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袁娅维与Jacob Collier在抖音举办了一场“反时差”室内音乐会,起初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可谓是既惊喜又意外,但又感觉在情理之中。意外的是想不到袁娅维可以与Jacob Collier共同呈现一场音乐会的上下场,但是再一想,如果要选择一位华语流行歌手与Jacob Collier合作,我能立刻想到的,也许就是方大同、常石磊、袁娅维以及一位暂时退出了娱乐圈的男歌手,所以两人的同台也是顺理成章。袁娅维是我最喜欢的华语女歌手之一,而Jacob Collier也是最令我感到叹服的欧美音乐人,想通过这场音乐会来说一说我对这两位歌手的认识。
一、Jacob Collier
若问当代有哪位音乐人背负得起“音乐天才”的名号,那么Jacob Collier一定当之无愧,这位27岁就获得五项格莱美奖,极其受到学院派音乐人,专业人士与音乐行业从业者欣赏的伦敦音乐人,有着精妙而独到的音乐理论研究、天才级的乐感与和声知觉及理解,超群拔类的编曲/器乐能力,以及深度融合广跨流派的音乐掌控与审美。你也许早已知道Jacob Collier的名字,但如果是因为看了这场“反时差”室内音乐会而想了解Jacob Collier的话,我认为可以简单地从下面七个关键词来认识他。
1、Harmony & Voice leading 和声&声部进行
在Jacob Collier最初通过油管走红的时候,他被称之为“和声天才”,他做过一系列的用阿卡贝拉给普通人配和声的视频,那些繁复华丽、层层叠叠的多声部和声是他身上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在他的和声世界里,有时宛如走进一座冰雕玉琢、四面晶莹剔透的冰洞,有时像来到一个五彩斑斓、眼花缭乱的狂欢节,有时波光粼粼、银河倒泻,有时感觉绚烂深邃、万顷琉璃,有时在星辉散落的云端,有时像进入了一个梦幻童话世界。那些自由诡谲、错综复杂的和声若是由普通音乐人来写成谱子,不知得多么费劲脑汁,但对于天才来说却仿佛是浑然天成。
而伴随着他走红的还有一个理论,叫做Negative Harmony,被翻译成“负面和声”或“镜像和声”,据Jacob本人解释来说,和声若是一棵树,它既向上生长,又向下扎根,也就是调性音乐里的和声会藏着它的一个镜像版本。这个理论不是Jacob的发现,早在上世纪就有音乐家提出过,只是被Jacob在这个时代通过互联网而发扬。于是在他的音乐里,他充分释放并深度运用了这一理论的能量,在他的和声世界里,和声被塑造成了奇幻的声响宫殿,外在波光涟漪、内在鳞次栉比,感受更加复杂深邃,体验更为精妙微纤,同时因为镜像理论的存在,他的和声仿佛同时携带着阴阳两极、明暗交融,或是乍开乍合,忽明忽灭,那种相对又极端的色彩共处一体,听感上能将人从脚底打通至天灵盖。同时他极其复杂的和声必须要佐以精妙的Voice leading,即要让各个声部能够顺畅地连接与进行,而他的声部进行可以说是臻至化境又独树一帜,这其中包含的各种技术更是不计其数。若想要直观感受他的和声世界,强烈推荐专辑《Djesse (Vol. 1)》的开场曲〈Home Is〉以及他所改编的〈Moon River〉,可以说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Moon River〉据说单人声就有几百轨,因为他充分呈现出了镜像的世界,所以在同一时刻,你既可以感到仿佛飞出银河系般的心荡神飞,又有回归母体般的静肃与安宁;既让人感觉身处天鹅绒构造般的天堂,又置身于深不见底的下坠深渊;有时像游荡在灿烂的宇宙同时又被巨大的黑洞所吞噬,实在是奇异多彩,感受与心绪无限迸涌。
2、Microtonal 微分音
微分音,简单来说就是在钢琴上不能准确弹出的音,它们介于音与音的夹缝之间,比半音间的变化更微妙,Jacob说在他年少的某段时间里,就对钢琴上的12个音符感到了烦腻,认为12个音不能够完全描绘出他所想要的画面,于是把目光投向了微分音的领域,Jacob常将微分音用在他的Voice leading之中,因为正常的音已很难满足他的和声与和声之间的衔接与变化,而微分音使得他的声部连接更加自然顺畅,也更加能脱离教条,同时因为微分音的存在,让他的那些复杂和弦听起来更加色彩微妙诡谲,构成难以捉摸。其实微分音我们普通人也多少接触到过,经常会在印度音乐、新疆音乐以及阿拉伯音乐中听到,而印度音乐也给过Jacob Collier灵感,他曾说印度音乐家就是微分音的大师。
3、Groove 律动
因为Jacob Collier天才级的和声才华让人忽略了他的节奏与律动天赋,然而在他的音乐里,律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他的创作里,他能用各种配器与打击乐器,交织出大量的不断变化的Polyrhythms(复合节奏),然后再配上各种长短和声,极其的炫目跳动,令人耳花缭乱,同时他的作品里会使用到各种非洲节奏以及世界各地的民间音乐节奏,可谓是广泛涉猎,又融合得游刃有余,他甚至会将Risset Rhythm(里塞节奏)的原理运用到音乐创作里,里塞节奏即一种节奏无限加快的声音幻觉,Jacob将这种原理用更多种乐器来呈现,把它实施得更加错综复杂。他经常会在各种讲座中强调律动的重要性,偶尔也会教大家来做一些他认为很简单的小游戏,比如用一只手打出2:3:4:5:6的复合节拍,其实经过了训练2、3、4、6都不难做到,但是5融入在其中不知他是如何天衣无缝地做到,这些对他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他的音乐里,像〈Flintstones〉〈All Night Long〉〈Do You Feel Love〉等歌曲都是律动非常炫目的作品,能让你知道,Jacob Collier不仅是一个和声天才,也是一个律动天才。
4、Arrangement&Instrumental  编曲&器乐
Jacob Collier凭借〈Flintstones〉〈You and I〉〈All Night Long〉〈Moon River〉〈He Won't Hold You〉这五首歌拿下了五座格莱美最佳器乐编曲人声奖,在这个奖项上,他可以说是所向披靡。这个奖,是对编排、器乐、和声、结构、织体、语汇与审美力的一种综合肯定。
这位两岁就开始学习小提琴,11岁就开始接触Cubase软件的天才,他说自己从小就知道“声音叠加”的美妙与有趣。他掌握非常多的乐器种类,钢琴、吉他、贝斯、鼓自然不必多说,还有曼陀铃、竖琴、短笛、巴松管以及各种打击乐器,仅我所见的他演奏过的乐器就有十多种,甚至他还可以演奏一些不常见的民族乐器,Jacob说他每去一个国家,都会研究当地的乐器并且能很快上手。Jacob说乐器对于他来说,是身体的一种自然状态的延伸,自己从未刻意练习过什么乐器,只是像是一个画家或厨师需要运用到各色颜料与食材来完成自己的厨艺与绘画大作。这点我很能理解,我在油管上看到很多能够演奏各种乐器的人,他们都表达过一种观点,很多乐器并不是自己刻意练出来的,而是在对音乐更高阶的追求中,当需要一种乐器来发出想要的声音时,它是一种自然流露,仿佛与身体连接,那种掌握会非常本能且迅速。
5、Chant 吟咏
Jacob Collier的唱法很特别,他不同于当今乐坛的流行式的声音,也不像爵士或者R&B唱法,而是带有一种古典式的、圣歌吟咏的气质。不仅音域宽广、声区统一连接无痕,而且音色宽厚饱满、松弛自然,他的中低音沉厚醇浓,而高音纯净明亮,音色带有一种圣洁感且听感非常纯净,这样高低各声部合在一起时,能产生出更纯粹的泛音以及更美的声音谐波,听他的阿卡贝拉或是多轨人声和声,常给人一种天堂盛景或是漫步云端的感受,我想他的嗓音也是形成这种声音景观的一部分。
因此很多时候,他不需要展示自己和声技能、复杂律动,多种乐器演奏能力,只是在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地钢琴弹唱一首歌,也依然会让人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也是Jacob Collier本次在“反时差”室内音乐会上所主要呈现出的表演内容,他翻唱了数首经典,有〈What a Wonderful World〉〈Close to You〉〈Georgia on my Mind〉〈Listen to the Music〉这样的经典老歌,有自己的作品〈Make me Cry〉,也有拿过格莱美的经典翻唱〈Moon River〉以及流行爵士歌手Jamie Cullum的〈All at Sea〉。可以说这次音乐会,Jacob Collier在选曲上充分考虑到中国听众的熟悉程度,一半以上都是流传甚广的经典名曲,可能他的演绎方式是非常特别且罕见的,但是这些名曲的经典旋律却是会拉近与中国听众的距离。
6、Jam 即兴
对于拥有爵士血液与根基的音乐人来说,即兴属于是最基本的能力与素养。然而能将即兴演绎出Jacob Collier这般绚丽与奇谲形态的,想必就极其少见了。若你看过很多Jacob Collier的视频,他可以即兴演奏多种乐器,且旋律与律动形态复杂,他可以即兴配各种和声,属于张口即出,而他的即兴钢琴弹唱,也非常具有个人特色,他经常在自己的房间里弹唱,就像这次的“反时差”室内音乐会一样,他很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让我们从C大调开始,看看最终我们会去到哪里。
我非常喜欢“看看我们最终会去向哪里”这句话,它意味着一种彻底放开自己的控制与想法,把自己交给音乐的自由感,由潜意识、由经验、由情感、由肌肉记忆、由无意识来带着他去向一个没有设定的地方。他的钢琴弹唱,和声走向往往难以猜测,旋律变化极其自由,有时候感觉已经去向了天边云端,但下一秒又立刻能回到人间卧房。这次“反时差”室内音乐会,我喜欢的就是〈Close To You〉,记得我最早听到 Jacob Collier就是他翻唱这首歌,应该是在2016年,那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版本,瞬间就被惊住了,他自己演奏合成器、贝斯、架子鼓,一人演唱数十个声部的和声,配上玻璃琴与风铃,采集自然的声响与晨曦的鸟鸣,众声聚合,实在是华丽如琼楼玉宇,繁复似桂宫兰殿,用那样的一种方式唱〈Close To You〉,人是如此的遥不可及,但是以一种不可向迩的恢弘构建来完成人们对于华美的向往与靠近。而如今又弹唱了这首歌,有点化繁为简、归真返璞的意思了,没有了和声、合成器与各种打击乐,也远没有八年前那样复杂,但是隐藏在简约中的功力依然闪现着不凡,当他唱到“Why do stars fall down from the sky”时,在琴键上一出手就有繁星坠落,当他唱到“And starlight in your eyes of blue”时,手指之间的音符都如波光粼粼,八年前的那版他在云端,遥不可及,是听者以向往之姿去靠近,而如今这版他在尘世,在他的深夜的房间里,静心而安宁地来彼此靠近。
7、Fusion 融合
若问Jacob Collier是什么音乐流派,很多人想必都会说是爵士。但是Jacob Collier的作品所涉及到的音乐类型远远不止爵士,他的作品风格多元、类型多变,是跨流派、强融合的音乐。爵士对他来说,其实只是最早受到的一种音乐熏陶,以及从中发掘出的和声意趣。而在他正式的作品中,每一张专辑的风格都截然不同。
他的第一张专辑《In My Room》,从大方向上说是一张Soul Jazz(灵魂爵士)专辑,能听到像Stevie Wonder这类传奇灵魂音乐人的影响,灵魂乐的成分很浓重,也可以说是一张Neo-Soul(新灵魂)专辑,里面还有大量的放克节奏以及融合爵士元素;《Djesse Vol. 1》比第一张运用到了更多的管弦乐,Jacob Collier说这张是以创作管弦乐的思路来写的,而爵士是这大框架中的砖瓦,同时融合了世界民间音乐的元素,很多歌曲很有迪士尼电影配乐的狂欢感,听起来像是室内乐、爵士乐与世界音乐的融合;《Djesse Vol. 2》他把视野缩窄到自己的小空间里,氛围更轻盈、惬意、精巧,但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又蕴藏丰厚,将民谣、室内乐、世界音乐与氛围音乐熔入一炉;《Djesse Vol. 3》听起来更像是一张R&B/Neo-soul专辑,并加入了很多电子元素,相对于前几张感觉更加现代且流行,我想也许正是因为这张专辑对于电子等更多时髦元素的使用,更有现代感,进入了现代流行工业的某种评价体系里,所以也入围了格莱美的年度专辑。
而Jacob Collier的下一张专辑会是什么风格,没有人能猜得出,记得去年看采访,他说自己正迷恋着死亡金属与保加利亚民谣,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对于多元风格的热情与强劲技术的融合,才会让他每一张专辑都有着意外惊喜。
二、袁娅维
能够和Jacob Collier共同呈现一场音乐会的上下场,想必也是Jacob Collier对袁娅维的一种肯定。与各式出色的女声碰撞出音乐火花,是Jacob Collier的音乐生涯中最常见的一件事,Lianne La Havas、Tori Kelly、YEBBA、JoJo、Lizzy McAlpine、Mahalia、Kiana Ledé……这些或是唱功炉火纯青、或是声音灵动美妙、或是音乐独树一帜的女歌手,都在Jacob Collier构建的和声世界里绽放出更斑斓的色彩。而若是选一位中国女歌手与他合作,我想就非袁娅维莫属了,她有与上述女歌手们同样出类拔萃的演唱技巧与前沿音乐审美,而且和Jacob Collier一样,同受到爵士乐、灵魂乐与R&B的浸染。
关于袁娅维其实这些年已经写得够多,从一位演唱者的角度来说,她技术顶尖、唱功全面、音域极广、机能强大,同时音乐性非常强,乐感、律动、即兴这三样是完全是超越华语歌手的水平。而从一位音乐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袁娅维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她的与时俱进,她的不断进取。其实袁娅维是张靓颖那一代的歌手,最初她之所以能够服众,是因为呈现出的是80后欣赏的音乐形态,即声乐技能强大,她既能像张靓颖那代主流歌手一样唱成人抒情风的西洋金曲,又能玩转小众/地下的爵士与新灵魂,而当如今世界流行乐坛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她跟随时代的音乐步伐,进入了更潮流的都市音乐形态以及这个时代的R&B领域,像《月亮失眠了》这样的专辑,是完全属于Z世代审美的音乐,在音乐形态上,从昔日的Jill Scott、Joss Stone这类新灵魂女歌手的影响,转变到了如Ariana Grande这类更具时代流行的形态中,在华语审美里,她的时代性其实已经和Karencici这代Z世代华语女歌手一样了。我认为音乐在她身上,是真正地体现了没有人种、文化、年龄与时代所限的自我汲取,这既说明了她的强大天赋,又说明了她令人佩服的进取之心。
在这场“反时差”室内音乐会上,她唱了数首《月亮失眠了》专辑中的作品以及两首新歌,还有一首Jacob Collier的翻唱。通过袁娅维对这张专辑作品的一系列现场演绎,可以知道她为何能凭借这张专辑入围金曲奖最佳女歌手。首先要了解,这张专辑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以“Songwriting Camps”(创作营)的形式来完成的,它不同于传统式的词曲创作与制作模式,这些歌的源头可能只是一个有意思的动机,一截哼唱的即兴旋律,一小段器乐riff,或一段简单的beat段落,然后由两位以上的音乐人在录音棚中,由此展开、延伸、膨胀、修改、完善、扩张,再碰撞出即时性的灵感与火花,这是如今很流行的一种创作方式。
然而这样的音乐,现场究竟应该怎样唱才是合理的?我想很多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这样的音乐,它的重点并不在于词曲本身的句栉字比与不可动摇,它的重点是当下那一刻的情绪流溢与感受描摹,那么这类歌曲的现场演绎,如果还是复刻录音室当时的即兴,可以说是辜负了音乐的情感,它的现场表演也同样需要即时性的灵感与心情,所以通过这张专辑作品的现场演绎,你会发现它的每一个现场版本都是不同的,每一个版本都携带着当下的情绪体验与内心感受,再转化成新的声音。
比如说《月亮上跳舞》这首歌,录音室版比较Chill,《月亮失眠了》音乐会上那版感觉是连绵不绝、scatting感浓重的跳动,而这版的即兴,用又高又轻盈的头声,在Chill与柔韧之间,既展现了技巧,又不破坏氛围,最后的头声如抛物线状的清晖,又成为划过月亮的一道明亮又瞬间消失的弧光。不仅人声演绎是如此,连器乐部分比如说小号也是Jam形式的,它同样不同于录音室版本,各种信手拈来(你能听到其他名曲的riff),这种现场演绎方式既是对创作营模式创作合理的现场演绎,同时又承接着袁娅维Neo-Soul/Jazz的即兴传统,非常脉络统一、顺理成章。
当然,还是期待不久的将来袁娅维与Jacob Collier能够真正地合作一次,无论是作品还是现场,同样是深受Neo-soul与Jazz浸染且都擅长即兴演绎的音乐人,合作起来想必会精彩纷呈。 
三、
这次在抖音播出的“反时差”室内音乐会,是Jacob Collier的首次中国平台线上表演。作为一个最普层大众主流文化的平台,带来像Jacob Collier这样如此有“欣赏门槛”的音乐其实很有意义,它不仅说明了在分众化传播时代的平台上,你所见到的大貌虽是主流大众平均审美的文化与娱乐形态,但是在一个个的小的信息茧房里,还藏着很多小众的、亚文化的、高规格的文化形态,这体现了它的包容性,不同圈层的用户都能找到自己所热爱的文化事物。同时通过举办这种线上音乐会,搭建了一座音乐沟通桥梁,为中国音乐人提供更多与欧美优秀音乐人合作的机会。
同时还有一点,就像我曾经所说的,有一类音乐人是给音乐人听的,就像Jacob Collier。他在油管上的所有视频,如果点击量从高往低排序,会发现观看量最高的是一个他讲解和声技术的干货视频,点击量高达一千万,远高过他的歌曲与表演的点击量,这说明喜欢Jacob Collier的人,不仅仅是纯粹的音乐消费者与聆听者,更多的是专业做音乐的人、学习音乐技术理论的人、想更深层去理解音乐的人、以及对音乐实践抱有热情的人,他们比普通听众更专业,也更有聆听经验,当这些人聚集在一起,是一个虽非庞大但却极有分量的群体,他们早已能跨越曲高和寡的壁垒,与Jacob Collier产生更有深度也具更高层次的连接,有这份意义在,我想胜过太多的流量所带来的眩晕,他所创造的价值,为当下时代的音乐所赋予的影响与意义,都不是流量与人气可以相比的,他们出现在大众平台上的影响与意义,也远比观看量、娱乐性、话题与热搜更加深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