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视频截屏  图源网络
小镇做题家、农村二舅以及周劼们
文/梅朵
编者按:本文来自读者投稿,我们很多好文章都是来自读者。欢迎大家投稿,投稿请加微信“duijiudangge63”,具体投稿信息参看此链接
这些日子,小镇做题家、二舅和周劼成了中国互联网中的热搜,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从来不缺热门话题,这几个群体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也会是其中一员。我撷取身边的一些小事,从侧面进一步丰富这这几个群体。
小镇做题家
师兄的女儿从德国留学回来了。用师兄的话说:“六年的德国生活和学习见证了一个懵懂少女的成长轨迹”,师兄的文字里满溢着深深的父爱。
作为小镇做题家中妥妥的赢者,师兄来自安徽乡下,凭着聪慧进入顶尖大学,并在顶尖科研院所完成博士学位,然后再留到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后来又负责学术期刊。院所内一个老领导看中师兄的英俊,将唯一女儿嫁给他。于是年纪轻轻的师兄得以在最核心的城市中最核心的地带拥有最昂贵的学区房。其独生女儿一路读着最好的小学(那真是全市最顶尖的小学,有再多钱没有权力孩子也是进不去的),然后顺理成章读了最顶尖的中学,再出国留学,师兄的独生女儿已经不用再经历师兄这种小镇做题家的心路历程,而是一出生就生在了罗马。
《活着》剧照  图源网络
作为师妹,有幸跟师兄在同一个科研院所获得博士,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在还算是顶尖的高校任教。然而,我却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女儿就读那顶尖的名小学以及最顶尖的中学。是的,同样是小镇做题家的我,没有得到领导的青睐,没有成为核心领导家族的一员,更没有能力获得那样的学区房,没有能力为女儿谋求更好的读书环境。
无奈之下,曾经的小镇做题家只好带着女儿游学美国。好在,如今女儿也高中毕业了,并顺利进入美国一所名校读大学,将来女儿会不会成材我不知道,但我至少知道,孩子不用再经历我所走过的所有的路,至少她在美国完成初中、高中教育,并顺利进入大学,形成了她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可以相对自由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与师兄的女儿相比,似乎又在了一条起跑线上,不知道这算不算殊途同归?
农村二舅
弟弟小我两岁。
弟弟三岁那年感染了肺炎,咳得上气不接下气、憋得脸色青紫。乡村医生连续给弟弟打了四天大剂量的链霉素(Streptomycin),弟弟活了下来,却丧失了大部分听力,同时在双臀留下了两个碗口大的伤疤。记不清当时三岁的弟弟经历了怎样的病痛折磨,只记得弟弟臀部那醒目的伤疤。由于听力受损,弟弟说话越来越少,渐渐地丧失了语言能力,几乎成了半聋半哑人。但弟弟并不傻,并且特别爱笑,还给我用高粱秆编过蛐蛐笼子。而且弟弟个子窜得快,十一二岁的时候就是俊朗少年了。可是学校里的小伙伴们并不友善,总是欺负他说话不利索,更嘲笑他臀部的疤痕,调皮的男孩子们甚至扒掉他的裤子来看他的伤疤。也因为听力受损,弟弟总也无法完成老师的任务,当我快小学毕业的时候,弟弟还在一年级……
后来弟弟干脆不上学了。那时候母亲还在世,她总是拉着弟弟的手说,只要弟弟能够健康长大就好。那时候笑眯眯的弟弟长着一张国字脸,大眼睛,挺直的鼻梁,个子几乎高我一个脑袋。弟弟爱所有的小狗、小猫、小兔子,家里养了很多动物们,都是弟弟在照顾,看着活蹦乱跳的小动物们,我跟母亲都很快乐,也以为弟弟可以这样长大。
《活着》剧照  图源网络
然而,母亲去世后,后母却容不下半聋半哑的弟弟。弟弟刚满十四岁就被后母送到了工厂做了一名学徒工。一年后,生病的弟弟执意要回到故乡找他的爸爸,也就是我父亲。也许是因为不识字,也许是别的原因,在中途转车的时候,弟弟上了开向另一个城市的长途汽车,从此流落在了另一个陌生的城市。
那是1990年的寒冷的冬天,那一年我已经在县城读高二。留在乡下裹着小脚的奶奶得到了一封陌生城市发给我父亲的电报,电报上称父亲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半聋半哑的弟弟病倒在那个城市的街头,十分可怜,电报给了具体街道,恳请父亲能够领回自己病倒在陌生街头、奄奄一息的儿子。
然而,当时父亲和后母根本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可怜的奶奶又找人捎信给县城读书的我。我再去辗转托付同学的父亲帮助我到那个遥远的、陌生的城市寻找弟弟,然而除了找到派出所的一张验尸单外一无所获。验尸单上标注 “患儿听力语言都有障碍,双臀各有一处碗口大的伤疤”印证那就是我可怜的半聋半哑的弟弟。从此这个农村二舅从尘世中湮灭……
周劼们
凭借着还算灵光的头脑,在当时的农村,我竟然有幸进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并顺理成章地进入了重点班。这个班甚至被称为“大学预科班”,毫无例外地,班上有不少周劼们,毕竟,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如果能通过家长的能力让孩子进入这个班或者前途会更好点,也因此这个班的规模达到了难以置信的七十多人。
作为这个理科班中仅有的几名女生,我几乎认不全班上的男生们。然而,其中一个例外。据说他是公安局长的公子,膀大腰圆,为人仗义,尽管成绩很糟糕却也有不少朋友。
高二秋季刚开学,学校就公开表彰上一学年的优秀学生。作为理科第一名,那一天我获得了40元的奖学金。那是1990年的秋天,40元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然而,还没有到晚上,这四张还没有被我捂热的大团结就不翼而飞了。
《活着》剧照  图源网络
晚自习的时候,在班主任的允许下,我站在讲台上声泪俱下,这笔钱我本打算给我那个半聋半哑的弟弟买一双回力运动鞋的,那是弟弟一直心心念念的东西。这时候,那个公安局长的公子站起来,他一边谴责窃贼,一边号召给我捐款,并率先将一张大团结塞到我手上……在他的带领下,不到两天功夫,大家给我凑了一百多元,也正是这些捐款才让我得以在那个冬天跟同学的父亲一起到了弟弟曾经流落街头的城市,找到了那个派出所的验尸单……
第二年快夏天的时候,班主任又给我找了一个工作,给一个姑娘辅导功课。姑娘大我两岁,住在政府大院中。那是我第一次踏进政府大院。姑娘的母亲温婉明丽,在我跟姑娘一起学习的时候,总是会端来冰镇西瓜、冰淇淋等(那也是我第一次吃到冰淇淋)。这个温婉、美丽的女子总让我感到母爱,于是当她提出让我帮她的女儿考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试时候,我欣然应许。
于是那个夏天,高二的我走进了平生最庄严的考场,也享受着最好的待遇,住着最好的宾馆,吃着那时候我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饭菜,坐着专车去考试,考完试再乘坐专车离开……那个美丽的妈妈给我买了两套衣服,两双鞋子,一套护肤品,还有两套内衣……那之后,这个家庭还给了我一笔相对丰厚的报酬,听班主任说,我当时的考试成绩很不错,给了那个姑娘一个更好的未来……当那丰厚的报酬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又一次看到一沓一沓的大团结,而我更是识趣地忘记这家的姓名、职位……
多年以后,流浪在美国西部农村的我又一次得到了这两个周劼们的信息。那个高中男同学已经超越他的父亲,做了省会城市一个区的公安局长。而那个跟我一起学习的女同学,那个让我第一次走进政府大院的姑娘也成了省级干部,她的唯一的儿子留学美国……
后记
农村二舅从红尘消失了,我很感恩,因为苦难就是苦难,不值得讴歌。我一直认为弟弟的早逝是一种幸运,也正是他的过早离开,留在我记忆中的始终是他的浓眉大眼、高挺的鼻梁以及明媚的笑,是那个英俊的少年郎;周劼们继续着他们的人生,相比较于我们这些小镇做题家们,他们一出生就在罗马,无论是从县城到省城,还是从国内到国外,不管是周劼们自己还是他们的儿女,要实现阶级跨越,比起小镇做题家们而言要容易得多。只有农村二舅们,如果不能有幸在少年时候早夭,只能无尽地挣扎着、煎熬着……
农村二舅们在泪水中妥协并尽量开出带泪的花儿,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周劼们按部就班地繁衍生息,轻松地走着他们自以为的属于他们的路;小镇做题家们辛酸地拼搏着,怀揣着梦想,踏着玻璃渣旋舞,有的被另一群周劼们收割,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有的则如同小美人鱼一般,为着心底的梦走向光明和幻灭……
作者简介
梅朵;曾为某高校教授,某科研院所博士,现旅居美国。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开出带泪的花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