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今年各地中考成绩出炉,分数通胀严重,已经无法区分学霸和普娃。作为双减政策实施后的首次中考,今年的中考难度变化无疑释放出了重要信号。与此同时,今年高考难度却有所提升,而且“反刷题”。两相对比,我国的人才选拔理念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家长的教育观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文本作者结合北美人才选拔体系,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文丨方也    编丨Jennifer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方也的空间 (ID: fangyespace)
今年中考分数通胀,似乎“学霸”和“补习”已经无用武之地,但是,高考题目又偏难,尤其数学考倒一大片,“双减”政策之后的系列改革,究竟是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在各种猜测和解读中,家长的焦虑日渐加深。
“双减”政策之前,家长也焦虑,但不像现在这么消极被动,不知所措。因为那个时候是有目标的,就是奔着提高考试分数使劲“鸡娃”,尽管砸很多钱和时间在补习班上,最后也不一定能在竞争中胜出,但是,毕竟是有努力的方向和希望。
如今的家长似乎已经失去了方向,有劲儿没处使,也不知道该往哪儿使。中考题目如此简单,难以区分学霸和普通孩子,可是高考题目不仅难而且还反“刷题”如果进不了高中牛校,补习又没有什么用,将来还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吗?
有几位家长私信我,感觉到看不清未来,问我早点出国留学是不是更好的出路。
我觉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清一点,“双减”政策带来的一系列改革表明,我国人才选拔的理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教育体系接下来还会相应地发生很多改变,我们家长的教育观正面临根本性的转变。
高考对谁比较公平?
我们虽然对高考有种种不满,但是,有一点是公认的,就是高考是最公平的制度。但是,高考对我们个人来说也许是公平的,对国家来说,未必公平,而且还是低效率的制度,因为高考很大程度上没有选拔出国家需要的顶尖人才。
清北学生70%进体制内工作,名校硕博扎堆中学、街道办事处和卷烟厂工人岗位,这是国家想要的结果吗?从个人角度来说,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但是,从国家整体利益来说,这是人才选拔有问题。
这是个技术为王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实质是高科技的竞争,顶尖科技人才是各个国家培养和争抢的对象,华为在国际上处处受阻,遭到各种打压,就可以知道科技竞争已经到了多么残酷的地步。
培养顶尖科技人才,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清华北大等精英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顶尖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政府为此不遗余力,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提供最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
我的一位朋友在国外著名大学当教授,他惊叹于中国政府对精英大学的财政支持力度,他每年都会被邀请过来讲课,而且他也很羡慕国内大学教授充沛的课题经费,优越的科研条件。
政府寄希望于顶尖学府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的科技人才,事实怎样呢?大部分精英学生希望追求一个稳定没有挑战的体制内工作,这问题是出在人才培养上还是人才选拔上?恐怕很大程度是人才选拔的原因。
为什么高考没有选拔出高智商的顶尖科技人才?
恐怕罪魁祸首就是补习,庞大的补习产业几乎快要跟正规教育体系相抗衡了,制造了学业的虚假繁荣,不仅给区分顶尖人才和普通人才带来了难度,而且让高智商的孩子成为刷题机器,对学术失去兴趣。
曾有记者采访一位名校博士为何到街道办工作,她坦言做科研太难了,实在做不下去了。她的能力达不到顶尖人才的水准,但她是如何占据全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的?这样的人应该还有不少,背后就是补习行业的推波助澜。
中国孩子在国际奥数大赛中占尽风光,但是,为什么出不了数学家?因为大量的刷题。曾经的浙江大学教授郑强说过,浙大数学系不喜欢招收奥数获奖学生,因为他们已经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在不改变高考制度的前提下,如何将高智商的顶尖科研人才选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清除补习这颗毒瘤,让分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
今年高考难在哪儿?难在很多题目没有见过,没法准备,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目的就是要把那些天赋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从人群里挖出来,让他们进入最好的精英大学,充实国家的科技人才队伍,国家未来的希望在这些人身上。
为什么数学尤其难?因为只有考得难,才能让数学天赋高的人显出来。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数学能力强的人可以从事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是未来科技人才的最佳人选。
高端数学人才是全世界争夺的宝贝,美国包括哈佛、斯坦福在内的众多名校,不管申请什么专业,均要求申请者提供AMC数学竞赛成绩。
那么,为什么中考那么容易呢?这岂不是不利于选拔人才?
原因在于中考承担不了选拔人才的功能,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内容并不难,就算考试题目很难,通过努力也能获得好成绩。
进入高中后,学习难度和思维要求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真正考验一个人的天赋。北美的教育也是如此,小学和初中不主张竞争,也不承担人才选拔功能,高中以后才进入激烈的竞争。
人才选拔主要看什么?
让分数反映真实的学习能力,这样一种人才选拔标准,其实就是主要看学生的天赋,这也是欧美国家通行的做法。
加拿大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大学招生官就是看学校提供的成绩报告单。不同学校评分标准不同,有的学校打分很严格,而有的学校分数会给得很高,多伦多各区教育局每年会评选出高中毕业生状元,所有科目都是满分的状元可不少。
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学校给分高的,学生是不是就更加容易进入好大学呢?那样一来,岂不是不公平而且也不利于大学选拔人才?
事实上,加拿大大学录取并没有那么简单,招生官在评估学生成绩的时候,不会完全依据学生成绩报告单,而是依据一份中学名单进行重新评估。
这份名单给每一所中学标注了成绩评判标准,一些中学的学生成绩会被招生官加分,另外一些会被减分,有的保持不变。
这份中学名单制作的依据是什么呢?一些大学在每个大学学年结束后,会对学生进行成绩比较和测评将高中成绩和大学一年级成绩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各个中学的成绩是低估还是高估了,或者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学哥学姐的大学学习成绩和中学成绩单之间的相符程度,决定了其母校的成绩评估含金量,而且每年都要测评。
加拿大这种成绩评估依据就是真实的学习能力,为大学选拔出一批天赋高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美国大学的录取也是如此,会有一个中学名单来重新评估申请者的考试分数。
不仅如此,美国藤校对天赋的要求更高,不仅要学习成绩优秀,还要有领导力、才艺和社区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大学申请表上,还需要填写课外活动占据的时间,向招生官清晰地展示一天24小时是如何度过的,除了睡觉吃饭,学习上花了多少时间,课外活动花了多少时间,有没有时间社交娱乐。
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上的人,哪怕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在他们看来天赋不够,未必能录取。
北美选拔人才主要是看天赋的,“天赋论”或者“智商论”一直是主流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或者未来成就主要由天生的智商和才能决定。这就是为什么,尽管亚家庭补习得天翻地覆,别的族裔却不屑一顾,而且极其反感。
和西方教育理念不同,我们中国人认为努力比天赋更重要,西方家长总是关心孩子是否感兴趣,我们中国家长更关心孩子是否努力,而且总觉得孩子努力不够,因为我们相信可以通过比别人更努力去战胜别人。
去掉补习,强调真实的学习能力,以天赋取胜,这种人才选拔的巨大变化,和我们传统观念不符合,恐怕很多中国家长难以接受。当我们长期认可和坚守的东西被打碎的时候,内心会滋生一种强烈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特别是那些智商中等偏上又特别努力的孩子,这些孩子通过补习,是有可能进入一流大学的。大学人才选拔标准的改变,让这份希望变得渺茫,也让他们非常焦虑,有些人希望出国留学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到国外读高中,进入一流大学的希望是会更高一些,因为国外可供选择的大学也要多一些。但是,也不要抱很高的希望,真实的学习能力还是硬指标。
加拿大的计算机、工程类专业,因为热门所以竞争很激烈,国内数理化学得多学得难,而加拿大高中数理化相对浅显,考试又不难,国内过来读高中的孩子,数理化轻松拿高分,即使在国内数理化不怎么样的孩子,也很容易申请到这些热门专业。
但是,结果怎么样呢?到了大学阶段,尤其那些热门专业,学习难度陡增,淘汰率高达50%-70%,数理化天赋不高的孩子,最后还是被淘汰了。
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从打击补习机构,再到中高考的改革,接下来还会有课程教学和考试改革,可以看到后面有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按天赋选拔,人尽其才。社会需要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才,学生按照天赋和兴趣爱好,进入不同的人才层次和领域。
可以预见,高考会继续很难,但不会越来越难,因为高考除了选拔顶尖科技人才,也要选拔中等人才。
而且高考的难也会因人而异,靠补习和刷题的孩子会觉得非常难;从小思维培养得很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孩子,不仅学习轻松而且不会觉得很难。
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内容和考试难度会继续降低,分数和排名会逐渐淡化,学习压力大大减轻,童年被解放,孩子们身心全面发展。
学校课程会进行改革,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减少记忆性的东西,注重思维开发和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家长需要改变传统观念,“通过补习和努力进入好的中学,然后进入好的大学,最后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这种思维模式已经过时,未来教育的重点是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
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学习进行重新规划,学习的方法和目标都要改变。
很多专家指出,中考难度降低,以后学习重点就是把课本搞懂了,学校教的基础知识打牢固。这完全是过时和落后的观点,考试难度降低,并不意味着社会对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要求降低,一个只把学校课本知识搞得滚瓜烂熟的人,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必败无疑。
我们需要将学习重点从知识学习转移到思维培养,人类的知识宝库无穷无尽,人这一生都是学习的过程,只有培养了优秀的学习能力,才能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
有人说中考题目那么容易,以后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细心和踏实,针对基础性题目进行反复刷题,中考就可以拿到高分,有希望进入最好的高中。
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学习能力不够强,即使进入了最牛的高中,在高考中还是会被筛下来。
对于计划出国留学的家庭来说,国内的教育改革也是件好事,应试教育下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是留学生适应国外学习的最大挑战。今后留学生会更加容易适应西方教育体系,所以,面对教育改革稍安勿躁,按照自己的留学计划和步骤就可以了。
无论如何,在我们传统观念中,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大学文凭上,孩子全力以赴地学习,别的什么都不用干,只要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就行。
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就业危机告诉我们,这种观念已经行不通了。
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考验一个人的是生存能力,能否适应环境,不断挑战自己,有没有管理和领导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怎样?这些比文凭更重要。
家长还需要将生存能力和学习看得同样重要,“双减”政策后的改革措施,旨在把时间还给孩子。
家长不要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要给与孩子探索自己的空间,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同时要培养孩的社交能力、领导力、坚持不懈的性格。
▼精英说今日视频推荐
▼精英说旗下账号 点击关注发现更多内容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