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今年大学毕业,每次碰到的时候都想跟他聊几句。但每次都有点瑟缩,开不了口。在他眼里我一定很土,属于黄土埋了半截的人。跟我有什么好说的?
我对00后很好奇,这些年轻人现在都在想什么呢?
我20岁出头的时候,跟朋友一起去骑行了青藏线。
年轻嘛,就是会去做一些看起来很荒唐的事,在年纪大的人眼里看起来很蠢,没必要,傻得要命,自己得意得不行,觉得很了不起。
这两者是水火不容的世界,硬要交流,等同于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前两天看到有朋友分享了B站的一个校园歌手大赛,原本打算只看一眼就走,就想看看是不是他们都变成了我不能理解的“妖魔鬼怪”,结果镜头一拉近,看到一张张明显没受过屏幕训练的青涩面孔。
恍惚之间,五味杂陈。
真的好久没有这种,直击年轻的感觉了。
这跟以前看练习生比赛完全不是一回事。
练习生是奔着出道去的,虽然每个人都谈梦想,你也知道这是商业化的梦想。
校园歌手这些真正的大学生一上来,处处不完美的样子,立刻让我想到了真正的青春,毛里毛糙,糊里糊涂。
很多事情没想明白,心中只有一个“勇”字。
上就上啊,怕什么?
不是为了进演艺圈,也不是为了做明星,就是觉得音乐好玩。
对大学生来说,多少是件无用且花时间的事。
就像当年我花一个月时间骑车去西藏,这事有啥意义?证明你能吃苦?你能把这事写简历上吗?你就不能做点更有用的事?
我挺喜欢这比赛里一个来自兰州大学的“Lan乐队”,主唱一出来,有点吃惊,啊,这哥们长了一张多么板正的脸啊,像学生会的,怎么在玩乐队呢?
他们翻唱的是低苦艾的名曲《兰州兰州》,一开口,全是理想主义的味道,没有半点杂念。
很多人唱过这首歌,但听学生唱,还是头一回青春的赤诚扑面而来。
上学的时候常常一边听歌一边带着耳塞,世界就像一首又一首滚动播放的歌。
后来才明白,世界还会滚到一片嘈杂,连一首歌都放不了的地方。只有在校园,能听着这样的歌,觉得未来无比辽阔。
比赛看到一半,我发现00后和80后,看上去差了好几代,但20岁的人生,都是一样的。

又勇敢又迷茫,什么事都敢做,但答案统统在风中飘着。
里面对舞台最自在的一个男孩,叫“萨萨超级飒”,这哥们后来得了冠军。他一上场,一扫前面这些选手的紧张和青涩。
音乐啊,最重要的还是好玩。
我想有时候音乐和写作有点像,都是一种表达的手段。
当你在拼命学习某个人的时候,学得再惟妙惟肖也有点乏味。
是,歌手大赛里,大家都很想听到海豚音,转音,所谓炫技派。可打动人心是另一件事,一件奇妙的事
萨萨在唱什么呢?他在原创说唱《西外物语》里唱上学的烦恼,要早起,要准备实习,要赶在11点前回宿舍……
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是恍然大悟:噢,原来我经历过的,他们也正在经历。
上学时,每天不想早起,又怕被点名;考试前,在楼道里通宵背书;每个月月底,因为生活费花了个精光,只能一天三顿泡面糊口

好傻,好天真,可是那时候的勇气,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了。
又想到好久好久以前,那时我们大学里也办校园歌唱大赛。一般来说,这是属于校花校草们的舞台,但是又常常会出现令人惊艳的女选手——她唱歌的时候,好像换了一个人。
B站这个比赛里也有,一个昵称叫“浅影阿_”的女生,不唱歌时,完全是个腼腆小女孩;一开嗓子,技惊四座,太游刃有余了。
比赛播到她这儿,弹幕特别密,原本我猜她大概是个“职业选手”,好奇去查了查资料,才发现原来她学的是食品科学工程管理,和唱歌八杆子打不着边。
只是因为喜欢国风音乐,所以从初中就开始上传自己的唱歌视频,又一路自学提升技巧,坚持到了现在。
她一点点地火起来了,好几个视频在B站百万播放,有了天南地北为她应援的粉丝,一步一步走到了全国十佳歌手这个大舞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一代大学生,比以前好就好在,如果别人不理解不认同,直接上B站开个账号,吸引同道中人就行了。
不用像我们那个时候,活得那么痛苦,找不到认同,好像全世界都欠了自己。
每年都会有人讨论,兴趣到底能不能当饭吃?
之所以有话题度,就是因为有人真的拿兴趣当饭吃,有人曾经为了热爱坚持不懈,后来还是默默成为普通人。
喂,年轻人,不管能不能当饭吃,此刻你想要去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别管有没有用,能不能进简历。
你去看看那个萨萨,他喜欢唱歌,喜欢写歌,就连我这种随便路过的看客,都情不自禁流连忘返,回到了20岁。
青春啊,很伟大的。
好多年以后,我再次碰到了当年一起骑行青藏线的朋友,他因为小孩生病,专门带着来上海做手术。
我因为快要生了,没办法找个机会见朋友一面。
曾经我们都以为,以后有的是机会做更多有趣又勇猛的事。
直到明白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无奈,这时候再想想那个不顾一切的青春,果然好像是大梦一场。
愿年轻人都能有梦,愿中年人不要梦醒得太快。
作者|毛利  分享生活,解答情感、家庭困惑,和有趣的人们对话,有机会一起午餐吧。
 关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红书|和毛利午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