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育儿网(ci1906)
1
都说开篇一张图,剩下全靠编。
桃子妈给大家展示一张图:
外面的病患家属在询问,一位医护人员却坐在科室里玩手机。
图源@沸点新闻
代入一下病患家属,气不气人!作为医护人员怎么能玩忽职守?
这是病患家属刘女士在网上放出30秒视频中的截图,她指责护士对患者不理不睬、藐视患者。
视频一发出就迅速发酵,激起了许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对医务工作者的不满情绪,和刘女士一起抨击谴责这名护士。
很快医院工作人员澄清:这是一名实习生,当时已经下班了。
图源@沸点新闻
院方回应后,网友们回看后发现视频短短几十秒,却有不少争议。
争议1:
刘女士称自己一直喊但没有护士搭理自己,才发现护士在玩手机。
但视频中刘女士却是先拍摄了科室状况,再喊护士,显然是已经发现护士在玩手机才开始拍摄的。
刘女士是否是为了制造矛盾而拍摄视频?
争议2:
抽血报告是由机器生成的,送检结果什么时候出来一般在抽血时询问抽血护士或是抽血护士通知,而不是在医院喧闹。
何况现在医院普遍信息化,抽血结果可以第一时间在手机查到,医院自助机器更可以打印纸质报告。
争议3:
刘女士称长时间没有回应。
原视频不过30秒左右,事实上,在刘女士询问不过10秒左右就有医护人员出来解决问题,根本不存在长时间无人理睬。
图源@沸点新闻
这位实习护士有错吗?
很显然她没有过错,但她却因为别人的断章取义,被医院开除、终止实习。
桃子妈给大家科普一下,护理实习生是没有工资的,甚至要倒贴医院。
医院实习是每个医护人员的必经之路,实习和学分挂钩,如果被中止实习,就无法正常毕业,拿不到学位证书。
每一个护士都必须考取护士资格证,每一个医生都必须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没有学位证书更拿不到护士资格证和执业医师资格证。
而这种带有处分性质的终止实习很有可能会被记录档案,这相当于断送一个医护人员的职业生涯。
2
这是一场因为误会和博眼球而断送一位护士前程的事件,事实上因患者误会而被举报的医务人员还真不少。
护士被患者举报上班时间炒股,结果人家只是在看心电监视仪。
图源抖音@As usuall.
扫条形码发药,被投诉私自乱收费。
这些医生被患者花式投诉的故事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但深耕下去,桃子妈就有些笑不出来了,看心电图、抽血、输液、拍片......
哪怕是再平常的工作都会被揣测和误解。
这些无一不透露出医患之间的矛盾,除了上面桃子妈提到的例子,其实儿科更是医患矛盾的重灾区。
这里有一位刘女士用10秒钟断送一个年轻女孩的职业生涯,前脚一位陈先生发视频指控护士抢救病人时玩手机。
又是患者家属拍摄的一段视频:奄奄一息的孩子躺在病床上,一旁是拼命抢救的医生,另一旁是在“玩手机”的护士,在注意到患者在拍摄时,护士“心虚”地收起手机。
图源@东方网
这则短视频自然引发许多网友的谴责,控诉护士没人性。
但许多网友表示,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时候拿手机玩完全不符合逻辑,很有可能是在呼叫帮手。
事件真相也很快水落石出,桃子妈给大家捋一捋时间线:
  • 上午11点,3岁患者开始抢救。
  • 12点45分,抢救无效去世,家属签字同意放弃抢救,但医护人员继续抢救。
  • 14点55分,视频的一幕发生了。
  • 15点40分宣布该患儿死亡。
也就是在宣布抢救无效后,医护人员又持续了3个小时的抢救,而这名“玩手机”的护士是在呼叫别的医护人员前来协助抢救,而所谓的“心虚”收起手机不过是担心引起误会。
患者家属称之所以发布这条视频是对救治过程不满意,更是对医护人员长达4小时的心肺复苏表示不理解。
图源@大众网
这两位医护人员长达几小时的心肺复苏不仅没有得到患者家属的感谢,却换来了无端的指责。
更严重的甚至会发生由“误解”上升到“杀医”的恶性事件。
2016年,莱钢医院儿科医生李保华在结束16小时的夜班后,被患者家属砍死。
这位患者家属的妻子曾在莱钢医院生产,由于婴儿畸形并患有先天性疾病,在产后7小时死亡。
暴徒因未和医院达成调节协议,手持长刀,活活砍死仅提出过参考意见的李保华医生。
对此,桃子妈想说,医护人员持续几小时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这种把恶意当正义、倒打一耙的行为真的妥当吗?
3
医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
截止至2020年,我国的医师已经达到408万人,而儿科医生仅13万人。
图源@国家卫健委
我国的儿科配比远远低于世卫组织标准,每千名儿童仅能配比1位儿科医生!
人满为患的儿科,紧缺的儿科医护人员,出现严重人员缺口的儿童科室。
13万的儿科医生要负责2.6亿的儿童,有家长形容来儿科看病的人和春运的火车站一样。
图源@人民网
究竟为什么儿科医生如此稀缺?归根到底还是培养难度高、钱少事多、工作负担重、医患关系紧张。
培养难度高
培养一个医生有多难?在《心动的offer医生篇》中,陶勇医生说道:
从一个医学生到一个成熟的医生需要通过5年本科,3年研究生,3年博士的学习才算毕业,进入医院后还要通过简历的初筛、复筛、面试、笔试、心理测试重重关卡!
图源@《心动的offer医生篇》
儿科又被称为“哑科”,顾名思义,许多患儿年龄小,无法表达自己的症状,而家长也不大了解,导致诊疗难度大,因此比起成人科室医生,儿科医生需要有更多的经验和应变能力。
钱少事多
根据东方网报道,我国儿科医生的工作量是成人科室的2.4倍,工作强度极大,但收入却和工作强度极不匹配。
《2018 年度中国医生薪酬现状调研》证实76% 的儿科医生的月工资在5000 元以下,其中38%的医生工资不足 3000 元。
图源@纪录片《生门》
去年9月份,安徽某医院10名儿科医护人员要求转岗,原因是受不了多次侮辱,月绩效仅498元!
纠纷多、医患关系恶劣
都说成人科室医生是治疗一个患者,儿科医生是治疗一个家庭,孩子这疼着了那哭着了还是不舒坦了,却时常是儿科医生背锅。
“你没吃饭,管我屁事?”这是一个儿科医生自述的遭遇。
十几个小时的高压工作下,还要遭受患儿家长的情绪压迫和不理解,许多儿科医生都遭受过患儿家长的言语侮辱,除去这些“小打小闹”,儿科医生要担负起更大的医闹风险,重则付出生命。
这简直就是高压、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的受气包,难怪儿科医生转岗、离职事件屡见不鲜。
4
这些医护人员脱去白大褂背后,他们是子女、父母、丈夫、妻子,他们不是永远精力充沛的机器人,这样的环境下儿科医护的逃离,最终祸及的是无数个“看病难”的家庭。
我们固然能理解家长的爱子心切,但是对于医生而言,一个医生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患儿,作为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时,是不是可以给儿科医生多一些体谅?
不妨掌握一些就诊技巧,避免浪费儿科医生的资源。
来源:育儿网《妈妈数读》
现在,医生俨然已经成为了“高危职业”,不仅是因为医生是透支自己的健康来拯救他人的生命,他们还要面对紧张的医患关系,承担各种风险。
桃子妈想说,严峻的医患关系归根到底是患者对医生信任的崩塌,医生和患者是对抗疾病的同盟军,而不是对立的敌人,请给医生多一些信任和平和。
END

*育儿网,你的智慧母婴家庭生活方式。本文来自公众号:育儿网(ci1906),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章内容所涉及到的明星与产品不存在任何代言等商务行为,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yangyulianmeng 】,小编将立即删除。
点亮[在看],
医患同心,其利断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