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愚老头
来源:锦缎(ID:jinduan006)
前言 


有这么一个故事。
某天的清晨,孔子的弟子子贡正在打扫院子。来了一位身穿绿衣,容貌清贵的老者,跟子贡请教问题:“年之季其几也?”,小伙子,一年有几个季节啊。子贡想当然的回复他,“四季也”,这位老者当即反驳,“明明是三季”,双方随后争得不可开交。
这激烈的争吵引来了孔子。孔子仔细打量了老者的衣着相貌之后说:“三季”。
老者走后,子贡甚是不解。
孔子说,刚才那人一身绿衣,分明就是田间的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经历过三个季节,他根本不知道冬季的存在,你就是跟他争辩七天七夜,也不会有结果的。
《庄子·秋水》中写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我们当然可以笑话井蛙和夏虫的肤浅,但冥冥之中也总有比我们高一阶的生物同样会嘲笑我们的见识浅薄,毕竟我们只不过是平均寿命七八十年的两脚兽而已。
著名的英剧《神秘博士》里有二维生物入侵三维的人类世界的桥段,二维的流体虫子将三维的人吞噬成墙上二维的人体神经网络系统图像。
想象力很丰富,但从逻辑上说,只有降维打击,升维之后只能被虐菜,大杀四方就不要想了。
三维的我们同样想象不出四维的样子。
爱因斯坦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他说宇宙是一个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组成的“四维时空”。
我们今天讨论的周期,就是对这第四维时间的一种探索。
我们形容一件事情不靠谱,会说跟算命似得。研究周期经常也被冠以天命的名义,被放在玄学这一类上,通俗说就是算命。
周期可能不是科学,但却是一个真实存在,你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东西。
随处可见的基钦周期 


最近翻到国金证券的一篇报告《弱势格局下寻找确定性》,突然眼前一亮,这43个月就演绎一次的频率,不就是传说中的基钦周期么? 


上图是我们整理的学术界公认的五大周期理论,其中基钦周期大概的时间长度,就是40个月,这与43个月基本接近。
这个周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的一个困扰,那就是关于中国重卡销量的谜题。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重卡自2010年销量超过100万辆之后一路向下,2015年触底,2016年开始复苏,2020年疫情压顶,可代表基建物流等固定资产投资活跃度的重卡销量,却在2020年又创了新高,超过了160万辆。
重卡作为典型的资本品,一直都是跟投资连在一起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确实在2009年到了一个高点,这部分能解释重卡在2010年销量达到高峰。但从2009年开始,这个同比增速就一直在下降,无论如何都解释不了重卡自2016年以来的这一波上行。我们也知道,重卡有很大一部分用于物流,公路货运周转量在2016年以来确实是小幅上行的,但却无法解释2020年周转量大幅下行的情况下,重卡销量的暴涨。
我们仿照国金证券的方法,把重卡和挖掘机的同比数据也做成了一张图。  
我们发现,从同比增速的角度看,重卡和挖掘机的走势基本一致,都表现出了周期性,而且一个周期大概40个月左右。
如果我们再叠加叉车和金属切削机床月度产量或者销量的同比增速之后,如上图,我们发现,这四类工业品的月度同比走势基本是一致的。
我们再仔细点观察,就会发现,2020年正好处于最后一波周期的上行阶段,这解释了为什么2020年重卡销量会在高位上仍有38%的增速。
我们还会发现,从现在往前推三个小周期,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基本是10年,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朱格拉周期的时间长度。
我们也尝试将2009年以来的制造业拆成了四个基钦周期。离我们最近的这一波基钦周期从2019年6月开始启动,到现在已经持续了37个月,理论上进入了最后的下降阶段。
参照过去三轮周期持续了37-44月的经验,这个周期最晚会在2022年11月或者2023年初结束,然后开启下一个主升浪。最极端的情况是,现在就是下一波制造业主升浪的起点。
做投资的时候市场一直在教育我们,不要去做预测,你只需要应对。
为什么不要去做预测呢?因为大量的事实证明,你预测的成功率不高。
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稍微复杂点的有机体,你都无法在第四维时间上预测它的未来。蝴蝶效应告诉我们,初始条件的变化能带动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我相信股市最终是可以预测的,蝴蝶效应也是可以被推翻的。但是,这不属于人类这种三维生物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人类这种三维生物并不具备四维时间的掌控力。能够做到这些的,对于三维人类来说,就是神。
从这个角度上说,无论你是看手相,算生辰八字,还是预测宏观,判断股价涨跌,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借助神灵的力量让自己掌控时间。
在一个经济体中,判断周期还会碰到演绎法之墙。通过过去几年的数据我们用归纳法得出了一个规律,但是根据逻辑学,我们要找到原因,就像理工科那样做演绎。比如2009年以来我们画出的四个基钦周期,我们也不知道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正常我们在这应该给大家找出什么存货啊投资啊之类的原因自圆其说。但客观的说,这个原因我们大概率上是永远找不到的。
实际上,发现基钦周期的约瑟夫·基钦,是一名统计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
最好的方法是像股市教育我们的那样,我们不做预测,我们只针对大概率的方向做应对。
基钦周期目前一直在研究第一线的是国信证券的王学恒,经济周期随笔已经写到第十二篇。 
“国运线”之二十年线 


今年的4月份,股市大跌,市场上就有很多人在讲,股市不会跌破“国运线”,这个国运线就是年线的二十年线。事实也是证明上证指数的下影线还没有触及这根线就反弹了。  
我没有找到为什么年线的二十年线是国运线的原因,但我把上证指数以及其他的三个重要的世界股市指数美国标普500、日经225和德国DAX指数的年线都找了出来,所有图上的紫色线都是二十年线。 
从图上可以发现,最近几年他们的指数都没有破这根线,而且都沿着这根国运线陡然向上,斜率还是抬升的。反而我们的上证指数一直是踩着这根线缓慢向上,斜率非常稳定。 
我相信,就现在这个状况,除了那些专业做移民生意的屁股决定脑袋,没人觉得这三个国家国运是加速向上的吧。
总体来说,我们国运向上,这个大判断还是没问题的。
中国古代史公认的高峰就是汉唐。东汉末年哪怕四分五裂,对四夷依然是妥妥的吊打,汉朝也刷出了武将功绩的巅峰—封狼居胥、燕然勒石。东汉亡于公元220年,从220年到隋朝建立的公元581年,中间夹着这360年,是历史学家最爱,可以水论文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我们一般人是印象里的小透明年代。唐朝起于公元618年,此时的唐朝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但这个时候对四夷就不得不继承隋朝长孙晟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分化瓦解政策了。
755年的安史之乱,是中国国运向下的起点,之后所有的反弹都是诱多。中原王朝的技术文化制度向外扩散,但自身的发展放缓,双方不再有代差,开始了拉锯,这就是唐之后中国历史的时代主线。
960年开始的北宋,眼看要来个大一统,随后二代目在高粱河玩了一场驴车漂移,接着逗比的三代目又整出一个澶渊之盟,中原王朝的脊梁被彻底打断,大宋也喜提“大送”、"大怂"两个称号。
过去曾有一段时间,对宋朝有着极高的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如果你能穿越,最喜欢回到哪个朝代?——宋朝”。我真的抑制不住想打开这些人的脑壳,看看他们脑子里到底是装了个啥。
在宋的基础上建立的元朝,被西方历史称之为上帝之鞭一直向西推到多瑙河。明朝眼看着又要起来了,然后土木堡一战毁所有,证明了熊市所有的反弹都是为了更好的下跌。清朝,算是带着嫁妆,毁誉参半吧。
再之后,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那场自秦朝之后打得最漂亮的立国之战。一口气打出了千年前的气势,也确定了向上趋势的底部,大反转已经开始,而且我们的上限还要远超汉唐。
知道这些,你一定读出了1954年那首浪淘沙所表现出的磅礴气韵:“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往事越千年”,“萧瑟西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如果我们真的要算的话,白登之围发生于公元前200年,汉武帝元狩四年封狼居胥,也就是公元前119年,花了80年,我们从建国到2030年GDP世界第一,大约也是80年,按照拐点安史之乱755年,这个向上周期会非常的长。

我们这次康波周期 


让我们回到最重要的康波周期。
资本市场解释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也就是康波周期的旗手是周金涛,没有其他。那一句著名的“人生发财靠康波”也是出自周金涛。
康德拉季耶夫,生于1892年,前苏联经济学家,曾参与前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1925年出版了《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提出了一个平均长度为53.3年的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是科学技术周期,一个周期50-60年,带有浓厚的生产力哲学烙印。大的萧条期孕育了新的科学和技术原理,进而带动产生新的应用技术,随后创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经济开始繁荣,当新的科学技术的红利吃干抹尽,经济就又开始进入一轮萧条期,周而复始。
判断康波周期其实并不复杂,需要的储备最高不超过小学数学的范畴,就是看图说话,看线猜走势。而且由于这种周期的决定基础是相对客观的生产力方面的规律,正确的概率甚至比股市技术分析还要大。
综合荷兰经济学家杜因和周金涛的划分方法,从1782年至今,总共出现了五次康波周期,从最早的纺织和蒸汽机技术周期到最近的信息技术周期。
这个周期是典型牛长熊短,向上周期持续的时间要长于向下周期。具体时间上有这么两个规律,第一,上一个周期的回升期与下一个周期的繁荣期,也就是在整个上升段,叠加起来大概30年第二是衰退和萧条期加起来,大约在17年左右。
前四次周期争议不大,我们所处的第五次康波周期因为还没结束,大家还没有达成共识。第五次康波周期划分影响比较大的有两位,一位是天王周金涛,另一位是兴业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争议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来自于繁荣期的判断,新周期也就是第五次康波大家公认从1991年开始。从1991年开始的这头十年,美股是个大牛市,结束的标志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见顶破灭。后续进入二十世纪之后的这头十年,是美国股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表现最差的十年。这就让很多人将这次繁荣期的终点划在了2002年左右。周天王应该也是这种思路,他将这次繁荣期的终点定格在2004年。
这么划分似乎问题不大,但从历史规律看,时长不够。因为过去四次康波周期的繁荣期都在20年左右,从1991年开始到2004年只有13年,这个时长不够。实际上如果我们跳出美国,这次繁荣期的终点可以划到2008年,2001年中国加入WTO,经济迎来了快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原油的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按照中国的周期看,至少2000年开始的这十年,是一个繁荣的十年。
中国重卡的销量于2010年见顶,挖掘机和金属切削机床的顶点出现在2011年,也就是说,这波繁荣期的最早可以参照美国将繁荣期结束划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最晚按照中国资本品销量顶点划到2011也可以。综合美国和中国的情况,划到2008年相对比较合理,因为上次康波的繁荣期持续了18年,这次周期持续了17年,还算在正常的误差范围内,这也是鲁政委的划分方法。 
第二个争议来自于衰退期的判断。
从2008年开始,经济就正式进入了衰退期。中国的重卡和挖掘机,年度销量的低谷都出现在了2015年。这个衰退期,正常应该结束在2015年,持续7年。按照整个下行周期持续时间大约17年的规律,萧条期大概率会结束在2025年。
周金涛将衰退期的终点确定为2015年,并且将2015-2025年这十年划为萧条期。这个与我们的划分方法一致。
鲁政委的衰退期的终点划在了2019年,萧条期则从2019年开始,问题也不大,这相当于在2015年基础上再加一个基钦周期。但正常来说,衰退期要比萧条期短,因此萧条期从2015年开始更合适。
周金涛和鲁政委的划分方法,都指向了萧条期的终点是2025年,我们也将2025年作为萧条期的最后一年。
也就是说,这次信息技术周期繁荣期从1991年开始,萧条期大概率结束于2025年,剩下的可能就是30年的上升周期。
那么,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未来的三年,整体世界经济仍处在萧条期,但这也是萧条期的最后三年。

康波周期的主体国家和核心推动力 


每一轮康波周期都有一个主体国家,或者说主导国家,成为康波周期的代表。
第一次康波周期众所周知发源于英国,以纺织和蒸汽机技术为代表,直接促成了日不落帝国的崛起。
第二次康波周期以钢铁和铁路为代表,这个周期实际上世界工业的中心就已经从英国以及欧洲大陆转移到了美国,当时世界一半的铁路在美国。
第三四次康波周期的代表国家都是美国。1896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包括殖民地在内的大英帝国,18年之后的1914年GDP也超越了英国。美国引领了这两次康波周期。
第五次康波周期的引领国家同样是美国,但这次工业中心又发生了转移。2010年中国工业总产值超过美国,结束了美国1896年以来保持了114年的第一位置。工业中心的转变也让周期四阶段的划分产生了困扰,我们更倾向于康波周期的划分要以工业中心为主,也就是2010年之前的划分以美国为主,2010年以后要看中国的经济周期。工业总产值的超越和GDP的超越并不是在同一时期,因为先发国家通常会有一些软实力通过服务业包含在GDP中,按照美国超越英国的规律,中国GDP超过美国大约是在工业总产值超越的18年后,也就是2028年。
按照我们的周期划分,这次康波周期,从2008年之后就进入下行的衰退和萧条期,但我们总体感觉并不明显。实际上这段时间世界经济确实不怎么好,好的只有中国和美国。
2008年全球GDP为63.72万亿美元,2020年为84.68万亿美元,增长了20.96万亿美元。同期中国GDP从4.59万亿美元增长到14.73万亿美元,增加了10.14万亿美元。即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占全球GDP增长的48.38%,将近一半。同期美国GDP增长了6.24万亿美元,中美两个国家占到了世界GDP增长的78%,这代表剩下一百九十多个国家,在这12年里,几乎是没有增长的。
进一步的说,从中美比较的角度,中国确实是生产力水平提升了,但美国到底是因为竞争力提升,还是纯粹因为美元的铸币税,这就说不清楚了。
这么比较下来,这12年里,除了中国,世界经济可能是停滞不前的。
为什么世界经济陷入了停滞呢?
让我们看这条曲线。 
这就是那条著名的“大象曲线”,反映了全球收入的不平等状况。从1988年到2008这20年间,收入增长最快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发达国家那1%的全球化精英,另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尤其是中国。有赢就有输,相对的输家就是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和中下层阶级。
这条曲线摆在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取决于你的屁股坐在哪里。
如果我们从公平、全球化这些宏大叙事中跳出来,站在康波周期的角度,我们会有新的发现。
大象曲线是技术进步走到末期,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的必然结果。
如果说前四次周期技术进步还算明显的话,第五次周期并没有带来生产力的大的进步。从第五次康波的1991年到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进步无非就是新出现了几个互联网巨头,软的的确够软,但在硬科技上确实没有多少进步。这种技术进步本身能带来的财富或者生产力进步有限,就是在发达国家也只能养活少数的一群人,并不能惠及全部国民。技术停滞必然带来先发优势弱化,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扩散,客观上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收入的增加。这种变化体现在收入增长就是我们看到的大象曲线。
衡量康波周期所带来的生产力进步,根本标准是能源的边际成本。
往大了说,人类文明最大的约束,是能源。而利用能源的能力,也决定了文明等级的高低。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利用能源的能力取决于能源的边际成本。
第一二次康波周期的核心推动力是煤的大量使用。在煤没有被大量开采运输之前,人类的燃料主要是木材,这种自然材料显然数量有限,生长速度也有限。煤炭的发掘,让人类首次突破了自然的桎梏进入工业化。
第三四次康波周期的核心推动力是石油的普及。煤炭作为一种固态化石能源,运输使用不便,液态石油的广泛应用,使得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做功机械。
前四次康波周期的推动力都是老的化石能源的发掘利用。前两次是煤炭,后两次是石油。既然是化石能源,就有绕不过去的资源约束,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利用的边际成本很高,这个边际成本锁死了生产力的上限。美国费了好大劲研发了页岩气,可架不住中东国家们沙漠里直接插根管子石油就向外喷。化石能源本质上还是受制于自然禀赋,地里没有就没有,而开发就需要成本,需要的量越大,边际成本就越高,因为边际成本低的会优先开发,后期的开发条件会越来越恶劣,成本也越来越高。
全球一次能源使用量的龟速增长,也证明了依靠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生产力约束。所谓一次能源,就是全社会能源需求的最基础来源。与一次能源相对的是二次能源,二次能源是在一次能源基础上加工形成的另外一种形态的能源,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损耗。比如说光伏也就是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就是一次能源,而产生的电力就属于二次能源,目前主流光伏电站的转化效率大约在24%左右。
一次能源的总量决定了一个社会财富资源的上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只鸭子,高明的厨师可以将鸭舌、鸭架、鸭腿等等全部做成菜,一点都不浪费,这叫集约化,但厨师效率再高,食材就只是一只鸭子。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大力出奇迹,直接给一头牛。在这里,食材就相当于一次能源,最后出的菜品就相当于二次能源。
按照BP的数据,196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552万亿焦耳,到2020年增长到5566万亿焦耳,55年增长了2.6倍,看上去似乎还行,但1965年全球人口32亿,2020年全球人口78亿,增长了1.4倍。平均一下过去55年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只增长了47%。 
化石能源作为一次能源的主力来源极大的约束了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哪怕是新能源发展迅速的中国,2019年非化石能源在全部一次能源中也占不到15%。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说过,“如果14亿中国人过上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那将是全世界的灾难”,这句话一直被解读成美国不希望中国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可如果我们从世界一次能源的来源来看,这句话又非常有道理。化石能源开采的边际成本很高,从供给方的角度可以近似认为一段时间内化石能源的总量是不变的,那需求方就会出现零和博弈,14亿中国人过上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那一定会有其他人被从原来的生活方式上挤下来。
1960-1970年代,被称为美国工人阶级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一个高中文化的美国工人,可以供三个孩子读完大学,妻子全职在家,有大House,两辆车,每年定期去度假,而这一切只不过需要一位蓝领岗位的工资。
美国工人境况后来就是每况愈下。社会学者要么将这些归结于苏联衰亡,要么就是指责跨国公司将工作岗位从美国向亚非拉国家转移。
这些其实都是表层原因。深层次原因就是一次能源受制于化石能源的特性,当技术扩散后先进国家往往很难保住自己的优势,行业被追平之后失去竞争优势就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结果。也就是说哪怕美国公司都是一群圣人,制造业也保不住,美国工人的生活水平在70年代以后一年不如一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面对康波,我们怎么办? 


面对康波,我们也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我们所处的这第五次康波周期大概率会在2025年结束,现在是2022年,也就是说在我们面前还有三年不那么好过的萧条生活。
好消息是,从2025年开始的这一次也就是第六次大康波周期,其能够创造的财富,可能是过去五次康波周期的总和。而且,这次不管是现在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有中国,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因为这次康波的周期背后的驱动力将是一次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光伏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其要点是能源边际成本从化石能源的递增变成光伏的递减,全社会资源投入可以指数性的增加。表观的特征就是全面的彻底的电气化。 
上图是欧洲光伏产业协会的不同能源度电成本数据。从2009年以来,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很快,从35美分每度电,一直到2019年的4美分每度电,而传统的核电和煤电,度电成本变化不大。目前光伏已经是成本最低的发电方式,2020年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下一步将是努力摆脱并网约束,成为主导能源。
光伏本质上是一个半导体行业,遵循着自己的摩尔定律,那就是发电容量每增加一倍,新增装机的电价减少16%,从2009年到2019年,光伏行业完美的遵循了这个定律,甚至还超额完成了指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从2020到2030的这10年,在中国光伏企业的内卷过程中,光伏行业的降本将执行的严谨而坚决,很有可能复制2009年到2019年的降本幅度,综合算起来就是度电成本会将到1美分以下。
假如第六次康波周期起于2025年,按照回升+繁荣期共30年的持续时间,到2055年,光伏的发电成本可能会接近于0,这就使得光伏作为一次能源所带来能源供给增速会远远超过化石能源的增速,需求也会在绝对的低成本下呈现爆发性增长。因此从逻辑上讲,这次康波大周期的回升和繁荣期,其力度和广度可能会超过前面五次周期的总和。
2000年左右出生的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幸福的一代人了,因为他们在25岁左右进入就业市场之后,就会碰上一次持续三十年的超级大繁荣,一直持续到他们职业生涯的末期。
这一代人会免于任何形式的饥饿和绝对贫穷,真正的天选之子。

好消息可以用来养神,坏消息却是用来过日子的。道路是光明的,可路却是一步步走的。
我们还要是面对一个持续三年的萧条期。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康波的萧条期,我们该如何投资。
我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大类资产,无非就是大宗商品、房地产、股票和艺术品。 
康波周期萧条期的特征是低增长、低通胀。周金涛对萧条期的描述是“以一次滞涨展开,滞涨之后就是消灭通胀的过程。”
这是理论上的情况,在上一波康波周期的萧条期,也就是1973-1982年,典型的特征是两次石油危机所带来的大通胀。实际上,如果我们总结下,萧条期最大的特征是危机。
首先看大宗商品。
萧条期的本质是前期的创新或者技术进步被吃干抹净,经济进入零和博弈阶段,平衡非常脆弱,只要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市场就会剧烈波动。所以萧条期是大宗商品特别容易出现暴利的时期,而且大宗商品既可以做多,又可以反手做空,赚两遍钱。 
周金涛也提到,即使大宗商品是熊市,在2016年之后也不能做空,就是这个道理。萧条期整体利空大宗,但是供给出清也特别容易走极端,反而会将大宗商品的价格推到想象不到的高位。 
在上个萧条期的1973-1982年,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两次石油危机,简单说就是世界不太平,按下葫芦浮起瓢。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彻底成为一种信用货币,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的波动率陡然放大。在1961-1970年这十年中,原油一直都是1.80美元每桶,1971年为2.24美元每桶,1973年涨到3.29美元每桶,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74年飙升到11.58美元每桶,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这个数字又飙升到31.61美元每桶。通胀之母原油价格的暴涨,也带来了那段时间美国爆表的通胀。 
上次萧条期大宗商品另一个特征是黄金的大牛市,而且是堪称疯狂的牛市。 
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签订了“全球金融协议”,确定了美元的结算货币地位,将美元与黄金的对价限定为35美元每盎司。在这之后的20多年了,黄金与美元的比价一直很稳定,直到1971年8月15日,美国放弃金本位制,限制了多年的黄金如鸟如森林,鱼归大海,一发不可收拾,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局势越乱黄金价格越高。1971年还能将黄金价格维持在40美元每盎司的价格上,到1980年初这个价格最高冲到了850美元每盎司。这个价格离谱到28年后的2008年初,黄金才又一次突破这个价格。
如果我们复盘从2015年以来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发现,最近这一段时间确实也不太平,疫情,俄乌危机,各种幺蛾子层出不穷,原油和黄金也是又一次不知不觉的到了高位。
我们的观点也是,这段时间,不要轻易看空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原油真的有可能像摩根大通说的会冲到380美元每桶。跟以往大为不同的是,从资本开支的角度,在世界向新能源转型方向已经明晰的大背景下,哪怕价格再高,产油国也不会加大设施投入了,这种供给需求之间的错位持续的时间会足够长,长到足以让任何坚定的期货空方爆仓。 
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美元一直就是国际主导货币,美联储就是全世界的央行。这些年最大的冲击来自于1999年欧元的诞生,但欧盟现在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大宗商品是用美元计价的,一旦美元的价值有所波动,锚变了,大宗商品的价格必然会上蹿下跳。第四次康波萧条期原油和黄金的牛市,除了给危机定价,也是美元风雨飘摇的标志。好在最后美元稳住了,如果美元最后变成津巴布韦币一样的货币,那原油和黄金哪怕涨太多,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何况已经强势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美元。这四五代人的信仰,足以将一个人的脑袋洗成花岗岩。花旗银行都失势好多年了,现在还有人拿上个世纪初花旗银行的存单来收智商税。一旦美元作为价值锚的地位正式落幕,再多的纸面收益都会归零。

大概率上,我们会看到这一天的。对于这批海外避险资金,港股就是最好的避风港。
其次是房地产。
大家谈到房地产,想的是房价。
客观的说,我对房价只有敬畏。毕竟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房子可能是这辈子占比最高的资产。
公众号咩咩说认为,房地产是逆国运的。我认可他的立场,但我确实不清楚他的逻辑。

我只能说,需要就买,不要去择时。
第三个是股票。
第三次康波的萧条期发生在1929-1937年,我们知道1929年发生了著名的美国股灾。第四次康波的萧条期(1973-1982)股市并没有出现大股灾,但基本上是横盘震荡。这段期间,股市最典型的特征是短暂的漂亮50之后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段的小票行情。
如果我们不考虑通胀所带来的能源股的大牛市,在萧条期之前的1970-1973年,美股出现了短暂的漂亮50行情,非常类似于我们前几年的蓝筹行情。其逻辑源于衰退期与萧条期的到来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减少,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利好盈利水平尤其是ROE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龙头。
萧条期对股票最大的指导意义在于,大量的创新都是发生在康波萧条期,然后在回升期和繁荣期得到推广的。这也是为什么上一次康波萧条期产生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段小票行情。
对第五次康波影响最大的那一批信息技术公司基本上成立于第四次康波的萧条期左右。比如英特尔(1968)、微软公司(1975)、苹果公司(1976)、甲骨文公司(1977)。 
在当下注册制的推动下,上市公司的壳价值已经被极大的压缩,纯粹炒小已经失去意义。
毋庸置疑,下一波康波确定性最强的行业就是建立在光伏低边际能源成本基础上的彻底的电气化。
在光伏和电气化赛道上的股票,是有可能成长为贯穿下一个康波大周期的超级大牛股。
光伏赛道的范围相对明晰,从上游的硅料、硅片到下游的组件,后期氢能可能加入进来。
电气化目前看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第四次康波萧条期的高油价,是日本汽车崛起的客观环境,这个红利日本一直吃到今天。
在这一次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中国全方位领先,出现超级牛股的概率几乎是100%的。也就是说,现在的万亿宁王仅仅是个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见到许许多多个宁王。

最后是艺术品。
艺术品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
很多人将艺术品这些年的不景气归结为大环境。客观上说,经济处于衰退或者萧条期时,社会整体都处于收缩阶段,艺术品这一类在经济高度繁荣,流动性外溢时才可能有表现的行业,本身景气的概率不是特别大。

目前整体处于萧条期的末段,因此对于艺术品已经没有必要继续悲观了。
总之,人生发财靠康波,回顾历史,周期天王的话确实是那么的睿智。
萧条期就像冬天,万物沉寂,打工人在个人的职业规划上要保守,但在资产配置要积极主动做长期投入的打算,毕竟,熊市才是让大家赚大钱的起点。
天王也说,
“人生的财富不是靠工资,而是靠你对于资产价格的投资。”,所以工作要稳,投资的态度要积极。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