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在雪域高原,在辽阔海疆,在蓝天之上,解放军指战员们正在以不同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这是一支与众不同的军队,无论是在95年前,还是在今天,这支军队都与人民血肉相连,这就是他与众不同的之处。

“八一”建军节最初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八一”两字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在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这支部队在反动军阀四面八方的追杀下,一路边战边走,最后幸存的800余人在朱德、陈毅同志的率领下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在毛泽东旗帜的指引下,21年之后,这支军队打败了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军队。
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发展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一流军队,而国民党军队却不知所踪。

192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一方面是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获得了重大胜利;另一方面是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将屠刀对准了共产党员和国民党进步力量。
“南昌起义”是在万分危急背景下发生的,如果再不组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在北伐军中的共产党员都将被赶尽杀绝。

也就是说“南昌起义”的举行,是带有被动因素的,这与当时陈独秀等人领导的中央犹豫态度有很大关系。
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陈独秀等人还对武汉的汪精卫抱有希望,将其视为可以合作的国民党“左派力量”。
汪精卫最初嘴脸是“联共反蒋”,后变成“反共反蒋”,最后是“联蒋反共”(宁汉合流)。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封闭了湖北的工会、农会、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以放过一人”的口号。
共产党再不采取武装反抗的行动,结局可想而知。

然而,当时的中央有人却信心不足,又把希望寄托在张发奎(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上将总指挥)身上。

当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准备率领中国共产党掌握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时。7月30日早晨,张国焘赶到南昌,要求暂缓起义,先力争张发奎加入。
周恩来等人反驳,“在客观应当是我党站在领导的地位,再不能依赖张发奎。”
实际上,张发奎对贺龙(二十军)、叶挺(第四军第24师)已经起疑,7月28日,汪精卫、孙科与张发奎在庐山牯岭开会,要求贺龙和叶挺30日也要出席会议,但两人拒绝参加。
张发奎立刻派第10师长蔡廷楷和第11军军长朱晖日去请贺龙和叶挺,仍然失败。
7月31日,张发奎知道“大事不好”,但又不想立刻出兵。江西是北伐军第三军朱培德的地盘,张发奎认为朱培德会出兵(朱培德后来选择的是“礼送”出境)。
可见张国焘等人是何等“天真”,居然认为张发奎会有参加起义的可能性。
张发奎确实对共产党员不错,但这不是因为他的政治立场,而是其个人维持实力的需要。北伐“铁军”就是指他率领的第4军,而之所以有“铁军”之称,是因为共产党员在前线指挥、作战。
在张发奎的部队里,走出了我军五名元帅,贺龙、叶剑英(第4军参谋长)、徐向前(总指挥部参谋)、陈毅(特务连文书)、林彪(连长),大将有粟裕(24师教导队)、张云逸(25师参谋长)、谭政、罗瑞卿,徐海东和许光达(两位排长),还有叶挺。他们大多参加了南昌起义。
张发奎1949年离开国民党到香港生活,1980年去世,叶剑英元帅代表军委向他的家属发去唁电。
为什么共产党员人数在张发奎的部队会这么多?
张发奎率军(北伐第4军)离开广东后,原军长李济深在广东。张发奎所部在路上没有根基,如果投蒋(总司令,第一军),他的部队会被吃掉,如果靠拢跟蒋不对付的唐生智(第8军,兵力最多)则没有前途。
他只能在途中加强自己的力量,而能够帮他实现这一目标的就是共产党的政治和军事干部。他的部队中,师、团、营、连等单位,共产党员一般都占到了30%的比例。

因此,张发奎所部在北伐途中特别能打,名气大振。但张发奎并不是在政治上倾向于共产党,这跟贺龙完全不一样。
8月1日凌晨2时,南昌起义开始,第二天各部队到达南昌集中。起义取得了成功。但中央要求仍然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总指挥,叶挺兼前敌总指挥,周恩来负责革命委员员。
起义虽然成功,但要守住南昌非常困难,汪精卫已下令张发奎、朱培德两军向南昌进攻。
起义军按原计划向广东进军,而张发奎尾随而来,他想借机拿下广东,赶走李济深。
起义军一路向南越走越少,一是国民党军四面八方的追杀,二是原国民党官兵动摇逃跑。第10师师长蔡廷锴就在半道上率部回归张发奎,带走了起义军至少四分之一兵力。
9月到了广东境内,连番激战,10月,余部已只剩下3000人不到。

10月3日,病重的周恩来在普宁县流沙镇召开会议,总结起义的经验教训,指示部队向海陆丰撤退。之后,叶挺和聂荣臻护送周恩来乘船去香港找医生。

最后的800多人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入湖南,于1928年到达井冈山,这就是历史性的“朱毛会师”。

南昌起义虽然没能实现在广东立足的目标,部队民受到很大损失,但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我军“八一”定为建军节就可以知道。
如果当时的中央能早一些认识到毛泽东提出“将力量投向农村,武装农民,建立根据地,进行革命战争”
理论的极端重要性,或许能避免很大的损失。

毛泽东指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直到1927年“八七会议”时,当时的中央还接受不了,他们仍然是教条主义那一套。
事实证明,没有人民的枪杆子,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井冈山根据地,就没有武装斗争的力量。
跟反动派讲道理,讲输了,你会失去地位;讲赢了,你会失去人头
革命队伍要发展,靠蒋介石靠得住?靠汪精卫靠得住?靠张发奎靠得住?

靠得住就是毛泽东思想,后来的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都证明了这一点。
当年,从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人民军队,已不仅仅是一支强大的陆军。
今天,想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敌人还在跃跃欲试。同样,跟它们讲道理也没有什么用。
它们能听懂的道理就是能够摧毁它们的武器。
人民军队忠于党!只要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本色不变,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任何强敌想要挑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下场必然是头破血流。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革命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祝人民子弟兵生日快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