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公司招聘财务负责人,叫我去帮忙做回面试官。当我和朋友公司的HR交流之后,我看到了已经通过初试的候选人简历。
如果让我通过阅读来总结她的亮点的话,可以有以下几点:
1、三十而立已过,已婚已育,企业担心的问题一解除了;
2、以前的工作经历,做过目前招聘岗位的内容,有经历有总结能力;
3、交流能力不错,让人感觉很舒服,也算情商层面的能力吧;
4、持续的学习能力,初试时自我介绍在外面连续三年参加了财务培训,学了很多内容。
我把候选人的简历看完了,包括初试时HR做的标注。也许朋友就等我面试后来确定是否签掉该候选人。

看到之前的招聘环节很顺利,我也希望能够帮他招到财务负责人。但我总觉得哪里过于顺利了,以至于有种预感会在我复试的时候发现到什么不一样的问题。
的确,复试后,是我亲手否掉了这位候选人。而今天,我想通过我的复试过程来说明下为什么我最后否决了她?
我对年龄和性别,没有任何歧视,这个并非是我否掉她的理由。即使这两点我不认可,我也会尊重朋友的选择,所以这两点可以带过,因为对我的决策没有影响。

财务人员这个群体,交流能力不错的,有,但不多。按照我朋友对我的标准定义来说,原话是“你能看上的人,不多”...所以,这个定义经常让我们之间的对话直接走向聊死的节奏。

和候选人交流的时候,也许在复试环节,感觉她更加放松了。当然,我把对方能够放松的主要原因归纳为除了进入复试外,还有就是复试的面试官是我,我本来擅长营造氛围和制造话题。
熟悉我的人,有说我并不像财务出身,而这个定义也许造就了我说话很轻松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又能在面试环节营造出轻松的氛围。
而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个营造的目的是为了让候选人放松,而放松的结果可能会让我这个面试官发现更多我需要发现的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

一切都在向这个方向推进,既然是财务负责人,又赶上后疫情时代中小民企遇到的经营思考问题。于是很自然就谈到了资金管理这个话题。

我的问题是:如果你来了公司,作为财务负责人你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好资金,守住风险底线?
候选人很从容,在我问完之后,开始了她的回答,好像问题早已准备好了一样。

“我觉得中小民企应该了解资金就是血液,对企业是最重要的资源。资金保障线一定要做好计划和实施的跟踪,千万不能断流。一个好的企业要保证起码有18个月的资金保障量。”
我听后,感觉在背理论版的PPT一样,于是问了一下,能给我讲讲为什么是18个月吗?

“我这几年持续在外面参加财务培训,其中包括资金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课程,通过多年学习,18个月资金保有量对企业是最安全的。”
我仍旧不满意这个回答,继续问了一下,“你研究过中小企业实际的案例吗?他们的资金保有量在什么水平?”

“这个没有研究过,不过我上课的老师是财务培训圈的名师,我和他学的这个观点。”
“好吧,我知道了。谢谢回答!”我这么答复的。
同时,我也在候选人简历上在18个月的答复上注上了一个圈!
也就是这个问题,让我觉得有点害怕。也是这个问题,让我否决了这个候选人。

当我和朋友反馈我的复试结果和理由的时候,我陈述了我的观点,让朋友来决断。

持续的学习能力固然很可贵,而且通过交流,的确发现她学了不少内容,这点我很赞赏,尤其在当下浮躁的环境下。
但“18个月保有量”这个答复,让我感到意外。因为可实现性太低了,而她坚持这个答案的观点不是去调研了,而是建立在培训老师的口述上,那说明了什么?

当下的后疫情时代,多少企业因为资金断流而倒闭,她提出过于保守的18个月观点,只是基于培训老师的观点。而身边又有多少中小企业能够实现却未去调研。同时,如果一家企业能够有18个月的资金保有量,是否存在过于保守之嫌?
死读书、读死书的孩子,我是不敢要的,也不建议朋友采用。而且,她的年龄已经定型了,不容易改造了。我面试中特意围绕资金这个问题问了两次,都这么确定地回答我,让我怎么看?

不读书的我不推荐。而读书是为了应用,为了转化,而如果不求甚解,甚至一套理论走遍天下的形而上学做法,那么以后在工作的场景里呢?这个就是我否掉她的理由。
我们下篇见!
全国管理会计CMA各省财务交流群
财会招聘&名企实习实时放送
专属“闹钟提醒”,接收一手行业信息  
CMAer找组织,职场生涯不孤单
财会实操直播+24h答疑,提高竞争力
共同学习管理会计体系,完成财务转型
👇赶紧扫码进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于部分文章无法鉴别有真实法定的原创者,如对版权有异议,请联系后台议定删除。
▨ 本文来源: 老吴闲谈 作者:吴宁
为什么强烈推荐先考取CMA?
点击
阅读原文
免费申请CMA试听课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