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荐 语
向上滑动阅览
《读书笔记》记录了一位大学教师的阅读足迹,从中看到的不只是她对读书的热忱,更是她的读书方法。从相当广域的书籍中饱满地吸收,客观而锐利地审视,并把书中的知识和观点融入自己的知识架构,以平实语言输出。这本笔记,不只是记录,也是再创作,是作为读者的老师加工给老师的读者的大餐。
—— 经济统计学者  李静萍
  《读书笔记》各篇不是人文学界从业者的挑剔书评,而是一位勤奋的通识读者在人文社科多个领域跨界阅读的忠实记录;不是长篇大论的典范学术写作,但这种来自普通读者的声音却带有变动不居的魅力,或许更能令我们重新思考每一本书所传达的信息,品味每一位作者的思想火花。
—— 历史学人 张一弛
  著名作家梁晓声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我认为,《读书笔记》的作者已经超越了她作为统计学家的专业追求,而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通过广泛阅读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追求,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 公司从业的历史爱好者  张剑平
·代序·
向上滑动阅览
2011年 3月 5日,在儿子的撺掇下,我在豆瓣注册,到今天(2021年 3月 5日)刚好十年。注册时这样写道并一直放在“数数”名下:我,大学教师,一直以来与网络的关系仅限于发邮件和新浪主页新闻。直到今天,被儿子招募在豆瓣旗下!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乐趣!
真是时光如流水!十年,就这么过去了。
我原本想说“就这么悄悄地过去了”,敲上去又把“悄悄地”三个字去掉了——因为,还真不能说是悄悄地没有动静。且看我下面的总结。
1.标注了 443本书。这意味着,十年里读了 443本书,每年平均超过 40本。第一本书是《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同时标注的还有《译事余墨》《译边草》《民主的细节》《大国经济之路》,想来当初是因为新鲜,顺手将此前好几本自己比较喜爱的书一次性标注了。所以,真正第一本读完再标注(2011年 3月 22日)的书应该是《沉浮与枯荣》。十年后,最近标注的书是《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2021年 2月 25日)——说实话这不是我读得最认真的书。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人文相关
活得长才经历多,经历多才可能成大家 / 003
外行看热闹 / 005
隔行如隔山但方法上仍然有隧道可通 / 007
力荐的理由是符合我选书的三个标准 / 009
很遗憾,缺了学术反思 / 011
我们距离欧洲似乎并不遥远 / 013
穿透外行变内行的艰难 / 015
古代知识分子悲哀一例 / 017
从《陈旧人物》想到《安持人物琐忆》 / 019
图书馆的模样 / 022
15 册《罗马人的故事》,谁能从头读到尾 / 029
北大早期生态 / 036
有感于沈从文人生后半段的文字发表 / 040
人民大学校址是怎么选定的 / 042
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 / 045
听辛德勇讲海昏侯的故事 / 049
一直在现场/ 但坚持做局外人 / 055
很耐看的一本“小书” / 059
古文今解 / 062
百年琴声/ 百年人生 / 065
考古我是外行只能发感慨 / 068
堪称“传奇” / 071
在膜拜之外寻找真实 / 074
先生胡适之/ 朋友胡适之/ 知行者胡适之 / 077
如此解读希特勒 / 081
最早被强力打开的那几扇门——通商口岸 / 084
当史学家面对演义 / 087
出版界往事 / 090
想象出来的还是被意识到的 / 094
横坐标与纵坐标 / 097
历史地理两个维度看中国 / 102
一个人与一部传世大书 / 107
法医人类学家是一个奇特的行当 / 110
后起之秀北京城 / 113
上海曾经是一片“歹土” / 116
写书出书一定要有“序言”啊 / 119
幸运一生 / 123
《四库全书总目》是一部目录但又不止于目录 / 127
甲骨文+ 想象+ 掉书袋 / 132
利用档案和编制档案的故事 / 134
好书但题目好像有点大了 / 137
当年大学生态一瞥 / 141
五谷的今昔 / 144
文学艺术相关
文学是有魔力的 / 149
折子戏= 短篇小说 / 151
作家的旅行:为什么,关注什么,干什么 / 152
人性,被利用的人性 / 154
一个读书计划的产生与破灭 / 156
终于读了这本书 / 160
我翻了一遍《北回归线》 / 162
短评后的意犹未尽 / 166
从跳跃式阅读到“节选本” / 169
人性的光芒 / 172
我看了三本李娟的书 / 175
写作即人生 / 179
“文革”文学作品的解构 / 183
不止在谈电影剪辑 / 186
把杂文塞进小说壳里 / 191
不是小说胜似小说 / 196
林纾的翻译与钱钟书的书袋 / 198
人生苦难与救赎 / 202
作家的“模样” / 204
画作欣赏·扫盲感言 / 207
文学课的姿态 / 210
眼下读此书正当时 / 216
这一次认真读了一遍还真被折服了 / 219
译者“尴尬”有不同 / 222
将戏曲作为法理讨论的入口 / 225
如此“替人读书” / 227
纸上“看电影” / 229
作家的平凡与不凡 / 231
戏剧视角下的《三国演义》解读 / 234
有的人就是能俯视众生 / 237
社科相关
一本趣味盎然的书 / 243
政治可不是好玩的 / 246
自然笔记,好像不尽是自然 / 248
蒋介石“手令”的背后 / 251
如何看待中国环境史 / 255
粗粗话“省” / 259
入宝山如何取宝物 / 266
抗日烽火中经济学家的“书桌” / 271
《经济史的趣味》读后 / 275
最吸引眼球的是这个全球碳交易市场 / 279
全球化必须面对的伦理 / 287
听青木昌彦讲“制度” / 293
网络治理权的争夺 / 296
20 年后看此书 / 298
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通俗读物 / 301
今天的世界格局是历史塑造的 / 304
17% 的增值税税率怎么来的 / 308
莱茵河不止是一条河流 / 313
一个城市的塑造 / 316
“一战”是中国融入现代世界的契机 / 319
正史背后总是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发生 / 322
“中间人”变称/ 变成“多边平台” / 326
革命之后的高等教育/ 教育引发的社会革命 / 329
从日本通产省到国家发改委 / 334
“火耗归公”:用几段话概括全书 / 337
寸土不让 / 341
论运河的重要性 / 345
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写 / 350
话说银元在中国近代衰退中的存在感 / 354
20 年后再读又是一番滋味 / 357
再读此书 / 359
“独生子女”是一个持久/ 多元的研究对象 / 363
一百年前的内外双循环格局 / 366
此书的知识“增量” / 370
我担心“荷包”里装不下一个家庭的资产 / 373
后记 / 376
·后记·
向上滑动阅览
        前面的“代序”交代了这些文字的来历。这里则要对此书的编辑过程做一点说明。
        此书文稿来自我在豆瓣驻足十年所留下的读书笔记。前面几年,多数时候只是在标记“读过”时写几句话,无法构成“书评”。所以,这里的文稿,除少数几篇之外,大部分集中在2015年之后。
        初排出来的页码大大超过我的预期。于是要“选”。首先砍掉了202135日之后成文的部分,保留的真的就是我在豆瓣“这十年”的文字。同时还砍掉了与我从事的统计学专业有关的篇目,以及一部分与经济学有关的篇目——这些篇目可能过分专业化而不适合一般读者。此外,有些篇目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文字过分随意,主题有些“暧昧”,不适合刊出,还有一些篇目只相当于读书的“周边”,这些也都删掉了。删的时候我没有太多犹豫,毕竟,如果你真对我读书这件事感兴趣,可以直接到豆瓣上关注我哈。
        另一项工作就是“编”。因为是“读杂书”,有点随心所欲,书的类别很“杂”。我先粗粗区分了几个大类:人文相关,文学相关,社科相关。在每一大类之内,各篇按照我读书的时间顺序排列,大体可以显示我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读书偏好。此外,每篇前面还有一个小设计作为引导:书名和作者,书评成文日期,以及在豆瓣上的阅读量。需要说明的是,各篇目阅读浏览量的大小一定程度上与书评的存在时间有关,这些数据一直在变化。比如我在“代序”中专门提到的“十五册《罗马人的故事》谁能从头读到尾”,当时浏览数是9411,但到20224月,已经上升到11358。还有关注“数数”的豆友,也从当时的876上升到了1090。为了更好地显示“影响力”,我这里做了点儿“手脚”,将阅读浏览数的截止期延后到了本书编辑完成的2022415日。
       最后一项工作是各篇目的文字处理。为了保留当时的心境,我没有做大的修改,只是消灭错别字,将过分随意的文字略作调整,删掉一些不适合公开刊出的话语以及少数段落。
       感谢经济科学出版社。二十多年来杜鹏编辑一直负责我的专业书籍出版事宜,此次属于专业外出书,他同样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家人。先生读书偏好与我有别,围绕读书的交流“斗嘴”一直是日常家居最有趣的内容。儿子是历史学专业人士,对我的读书趣味了如指掌,历史人文方面的书很多都是他推荐的,周末的家庭聚会常常就是我向儿子“请教”并与之讨论的美好时刻。希望我还能够坚持再读几年,再写几年,如果可能,再编选出一个续集。
作 者 简 介
高敏雪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政府统计研究教学
工作之余爱读杂书
在豆瓣注册
弄一点小文字
记录读书所见所感
读书笔记——我在豆瓣这十年
高敏雪 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978-7-5218-3615-8
69.00元
扫码购买纸质书
赠书规则:老规矩,文末留言。编辑部会挑选留言最用心转发最积极留言点赞最多的前5位读者,送出5本纸质正版书。免费包邮!截止时间本周日(2022年7月31日)晚24点。
敬告各位友媒,如需转载,请与统计之都小编联系(直接留言或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获准转载的请在显著位置注明作者和出处(转载自:统计之都),并在文章结尾处附上统计之都微信二维码。


统计之都:专业、人本、正直的中国统计学社区。
关注方式:扫描下图二维码。或查找公众号,搜索 统计之都 或 CapStat 即可。
往期推送:进入统计之都会话窗口,点击右上角小人图标,查看历史消息即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