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中国城市政商关系评价报告2021》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报告主理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政企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特聘教授聂辉华做客搜狐城市直播间现场答疑。
以下是聂辉华关于【疫情对地方政府对待企业态度的连锁反应】的发言整理。
聂辉华在发布暨研讨会现场
总体来讲疫情对经济肯定造成了很大伤害,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想疫情也是一个筛选机制,说难听点它也可以是一个“照妖镜”,能让你看出来哪些地方是真的对企业好。
中国有句古话叫“患难见真情”,到了困难时期地方政府你说的话算不算数,你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是不是像以往那么大,你能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对比之下,高下立判。
举个例子,比如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员工不上班,企业没有收入,可是社保、工资还要发,其实社保成本在中国是很高的。我在这里普及一点,以前我也以为社保就是你企业该交的,这有什么好讨论的呢?后来我才发现社保的成本占工资的40%~50%,员工拿到手的也许不多,但是其实企业交了很多,这都是经营成本。
你想如果你是企业家,员工不能上班,东西卖不出去,还要帮员工交社保,你也可能会觉得很委屈。所以对企业来说很重要的减轻压力的办法就是能不能少缴、缓缴社保,比较好的是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出台政策,企业可以缓缴社保。
去年我写了篇文章,比较了2021年2月2号~2月20号之间的所有的政策,我分析了大概102份文件,发现各地政策的差别。比如福建莆田和广东东莞都规定可以缓缴社保费,但是重庆和广西更进一步,说可以按照5%的标准交,但是海南和杭州又进一步,可以按3%的标准交,这个是各个省可以调的。根据各地政策你就能看出差距,缓缴大家都缓缴,但是有些地方比例更低,这就是对企业的真心爱护。
你说重庆、广西、海南是特别发达的省份吗?也不是,所以这也不是说经济发达的地方底气足,所以它更大方,也未必。
如果不是经济因素,决定各地对企业表现出不同态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更取决于当地的经济承受力和领导人的思维战略。
就是在当下这个时期,地方有很多事要做,他有很多措施可以选用,但是每个地方的侧重点可能也不一样,所以也不能完全说没有减免企业社保的地方,就一定不重视企业,他可能在别的方面下功夫。
但我知道有些地方既不让企业按最低标准缴纳,也不让你拖缴缓缴,这当然和我上面说的地方有区别。如果地方领导人有远见,他就知道不应该涸泽而渔,而应该放水养鱼。越是困难时,越能体现主政者的担当。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搜狐城市视频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