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量子计算机的体量足够用于解决一些难题时,商业模式自然也会相应出现。
来源 | 科创最前线
作者 | 莫 莫
出品 | 资人说(touzirenshuo)
WISH CHINA · 寻找2022中国新能源先锋力量榜单」评选正式启动。击海报,了解活动详情↓↓
后摩尔时代,量子计算已经成为一场各国之间科技军备竞赛的关键一环。
上个世纪80年代,郭光灿院士将量子信息这门学科带回中国,埋下了中国量子科技的第一颗种子。
1982年,费曼第一次提出量子计算机的概念,至今整整40年的发展。
近10年,大约2010年后,量子计算得到飞速发展,海外科技巨头如IBM、谷歌、微软、英特尔等开始尝试将量子计算机带出实验室,陆续推出工程化方案、企业方案。
本源量子的前身是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固态电学器件小组”,2004年正式组建,专注于研究半导体中电子运动规律。
2014年,郭光灿院士和郭国平教授在看到全球量子计算走出实验室、走向商业世界的变局,意识到量子计算机不能停留在实验室,必须尽快工程化自主可控造出来,于是在2017年9月建立本源量子,依托科研机构的力量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中国量子计算机落地。
2021年开始,量子计算赛道不断出现里程碑式技术突破事件。
如中性原子企业ColdQuanta、Atom Computing推出了100+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
哈佛-MIT于2021年开发出256量子比特基于中性原子的量子模拟器。
作为中国量子科学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本源量子当下正致力于填补国内量子计算上的多个空白,推动量子计算产业落地正是本源量子的关注重点。
2021年,本源量子发布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
该系统全面超越现有产品,实现量子资源系统化管理、量子计算任务并行化执行、量子芯片自动化校准等全新功能,助力量子计算机高效稳定运行。
本源量子总经理张辉是中国最早一批做量子信息方向的博士。
2003年至2008年,其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博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个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博士。
7月25日,维犀财经邀请华映资本主管合伙人章高男及本源量子总经理张辉做客「科创最前线会客厅」。
在本次访谈中,张辉提到了几个核心观点:
1、工业时代,马力代表国力;信息时代,算力代表国力。算力已是当下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全球发达国家和顶尖的团队都在争夺量子计算赛道。
2、2020年到2030年,将是专用量子计算机的10年。量子计算未来要想大面积服务人类,至少需要10年时间落地。
3、只要掌握了量子计算技术底层的话语权,就永远不会被取代。
01
量子计算为何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信息时代数据爆炸式增长,场景端对于算力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算力,不停地缩小经典计算机晶体管,提高集成度以换取更高的算力。
经典计算机几十年来一直遵循摩尔定律,但当经典计算机的晶体管越做越小,量子效应决定了晶体管即将失效。
行业内普遍认为,到2025年左右,经典计算机将难以延续靠缩小晶体管尺寸换取算力的模式。
很快人们发现,人类长期在遏制量子效应的发生,那么为何不干脆就用量子力学原理来改善下一代计算机呢?
量子计算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上世纪 80 年代,费曼第一次提出量子计算的概念,把量子力学和计算机结合起来。
经过40年的发展,量子计算机一步步被造了出来,走进现实生活中。
工业时代,马力代表国力;信息时代,算力代表国力。
如今算力已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全球发达国家和最顶尖的团队都在争夺量子计算赛道。
IBM、谷歌等团队正在疯狂掠夺、占领核心知识产权和专利,深度部署量子计算领域。
另外,中国团队也在起步并深入参与之中,本源量子的使命就是为量子计算贡献中国人的力量。
放眼全球市场,IBM、谷歌等正在领跑量子计算工程化发展。
2019年,谷歌宣布“量子霸权”,其53量子位的Sycamore处理器能够在200秒内完成计算,而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需要1万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中国团队和全球最强的团队之间的差距大约为三年。
02
量子计算离全面落地应用还有多远?
从量子计算的行业发展脉络可以看到,自1982年费曼第一次提出了量子计算概念后,2010-2020年期间量子计算实现了0~1,来自科研机构的教授、学术研究学者组成全球顶级团队,追求量子计算机原型机概念。
2020年到2030年,将是专用量子计算机的10年。
这10年间,量子计算机要想达到通用,就先要在一些场景中找到量子计算机的价值。
麦肯锡等顶级的咨询机构对量子计算的预期是,未来15年到30年,将走入通用量子计算机的阶段,量子计算机届时将形成万亿美金的市场价值,率先在汽车、金融、化工、制药等领域率先发挥作用。
那么为什么今天大家都说量子计算是一个颠覆性技术?
首先,量子技术之所以具备颠覆性,是因为其底层的基础物理单元已经完全改变,是用量子力学理论去探索新一代的计算机。
其次,量子计算的应用场景广阔,一部分如超算场景等经典计算机解决不了、需要大量算力的场景,未来都有可能被(量子计算)颠覆。
作为一个具备颠覆性创新的工具,量子计算机回归到场景和产业侧的主要作用是赋能行业和场景。
目前来看,量子计算并不取代经典计算机,其更大的价值在于去解决需要大量算力的场景,如智慧城市、数据安全领域。
智慧城市方面,未来量子计算落地后,有望通过中央大脑,协调整个城市的几十万辆车、上百万个信号灯,实现城市交通不再拥堵。
目前,谷歌、IBM已经在尝试用量子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落地尝试,但现有能力只能控制几十辆车以寻找最优方案。未来要想在数十万车辆中落地,则需要很大体量的量子计算机。
本源量子在场景侧的发力主要围绕几个场景:
优先考虑资金充足并且愿意尝试先进技术的行业,如金融行业。
其次需要考虑“要命”的行业。如生物医药中的新药研制,从传统靠合成试验做药,未来前期的试验过程很有可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在几天内就能找到最优解。
尽管应用场景非常可观,但是量子计算机至今尚未能够胜过经典计算机。
在一些数学问题上,量子计算彰显出了实力。但未来要想用于大面积服务人类,通用型的量子计算机可能还需要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时间落地。
03
量子科技如何突破科研成果转化阻碍?
今天量子计算已经逐渐走出实验室,但仍有诸多阻碍。
首先,不得不承认前沿科技是对固有思维模式的极大挑战
早期几乎没人能看清量子计算的未来商业模式,更别说基于这一赛道投资、创业了。所以往往需要反复去说服参与者,参与到这一早期浪潮中。
其次,做技术的人虽然技术很牛,但身上有明显短板。比如不擅长做市场、不擅长交际、不擅长管理等,所以要去克服这些短板。
最后,量子计算这类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往往需要跨越“死亡谷”
硬科技创业可以笼统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技术积累,高校科研院所中进行技术积累;
第二阶段是产品化阶段,探索技术研发成产品的过程;
第三阶段是走上市场找商业模式。
中国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已经做的很不错了,比如技术研发端上,科学研究可以依赖国家经费做最前沿的技术的探索;
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基于中国人口红利,诞生了一批如BAT、华为这类巨头企业。
但第二阶段往往是最艰难的。
因为既不能像学校实验室一样拿国家的钱去做研究,又离商业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量子计算是典型的第二阶段技术,可能还要走10年到20年。
当然,今天大量资金和人才的涌入,以及政策端的支持都在鼓励量子计算完成从0~1的过程,创业者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地往前走,还不需要过多地去考虑要赚多少钱回来。
商业模式的探索当然也不可忽视。
当量子计算机的体量足够用于解决一些难题时,商业模式自然也会相应出现。
04
如何在量子计算赛道构建企业护城河?
量子计算赛道创业,要想获得生存,就必须清晰地认知企业的核心价值和如何建立企业壁垒。
首先,人才是量子计算最核心的要素。量子计算是人才紧缺的行业,三年前全球量子计算一线人才不超过1000人。
目前,本源量子培养员工人才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量子科学相关知识普及。
其次,如果能够在软件、硬件等底层领域建立生态,获得大量的用户积累,并且能够让大家都用你的标准、操作系统、语言,那你的价值是永远不会被替代的。
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量子计算技术底层的话语权,就永远不会被取代。
因此,本源量子在致力于构建生态圈、搭建产业链。甚至本源量子也在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建立中国量子计算的底层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合 作 对 接
寻求报道、商务合作、投融资对接、媒体互推、开白、投稿、爆料等……
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超 级 社 群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视 频 推 荐
旗 下 媒 体
发现在看了吗,戳下看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