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品牌官(ID:aaaacopys)独家编辑
素材来源网络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来聊聊

全网刷屏的B站短片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这是B站UP主衣戈猜想讲述的

他在山村的二舅的半生


全片时长 11 分钟
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设计

只有语速平缓的叙事描述

却收获了
1100万+
的播放量

相关话题阅读量更是高达
5.4 亿+



看完短片的网友

有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有人收获了勇气与力量


有人说

这是视频版的《活着》

也有人从中读出了

余华、阿城、史铁生

为什么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会让全网产生如此深刻的共鸣?


就让我们从这满屏致敬开始

走进这个故事

也走近这场现象级传播背后的
原因


(一)

 一个有感染力的人物故事 

受尽苦难,却活得顽强而坚韧;自立于世,还以善良温暖他人,毫无疑问,整支短片最具感染力的部分,是二舅这个值得敬佩的人。

小时候考全校第一的二舅,因为发烧打针“成了残疾”,后来自学木匠手艺,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领养的“宁宁”;


他一生未婚,却为两个妹妹不让人看轻,做了当时称得上豪华的嫁妆;他不是“完人”,却活成了村里什么都会、什么都帮的“能人”。


拿的是小人物的剧本,二舅却活出了大人物的灵魂。


除此之外,短片的感染力还来自于故事的真实感。

在接受采访时视频作者曾说过,二舅的故事“每一个字都是真实”。

出生山村,因意外被迫放弃学业;后来自学木工,去过生产队;经历了改革开放,当过“北漂”,最后回到家乡扎根。


这样平凡的生命轨迹,是上一辈人
大多数人
的一生,结合真实农村生活场景,总让我们想起身边认识的人。




而这样真实的代入感,则进一步拉近了我们与二舅的距离,更强烈地感受到二舅身上的精神力量。


(二)

 一种无限反转的叙事节奏 

而除了二舅这个“故事里的人”,
衣戈猜想作为“
讲故事的人”,也是我们真切感受二舅人生的优秀领路人。


虽然他
在片中说,
“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普通到不快进一万倍都没法看。”

但他的旁白叙述,却通过大小视角的切换、抑扬顿挫的反转,缔造出了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以“天才少年”起头,转眼“成了残疾”;


说遭遇意外的二舅放弃上学、拒绝下床、坐井观天,看了三天木匠干活,又重新变回了那个一看就会的“少年天才”。




将姥姥的小屋与美国建国做时间上的对比,把不顾老师再三劝说的二舅和卧龙先生做人物上的联系;


上一句道二舅失业、道残疾证无法办理,道尽命运的不公平,下一句转向时代视角、讲时代背景,讲二舅说“公平”;




正是这样灵活的叙述切换,让平凡与伟大在对立中走向统一,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二舅的“平凡但高贵”。




(三)

 一篇金句频出的优秀文案 

当然,短片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它金句频出的文案。


分享两段我摘录的:


01
中国人老说
“生老病死”,生死之间何苦还要再隔上个“老病”呢?


这可不是上天的不仁,而是怜悯。不然我们每个人都在七八十岁,却还康健力壮之年去世,那对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的留恋呢?那不是更加的痛苦吗?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病”是“生死”之间的必要演习。


02


世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用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是从不回头看的人,遗憾谁没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
遗憾在电影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四)

 一种迎合时代的情绪洞察 

这是二舅的故事,然而看完视频最动容的,却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


说到底,是因为这支视频,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情绪红心。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总是感慨“人生太难,不如摆烂”,或是自怨自艾,总想用放弃掩饰
失败。


在一个孤立的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我们终将走向令人绝望的混乱,这是熵增定律告诉我们的道理。
而二舅的短片,却让无数孤立的个体看到:


当我们觉得累的时候,有人比我们活得更累却依然顽强而乐观地活着,对比之下,四肢健全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度过一个比他们更为饱满的人生呢?




因而与其说这支短片是“治愈精神内耗”的药,官官
觉得它更像是一只手——
拉着我们从“精神内耗”中挣脱,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拥抱只此一次的人生。
 今日话题 

大家聊聊观后感吧


 今日推荐 
更多行业讯息

每晚10点,来品牌官看看
👇
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格式。
未经授权,私自转载,一律视为抄袭。
阅读原文,上广告狂人看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