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6日,阿里巴巴发布寻求在港完成自二次上市转换为主要上市的公告,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市场广泛的关注和解读。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授权管理层向香港联交所提交申请,拟将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在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巴巴将在港交所及纽交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
据阿里巴巴集团公告显示,相关流程预计在2022年年底前完成。其后,阿里巴巴在美国挂牌的存托股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将可以继续互相转换。投资者可继续选择以其中一种形式持有阿里巴巴股份。
图片来源:阿里巴巴
对于中概股来说,“双重上市”已不是什么陌生名词。年初至今,已有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知乎、贝壳、金融壹账通、涂鸦智能与名创优品9家中概股在港完成双重主要上市。
从概念上看,双重上市是指两个资本市场均为第一上市地,但两市场股票无法跨市场流通,且表现相对独立的股价可能产生价差。公司双重主要上市后,若在其中一个上市地退市,则另一个上市地的上市地位不会受影响。
而二次上市是指公司在两地上市相同类型的股票,通过国际托管行和证券经纪商,实现股份跨市场流通。二次上市门槛较主要上市更低且流程更快、成本更低且后续信息披露等要求也更简单,但需要保证主体上市地位不受损为前提;再者相较于主要上市,二次上市目前不能纳入港股通投资范围。
图片来源:真探
中概股退市危机来袭
2021年12月2日,美国证监会出台《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细则后,在美中概股面临一定的压力。截至7月底,已有159家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中,并且其中有153家因无法在限期内证明不具备摘牌条件已被转入确定名单。
“预摘牌”意味着,需要在15个工作日内,提供相关证明,证明符合美股上市标准,如果不能提供,则会进入“确定预摘牌”名单。据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如果美国上市公司会计师监督委员会连续三年(2021年-2024年)无法拿到公司“独立审计工作底稿”,美国证监会则有权将其从交易所摘牌,并强制退市。
由于截止日期为2024年,多家企业均发表声明称,进入名单并不代表相关企业必然被摘牌。不过若根据《外国公司加速问责法草案》,时间窗口将进一步提前至2023年。
图片来源:搜狐网
7月29日,阿里巴巴被美国证交会列入“预摘牌”名单,股价在纽交所也应声下跌大跌11%。针对此事,今日(8月1日)早间,阿里巴巴发布公告,回应被美国证交会列入预摘牌名单一事。阿里巴巴称,将继续留意市场动态,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并努力保持同时在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的两地上市地位。
今日阿里巴巴港股大幅低开,一度跌超5%,之后股价拉升,截至发稿,每股报90.65港元,跌幅为2.63%,目前总市值1.92万亿港元。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疫情扰动多项业务 
双重主要上市成为必然
在宣布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的同时,阿里巴巴发布了2022财政年度报告。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全球活跃消费者约13.1亿,其中,中国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10亿,中国消费者业务GMV达到7.976万亿元。
2022财年中,阿里总营收为8530.62亿元,同比增加19%,相比于2021年增长41%,增速降低了22个百分点;净利润从2021财年的1432.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7%至2022财年的470.8亿元。
阿里巴巴2022财年年报 | 图片来源:零壹智库
事实上,疫情对阿里的影响一直在持续。在过去的近两年时间里,阿里巴巴的股价经历了自2014年9月在纽交所上市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下跌。从美股表现来看,2020年11月至今,阿里巴巴走势一路向下。在公布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后,美股盘后价仍跌0.47%。
在经营层面上,2022财年经营利润也有所减少。阿里巴巴2022财年的经营利润为696.4亿元,较2021财年的896.8亿元减少22%,收入占比也从2021财年的13%降至8%,表明盈利比例有所下降。
在2022财年年报中,阿里巴巴分7个板块披露了业务及业绩情况,包括中国商业、国际商业、本地生活服务、菜鸟、云、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及其他。其中,中国商业是最传统也是创收及盈利的主要业务板块。
图片来源:零壹智库
虽然阿里巴巴在国际化方面也多有布局,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其基本盘还是在内地,并且相比美国投资者,内地和中国香港的投资者其实更能理解公司的产品和战略。
再结合去年阿里巴巴启动美元债发行,融资规模高达50亿美元,此次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将方便日后在港股市场上融资,吸引更多南下资金。
阿里巴巴也表示,鉴于公司在大中华区拥有大量运营业务,公司预期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将有助于扩大投资者基础及带来新增流动性,尤其是可触达更多位于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的投资者。
业绩与中概股双重压力下,阿里选择双重主要上市具有一定必然性。
中概股的在港双重上市潮
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仍在进程中、中概股退市大限将至的高压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公司选择在港双重主要上市,以避免美股潜在摘牌风险影响港股上市地位的极端状况。
双重上市正成为中概股回归的主要选择,并有望形成一轮上市潮。未雨绸缪选择备选上市地以规避不确定性几乎成为必选项,这也是中概股公司们为自己上的“双保险”。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再鼎医药、贝壳与知乎等三只中概股陆续在港完成双重主要上市;进入下半年,中概股回归明显加速,仅7月就有金融壹账通、涂鸦智能和名创优品三只中概股完成在港双重主要上市。此外,哔哩哔哩预计将于今年10月在港完成由二次上市转换为双重上市,阿里巴巴在港主要上市也将在年内完成。
图片来源:网络
2021年,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额达到1667亿港元,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额达到417亿港元,分别较2017年提升89%和325%。一方面,优质大市值公司在港上市,吸引更多资金配置于港股,另一方面,港股通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的重要通道,也为港股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进一步促进了港股流动性的改善。
并且大部分投资中概股的机构投资者均拥有港股投资权限,公司股份转移至港股,或也伴随着可配置资金流入港股。在更多的优质资产聚集下,香港作为中国新经济“桥头堡”定位得到进一步夯实,也能吸引全球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未来将有更多中概股选择双重主要上市回归港股、或者由第二上市转为双重主要上市,这些优质公司纳入港股通过后,将会进一步吸引南向资金配置,这将在边际上提升内地资金在港股市场的定价权。
从市场层面看,在港双重主要上市逐渐成为中概股回归的主流方式,且大中华区市场投资者更为了解中概股公司境内经营情况并认同其投资价值。中概股以双重主要上市登陆港股,也有望被纳入港股通,在获得南下资金流动性支持的同时,也有利于境内投资者享受中概股公司的发展成果。
❖ END ❖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北京保利春拍 | 重磅拍品,璀璨登场

查看完整榜单,历年榜单与新闻稿请登录“胡润百富”小程序,或咨询胡润百富客服(hurun-1999)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