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文 | 叶大仙 · 主播 | 阿成
来源 | 洞读(ID:dongdu2019)

人生,就是一场自我修炼。
修炼好了,人生处处是风景,修炼差了,生活时时是低谷。
国学大师曾说: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在社会中。
我们每个人都在修行中生活,也在生活中修行。”
主动投身在现实生活里认识自己、修炼自己的人,其修养、人格、境界和魅力,注定更为高级,也更为迷人。
人修行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深刻地明白这么一个浅显的道理:
用不着跟任何人逞一时口舌之利,好好修炼,别人的嘴自然都会全部闭上。
你只管修炼自己,其他的交给时间来证明。
认识自己
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
“认识你自己吧。”
生命从来都是一场单向的奔赴,你以为来日方长,岂知一见便是天荒。
很多人,哪怕到了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哪怕活到了八十岁,他们的心智还是停留在“等待开放”的状态里。
你苦心善意地向他解释,他可能还反咬你一口,说你为老不尊,总喜欢“怼”着你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实际上,一个人在一生之中,最令人觉得惋惜的事情便是,他本来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却偏偏亲手掐灭了自己人生当中所有的“星星之火”。
他活在了自己所臆想的世界里,如同一个井底之蛙一样。
只有残留着往日的世界观,却一直没有让自己的大脑进行更新。
歌德说过:
“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
每个人的一生之中,起码从生命降临人间的那一刻开始,就意味着你至少带着一种使命而来。
这个使命,可能需要你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亲身实践来摸索、求索、探索。
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这一点,就好比很多人一直都没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天赋一样。
在迷惘的虚妄世界里,不断地乱撞乱磕,就是找不到人生的出口。
他知道他的日子过得很苦、很煎熬、很迷茫,但就是始终找不到所谓的出口。
更有甚者,他在反反复复的打击、迷茫和煎熬里,逐渐迷失了自己。
甚至不再对自己、对生活以及对未来保留任何的期待。
这也是为什么,人这一生之中,至少从你踏入社会这一刻起,首先就要学会如何认识自己。
如若不然,你平日里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所要完成的目标,其实都是非常“环境化”的,或者说“从众化”的。
因为我们在生活这一块上,从来就无法完全隔离于其他人或是外界的事物。
而一旦被外面的世界所“潜移默化”,逐渐地,对于自身的了解也就逐步丧失了。
特莱斯说了这么一句话: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为什么困难?
这是因为认识自己总是非常容易遭受到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干扰、影响、阻碍、诱导。
外界的因素包括不止于别人的标准、意见、眼光、看法以及所处的生长环境、成长环境。
内在的因素同样不止于自身的三观、思维、思想、性格以及想法。
这些因素随便综合一两个起来,我们就很容易陷入一种迷惘且糊里糊涂的状态里。
比如外界因素的在意他人的标准,以及跟内在因素的想法结合起来。
很多人在现实里就会选择为了满足于对方的要求,从而甘愿活成对方所说的那个样子的自己。
也正是因为认识自己有多困难,恰恰说明了认识自己有多重要。
很多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突然顿悟了,想通了什么事情,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彻底认识了自己,才会有这样的心得。
或许有人会问,不是彻底认识了生活、认识了人心,才能真正彻底认识自己吗?
其实,当一个人彻底认识了任何事物和道理,终究到底,都逃离不过他所思所想的“核心点”。
因为只有当自己彻底认识了自己,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去认识这个世界。
修炼自己
一个人如果已经在主动地认识自己,其实就在修炼自己的路上了。
如果一个人知道了自己为了什么而修炼,那足以说明他的修行到了一定的层次了。
那么,一个人该如何修炼自己呢?
我们可以从修炼外在,到修炼内在来完成这么一套自我修炼的流程。
首先,修炼外表、修炼言行、修炼脾性。
罗素曾说:
“一个人的外表,就是一个人价值的外观。”
价值观是仁道的、厚道的人,那么他的外表看起来势必是温和的、善良的、温热的。
而一个价值观是唯利是图的人,那么他的外表则看起来是精致的、贼眉鼠眼的,躁动不安的。
修炼自己的言行,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你懂得如何积口德,懂慎独,在言行举止上保持着良好的修养成分。
而一个人若是懂得如何拿捏自己的脾性,其实就是掌握了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心态、以及管理好自己的心性。
而这些能力,说到底又可以从“修炼内在”来找到根源。
这些根源就是来自于:品性、灵魂。
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里写下了这么一段直白且富有哲理的话:
“人生实苦,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修炼灵魂时,就是在修炼自己的言行举止、心性、心智、脾性、品性。
而修炼言行举止、心性、心智、脾性、品性等等,最终又将这些能量汇入到我们的“灵魂”里。
两者相互依存,彼此成就。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而一旦“离开”,心理、灵魂就会“生病”。
学者卢翎曾说:
“读杨绛的文字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那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深以为然,一个人真正修炼到了一定的程度,到了一定的境界。
那么,此人在人间起起伏伏、沉沉浮浮之中洗尽铅华之后,便对生活、人生有了更为平静、平淡、平和的感知、认知和深知。
说到底,就是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俨然升起了几缕关于智慧、关于哲思、关于格局的水雾。
这些水雾,深不可测、飘飘荡荡,又神秘莫测。
这就好像,一个人若是将修炼修到了忘我的境界,将智慧修到了最高境界,就是处于一种无我、无智慧的境界当中。
每一个人的一生之中,都将会是一种难得的自我修炼之行。
如果你对生活、对生命还抱有期待和希冀,就不要让自己交白卷。
造就自己
一个人如果出色地完成了认识自己、修炼自己之后,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拥有造就自己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
这就好比是一棵甘蔗的成长历程,总是先苦后甜。
在生活的淬炼、磨炼、锻炼之中,不断地自我沉淀,修炼。
王小波说:
“一味的勇猛精进,不见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静思索,倒更能解决问题。”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在认识自己、修炼自己的过程里。
也切忌一味地勇猛精进,而懂得循序渐进,有条有理,不紧不慢地执行。
正所谓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很多事情,越是重要,越是必要,越要做到耐住性子,不要火急火燎地想要立马达成。
反之,有规律、有自律、有逻辑、有想法、有思考地执行,方能做到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很喜欢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说的一段话:
“人生是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生存,一个是生活。
生存主要是物质方面,它就是创造一切条件,维持你的生存,存在。
你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吃饭,睡觉。
而是你要工作,你要创造,你的创造就是一种艺术。
要把艺术看成广义的一个含义,不是说艺术非得唱歌、跳舞、表演、画画、弹琴。
我们说的艺术是你应该把人生,看作是一部艺术作品,你本人生存着就是一个艺术家。”
认识自我,修炼自己,保持阳光心态,打造出有德有才的自己。
如此,你的生命势必会绚烂得如同一树花开,在人世间的岁月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作者:叶大仙。来源:洞读(ID:dongdu2019)。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