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只有头有尾地追完了一套综艺:《声生不息》。结束之后再回想,印象最深的依然是杨千嬅、周笔畅和单依纯合唱的《高山低谷》。三人声线错落有致,浓情淡意间转换也美,仔细听着竟然鼻头发酸。
这首歌长久地在我脑中,何处转折,何处停顿,早就一清二楚。它最动人之处在于足够残酷写实,没有那种扯着大旗呼喊天道酬勤的意味,而是赤裸裸地将身陷绝境的无助摊在眼前。
“你快乐过生活,我拼命去生存,几多人位于山之巅俯瞰我的疲倦……你界定了生活,我侮辱了生存,只适宜滞于山之谷整理我的凌乱。”
这样的人生窘境,放在任何时段里都可以成立——尤其是今年上半年。
平日里嘻嘻哈哈对酒当饮的朋友们,在生活被按下暂停键后,一些人由于食品物质缺乏,不得不捉襟见肘度日,努力把胡萝卜吃出花样,渐渐在群聊里失去了声响;而另一些人,则开始更为深层的焦灼,虽然当下吃喝不愁,但事业上却因为这样那样的缘由而一蹶不振。
昔日快乐生活,如今拼命生存。原作者林奕匡发行了这首歌,却几乎快要活不下去。突然有一天,素昧平生的天后郑秀文找来,说想在演唱会上唱。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版本,她还拿着歌词纸,没有修音,气息不太稳,喘息声明显,也因为如此而愈发真实深刻,台下的林奕匡从此走出山谷,为世人所知。
痛苦岁月是人生的勋章吗?我不觉得,痛苦本身毫无美感。
当我们突然置身痛苦之中,所能做的并不是美化它,而是沉静下来思索如何活着:如果无力扭转世界,那么至少保持对生命的尊重。即使此刻身在低谷,也勿忘整理自己的凌乱。
坦白说,整个上半年,我时常陷入一种巨大的失望:失望每天发生的一切、失望无能为力的我自己。但失望之外,对这人世间却也仍有巨大的留恋:花花草草,猫猫狗狗,晨昏变幻。于是,我要自救——我决定坚持做各种各样的小事,让生活继续成为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
你一定要相信:很多能给你带来巨大生机和希望的事情,真的与钱无关。生活又残酷又公平,它对我们各有各的发难,也有一视同仁的温柔。
这段时间,对我情绪帮助最大的,全是一些惠而不费的小情趣、小爱好、小消遣,如果真要扯上钱,恐怕每一桩事体,花费都不会超过100元。

从人生顶峰骤然跌落深渊之际,我的精神偶像,《傲骨之战》女主角戴安给自己倒了一杯威士忌。
六十岁这一年,她决定放下大半辈子都在拼命的事业,去普罗旺斯安度晚年。作为律师界的翘楚人物,她的人生规划向来清晰有序,但一生奋斗还是被好友的庞氏骗局搅得稀碎。会计师坐在对面,告知她全副身家已付诸东流。
短短几秒,她的眼神从疑惑、震惊到愤怒,再至失望,甚至涌上了以往从来没有过的恐惧。
她手边放着的一杯酒,自始至终,没有在会计师面前愤怒地投掷出去,或者咬牙切齿一饮而尽——出于一贯的教养,更是无数次大风大浪的历练,她端起杯子,想了想,转身离开。
打击总是接二连三,不仅积蓄没了,前律所还拒绝她继续工作的请求,曾经表示大门永远敞开的老朋友们也立即翻脸视之为“毒药”,连住着的公寓都可能分分钟被收走卖掉。
对于一个完全靠自己走完大半人生巅峰路的女人来说,“老无所依”这四个字足以彻底将她摧毁。年轻时千金散去,还有青春精力可以鏖战,而此时此刻的覆灭,则将她从起跑线上又往场外推了几十米远,压根连参赛资格都不肯给。
戴安回到家中,面对丈夫,给彼此斟上酒,终于忍不住掩面痛哭,将心底委屈一股脑倾诉。但即便如此,骨子里的高贵仍占了上风。她并没有顺其自然靠在丈夫怀里索求安慰,而是再一次放下酒杯,仿佛连带着也推开了任何沉沦脆弱的可能,劝说丈夫与她离婚(免得共同承担债务)。
一个女人真正的力量体现,不完全在于她获得了什么,而是她拒绝过什么。
她没有选择接受爱人的呵护,没有将人生失利的怨恨转移到欺骗者身上,甚至连滥用酒精暂忘烦恼都不肯,因为她知道这些都是杯水车薪的安慰——战斗才刚刚开始,她需要像丛林里觅食的猎豹那样聚精会神地寻找新机会,唯有生存下去才是首要任务。
当戴安置身人生谷底来回踱步时,她手中的酒杯一直握着,偶尔喝一口帮助平静,难以缓解情绪时则干脆放下。成功者都是高级酒徒,懂得掌握最佳饮酒时机,不轻易被情绪控制,不过度沉溺其中。虽然难免被命运变化所影响,但总能果断放下眼前困扰与诱惑,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攀登。
过去这半年,我的手边也常常有酒,有时是威士忌,有时是葡萄酒。缓缓倒在杯子里,不着急喝,直到风味逐渐显现。
人在经历过一些之后,不再轻易索醉,不再向往那过山车般的亢奋,而是更在意品味细节。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含有酒精的冥想”。脑子处于放空状态,全神贯注于酒本身的变化,每隔一阵就轻抿一口,体会在甘、酸、涩和芳香之间的微妙平衡。
如同拉弗格威士忌酒厂的小册子所言,“所有工序结束之后,剩下的惟有等待。”
一整天,喝一小杯就够了。对身心有帮助的是那冥想过程,而不是瞬间快感。
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甜美的生活。正如酒的变化,在微酸里伴随着清爽怡人,而涩味的余甜总是更丰富一点。所有的结果都需要经历磨合过程,没有人能一僦而就抵达终点。就像我们努力做过了自救,静候那不适过去,最终尝到个中真味。
饮酒如此,感情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春末夏初的时候,又经历了一长段居家日子,却忽然想起小时候的暑假。风扇吱吱呀呀转来转去,挖半个西瓜,摊开砖头厚的黄易小说逐字追着看下去,简直是世间数一数二的享受。
那是我得以认知世界的秘密通道,通往一个完整的绮丽梦境,引人入胜。就像毛姆所言,善于阅读的人,会为自己搭建一个避难所。
20岁失恋时,翻开了《霍乱时期的爱情》,看到爱的各种形态,了解人性错综复杂,与其挣扎于求而不得,还是放开双手,先顾全自己;30岁时有亲友离开,又翻开了《庄子》,“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生与死、离别和重逢,全都是善事,是人生的必然性,不用过分加上悲剧般的焦虑,内心创伤于是跟着逐渐平复。
宅于狭小空间的特殊时刻,无论精神还是肉身,都有种被困住的感觉。这种时候不要躺在床上无穷无尽地刷短视频和微博小红书,你不需要任何密集的信息轰炸和似是而非的鸡汤道理,它们会腐蚀内心自洽的堤坝,看似轻松,实则是松散和漂浮的,只会徒增心烦气躁。
如果能像小时候放假那样享受阅读该多么过瘾?不必阅读多么高深莫测的书,只要能充分享受,甚至能为它废寝忘食,日夜颠倒。好的阅读就像是一次“神游”,肉身置于方寸,思想却可以跟着文字飞得又高又远。它可以让人保持清明头脑与心灵,对抗生活中的压抑与虚无。
如果你对现实很失望,想找个地方躲起来,那就往书里躲吧。每一本小说里都有一个比现实更有趣的世界,每一本调查文学里都有一个关于现实的答案,每一本科普书籍里都有一套扩展人生维度的知识,每一本生活散文里都有一个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读书吧,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财富。
在经历高山低谷的日子里,我从心理学文章里学会了一个词,叫间歇性冷漠。
当我们过度接收、共情他人的负能量,再加上自己内心原本堆积的压力,很可能就会出现非常矛盾的心理状态——虽然自己已经麻木又心累,但还是一边暗自抱怨,一边过度关心,把自己绷得像拉开的橡皮筋。
我们每天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太多负面新闻,每天循环地跟身边人讨论,再叠加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处,就会导致我们思虑过度,没来由的低落、想哭、无精打采。
这时内心会启动一种防御机制,提醒我们把关心焦点从别处抽离,转而放在自己身上。在暂时无法处理一些情绪、想法、感受时,尝试后退一步,和它们保持距离而非与之纠缠,这样可以帮助自己获得平静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间歇性冷漠。偶尔对需要共情的人事物冷淡,让自己的情绪歇一歇。
容易被纷繁信息影响的人,需要给自己的手机或电脑定时,以此督促自己每天使用社交平台、持续接收负面信息不超过10分钟,看两眼,立即放下。
当朋友或亲人在群里抱怨、谩骂、疯狂转发那种真假难辨的陌生人聊天记录时,不必时时刻刻给予回应。你的暂时离线和沉默,不代表不尊重,而是要先维持自己的边界。真正平等的友谊足以容纳一些变化,也可以承载“需要休息”的需求。
从办公室转移到家庭办公的人,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办公区域和时间规划。办公时段远离沙发、床和一切能平躺的地方,保持工作状态的正式感,把休息、吃饭的时间分离出来,到点了该干嘛干嘛。
维持住你雄心勃勃给自己立的flag,比如每天运动半小时,完成阅读和观影清单、种植植物、为自己下厨……这些形形色色的小事都是强效安慰剂,沉浸其中,可以有效转移焦虑。
孟子有个讲法叫“良贵”,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内在固有的高贵。越是生活中出现不可越过的困顿,对人产生消耗磨损,我们越要认得自己的高贵,维持内心秩序,给自己强有力的肯定。
只有找到了生活锚点,学会明鉴、有能力判断,才能在面对世界根本性的改变时,准备好足够的精神强度与它匹配,承担起对自己和身边人的责任。
像那歌里唱的,虽然终点挂在天边,脚下路程难以缩短,但还是渴望被成全。
毕竟“努力做人谁怕气喘?”
插图来自艺术家Chloe Smart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