是选择了浅薄的目标,并用肤浅的方式追求它,可你内心深处并不在意这个目标,所以追求过程无法让你满足。不仅如此,因为没有追求你本应该追求的东西,你还会感到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人是有时间意识的动物,我们知道自己无法逃避不断迭代的游戏,不论多么努力地低估未来,为担责而做出的牺牲都是自我意识和对未来自我的想象带来的必然代价。我们无法逃避未来,而当你无法逃避一样东西时,正确的态度是主动转身直面它。所以,不要再因一时冲动而制定短期目标了,去设立一些更远大的目标吧,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到所有人,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9、一件事的价值和完成它的难度相互关联
意义最能维系生命,而意义可以在一个人主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被找到。当人们回顾自己有幸取得的成就时,他们会想:“我还真做成了那件事,挺不容易但非常值得。”这似乎是个奇怪的悖论,一件事的价值和完成它的难度是相互关联的。想象一下以下对话:“你想做难事吗?”“不,我想做轻松的事。”“根据你的经验,轻松的事有价值吗?”“好像通常不太有。”“那你真正想要的可能是难一点儿的事。”我想这就是人生真谛:困难是必要的。
10、接受一定的限制,游戏才能展开
如果没有人为的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比如,在下象棋时你必须接受一些规则:“马必须走‘日’字,这是多么奇怪,但又多么好玩啊!”有趣的是,如果棋子能任意移动,那象棋就不好玩了。如果你没法重复以前的走法,游戏就不是游戏了。
讲得宽泛一点,现实世界和理想生活都离不开限制。假设你能通过接受规则来打破窠臼,那你就能玩好这满是条条框框的游戏了。这一切的意义并不限于心理学,也不只是在说游戏。人需要意义,而问题也需要解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找到值得为之牺牲、值得承担的事情对人生有莫大的益处。生活包含了真实的苦难和邪恶,以及可怕的后果,而人们通过直面问题来化解它们的能力也不容抹杀。通过承担责任,我们不仅可以找到一条有意义的道路,从心理上改善自我,而且可以真正让难以容忍的错误有归正的余地,是谓两全其美。
11、面对阻碍自身进步的东西,人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自愿投入战斗”不意味着“无端寻衅滋事”,也不意味着贪大求全。我们接受挑战的节奏应该刚好能使我们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态,从而迫使我们增强勇气,发展才干,同时避免蛮干,不要和超出目前理解能力的事物鲁莽对峙。
在寻求挑战时,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节奏呢?追寻意义的本能比思想能力更加深邃而久远,而答案就藏在其中。你正在尝试的东西是否在迫使你前进,而又不至于过于可怕?它是否能让你保持兴趣,而同时又不会压垮你?
它是否能消除时光流逝带给你的负担?它是否能为你所爱的人,甚至你的敌人带来一些好处?这就是责任,致力于遏制邪恶,减缓痛苦。尽管你已经为重担所累,尽管你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无端的不公和残暴,你还是会心怀改善周遭的愿望,面对生命中每一秒所展现的无限可能。此外的其他选择都只能加深困难,让人们陷入持续恶化的问题中。每个人对此都心知肚明,他们的良知都在昭示这一点。真正的亲人和朋友看到你回避责任,都会感到绝望。
12、拥有有意义的追求能让一个人全身心地生活
只要没有被自我欺骗和罪恶所扭曲,追求至善的道路就会带来最深刻、最可靠的意义感。
意义感会告诉你,你是否走在正确的那条道路上,它表明你内在的所有复杂性都协同一致,指向了那些带来平衡与和谐的东西。这些东西存在于音乐当中,所以音乐才能带来深刻的意义感。也许你是个信奉虚无主义的死亡金属乐迷,内心充满怀疑和悲观,找不到意义感,也在原则上仇恨一切。但当你最喜欢的死亡金属乐队开始表演时,当主音吉他手和其他成员们整齐划一的演奏迸发出来时,你就无法自拔了。“我什么都不相信,但是天哪,这音乐太牛了。”歌词在表达着毁天灭地、愤世嫉俗和尖酸绝望的内容,但这并不重要,因为音乐旋律在感召着你的精神,用意义感填满你的心灵。这样的音乐会打动你,让你和它同步,忘我地点头,用脚打节拍。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和谐地重叠在一起,向同一个方向行进,在完美的平衡中呈现秩序和混乱的永恒之舞。不论你多么不屑,都会忍不住共舞。你会和那和谐行进的韵律共鸣,并在其中找到持久的意义。人都有追求至善的本能,这本能召唤着你的灵魂远离地狱,走向天堂。但它的存在时常会让你感到幻灭。
他人会让你失望,你会背叛自己,工作或婚姻会失去意义,而这会让你感到世界失序并深受其扰。但这种失落也是命运的指引,它明确了那些被推卸的责任,那些必须要完成的未竟之事。你会厌烦这样的需要,怨恨工作,讨厌父母,也对身边所有不愿承担责任的人感到失望。你对该做而没做的事情感到怒火中烧。不过这愤怒正是一条通路,让你在看到被推卸的责任的同时也看到了命运和意义。
相比《人生十二法则》中关于通过重建生活的秩序来摆脱人生困境的建议,《人生十二法则2》以全新的视角提出,只有勇敢超越秩序的边界才能积蓄起抵御悲观、焦虑与痛苦的内在能量,获得自由且丰盛的人生。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湛庐文化”。本微信号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如果您认为此文涉及侵权或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优秀企业的学习社区 
 助力企业追求卓越持续成长 
聚变计划·土士学堂 | 最佳实践案例+认知学习方法
绿研院年会 | 企业家、科学家、专家学者学习交互
绿研院学习基地 | 企业家学习相聚、身心怡养之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