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已连续五年跻身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溯保险业的十年发展,是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共同推进、主体机构扩容、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加强的过程
文 |《财经》记者 宋文娟
编辑 | 杨芮 袁满
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正在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新发展。近期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发布会,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透露,保险业总资产从2012年底的7.4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24.9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7月28日,银保监会举办主题为“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由黑龙江、厦门、广西、宁夏等地银保监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来的相关情况。
就保险行业而言,这十年间,保险深度从2.98%上升到3.93%,保险密度从1144元每人上升到3179元每人,大病保险制度从2012年建立以来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从2012年的0.9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4万亿元。
连续五年跻身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
最新发布的瑞再研究院sigma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再度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保费总额超过0.7万亿美元,占全球保费总额的10.1%。
近十年来中国保险业高速发展。2013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尚为世界第四,自2017年中国保费收入超过日本跻身世界第二以来,已连续五年占据全球第二保费市场份额,持续稳定地为全球保险市场贡献中国力量。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保险业保费规模超4.5万亿,十年复合增长率超11%;保险业总资产已经从2012年底的7.4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24.9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年均增速达11.4%。
除保费增长、保险总资产增长之外,上市保险公司、进入世界五百强的险企数量也在增多。2011年底新华保险实现A+H股上市,人保集团在这些年实现了H股和A股上市,此外中国再保险集团和众安保险也实现了在香港上市。这十年间,五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净利润、总资产也取得较高的增速。
中国人寿在2012年的总资产只有1.89万亿,但是2021年其总资产达到了4.89万亿;再如中国平安2012年的总资产只有2.84万亿,但是到了2021年其总资产却达到了10.14万亿,像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集团10年前的总资产均未突破1万亿,但是到了2021年这三家公司的总资产分别达到了1.94万亿、1.12万亿、1.37万亿。
保险公司
201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
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
2012年总资产(亿元)
2021年总资产(亿元)
中国人寿
110.6
509.21
18989
48910
中国平安
200
1016
28442
101420
中国太保
50.77
268.34
6815
19461
新华保险
29.33
149
4936
11277
中国人保
68.32
216
6886
13764
(来源:《财经》记者根据保险公司年报整理)

2021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有11家中国保险公司上榜。中国平安、中国人寿集团、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友邦保险、泰康保险、中国太平、新华人寿、中国再保险等险企入选。中国平安在11年间从最初的第462位前进至第16位,泰康保险则由2020年的424位直冲至2021年的343位,提升81位。
从区域市场来看,近十年,黑龙江省保险深度由2.5%跃升至6.7%,位列全国第一,保险密度从898.3元/人提升至3185.5元/人;湖南保险深度由2.2%上升至3.3%,保险密度由705元每人上升至2278元每人;宁夏保险业资产增长4.32倍,保险深度由2.69%上升至4.67%,保险密度由968.62元/人上升至2912.29元/人,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厦门保险深度由3.3%上升至3.5%,保险密度由2532元/人上升至4619元/人。
与此同时,随着保险业总资产和总保费的增长,保险赔付也大幅度提升。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保险业赔付支出从2012年的4716亿元到2021年的15609亿元,十年间增长了2.3倍。
新疆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巍在银保监会举行主题为“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5月末,新疆保险业资产总额1889.03亿元,保费收入408.82亿元,较2012年末分别增长289.44%、244.12%,保险的给付这块增长的幅度达到了309.27%。
主体机构扩容
从2012年开始,中国保险公司的注册数量总体处于递增态势,保险公司数量从2012年的164家增至2021年的235家。
肖远企表示,目前平均县域保险机构15.8家,金融资源向县域和乡村配置的比例不断提高。在大中小微各类银行保险机构的数量方面是比较适当的,布局比较合理,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目前中国的金融结构与中国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以及金融传统习惯和需求特点是基本适应的。
一位在保险业工作过三十余年的从业人员告诉《财经》记者,2012年前地方系保险公司较少,保险法人机构覆盖的省份也比较少。更早的时候由于保险公司数量比较少,一家保险公司设立、开业会引发较多关注。
2012年之后,地方系的保险公司迅速发展。地方政府以及地方知名企业也开始纷纷进入保险行业,一大批地方系的保险公司在这十年间诞生了。
以地方国资和知名企业为代表的机构纷纷开始发起设立保险公司,从2012年至2021年间成立的地方系保险公司已近40家,到现在除了内蒙古、青海还没有保险公司总部外,其他省份基本都有保险公司总部,以山东为例,总部在山东的保险公司有华海财险、中路保险、泰山保险、德华安顾人寿等多家保险法人机构。
谈到保险法人机构,7月28日,在银保监会举行的“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上,广西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任庆华披露,十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引金入桂”增加银行保险机构及网点1287家,在西部地区中最早同时拥有财产险、人身险法人机构。
除了法人机构之外,保险机构网点也在加速布局,例如在黑龙江地区,在7月28日的发布会上,黑龙江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柱表示,持续推动开展金融招商引资活动,吸引33家银行保险等机构进驻黑龙江,目前银行保险机构共有194家,较十年前增加51家。
谈及地方政府为何热衷于设立保险公司或者吸引保险总部入驻,某保险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保险机构入驻能带来保险资金;二是注册在地方,能给当地带来税收贡献;三是能解决一部分就业。
事实上,对保险机构法人或分公司的设立或进驻,当地政府也常会给予财政补助等政策支持。如2021年底《深圳市关于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吸引保险法人机构落户深圳,鼓励保险公司(集团)来深设立养老保险专业子公司、养老保险事业部。支持在深圳设立商业养老保险专业机构,旨在健全深圳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圳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利星称,深圳在全国率先发布独立代理人登记注册指引,率先出台构建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实施意见,率先推出新型城市定制型专属重疾险产品,率先落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十年间,深圳保险业资产规模保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保险业赔付支出年均增速15.6%,保障功能不断凸显。由此可见,辖区保险业发展为大湾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了23.23万亿元,其中投资债券达9万亿元,投资股票和基金达2.95万亿元。而2012年保险资金投资额为45096亿元,银行存款为23446亿元。
2012年,原保监会下发了13项保险投资方面政策,这些投资政策落地后,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不再限制在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等,还可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金融衍生品等各类金融投资产品。
从2014年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创业板投资和优先股投资,到2016年-2017年支持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深港通”试点,在规范要求的同时,监管对险资进一步松绑。
2017年1月,保监发〔2017〕9号文发布,强化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2018年4月,《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2019年,放开保险资金参与科创板投资。
2020年12月,国常会指出,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2021年保险资金可投资北交所上市股票,保险资金参与投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公募REITs)开闸。保险机构参与第一批公募REITs投资数据显示,共有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泰康人寿、平安人寿、大家投资控股、中再寿险、中再产险6家保险机构参与战略配售共33.4亿元,占第三方战略投资者认购总金额的35%,是最大的机构战略投资者。
同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领域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为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银保监会对14件规范性文件予以修改。删去《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4〕101号)第三条关于“单只基金募集规模不超过5亿元”等限制性规定。
保险资金大松绑之后,保险资金可直接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两新一重”建设、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发挥保险资金作为长期稳定资金的稀缺优势,进入国民经济关键环节、核心领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保险行业除了在资金端帮助实体经济发展外,在承保端也积极发挥作用服务民生与实体经济。
厦门是外来人口流入较多的城市,新市民群体规模较大。厦门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晓明称,厦门市将非户籍人口纳入巨灾保险参保体系,实现灾害应急小额赔案1日内到账;全国首创保险事故车辆拆检定损中心,实现一站式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安全生产责任风险保障年均增长115.9%,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并联合政府部门推出不限投保人户籍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惠厦保”,目前参保人数已达103万。鼓励开展实习责任保险、教育机构责任保险等保险业务,深化对新市民子女教育的支持。
在特色产业保险业也在发挥着一些作用,以广西为例,在7月28日的发布会上,广西银保监局局长任庆华称,“广西素有中国糖罐子之称,每年食糖产量约占全国60%左右。我们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深化合作,打造‘信贷+保险’的综合服务模式,银行机构在甘蔗种植、制糖以及废料循环再利用的全产业链中提供包括政策性专项贷款在内的充足信贷支持,保险机构推出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从甘蔗种植到销售,每一个环节我们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全覆盖,为广西糖产业撑起了保护伞,让小甘蔗挑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担子。截至目前,该产业累计代表余额超过460亿元,获得保险风险保障超10亿元。”
在服务对外贸易方面,任庆华透露,2022年6月末广西保险业累计为1566家外贸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用风险保障107.89亿元,同比增长12.8%。
对外开放大步迈进
保险业是在金融行业中首批对外开放的行业近十年来,保险业推出多项对外开放政策,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截至2022年5月末,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了67家外资保险机构和80家代表处。近十年来,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本十年间增长1.3倍,资产增长6倍。
2019年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成立;2020年友邦保险实现分改子,成为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2021年12月30日,汇丰保险亚洲收到监管批复,批准其收购国民信托所持50%汇丰人寿股权。股权变更完成后,汇丰人寿从合资公司变身为外资独资寿险公司,成为继中德安联人寿之后,第二家合资转为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表示,目前,银行业保险业外资股权比例限制已经全部取消。此外,近年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包括取消了总资产、经营年限、设立代表处年限等要求。2018年-2021年,银保监会新批设各类外资机构120多家。基本实现中外资业务范围一致,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可以经营交强险。截至目前,中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经营范围已经基本实现一致。
“拓宽金融领域中外合作,外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改善营商环境,支持在华外资机构高质量发展,针对外资机构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优化监管规则,推动现行监管规则与国际良好实践相互衔接。”叶燕斐说。

责编 | 刘思言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