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peser的第1287篇文章  
叔这两天的朋友圈都被每日优鲜老板徐正“跑路”刷屏了。
从生鲜电商第一股到面临退市风险,作为曾经的明星企业,在烧光100多亿后被资本抛弃。
因迟迟入不了账的2亿融资,每日优鲜一夜之间变成“昨日优鲜”。
上市似渡劫、持续亏损、被供货商上门讨债,昔日的生鲜电商第一股,如今老板跑路,强制解散员工。
很多企业的失败,都来自一个点,过于乐观地企业扩张。
叔说句心里话吧,普通人做老板,千万不要做大公司。
1
大多数老板,不配做大
当下经济下行,叔劝你,千万不要轻易碰那些重资产、重运营的生意。
原本重成本的生意,也要想办法减少运营成本。不信你看,每日生鲜就是盲目扩张把自己作死的。
曾经的明星品牌,可谓是“鲜衣怒马的少年”,每日优鲜一直在激进扩张要完成生鲜电商前人未做的事。
2017-2018年,每日优鲜在完成了C+轮融资后,一路高歌扩张。
豪迈提出要实现“百城万仓亿户”的计划,即城市覆盖到100座,拓展10000个前置仓。前置仓面积大幅扩大。SKU也由原来的1000多个增加到了3000多个,为1亿户家庭提供全品类精选生鲜1小时送达服务。
很多老板做创业也喜欢这样,一上来就高举高打。过于激进的前置仓模式和资本盲目助力,无异于拔苗助长。
前置仓完全面向线上用户,运营成本很高。生鲜电商一座城市需要配备几十个前置仓和几百人的配送团队。
有钱烧的时候还好,一旦没钱可烧,高履约费、高营销成本、订单不确定、高损耗率能拖垮企业。
所以当年盒马做了100家前置仓门店盒马小站,发现模式走不通后,就关闭了所有前置仓门店。
比坚持更难的,是懂得及时止损。
比做大更难的,是做小而美。
很多公司,是不配做大的。
普通老板把公司做大,就是作死。
2
做大是一种妄念,现金流才是王道

大部分公司保持中小规模,才能熬过目前的不确定性。
不是没有做大的意愿,而是没有做大的实力。
一些中小企业,本来做自己的业务,做得挺好的,现金流也不错。
遗憾的是,老板们为了扩张而扩张,完全不考虑自身的资源和条件。
小公司一扩张,公司管理、团队、产品、营销、渠道、售后,哪一块都得跟上。
哪一环出了问题,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倒再倒。
疫情刚开始那年,很多餐饮门店现金流撑不过几个月,开始倒闭。海底捞逆市抄底很多门店,表面上看是赚到了低价资产,实际呢?
即便是海底捞,也不得不在2022年“壮士断腕”,关停300多家门店。海底捞这样大公司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
很多中小企业老板,公司最好保持在50人以下的规模。像我的团队,我就是努力控制在20人以内。
招人是最容易的,保持公司投入产出比才是真正难的。一旦做大,产生的熵增,远远消耗了做大的利润,结局就是成本把利润吃掉。
做规模是妄念,现金流才是王道。
3
看清能力边界
才是老板们最该有的里子
很多人总以为把公司做强做大,就有面子。
确实,上市是很多老板们的梦想,好像一上市,敲钟的那一刻,就是人上人了,就更接近世俗的“成功”。
同时也很容易忽略了事实——然而能力,并配不上野心。
你要搞清楚,创业做生意是为了虚荣,还是为了赚钱
你的每个决策,都和成本、和钱挂钩。就像每日优鲜处于高成本高运营的赛道,生鲜产品的标准化、供应链管理需要花费大力气和极高的成本,可以说处处都是坑。
每日优鲜倒下,拖后腿的不是竞争对手的低价恶性竞争,而是创始人没有控制成本的能力。
创业的九死一生,都是自己作死的。
叔劝你,还是要回归商业的本质,提升控制成本的能
除控制成本能力不足之外,这一次每日优鲜崩盘,也和创始人的管理能力脱不开干系。
一个不会管理的老板,就相当于一个不会打仗的将军。
叔一直很克制地控制自己的公司规模,把公司保持在小而美的规模,每个月的利润不仅可以支付运营成本,还可以为公司发展存储大量现金流。
是因为我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
创业者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让自己能赚到钱,才是老板们最该有的里子。
站得多高,看得多远,也可能跌得越惨。
皇冠很重,老板们可别,扭了脖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