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onCall Team

来源|ConCall线上(ID:Sophialiao-888)
若对比这一年网民戏称“内娱无聊”,那么沉寂更久的时尚媒体圈,最近则出了一则值得持续关注的行业大瓜:
7月18日晚间,时尚杂志论咖位“五大二小”中的“二小”之一《时装L'OFFICIEL》新媒体(官方微博微信),在同一时间发布了最新人事声明:
时装L'OFFICIEL官方微博
时装L'OFFICIEL官方微信
第一次,我们在一个黄金强档时间段,从粉丝千万级官微的页面,读到了一个时尚杂志集团的“派系斗争成果”:
一、内部两派分道扬镳,保利子公司中国中丝集团全面接手《时装L'OFFICIEL》及《时装男士》两本刊的业务;
二、杂志出版人与执行出版人“被通知”不再担任原职务。
这则声明的发布,打响了中国时尚传媒史的官微“明撕”第一枪。
以往时尚杂志的集团内部股东博弈、人事变动等“斗争”,多以坊间散碎的八卦传闻为主,待正主们撕到“阶段性”关键节点,再佐以"to B"调性的新闻通稿发布在“圈内自己人”为主的行业媒体上,哪怕私下撕到非常难看,也绝不会在自家新媒体平台昭告天下。而《时装》这几行简单直接到甚至稍显粗暴的公文,以罕见的“to C”方式将斗争呈现给所有人,包括不限于时装新媒体后台占比庞大的明星粉丝群体(以95、00后为主)、合作的各大品牌方、供应商以及路人读者。
自2021年年中,时装杂志社内部的权力博弈就暗流涌动,并默默在豆瓣、微博平台上发酵开来。首先有所察觉的是粉丝群体,因为彼时杂志在线上如常官宣封面明星,但同期粉丝们却发现——线下已经买不到《时装L'OFFICIEL》的实体杂志了。
一时间小范围谣言四起,最盛的传闻是“《时装L'OFFICIEL》要倒闭了”,其实从那时起保利与时装的内部斗争便愈演愈烈,显现的矛盾之一就是因为刊号所属权的不确定,导致杂志有几个月无法下印厂。
一路“斗”到今,《时装》杂志社的股东权益争夺实则还没有最后定论。基于我国传媒行业的规定,外国杂志进驻国内,势必要挂靠在一家国企单位之下,成为其子公司。但我们很少看到与时尚业务相去甚远的国企直接管理杂志本身。因此很多人读完这则声明将其归为“有生之年”系列,这样的文风+这样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荒诞之中夹杂着一丝啼笑皆非的奇异感,还伴随一股熟悉且强势的“国企气质”直冲上脑。
对于这个风格稍显“奇特”的行业变动,ConCall梳理了从去年至今《时装》新媒体端出现的“奇异现象”,并找到几位与此相关的圈内人并深度“浅聊”,顺势延展出一个议题:作为一家国企,保利是否做好准备来接管时尚杂志?
声明
最近半年,时装的编辑偶尔会在行业群里刷到了自己公司的“瓜”,比如早在6月22日时装官方微信就发布了一则《声明》,随即被转发到各媒体群里。
6月22日发布的《声明》,两条日常时尚推文之间,这则声明稍显尴尬且突兀的夹杂其中
6月声明当时只在官方微信上线,并没有发布在时装官方微博上。
第一次“声明”全文
除了没点明出版人和执行出版人的“出局”,其他内容与7月这条《声明》大致相同。或许是没有把矛头对准“具体的人”,6月声明在发出后没有掀起过大的话题度,只在行业群里小范围传播讨论,给多数看客心中“又来了”的印象值+1。
保利
从文章的标题、文风和视觉等维度来区分,“又来了”是个逐渐增量的过程。
通扒时装近两年的新媒体内容,能看到2021年9月10日一篇名为《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成立》的次条推文,首次出现了“保利”相关内容。
从之前保利·中丝集团协办的2021武汉时装周与论坛,到近期的保利拍卖春拍等等,自此,时装新媒体开始陆续发布保利的各项业务板块资讯。
时装微博为保利拍卖进行直播
截至目前,相信时装的粉丝和读者已经逐渐适应了这个时尚媒体偶尔发布与时尚无关的内容。当然,编辑们应该也逐步适应了“掉粉”这件事。
招聘
"有生之年"系列再加一分。
第一让人感到“不寻常”的,是在时装新媒体上出现另外一本高端时尚杂志《罗博报告》的“招聘启事”,是的,它们同属保利子公司了;

第二个“不寻常”的点,是这份招聘的职位未免过全,涵盖从总编辑、主编到美编,可见或许原杂志员工们被“一锅端”。
第三个“不寻常”,是任职资格的“严”和“正”,政治水平被具体而明确的强调了。
第四个“不寻常”,是“岗位职责”的描写。过往大众眼中的“时尚女魔头”等主编级岗位的工作内容,被拆分到就像任何一位普通编辑的日常,全然没有提及国际视野、商业项目操盘、顶级明星资源、品牌资源等硬需求。
第五个“不寻常”,是以上所有职位的面试都需要下载登记表,这是非常公开、透明的操作规范,说不出哪里不对,但是很难想象从中会选出一位时尚主编——这多少打破了时尚行业的某些“原始骄傲”。
就像《Vogue China》新主编Margaret Zhang去年的突然上任,我们似乎早已认同时尚杂志的主编就应“神兵天降”,这应当是个“人物”,ta能引起大众的讨论、猜测、好奇和艳羡,甚至不屑,哪种情绪都对头,就是不能稀松平常。
但保利不这么想。
“某些闯入感”
ConCall试图采访几位《时装》编辑,聊聊这近一年被保利“收至麾下”的工作感触,但无一例外他们并不愿意展开讲讲,大家的想法都趋于“不知全貌、不予置评”,虽然身处“漩涡”中心,但执行层的员工显然并不清楚高层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动。
据ConCall采访,一些小改变是有的:
比如,时装员工会接到集团的各种通知,被要求参加包括不限于各类线上培训;集团人力行政会在工作群温馨提示关于“演出经纪人资格考”等技能类资讯。
比如,大多数员工都搞不清楚所属上级单位的脉络结构,某天时装的编辑们突然发现自己与《罗博报告》成了兄弟单位,朋友圈突然就看到了兄弟刊宣传保利春拍“审美奇怪”的海报;
能想象这是《罗博报告》的海报吗?
比如国企既视感的细节:为统一对外重大活动的着装,集团发放了司徽佩章,编辑人手一个。
与此同时,保利与时装杂志社的股东博弈战仍在拉锯中,正如ConCall所了解到的,除去以上新媒体“强势插入”的保利相关内容,保利并未对执行层级的编辑们的业务本身进行过多干涉。

“福利”
保利的国企风范落实到杂志社,就意味着编辑们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偏传统的实体福利领取,隔三差五因为季节性防暑降温、集团助农等举措,也会给编辑们发放物质福利。

无论是以前赫斯特中国的甩卖直到最后的不卖,还是如今保利文化强势介入时尚媒体,买家们观望时尚媒体之时总觉得它光鲜亮丽,然而实际经营起来却甘苦自知。这到底是门好生意?还是一个好工具?拥有者必须要想好它的作用。有些机构买来是为挣钱,有些买来是为了协同资源,因而挣不挣钱并不重要。但无论哪种心态,都需要“把这个媒体做好”才能够实现设定的目标。对此,我们采访了前康泰纳仕的集团出版人Paco,听听他给出了哪些建议:
1)找到真正懂这个行业的人来经营,充分给到团队发挥的空间。不要门外汉来管理,更不要一开始就把保利的资源强行灌入,最后只能让这个媒体变得定位模糊。但坦白来说,现在时尚媒体优秀的人也不多了,所以如果真正要找到优秀的团队,需要有一个在行业内有声望的人充当顾问帮忙招兵买马,而不是发一条公告让人自己找上门,这样在时尚圈是行不通的。
2)时尚媒体就是高举高打,康泰纳仕之所以一到中国便马上“吃得开”,其实走的就是这个路线。客户的信心是怎么建立起来的?除了内容,更多则是觉得你牛、觉得你厉害,保利有这个资本。当然高举高打不只是资金,更多的是优秀团队在线下活动、内容、客户沟通等各个方面的领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3)时装在五大刊面前,其实竞争力是弱的,如果仍旧按照如今这种做法也是行不通的。保利的资源和自身的DNA如何与时尚媒体完美地匹配在一起、进而发生化学反应尤其重要,因为这也是区分你和五大刊的重要辨识度,只有做到完美融合,才能在细分市场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展开了。从建立团队到起势、到做好内容、再到赢得读者和客户,这一系列是一个特别复杂又极具有挑战的过程。我们很开心有一个新玩家进入到时尚领域,让大家看到时尚媒体还是值得投资的,接下来我们也期待时装的改头换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